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预习检测卷-数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
一、单选题
1.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个数是( )
A.0 B.1 C.2 D.3
2.二次函数的图象的最高点在轴上,则的值为( )
A. B. C. D.
3.对于二次函数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口向上 B.顶点坐标是
C.图象与轴交点的坐标是 D.图象在轴上截得的线段长度是4
4.已知抛物线与x轴交于,两点,则线段的长度为( )
A.1 B.2 C.3 D.4
5.观察下面的表格:
判断方程的一个解的范围是( )
A. B. C. D.
6.如图是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观察图象,当时,x的取值范围是( )
A. B.或 C. D.
7.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交轴于,两点,若其图象上有且只有、、三点满足,则的值为( )
A. B. C. D.
8.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顶点坐标,与y轴的交点在、之间(包含端点),则下列结论:①;②若,是抛物线上两点,则;③对于任意实数m,总成立;④关于x的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为(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
9.抛物线与坐标轴交点的个数为 .
10.已知方程的两个解满足,则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
1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一次函数的图象有交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 .
12.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点,与轴分别交于点,(点在点左侧),抛物线与抛物线关于轴对称,顶点为点,若四边形为正方形,则的值为 .
13.已知函数的大致图象如图所示,对于方程(m为实数),若该方程恰有3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m的值是 .
14.已知,二次函数与x轴有两个交点、,则代数式的最小值是 .
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则:
(1)该拋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
(2)已知该抛物线与轴有交点,现有点,若线段与拋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结合函数图像,则的取值范围为 .
16.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定点,,下列结论:
①当时,该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为;②该函数图象与x轴始终有两个不同的交点;③当时,该函数在时,y随x增大而增大;④该函数图象截x轴所得线段长度小于.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只填序号)
三、解答题
17.已知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并求出该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
18.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
(1)用配方法求该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
(2)结合函数图象,直接写出当时的取值范围.
19.已知关于x的方程.
(1)求证:不论m为任何实数, 此方程总有实数根;
(2)若抛物线与轴交于两个不同的整数点,且m为正整数,试确定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3)若点与在(2)中抛物线上,且,求的值.
20.如图,抛物线与直线交于点A和点B,直线与y轴交于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坐标.
(2)求点A的坐标,并结合图象直接写出关于x不等式的解集.
(3)若关于x的方程在的范围内只有一个实数根或两个相等的实数根,直接写出n的取值范围.
21.已知抛物线为常数,且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右侧),与轴交于点,经过点B的直线与抛物线的另一交点为点D,与轴的交点为点.
(1)如图1,若点D的横坐标为3,试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如图2,若,试确定a的值;
(3)如图3,在(1)的情形下,连接,,点P为抛物线在第一象限内的点,连接交于点Q,当取最大值时,试求点P的坐标.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B D B B B C C
1.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问题,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个数即为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实数解的个数,据此利用判别式求解即可.
【详解】解:由题意得,,
∴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个数是2个,
故选:C.
2.B
【分析】本题考查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由二次函数有最高点得到,求出抛物线顶点坐标为,由题意得方程求解即可得到答案,熟记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详解】解:二次函数的图象有最高点,
二次函数图象开口向下,即,
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
当二次函数的图象的最高点在轴上时,,即,解得或(正值舍去),
故选:B.
3.D
【分析】根据得顶点坐标是, ,判定抛物线开口向下;令,得,图象与轴交点的坐标是;令,得,求得交点坐标,后计算距离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了抛物线的开口,与坐标轴的交点,与x轴相交的两交点间的距离,熟练掌握性质和交点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根据得顶点坐标是, ,
∴抛物线开口向下;
故A,B错误;
令,得,
∴图象与轴交点的坐标是;
故C错误;
令,得,
解得,
∴,
故D正确,
故选D.
4.B
【分析】此题考查了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抛物线的对称轴求出点A的坐标;
先求出抛物线的对称轴,再根据,两点,关于直线对称,求出A点的坐标,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的对称轴为,
与关于直线对称.A点的坐标是∶,
线段的长度;
故选:B.
