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
分式的乘除法虽属于八年级上册的教材,但学生在小学就已经会很熟练的进行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上一章又学习了因式分解,本章学习了分式的意义,分式的基本性质等,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上的铺垫。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初二级5、6班,5班的学生相对来说学习气氛比较浓,比较活跃,思路比较清晰,讨论问题时也比较积极主动。6班的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算能力也还有待加强;有30%的同学基础相对薄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对分数乘除法运算比较熟悉,加上对本章第一节分式及其性质以及上一章因式分解的学习,因此,我认为本节课适合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一方面运用分数的乘除法的运算法则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由于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类似,以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乘除法则,易于学生理解、接受,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加深理解分式的乘除运算,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但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
效果分析:
本节课相对来说不是很难,在小学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法则,通过类比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学生可以猜测分式的乘法法则,在设计后面的习题的时候也是由易到难,留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
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我并没有按课本上的思路把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一块展示给学生们,而是先让学生类比,猜测,归纳分式的乘法法则,然后很自然地过渡到分式乘法法则的习题上,学生都学会明白后再引出分式的除法法则,让学生明确除法的算法实际上就是转换成乘法,我觉得这样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比较好接受,学起来相对来说也比较快。
在运算顺序上,有些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好,例如在遇到乘方的时候有些学生就无从下手了,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解题的步骤,乘除法属于同级运算,应该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有乘方的先算乘方,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算乘法。
虽然教无定法,但我认为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关键是要得法,在本节课中我采用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采用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层层设疑、讲练结合的教法和让学生自主操作和探究的学法学习了本节的内容。
1、类比学习,探索法则。
探索一:让学生认真思考课件上提供的分数的乘法的例子。
复习:分数的乘除法法则(抽一学生口答)
猜一猜: ;(a、b、c、d表示整数且在式子中a、c不等于零)。
类比:得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a、b、c、d表示整式且在式子中a、c不等于零,a、c中含有字母)
活动目的:
让学生观察、计算、小组讨论交流,并与分数的乘法的法则类比,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分式的乘法的法则。
教学效果:
通过类比分数的乘法的法则,学生明白字母代表数、代表式,这样很顺利的得出分式的乘法的法则。
2、理解法则:
(1)文字叙述: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2)符号表述
×=;
活动目的:
两种形式巩固对法则的理解。
教学效果:
理解法则,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3、应用:
(1)小试牛刀
口算1) 2)
计算 1) 2)
3)
活动目的:
抓住学生刚学习了法则,跃跃欲试的学习激情,抽2名同学上黑板演算,其他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演算。老师巡查,予以辅导,反复提醒学生像分数乘法一样来学习分式乘法(即类比)。
教学效果:
有的学生可能没有注意把结果化为最简分式,要提醒注意,有的学生可能一边计算一边就分解因式进行约分(化简)了的,说明已经很好地与分数的乘法进行类比学习了(分数是分解因数),应该予以表扬,让全班学生认真学习、领会。讲评时还应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式的乘法法则。
探索二:让学生认真思考课件上提供的分数的乘法的例子。
复习:分数的除法法则(抽一学生口答)
猜一猜: (a、b、c、d表示整数且在式子中a、c、d不等于零)
类比:得出分式的除法法则(a、b、c、d表示整式且在式子中a、c、d不等于零,a、c中含有字母)
例题解析:
1) 2)
3) 4)
活动目的: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类比的学习方法,分式的除法先转化为乘法。
教学效果:
因式分解在分式约分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于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时,一般先分解因式,并在运算过程中约分,可以使运算简化。
4、随堂练习。
(1)
(2)
(3)
(4)
(5)
教学效果:
在总结出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步骤后,大部分学生能很好的掌握,但是还有些学生忘记运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形式,老师要及时提醒学生。提醒学生,负号要提到分式前面去。
6、课堂小结
先学生分组小结,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师总结。
7、作业布置,凝固新知。
教材26页到27页,习题2.3,1、2、3、4.
