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宋朝内政最腐朽,外患最强烈,成为历史上怯弱可耻的一个朝代。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华夏民族之文化, 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陈寅恪
宋王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朝代?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程标准】
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认识两宋在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新变化。
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夺取帝位, 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一、防弊之政——加强中央集权
947年,后晋被契丹灭亡,禁军统领刘知远建立后汉。
952年,后汉灭,禁军统领郭威经澶州兵变而黄袍加身,建立后周。
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建立宋朝,史称北宋。
武将专权
五代部分政权建立方式
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
——《旧五代史》
北宋初建之弊?
“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
“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
宋太祖
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
收精兵
夺其权
制钱粮
北宋初建之弊?
《雪夜访普图》
一、防弊之政——加强中央集权
武将专权
何解?
一、防弊——强中央集权
(二)措施:
1.方镇太重—削弱地方
文官任知州
节度使转虚职
行政
转运司管财政
赋税上交中央
财政
地方精兵入禁军
定期更驻
军政
收精兵
削实权
制钱谷
收 权
分 权
设四监司
监控各州
设置通判
牵制知州
加强中央集权
一、防弊——强中央集权
(二)措施:
2.君弱臣强—分相权、强皇权
唐:程序分权
(草拟、审核、执行)
宋:领域分权
(行政、财政、军政)
1.方镇太重—削弱地方
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权(“输掉”)
一、防弊——强中央集权
(二)措施:
3.武将专权—崇文抑武
崇文:倡文治
扩科举
抬地位。
唐宋宰相情况对比表 时期 登科 人数 宰相 人数 进士出身的宰相人数
唐朝 6603 123 22
两宋 45640 135 111
抑武:杯酒释兵权
文官掌枢密
实行更戍法
杯酒释兵权
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2.君弱臣强—分相权、强皇权
1.方镇太重—削弱地方
政治特点?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分化事权、相互牵制
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一、防弊之政——加强中央集权
【历史解释】宋代加强专制集权的特点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把地方大部分权力收归中央,消除地方割据的基础;地方和边疆实力弱,不利于边疆地区的防卫
分化事权,相互牵制 中央和地方普遍分割权力,互相牵制,加强了专制集权;分权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造成冗官和冗费现象
重文轻武,文官政治 完善科举,提高文臣地位,促进了宋朝文化繁荣;武将受到压制,军队战斗力下降,在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处于劣势
(1)积极:
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材料1:太宗、真宗之初,用度自给,而犹不闻以财为患。……夫当仁宗四十二年,号为本朝至平极盛之世也,而财用始大乏,天下之论扰扰,皆以财为虑矣。
——叶适《应诏条奏财总论》
【思考】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初加强专制集权的影响?
材料2:天下之弱势,历数古人之为国,无甚于本朝者。虽有百万之兵,而不免自贬为至弱之国。养兵以自困,多兵以自祸,不用兵以自败,未有甚于本朝者也。
——叶适《水心集》
(2)消极:
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一、防弊之政——加强中央集权
幽云十六州
幽云十六州的存在是阻挡北方草原骑兵南下的天然屏障,五代时辽占据幽云十六州,使得开封至宋辽边境的华北平原区域除河流迟滞外,无险可守。故北宋大量募兵,开封附近驻扎禁军数达80多万,有兵险之称。
二、统治危机——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二、统治危机——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宋与西夏和议
北宋
西夏国主,请笑纳零花钱!
澶渊之盟
兄弟相称
弟弟,
请笑纳零花钱!