5.B
【分析】本题考查了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发现:时,;时,,故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解的范围是.
【详解】解: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知:
方程的一个解的范围是:.
故选:B.
6.B
【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图象,根据图象得出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相交于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1,即可得.
【详解】解:根据图象得,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相交于两点,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1,
则当时,x的取值范围为或.
故选:B.
7.C
【分析】根据二次函数与轴的交点可知,,再利用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及二次函数的性质解答即可.本题考查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与方程,解题关键是掌握二次函数与方程的关系.
【详解】解:∵二次函数的图象交轴于,两点,
∴,
解得,,
∴,,
∴,
∵,
∴抛物线顶点坐标为,
∴当点,,中有点为抛物线顶点时满足题意,
∴,
故选:.
8.C
【分析】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解答的关键.根据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可判断①;根据两个点离对对称轴的远近可判断②;根据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和开口方向可判断③;根据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个数可判断④,进而可得答案.
【详解】解:由图象知抛物线的开口向下,则,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则,
∴,故①正确;
∵抛物线的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直线,且,
∴,故②错误;
∵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坐标,
∴当时,二次函数有最大值,
∴对于任意实数m,,即,
故③正确;
∵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坐标,
∴直线与抛物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则直线与抛物线有两个交点,
∴关于x的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故④正确,
综上,结论正确的有3个,
故选:C.
9.
【分析】本题考查了抛物线与轴交点、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根据,抛物线与轴有个交点;,抛物线与轴有个交点;,抛物线与轴没有交点,来解决此题.
【详解】解:,,,
,
抛物线与轴交点的个数为,
当时,,
抛物线与轴交点的个数为,
抛物线与坐标轴交点的个数为;
故答案为:3.
10.
【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根据抛物线与轴的交点求对称轴是解题的关键.若抛物线与轴的交点为和,则其对称轴为直线,即可得解.
【详解】解:依题意,抛物线与轴的交点为和,
对称轴为直线,即,
故答案为:.
11.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理解方程组的解与函数交点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联立两解析式,然后根据判别式大于等于0求解即可.
【详解】解:把代入得:,
整理得,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一次函数的图象有交点,
∴,解得:.
故答案为:.
12./0.5
【分析】本题考查抛物线与轴的交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正方形的性质,关键是解方程求出,,,坐标.
根据抛物线:求出顶点的坐标,再令,解方程求出,坐标,得出,再根据抛物线与抛物线关于轴对称,求出顶点的坐标,然后根据正方形得到列出关于的方程,解方程求出的值.
【详解】解:抛物线的顶点为点,
,
抛物线与轴分别交于点,(点在点左侧),
,抛物线开口向上,
当时,,
整理得:,
解得,
点在点左侧,
,,
,
抛物线与抛物线关于轴对称,顶点为,
,
,
∵四边形是正方形,
∴,
则,
,
经检验,是方程的解,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13.4
【分析】此题考查函数图象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求出函数与y轴的交点.先求出函数与y轴的交点,再根据函数图象的特点即可求解.
【详解】解:令得,,
所以函数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
方程的实数根可以看成函数的图象与直线交点的横坐标.
因为该方程恰有3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所以函数的图象与直线有3个不同的交点.
如图所示,
当时,两个图象有3个不同的交点,
所以m的值为4.
故答案为:4.
14.18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抛物线与轴的交点,抛物线的图象与性质,先求解,,对称轴为直线,求解,结合,再建立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答案.
【详解】解:∵二次函数与x轴有两个交点、,
∴,,对称轴为直线,
∴顶点纵坐标为:,
∴,
∵,
∴,
∴,
∵
当时,
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18.
15. 1 或
【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数形结合思想;
(1)把解析式配方即可求解;
(2)首先由抛物线与x轴有交点可确定m的取值范围为;分及两种情况讨论,结合图象即可求解.
