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上课时间:2024年9月5日
教学课题: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学目标:
1.通过地图了解秦国具体的地理位置、秦国攻打六国的顺序、秦国的疆域,加强学生的印象,从而更为深刻地理解秦朝大一统的形势。
2.在本课的教学中,大量充分地运用了史料,让学生在史料中找到有效的信息,既有利于加深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历史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秦统一的背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征。
教学难点: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概念。
累计第4个教案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程标准(学习要求):
(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秦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一.秦的统一
一.秦的统一
【思考】根据材料,分析秦统一的原因?
材料1:今周室既灭,天子已绝,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chǎn] ,不得休息。 ——《吕氏春秋》
原因
材料2:秦的大一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大趋势,具有坚实的基础。随着商业和交通的发展,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与交往也比以往更为密切,况且分裂割据不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各国各阶层都渴望统一。 ——樊树志《国史概要》
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经济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带来的阻碍
材料5:“秦国的富强离不开统治者的励精图治,从秦穆公到秦王政,统治者都对秦国的发展有着深远独到的认识。在秦孝公时,他愤于‘诸侯卑秦,丑莫大焉’,遂下令‘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4:(秦)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汙[wū] ,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kǔ] ,古之吏也。
——《荀子·强国篇》
材料3: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一.秦的统一
原因
【思考】根据材料,分析秦统一的原因?
商鞅变法,秦尊法家;奖励耕战,国家强盛
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
一.秦的统一
【思考】根据材料,分析秦统一的原因?
天时 人民愿望
经济需求
地利 地理条件
人和 个人努力
综合国力
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经济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带来的阻碍。
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
商鞅变法,秦尊法家;奖励耕战,国家强盛。
(2013·浙江高考·15)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读右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A.②③①⑤ B.②①⑤⑥
C.①③⑤④ D.④③⑤⑥
A
采取远交近攻策略
原因
一.秦的统一
过程
1.灭掉六国
BC230-BC221年
2.拓展疆域
疆域: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代指极南的地区),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①征服南越,控西南夷
②北击匈奴,收河套地区
嬴政掌权朝政
前238年
内史腾率兵灭韩
前247年
嬴政继承王位
前230年
王翦率兵灭赵
前228年
王贲率兵灭魏
前225年
王翦率兵灭楚
前223年
王贲兵灭燕
前222年
王贲率兵灭齐
前221年
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南至北向户
西至临洮
、羌中
东至海暨朝鲜
①征服南越,控西南夷
②北击匈奴,收河套地区
二.秦的统治
二.秦的统治
【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局面教给秦朝哪些启示?如何解决?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需要加强什么权力?
需要加强什么权力?
专制主义
概念解析
指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的独断性,在中国秦朝以后的封建社会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中央集权是管理方式。
秦朝建立的
中央集权制度,
实质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
中央
王权
皇权与相权
中央与地方
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二.秦的统治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度
“百代皆行秦政制”,“二千年之政,秦政也”。这一套官僚体制,是世界上出现的最早、最完备的官僚体制,开创了此后中国两千多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基本模式,并对周边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通史》
地方权力
集中
中央权力
集中
皇帝
制度: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二.秦的统治
皇帝制度
材料1: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 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资治通鉴·秦纪二》
材料2: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3: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皇位世袭
二.秦的统治
三公九卿制度
皇帝
御史
大夫
太
尉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廷
尉
典
客
宗
正
治
粟
内
史
少
府
太
仆
监察;掌管图籍、文书
百官之首统领众官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军事
皇帝侍卫首领
皇宫卫戍司令
掌皇帝的舆服车马
皇室事务
司法刑狱
赋税征收管理
工商税务皇室财务
民族外交
祭祀礼教
丞
相
三公九卿,各司其职,互相牵制,保证皇权。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朝议制度】仅仅表明大臣们有权参与政治决策,减少君主决策失误,有话语权,三公九卿可发言,没有具体行政职务的博士也可进言。但没有决策权,最终必须经皇帝裁决,所以制约不了皇权。参与政治决策与有决策权是两回事。
朝议制度是否可以制约皇权?
二.秦的统治
推行郡县制度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分封制 郡县制
官员 产生
与中央关系
性质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不能世袭,俸禄制
地方有行政权、财权、军权,独立性强,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世卿世禄制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服从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二.秦的统治
巩固统一的措施(其他)
①统一货币、文字、车距、度量衡
货币:秦半两:圆形方孔钱
统一
度(长度)量(容积)衡(重量)
文字:小篆为国家官方文字
车轨:车子两轮间的距离统一为6尺
②修驰道、直道
③颁行法律,编制户籍
④迁徙六国贵族,整顿社会风俗
公元前221年下令收缴全国兵器,运到咸阳;又迁移天下富豪12万户来咸阳定居,编制户籍。
措施: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秦的暴政与速亡
三.秦的暴政与速亡
两者有什么关系?
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徭役繁重,刑法严苛。
焚书坑儒
恶劣影响: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使我国文化典籍遭受严重损失
1.秦朝暴政
秦朝的暴政使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
2.陈胜、吴广起义(前209年)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②楚汉战争
①刘邦、项羽反秦势力日益壮大
刘邦击败项羽 的原因是什么?
得民心者得天下
3.秦朝灭亡(前207年)
三.秦的暴政与速亡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
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毛泽东·七律 读《封建论》
千秋功过:谁与评说秦始皇?
★历史人物评说的几点基本原则
1.采取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观点;
2.依据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史实;
3.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下,分析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公元前230年
秦发动统一战争
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秦灭六国
秦朝的统治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
公元前207年
刘邦入咸阳
楚汉之争
秦末农民起义
教学反思:
整体而言紧扣课标设计把握核心知识点,结构比较清晰。不足之处在于教学内容和问题的设计难度较低,思维深度不足,未充分形成问题链,实现难度的逐层递增;时间把握还需提高;对学生的引导和回答的评价还需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