北宋
以钱财换和平
两次北伐的惨败
北宋与辽朝协议
北宋与西夏和议
边防压力
西夏称臣
辽、北宋、西夏形势图(1111年)
“岁币”
“岁赐”
1.边防压力
不可取的理由 :屈辱求和,财政受损
材料3:“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4: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1:“澶渊之盟”订立后……茶马互市,扩大了茶和马的市场,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商品的交换。
——《中华文明地图》
材料2:澶渊之盟后,岁遣使介,修邻国之好。逮今百数十年,而北边之民不识干戈,此汉、唐之盛所未有也。 ——苏辙
【讨论】你觉得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
可取的理由 :受损有限;和平主流;互市繁荣;民族交融;
二、统治危机——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增设官僚
机构臃肿
因循守旧
守内需外
强干弱枝
荒年募兵
冗官
冗兵
集政权
收军权
夺财权
养兵养官
军费开支
冗费
弊
利:
结束分裂,巩固统治,减少内乱,有利安定
过度集权 → 政治危机(冗官)、军事危机(冗兵)、财政危机(冗费)→积贫、积弱
军队战斗力弱
国家财政负担重
行政效率低
政府开支大
北宋制度的影响
二、统治危机——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积弱
积贫
三、变法求强——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范仲淹
王安石
庆历新政 背景
宗旨
结果
王安石的“熙宁变法” 开始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 领域 基本原则 措施 富国
强兵
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守旧,行政效率低下。
整顿官僚机构。
触犯官僚集团的利益,引发抵制,归于失败。
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
加强这些领域的控制,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目的 措施 内容 作用
富国 青苗法 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 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募役法 纳钱代役 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政府收入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保证灌溉,防洪赈灾
均输法 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节省费用,增加财政收入,减轻人民负担
方田均税法 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增加了政府收入,农民得到实惠
市易法 在东京设市易务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强兵 实行“省兵”措施,精简军队,缩减编制 节省军费开支,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宋军的战斗力
推行强兵措施如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 取士 改革科举制度,主要改变科举考试的内容 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推动改革;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批判“恩荫”制度,选拔人才贯彻择优录取原则 三、变法求强——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材料1:整军和理财是王安石变法当中所要解决的两个重大课题。在军事方面的改革,既有效地加强了西北和北部的边防,又镇压住了各地的农民暴动……实施了若干有关财政经济的政策、扩大税收来源,才从根本上扭转了国家财政的困难局面……实际上,在变法派当权期间,除开支外,剩余很多,“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因之,王安石变法给宋封建专制统治下了一剂续命汤,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广泛利益。 ——漆侠《王安石变法》
(1)性质:封建地主阶级针对统治危机、为维护封建统治进行的改革运动
(2)影响:
达到了富国的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但强兵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起了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三、变法求强——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思考】根据材料,分析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性质和影响?
结合材料与p55学思之窗,思考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王安石理财的关键是“抑豪强”,“使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实现国家对经济、财政的全面控制。这一点深得宋神宗支持,其强力支持是王安石变法能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关键。但当改革向纵深发展时,这场缺乏政治改革支持的经济改革开始举步维艰,趋向失败。 ——熊光慈《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得失管窥》
王安石变法四年之中,前法尚未真正落实和巩固,后法就接踵而至。……有些地方预支青苗钱是发放实物,而归还时却要求交纳现钱,由于物价上的差异,农民可能受双重损失;有些州、县以多贷款为有功,难免出现强迫贷款的情况。
—摘编自朱柏铭、郑备军《改革·经验·教训——王安石变法理财得失谈》
①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阻挠与破坏。
④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利益的现象。
③改革涉及面广,头绪过多,且推行操之过急。
②宋神宗去世,失去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三、变法求强——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⑤政敌司马光等人的抨击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
北宋后期,内忧外患,国力日衰。
◎徽钦二帝五国城关押地(复原)
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徽、钦二帝被俘北去,史称“靖康之变”。
北宋康王赵构南渡,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即为宋高宗。
四、南宋偏安
1127年赵构称帝,
南宋建立,后定都临安
宋金之战,岳飞抗金
南北对峙
南宋的偏安
和议 时间 内容
绍兴和议 1141年 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白银25万两、绢25万匹,称为“岁贡”
隆兴和议 1164年 仍维持《绍兴和议》后的疆界;南宋不再对金称臣,改为叔侄关系;宋每年向金朝缴纳白银和绢各缩减至20万两、匹;宋割商、秦两州给金
嘉定和议 1208年 宋金改为伯侄之国;岁币绢、银各增至30万匹、两;犒军钱300万贯;维持原来边界
宋金三大和议对比
南宋的偏安并不仅仅指地域居南,更指的是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苟且偷安。
四、南宋偏安
材料1:高宗当然不可能将岳飞释放,因为第一,他怕和议没法坚持下去。第二,释放岳飞意味着当初的兴狱即为有意制造的冤狱……第三,他怕岳飞怀恨在心,留下后患。
——龚延明《岳飞》
思考:如何看待岳飞之死?
