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地球的面貌》(含解析)2024-2025学年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单元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地球的面貌》(含解析)2024-2025学年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单元测试卷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0-13 10:2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单元测试卷(湘教版)
第三章《地球的面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亚洲与北美洲在世界的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半球位置看,亚洲与北美洲均主要位于(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2.从海陆位置看,亚洲与北美洲都濒临( )
A.太平洋和大西洋 B.北冰洋和印度洋
C.太平洋和北冰洋 D.大西洋和印度洋
3.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大西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北半球 B.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南半球
C.七分陆地、三分海洋 D.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巴拿马运河是两大洲的分界线,沟通了两大洋,是巴拿马国重要的经济来源。下图为巴拿马国位置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巴拿马国首都的经纬度位置约是( )
A.(9°N,79.5°W) B.(9°N,79.5°E)
C.(9°S,79.5°W) D.(9°S,79.5°E)
6.巴拿马国位于的半球位置是( )
A.东半球,北半球 B.东半球,南半球
C.西半球,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
7.下列关于巴拿马运河说法正确的是( )
A.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B.巴拿马运河位于北温带和低纬度
C.巴拿马运河为西北—东南方向
D.巴拿马运河附近为热带沙漠气候
8.海底地形中,火山地震多发的地带是( )
A.大陆架 B.海沟 C.大洋中脊 D.大路坡
读烟台市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耕地分布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是( )
A.山地 B.平原 C.丘陵 D.高原
10.关于甲河的流向,判断正确的是( )
A.大致向东流 B.大致向西流 C.大致向南流 D.大致向北流
11.村庄的可能海拔是( )
A.100米 B.80米 C.120米 D.40米
河流和地形关系密切。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题。
12.若在山谷中遭遇泥石流,正确的避灾方法是( )
A.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B.向平行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峰上跑
C.顺着泥石流流动方向往山下跑 D.逆着泥石流流动方向往山上跑
野外实践活动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式之一。某校地理社团的同学们利用周末时间去某民俗村进行研学考察。读民俗村及周边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跨学科研学主题】
13.同学们准备从甲村出发,设计了①②③④四条考察线路,其中最省力的线路是( )
A.①线路 B.②线路 C.③线路 D.④线路
14.图中河流MN段的流向是( )
A.自西南向东北流 B.自北向南流
C.自东北向西南流 D.自西向东流
15.图中K处地形最适宜开展的运动项目是( )
A.跳水运动 B.飞行运动 C.滑雪运动 D.攀岩运动
下图中图甲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乙为瀑布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图甲中甲地海拔为( )
A.150米 B.100米 C.250米 D.200米
17.M(海拔348米)、N(海拔540米)两个山峰的相对高度是( )
A.208米 B.888米 C.150米 D.192米
18.下列四地可能出现瀑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9.阴影区域地形类型是( )
A.丘陵 B.山地 C.盆地 D.高原
板块运动是地球表面一个板块对于另一个板块的相对运动,这种运动主要有两种形式:张裂(生长边界)、碰撞(消亡边界)。下图为六大板块及火山地震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20.在板块的交界处,若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 )
A.山脉或海洋 B.裂谷或岛弧 C.山脉或裂谷 D.裂谷或海洋
在地理课上,为验证板块构造学说,老师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板块运动的实验。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略有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图1为该实验示意图,图2为板块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21.该实验可以反映出( )
A.全球有六大板块 B.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C.海陆在不断变迁 D.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读“局部板块分布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位于非洲板块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3.2023年2月6日9时和18时,土耳其南部发生两次7.8级强烈地震,造成巨大损失,土耳其地震多发的原因是地处( )
A.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张裂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B.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张裂地带,地壳运动稳定
C.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D.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地带,地壳运动稳定
24.结合板块构造学说,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
A.地中海的面积将扩大 B.红海的面积将缩小
C.阿拉伯半岛将消亡 D.阿尔卑斯山脉将继续抬升
25.下列关于海陆变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陆分布是亘古不变的 B.魏格纳提出了板块运动学说
C.板块内部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D.喜马拉雅山脉是由板块碰撞、挤压后隆起而形成的
二、解答题(50分)
26.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首次实现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图为麦哲伦环球航行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麦哲伦率领的船队从欧洲西部国家西班牙出发进入A____洋,绕过B____洲南端进入C____洋,穿过菲律宾群岛进入D____洋,绕过E____洲南端的____向北航行回到西班牙,完成环球航行。
