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单元能力提升检测卷-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单选题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曲折 B.曲解 C.舞曲 D.委曲求全
2. 按要求完成下列有关动物住所的练习。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牛棚 狗窝 B.鱼塘 鼠洞 C.马厩 鸟窝 D.猪圈 羊巢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下列诗句没有说明人生道理的一句是( )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C.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下列对“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语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一顺儿”是指同一个方向或顺序,“叶尖一顺儿朝下”,没有一片叶子是朝另一个方向的。
B.“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是写叶子长得如此整齐,铺排得那么均匀。
C.这段话概括地写出叶子绿得新鲜,看着舒服;长得整齐,铺排得均匀。
D.这段话具体地写出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
5.《雪梅》中有“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诗句。这两句诗对我们个人成长的启示是( )
①要看到梅与雪的差异。
②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③要扬长避短,自强不息。
④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及他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李老师在办公室接待一名家长,那位父亲抱怨在家里不敢抽烟,又试探地问李老师,在此能不能抽烟,王老师委婉地拒绝了。猜一猜,王老师是怎么说的?( )
A.不行,办公室里是禁止抽烟的。
B.您看一看你头顶上的标牌吧。
C.先生,您就像在家里一样好了!
D.先生,您还是控制一下自己吧。
二、填空题
7.信息匹配;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萧瑟 (sè bì)的秋风吹过,树叶仿佛吟 (yín qín)唱着秋的歌。
(2)喜讯从天而降 (xiáng jiàng),敌人缴械投降 (xiáng jiàng)了。
(3)小草毫不逊 (sūn xùn)色地绿着,决不输 (shū sū)给杨柳。
8.选出能使句子表达更准确的字词。
(1)一阵风(吹 拂) 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
(2)小草(牢固 坚固) 地抓住泥土,昂着头,挺着胸,像无畏的战士。
9.给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意思,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新鲜:①(刚生产、宰杀或烹调的食物等)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干制等。②(空气)经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③(事物)出现不
久。④新奇;稀罕。
(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
(2)窗子一打开,新鲜的空气就扑面而来。
(3)小磊第一次到大城市,觉得什么都新鲜。
(4)这些水果不新鲜了,赶紧处理吧。
10.选词填空。
连续 继续 陆续
(1)课间操结束,同学们 走进教室,安静地坐着等老师来上课。不一会儿,康老师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了教室,说:“同学们,我们今天 学习第7课。请同学们先把课文 读三遍。”
(2)我发现:这三个词语都有接连不断的意思,但 表示前后相继,时断时续,中间有间隔; 表示不间断; 表示做事时,中间被其他事打断,之后又接着做下去。
11.填写关联词。
要是……就…… 不仅……而且…… 既……又…… 因为……所以……
(1)爬山虎茎叶密集, 可以遮烈的阳光, 还可以降低室内的温度。
(2)爬山虎作为屏障, 能吸收环境中的噪音, 能吸附飞扬的尘土。
(3) 爬山虎密集的绿叶覆盖了建筑物的外墙, 建筑物就像穿上了绿装。
(4) 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你 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家乡的小河
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
小河是娴静的,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她又是活泼可爱的,层层鳞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在舞蹈,舞姿优美得就像天空的七彩绸。
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着她周围的新鲜东西。这时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着火红的脸庞。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清波”的嬉戏。鱼儿凑趣地跳跃着,翻起了一个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鳞光闪闪。
夕阳西下,太阳把余辉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是红,那处是绿。又一阵风来,倒映着两岸和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的一片,像醉汉,可一会儿又站定了。
小河的夜晚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这时,寒风任意地扫着河岸上的小草,发出一阵窸(xī)窸窣(sū)窣的声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此时的小河更静、更清。
家乡的小河啊,你真美!
12.联系上下文给下面词语中画线的字选择确切的解释。
凝固( )
A.结实,牢固 B.坚硬 C.坚决地 D.本来
13.联系上下文给下面词语中画线的字选择确切的解释。
轻掩( )
A.遮盖 B.关 C.乘人不备
14.读文章第三自然段填空。
这段话是围绕“ ”这句话写的,其中“ ”这个词是此句的重点词。
这段话通过对 等事物的描写,写了小河“ ”这一时间的美丽景象。
A.小河水绿、霞红、雾白 B.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
C.迷人 D.早晨
15.选择。
文中哪一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
A.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 B.家乡的小河啊,你真美!
16.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各起什么作用?