材料2:……从深层的政治文化角度来看,岳飞是死于宋代文官集团的集体迫害。
——付月《宋朝的崇文抑武政策和岳飞之死》
岳飞之死,象征着宋朝立国以来确立的“崇文抑武”政策的回归
杭州岳飞墓
秦桧夫妇跪像
四、南宋偏安
本课小结
我在中央工作,所在单位专掌财政,我在?
三司
我是一名文官,拥有调兵权但不统兵,我是?
枢密使
我本为地方精锐,如今被编入中央,我在?
禁军
我工作的单位拥有统兵权,却没有调兵权,我在?
三衙
我作为州级长官,与通判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我是?
知州
我是副相,与宰相分享行政权,我是?
我在地方工作,所在单位与各州赋税有关,我是?
参知政事
转运使
1.(2024·浙江·高考真题)《宋史·职官志》记载:“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该职官是( )
A.同平章事 B.参知政事 C.三司使 D.转运使
C
2.(2023·重庆·高考真题)武成王庙,又称太公庙,是古代国家祭祀兵家鼻祖吕尚的祠庙。唐玄宗时,曾下令在两京及诸州各置太公庙一所,按文宣王庙的规格进行祭祀。但到宋代,仅在京师及个别地方保留武成王庙,祭祀规格也低于文宣王庙。这一现象反映出宋代( )
A.漠视兵家思想 B.抑制地方势力 C.打压民间信仰 D.实行抑武方针
D
当堂检测
3.(2023·海南·高考真题)有学者认为,宋代的识字率相对较高。真定府的一处摩崖石刻显示,山区牧羊人也有能读会写者;南方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高于北方,如建州“耕且读者十家而五六”,邵武军的许多村落“皆聚徒教授”。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
A.书院制度日趋完备 B.雕版印刷相当普及
C.崇文兴教渐成风尚 D.文化重心已经南移
C
4.(2023·湖南·高考真题)宋仁宗下诏废郭皇后。御史中丞孔道辅、谏官范仲淹等以“后无过不可废”,跪求奏对。仁宗遣宰相吕夷简告知他们皇后应废的理由。事后,孔道辅等遭贬黜,朝廷诏令御史、谏官不得“相率请对”。这反映了宋代( )
A.皇帝家事不容外朝官员置疑 B.士大夫政治降低了皇帝权威
C.御史与谏官职能有混通趋势 D.宰相已沦为君主专制的工具
C
当堂检测
5.(2022·全国乙卷·26)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
A.规范地方行政 B.防止武人干政 C.提升军事能力 D.削弱州府权力
A
6.(2021·北京高考·5)以下材料为四位皇帝的一日政务节录,按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至前殿,由中书、枢密院、三司、开封府等官员依次奏事
②告诫军机处切勿泄密
③诏曰“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
④引见俘获的突厥颉利可汗,诸蕃君长奉上“天可汗”尊号
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B
当堂检测
7.(2020·北京高考·5)宋代自然灾害频发。王安石认为“以有限之食,给无数之民……有惠人之名,而无救患之实”,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他希望培育农民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上有善政而下有储蓄”。以下措施反映其救荒思想的是( )
①实行均输法 ②兴建水利工程
③鼓励百姓养马 ④低息借贷钱谷给农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D
8.(2020·山东高考·4)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 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
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 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
C
当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