(2)在图中用黑色水笔画出赤道和本初子午线,在相应位置处填写亚洲和南美洲的名称。
(3)随着航海业的发展,为了缩短航程,人们在M处开挖了____运河,在N处开挖了____运河。
27.某学校地理社团在端午佳节举办了主题为“‘粽’情山水,端午游园”的实践活动。下图为园内某山等高线示意图。请你结合图文材料,将同学们的活动分享补充完整。
“‘粽’情山水,端午游园”活动分享:
小刚:
(1)当地的等高线示意图显示,这里有两座山峰,乙山峰海拔高度是____米,比甲山峰高。为了安全,我们选择了攀登甲山峰。
小红:
(2)三条登山线路中,我们选择①线,原因是此线路等高线稀疏,坡度较____,比较省力。
(3)③线路经过的山体部位名称是____,此处河流的流向大致是____,我们沿③线路下山,圆满完成了活动。
28.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最高山峰比最矮山峰高____米。
(2)该区域的东面临海,冬季太阳从东南方升起,有一个村庄看不到海上日出,这个村庄最可能是图中的____村。
(3)乙村庄北部因有____(地形部位),可以开发____(列举两项)等旅游项目。
(4)丙村为了脱贫致富,开发了漂流旅游项目;游客们感觉最刺激的是丙村以____(南/北)河段,因为____。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国外媒体报道,地质研究者预计非洲埃塞俄比亚阿法沙漠中的一条裂痕最终会发展成新海洋。这条裂痕约为6米宽,56.3千米长,形成于2005年。阿法沙漠由于裂缝的原因被逐渐分离。理论上认为在这条裂缝形成大海之后,会与红海相连。
材料二: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和“阿法沙漠位置图”。
(1)A是____板块,C是____板块。
(2)②处有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____,此山脉形成的原因____。
(3)“阿法沙漠由于裂缝的原因被逐渐分离。理论上认为在这条裂缝形成大海之后,会与红海相连。”红海是由____板块和____板块之间张裂断陷形成的,现在还在不断的扩张。
(4)最早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是德国科学家____。
参考答案
1.A 2.C 3.D
【解析】1.读图可知,从南北半球看,亚洲跨南北半球,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北美洲全部位于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美洲大部分位于西半球。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从海陆位置看,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北美洲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所以两大洲共同濒临的大洋是北冰洋和太平洋。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读图可知,①地和③地在太平洋,AC错误;②地在北冰洋,B错误;④地在大西洋,D正确。故选D。
4.D
【解析】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AB错误;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陆地面积占29.2%,海洋面积70.8%,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C错误;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D正确。故选D。
5.A 6.C 7.C
【解析】5.读图并根据所学可知,赤道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纬,后面的字母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后面的字母用“S”表示;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本初子午线以东,度数向东增大为东经度,后面的字母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度数向西增大为西经度,后面的字母用“W”表示,由此可以判断巴拿马国首都的地理位置约是(9°N,79.5°W)。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读图并根据所学可知,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东半球的范围是20°W—0°—160°E,西半球的范围是20°W—180°—160°E;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南为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巴拿马国位于西半球,北半球。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读图并根据所学可知,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是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A错误;巴拿马运河位于热带和低纬度,B错误;根据经纬网指示方向,巴拿马运河为西北—东南方向,C正确;巴拿马运河位于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D错误。故选C。
8.C
【解析】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洋中脊、洋盆、海沟等,其中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延伸部分、深度般不超过200米;大陆坡介于大陆架和大洋底之间;大洋中脊是海底地形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海洋底部最深地方是海沟。C正确, ABD错误。故选C。
9.B 10.C 11.B
【解析】9.读图可知,图中耕地分布区域是分布在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的平原上,山地、丘陵和高原不适合发展种植业,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结合所学知识和根据图中指向标的方向及地势的高低可知,甲河的流向大致是自北向南流,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50米,村庄的海拔是50—100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A
【解析】泥石流速度快,破坏力强,山谷中若遭遇泥石流,正确的避灾方法是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A正确;无论是平行于泥石流方向还是顺着泥石流方向或者逆着泥石流方向都无法顺利逃脱,BCD错误。故选A。
13. D 14.C 15.D
【解析】 13.读图可知,①②③④四条考察路线,其中最省力的路线是④路线,因为④路线海拔位于50米以下,等高线最为稀疏,坡度最缓,最省力,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进行判断方向,河流由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故河流MN河段流向为自东北向西南流,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读图可知,K处为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陡崖处最适宜开展攀岩运动,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6.B 17.D 18.D 19.C
