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解决问题》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解决问题》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三学段“数与代数”中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提出了:
1.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能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2.会运用数描述生活情境中事物的特征(例10),逐步形成数感、运算能力和初步的推理意识
《课程标准》在“学业要求”中指出:
1.能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正确运用小括号。
2.能在简单的实际情境中,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连除或带小括号的简单问题、特殊方法问题、
典型问题、参观植物园。
(三)学生认知情况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级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其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尝试把分步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的基础上安排的。
二、单元目标拟定
1.经历自主解决问题、与他人交流算法,并尝试把分步解的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乘除混合的两步运算。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
3.在解决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中,会独立思考、能清楚地、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计算结果。能对解答方法的合理和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4.在自主解决问题、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乘除混合的两步运算。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
(二)教学难点:在解决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中,会独立思考、能清楚地、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计算结果。能对解答方法的合理和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运用已有知识学习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收获成功的乐趣,培养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习惯,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从具体编排来说,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级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尝试把分步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的基础上安排的。是本套教材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以单元形式安排的“解决问题”。主要解决需要乘除两步计算解答的应用题,同时,学习乘除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
五、单元课时规划
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单元数量 3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
数与代数 解决问题 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 1
连除或带小括号的简单问题 1
特殊方法问题 1
典型问题 1
参观植物园 1
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
课时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
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 目标:知道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运算,能解答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 任务一: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归总问题 任务二: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归一问题.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会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归总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会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归一问题.
连除或带小括号的简单问题 目标:知道带小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运算,能解答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 任务一:用带有小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会用带有小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特殊方法问题 目标:能用自己的方法解答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 任务一:探索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的多样化。 通过合作探究活动,能用自己的方法解答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
典型问题 目标: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答实际问题,能比较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任务一:移多补少问题。 任务二:已知两个相关事物的部分和,求单一量。 1.通过合作探究活动,会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2.通过学习活动,会解决已知两个相关事物的部分和,求单一量的数学问题。
参观植物园 目标:能与同学合作制定合理的租车方案和参观路线,能表达制订方案及路线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任务一:制订租车方案。 任务二:设计参观路线。 1.通过合作探究活动,制订出合理租车方案。 2.通过合作探究活动,设计出适集体出游的路线方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2张PPT)
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四)
典型问题
(冀教版)四年级
上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03
探究新知
04
05
课堂总结
分层作业
课堂练习
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分析问题、自主解答问题的过程。
01
02
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答实际问题,能比较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03
愿意独立思考并尝试解答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的数学基本思想。
学习任务一
移多补少问题
探究新知
要使两个人的书同样多,亮亮要给红红几本书
从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9本
5本
探究新知
要使两个人的书同样多,亮亮要给红红几本书
5本
多的本数
把你的算法和同学交流一下。
探究新知
答:亮亮要给红红2本书。
①求和之后平均分
②再求差
(9+5)÷2=7(本)
9-7=2(本)
方法一
方法二
两数相减除以2
9-5=4(本)
4÷2=2(本)
探究新知
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更简单呢?
两种方法相比较,第二种方法更简单一些。
我们把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称为“补差法”。
学习任务二
已知两个相关事物的部分和,求单一量
探究新知
一双手套和一双袜子的价钱各是多少元
从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答?
探究新知
一双手套和一双袜子的价钱各是多少元
54元比27元多的钱,是买什么需要花的钱?
3只袜子总价
探究新知
一双手套和一双袜子的价钱各是多少元
先算出3双袜子多少钱: 54-27=27(元)
最后算出1双手套多少钱: 27-9=18(元)
再算出1双袜子多少钱: 27÷3=9(元)
9
18
已知两个部分的和,求单一量——“消元法”或“等量代换”
课堂练习
1.一顶帽子和一条围巾的价钱各是多少元
2条围巾:
66-34=32(元)
1条围巾:
32÷2=16(元)
1顶帽子:
(34-16)÷2=9(元)
9
16
课堂练习
2. 红红和丫丫想买一样的铅笔盒。
她们买了两个铅笔盒,回去后红红应该还给丫丫多少元?
(20-14)÷2=3(元)
答:回去后红红应该还给丫丫3元。
课堂练习
3.牛牛有24张邮票,贝贝有18张邮票,牛牛给贝贝多少张邮票,两人的邮票就同样多了 现在每人各有几张邮票
24-18=6(张)
6÷2=3(张)
18+3=21(张)
牛牛:
贝贝:
24张
18张
多的 张数
给的张数
答:回去后红红应该还给丫丫3元。
课堂练习
4. 红红和丫丫一共有84张邮票,她们两人原来各有多少张邮票?