第一自然段: 。
最后一个自然段: 。
A.对全文起总结,概括的作用 B.点题和引起下文的作用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紫罗兰
我赞美紫罗兰,赞美它别具一格的颜色、姿态,赞美它顽强的生命力。
紫罗兰的叶子真奇怪,别的植物颜色是绿的,它却偏偏是紫色的,而且颜色是那样深,那样浓,好像有谁刚在那叶子上染上紫色,马上就要滴下来似的。紫罗兰的叶子狭长,跟竹叶的形状差不多。盘屈的茎枝毫无拘束地伸向四周,初生的芽儿茁壮向上。
紫罗兰的花是淡红色的。它好象是嵌在精致的紫色小船里的红玉石。紫罗兰的花十分小,有三片柔柔的花瓣,花瓣中间有几根黄色花蕊,就像戴着一顶顶金黄色的小帽儿,又像展翅欲飞的金蝴蝶。它们有的高,有的矮,有的弯,有的直。看上去,那几个花蕊好像正围着一个圆圈游戏,玩得多开心!要是你去闻,鼻子还未凑近,一股淡淡的香味早钻进了鼻孔。雨洒在叶面上,结成了一个个晶莹的小水珠儿,春风拂过,不时机灵地钻进泥土里。
紫罗兰的生命力很强。有一次,我和几个小朋友玩得高兴,一不小心,把一枝紫罗兰折断了。当时我很后悔,这么美的枝叶就要枯萎了,我的眼睛润湿了,呆呆地站在那儿。李阿姨见此情景,走过来对我说:“不要紧,断了可以再插上,它又会生根,长出很多很多紫罗兰来。”哦,没想到它的生命力这么强,离开了根,还能坚强地活下去。果然,不几天,那枝紫罗兰真吐出了嫩芽儿。
啊!紫罗兰,用它那朴实而又别具风韵的美,默默地美化着人们的生活,我赞美紫罗兰!
(1)短文的结构方式是( )
A.总起——分述——总结
B.总述——分述
C.分述——总述
(2)①短文开头的特点是 。
②短文结尾的特点是 。
③开头和结尾的关系是 。
(3)第3自然段的前六句,先写了紫罗兰花的 ,接着写了紫罗兰花的 ,最后写了紫罗兰花的 。
(4)根据段意给短文分段。
第一段:写作者赞美紫罗兰。
第二段:写紫罗兰叶子和花的颜色,以及姿态。
第三段:写紫罗兰的生命力很强。
第四段:写紫罗兰默默地美化着人们的生活。
(5)写出概括短文中心思想的句子。
(6)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 作用。
①概括这段内容。 ②点明这段中心。
四、写作题
18.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神奇的发现呢? 请以“观察▲有感”为题,写一篇观察感悟,写清楚你的发现、感受。350字左右,不得抄袭。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1)sè;yín
(2)jiàng;xiáng
(3)xùn;shū
8.【答案】(1)拂
(2)牢固
9.【答案】(1)③
(2)②
(3)④
(4)①
10.【答案】(1)陆续;继续;连续
(2)陆续;连续;继续
11.【答案】(1)不仅;而且
(2)既;又
(3)因为;所以
(4)要是;就
【答案】12.B
13.A
14.B;C;A;D
15.B
16.B;A
17.【答案】(1)A
(2)紧扣文题,总起全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点题,总结全文,点明中心;首尾呼应
(3)颜色;姿态;香味
(4)第1自然段;第2—3自然段;第4自然段;第5自然段
(5)啊!紫罗兰,用它那朴实而又别具风韵的美,默默地美化着人们的生活,我赞美紫罗兰!
(6)①
18.【答案】范文:
观察蚕宝宝有感
我曾经养过蚕宝宝,在养蚕的过程中,我对它们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并且学到了很多知识。
那天,我回家打开放蚕宝宝的盒子。“唉,桑叶干了,得马上换掉。”我跑到阳台上,拿来了新鲜桑叶。我把不新鲜的桑叶一张张换下来,蚕宝宝似乎闻到了桑叶的芳香,扭动着圆滚滚的身子纷纷爬了过来,圆着桑叶“沙沙沙”地啃开了。突然,我发现其中一只与众不同:它的身体呈淡黄色,头上有一个透明的三角形。它仰着头,不吃也不动。它在干什么呢?我心里疑惑着。我马上把它放在另一个盒子里,仔细地观察起来。
不一会儿,只见它的头上慢慢地出现了一道裂缝,那道缝渐渐地变大,不一会儿从中钻出来一个小脑袋。与此同时,头前那个小脑袋没有力气地垂了下来,变得干瘪了。对! 它是在蜕皮。只见蚕宝宝的头频频地左右摇动着,使动向前伸。可表皮并不是很听话,紧紧地粘住它的身子。套为什么要规皮?我决心弄懂它。很快在课外书中我我到了答案:原来刚出生的要随着不停地生长,身体会受到表皮的限制,这时就需要蜕皮。一般每隔一周蜕一次皮,一生共蜕四次。
这时蚕宝宝已经从表皮里完全钻出来了。获得新生的蚕宝宝比以前更白了,更胖了。为了能吐丝做茧,蚕宝宝不畏蜕皮之苦,真是可敬可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