【解析】16.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用多条等高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叫作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上的数据为海拔高度。读图可知,甲地位于100米等高线上,海拔为100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7.相对高度是指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读图可知,图中M(348米)和N(540米)的相对高度是540米—348米=192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8.读图可知,图中丁地为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且有河流流经,容易形成瀑布,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9.读图可知,图中阴影区域处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 D
【解析】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在板块的交界处,若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山脉和岛弧是板块的挤压形成的,D正确, ABC错误。故选D。
21. B
【解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由题干可知,地理课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略有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该实验可以反映出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B正确,该实验不能反映出全球有六大板块、海陆在不断变迁和板块内部地壳稳定,ACD错误。故选B。
22. C 23. C 24. D 25. D
【解析】22.读图可知,①位于亚欧板块,②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AB错误;③位于非洲板块,C正确;④位于印度洋板块,D错误。故选C。
读图可知,土耳其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由于板块的碰撞挤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有的碰撞挤压,有的张裂拉伸,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其面积逐渐缩小,A错误;红海受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拉伸作用,在不断扩张,B错误;阿拉伯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不会消亡,C错误;阿尔卑斯山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还将继续抬升,D正确。故选D。
海陆分布在不断变化之中,A错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B错误;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C错误;喜马拉雅山脉是由板块碰撞、挤压后隆起而形成的,D正确。故选D。
26.(1)大西南美太平印度非好望角
(2)
(3)苏伊士巴拿马
【解析】26.本大题以麦哲伦环球航行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七大洲、四大洋、大洲分界线、地球的形状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和读图识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1)读图可知,麦哲伦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首先进入A大西洋,接着绕过B南美洲南端进入C太平洋,再穿过菲律宾群岛进入D印度洋,绕过E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进入大西洋,最后向北航行回到西班牙,完成环球航行。
(2)赤道即0°纬线,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作图如下:
(3)图中M处是苏伊士运河,该运河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印度洋进入大西洋的航程;N处为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大西洋进入太平洋捷径。
27.(1)655
(2)缓
(3)山谷自西北向东南
【解析】27.本大题以园内某山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结合所学知识和读图可知,这里有两座山峰,乙山峰海拔高度是655米,甲的海拔是612米,乙山峰比甲山峰高。
(2)读图可知,三条登山线路中,①线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比较省力;②③线路等高线较密集,坡较陡,比较费力。
(3)读图可知,③线路经过的山体部位等高线往高处凸,山体部位名称是山谷;图中无指向标,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辨别方向,可知此处河流的流向大致是自西北流向东南。
28.(1)328
(2)丙
(3)陡崖攀岩,蹦极
(4)南等高线密集,坡度陡,水流湍急
【解析】28.本题以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相对高度计算、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素养。
图中最高山峰海拔为783米,最低山峰为455米,故其相对高度为783米—455米=328米。
(2)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丙村庄位于最高峰的西北方向,故最有可能看不到从东南方海上升起的太阳。
(3)根据图中指向标并读图可知,乙村庄北部等高线重叠在一起,为陡崖,陡崖可以开发攀岩、蹦极等旅游项目。
(4)根据图中指向标并读图可知,游客们感觉最刺激的是丙村以南河段,因为这一河段等高线密集,坡度陡,水流湍急。
29.(1)亚欧 印度洋
(2)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3)非洲 印度洋
(4)魏格纳
【解析】29.本大题以六大板块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六大板块的分布、板块运动的影响和大陆漂移学说的来源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
(1)读图可知,图中A是以亚欧大陆为主体的亚欧板块,C是包括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陆在内的印度洋板块。
(2)读图可知,②处有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位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其中有110多座山峰高达或超过海拔7350米,此山脉形成的原因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3)红海是由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张裂断陷形成的,由于处在生长边界,现在还在不断的扩张,预计几千万年之后会形成新的大洋。
(4)最早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他创立该学说的主要证据有:非洲与南美洲两岸相对应,由于认为以前的世界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发生了分离,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