丫丫:
红红:
丫丫的邮票
红红的邮票
多的张数
8张
丫丫的邮票+红红的邮票=84张
丫丫和红红的邮票相同:
84÷2=42(张)
红红的邮票:
42-8=34(张)
丫丫的邮票:
84-34=50(张)
答:红红有34张邮票,丫丫有50张邮票。
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分层作业
【知识技能类作业】
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250×(120÷12)=250×120÷12。
(2)6000÷125÷8=6000÷(125×8)。
(3)16+18×5比(16+18)×5的结果要小。
(4)5600÷4=5600÷(200÷4)。
√
√
√
×
( )
( )
( )
( )
分层作业
2 . 下面两人谁说得对?
甲有100元钱,乙有80元钱。
A说:“甲比乙多20元,甲给乙20元后,两人的钱一样多。”
B说:“甲给乙10元后,两人的钱就一样多。”
甲给乙:(100-80)÷2=10
答:B说得对。
分层作业
3.四(1)班和四(2)班共有课外书90本,如果四(1)班给四(2)班5本,两班的课外书本数就相同。四( 1 )班有课外书多少本
答:四( 1 )班有课外书50本。
90÷2+5
=45+5
=50(本)
分层作业
【综合实践类作业】
4.学前班有甲、乙、丙三个班,其中甲、乙两个班共有50人,乙、丙两个班共有70人,甲、丙两个班共有60人。甲、乙、丙三个班各有多少人
答:甲班有20人,乙班有30人,丙班有40人。
50-30=20(人)
60-20=40(人)
(50+70-60)÷2
=60÷2
=30(人)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课题 解决问题(四)
典型问题 单元 3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上册
学习 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结合具体事例,经历分析问题、自主解答问题的过程。 2.学习内容分析: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答实际问题,能比较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愿意独立思考并尝试解答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的数学基本思想。
重点 理解“移1差2”的道理。
难点 理解并掌握一般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新知导入 师:学校举行书香阅读比赛,要求每个学生带同样多的书到校。 亮亮:我带来了9本。 红红:带来5本。 师:亮亮和红红带的书不一样多,怎么办呢?如果要让两个人的本数相等,亮亮应拿出几本给红红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动机,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讲授新课 二、新知探索 任务一:移多补少问题。 师:要使两个人的书同样多,亮亮要给红红几本书 老师知道同学们最喜欢玩动手的游戏,那就让我们用卡片代替书,来解决这一问题好吗?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动手摆一摆,分一分。 ★把你的想法和小组成员交流 ★把你的方法记录到本上 教师巡视课堂,深入学生的小组讨论中,适时指导学生。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课件展示答案。 师: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 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第一种方法简单。 师生共同小结:解决补差问题,首先要弄清谁多谁少。求移动数的问题,一般先求相差数,再除以份数,这样比较简便。 任务二:已知两个相关事物的部分和,求单一量。 课件出示课本情景图 师: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双手套和两双袜子一共27元。 生:一双手套和四双袜子一共54元。 师:54元比27元多的钱是买什么需要的钱?(圈一圈,画一画) 生:我是把图中相同部分圈出来,发现多了三双袜子,我认为多出的钱是三双袜子的钱。 54-27=27(元)……三双袜子的钱 27÷3=9(元) ……一双袜子多少钱。 师:那一双手套又该怎样计算? 生:27-9=18(元)……一双手套的钱。 答:一双袜子9元,一双手套18元。 师小结:已知两个部分的和,求单一量——“消元法”或“等量代换”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这一学习过程理解知识,学会思考,懂得交流,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实现了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
课堂练习 实践应用,巩固提升 1.一顶帽子和一条围巾的价钱各是多少元 2. 红红和丫丫想买一样的铅笔盒。 她们买了两个铅笔盒,回去后红红应该还给丫丫多少元? 3.牛牛有24张邮票,贝贝有18张邮票,牛牛给贝贝多少张邮票,两人的邮票就同样多了 现在每人各有几张邮票 4. 红红和丫丫一共有84张邮票,她们两人原来各有多少张邮票? 习题设计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不仅能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板书 解决问题(四)典型问题 (1)移多补少问题: 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是用两数差÷2,也可以用两数和÷2, 再用结果减去较小数或用大数减去结果。 (2)已知两个相关事物的部分和,求单一量: 先求出两个部分相差物品的个数和钱数,再求某一物品的单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