课件12张PPT。2.2分式的乘除法(1)学习目标:1.会通过类比的方法来理解和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2.熟练运用分式乘除法法则,将分式乘除法全部化归为分式乘法进行计算。
3.明确分式乘除法乘方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习重点:?让学生掌握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
分式乘除法乘方的混合运算。 怎样用语言描述上述法则?分数的乘法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观察猜一猜
分式乘法法则 分式乘分式, 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分式的乘法法则用式子表示为:分式的乘法法则口算:1) 2)例1:1) 2)3)4)例2: 注:带有乘方的混合运算,先算乘方,再进行约分,
答案最简分式。
观察分数的除法法则:分数除以分数,把除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数相乘.怎样用语言描述上述法则?猜一猜分式除法法则分式的除法法则用式子表示为:分式的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 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计算: 1) 3) 4)2)计算:达标检测(1)(5)(3)(2)(4)(6) 注意:
1)分式的乘除法属于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分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先算乘方,能约分的再约分,最后算乘法。
3)分式乘除法运算可以全部化归为分式乘法进行计算。
4)带有负号的先把负号提到前面,再算乘法。
课堂小结 1、分式的乘除法运算类似于分数的乘法运算,分式的乘除法运算的实质是分式的约分。
2、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运算的前提是正确运用分式的约分,分式乘除法乘方的混合运算,先算乘方后算乘除。谢谢祝同学们学有所成祝老师们身体健康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式的乘除法位于新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的第二节,本节课讲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分式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和因式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式的乘除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分式加减法和分式方程等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我认为,本节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材内容:分式的乘除法与分数的乘除法类似,所以可通过类比,猜测,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分式运算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和整式,也就是分式的约分,要求学生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观课记录
1、通过观察分数的运算过程,让学生回顾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进而让学生猜测分式乘法法则,很自然地引入了本节的新课,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又为学生探索分式乘除法法则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2、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观察,猜测,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能根据分数的乘除法法则自己用文字语言叙述分式乘除法法则。最终目的是利用分式乘除法法则解题,特别是带有乘方的混合运算。
2、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明确分式除法法则实际上就是转换成乘法进行运算,找出自己在做题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自己总结出再做类似的题目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3、采用尝试教学法,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观察,猜测,归纳,总结,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都得到提高
4、大部分学生能够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运算,在,带有乘方的混合运算是本节课的难点,应加强学生这方面的练习力度。
课堂中教师应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合作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原则 。同时教师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从整体来说这节课是非常成功的。
v
1、类比学习,探索法则。
猜一猜: ;(a、b、c、d表示整数且在式子中a、c不等于零)。
教学效果:
通过类比分数的乘法的法则,学生明白字母代表数、代表式,这样很顺利的得出分式的乘法的法则。
2、理解法则:
符号表述
×=;
教学效果:
理解法则,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3、应用:
(1)小试牛刀
口算1) 2)
计算 1) 2)
3)
教学效果:
有的学生可能没有注意把结果化为最简分式,要提醒注意,有的学生可能一边计算一边就分解因式进行约分(化简)了的,说明已经很好地与分数的乘法进行类比学习了(分数是分解因数),应该予以表扬,让全班学生认真学习、领会。讲评时还应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式的乘法法则。
探索二:让学生认真思考课件上提供的分数的乘法的例子。
复习:分数的除法法则(抽一学生口答)
猜一猜: (a、b、c、d表示整数且在式子中a、c、d不等于零)
4、例题解析:
1) 2)
3) 4)
教学效果:
因式分解在分式约分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于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时,一般先分解因式,并在运算过程中约分,可以使运算简化。
5、随堂练习。
(1)
(2)
(3)
(4)
(5)
教学效果:
在总结出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步骤后,大部分学生能很好的掌握,但是还有些学生忘记运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形式,老师要及时提醒学生。提醒学生,负号要提到分式前面去。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分式的乘除烦的第一课时,学生以前学过分数的乘除法的法则,类比分数乘除法的法则大部分学生可以归纳总结出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在过去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具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和类比的学习方法,回顾一节课,反思如下:
在选课的过程中,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设置环节,环环相扣,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分散解决了难点。
类比分数的乘法法则,让学生猜测归纳分式的乘法发则,并对应着设置了分式乘法的几道题,由口算到计算,由直接计算到分式的约分再到带有乘方的运算,层层递进。
类比分数的除法,得出分式的除法法则,让学生明确先把除法转化成乘法,再利用乘法法则进行运算。题目的设计也是由易到难,并设计了乘法乘方混合运算的题目。
在这堂课中,也有很多不足,有一些题可以让学生讲解完成的,我充当了这个角色。应该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让他们积极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数学的价值。
课标分析:
1、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能进行简单的分式乘除法运算,能解决一些与分式乘除有关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经历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到分式的乘除法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比的探究能力,加深对从特殊到一般数学的思想认识。
情感目标:(1)、通过师生观察、归纳、猜想、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
(3)、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为现实生活服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式的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法则;
?? 正确理解约分的概念、约分的理论依据和约分的条件;
?? 正确理解最简分式的概念、含义及满足的条件,掌握求最简分式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式乘除法乘方的混合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