【详解】解:(1)∵,
∴拋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故答案为:1;
(2)∵抛物线与x轴有交点,
∴,
即;
当时,,即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C的坐标为,
∵点Q的纵坐标也为m,
∴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与点Q在同一直线上,即轴;
①当分时,如图,
则或时,线段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
解得:或;
∴;
故答案为:1;
②当时,如图,
则或时,线段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
解得:或;
∴;
综上,满足条件的m取值范围为:或.
故答案为:或.
16.①③
【分析】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顶点坐标,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以及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①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设,则,,则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把,即代入求得解析式,利用顶点坐标公式解答即可;②求得判别式的值,即可判断;③首先求得对称轴,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答即可;④令函数值为0,求得与轴交点坐标,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解决问题.
【详解】解:∵二次函数的图象过定点,,
∴,解得,
设,则,,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当,即时,则,,
∴,
顶点坐标是;①正确;
∵,
∴该函数图象与x轴始终有交点,②不正确;
当即时,是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其对称轴是:直线,在对称轴的左边随的增大而增大.
因为当时,,
∴该函数在时,y随x增大而增大;③正确;
令,有,
解得:,,
,
所以当时,函数图象截轴所得的线段长度大于,④错误;
综上,正确的结论有①③.
故答案为:①③.
17.;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与x轴交点坐标,解一元二次方程,根据顶点坐标求出关于为未知数的方程组,求出的值可得二次函数解析式,再令,利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求出x的值,进一步得出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
【详解】解:∵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
∴,
解得,,
∴二次函数解析式为:;
令,则,
则,
解得,
∴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
18.(1)顶点坐标为,对称轴为直线;
(2)或.
【分析】()利用配方法把二次函数解析式转化为顶点式即可求解;
()利用对称性求出抛物线与轴的另外一个交点坐标,再观察函数图象即可求解;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顶点式,二次函数与不等式,运用配方法把二次函数解析式转化为顶点式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1)解:,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对称轴为直线;
(2)解:根据函数的对称性,抛物线和轴的另外一个交点坐标为,
观察函数图象知,当时,的取值范围为或.
19.(1)证明见解析
(2)
(3)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以及一元二次函数,熟练掌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计算一元二次方程的即可进行判断;
(2)令,解得 ,,求出即可得到答案;
(3)求出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得到点 P, Q关于直线 对称,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1)解:当时,原方程化为 此时方程有实数根.
当时,原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
此时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综上,不论m为任何实数时,方程 总有实数根.
(2)解:令, 则
解得 ,.
抛物线与轴交于两个不同的整数点,且为正整数,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3)解:,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点与在抛物线上, 点P,Q不重合, 且
点 P, Q关于直线 对称.
.
20.(1),顶点坐标为
(2)或
(3)或
【分析】本题考查二次函数与不等式、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和二次函数解析式,(1)将点代入求得,再求得,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
(2)联立方程组求得,再根据图象求解即可;
(3)方程在的范围内只有一个实数根,可以理解为抛物线与直线在的范围内只有一个交点,在结合图象求解即可.
【详解】(1)解:将点代入,得,
∴.
当时,,
解得,
∴点.
将点代入,得,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顶点坐标为.
(2)解:∵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在第三象限,
∴,
解得(不符合题意,舍去)或,
∴,
∴,
∴点A的坐标为,
观察图象,得不等式的解集为或;
(3)解:方程在的范围内只有一个实数根,可以理解为抛物线与直线在的范围内只有一个交点,
如图,当时,直线与抛物线始终有一个交点;
当直线经过抛物线顶点时,直线与抛物线有一个交点,
∴n的取值范围为或.
21.(1)
(2)
(3)
【分析】(1)令,则,求出,,将代入一次函数求出,从而得出点的坐标,再将的坐标代入二次函数即可得解;
(2)由(1)得:,,设点的坐标为,由得出点的横坐标为2,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出点的坐标,再将的坐标代入二次函数即可得解;
(3)由(1)知:,,,得出,求出点的坐标得出,根据,得出关系式,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1)解:在中,令,则,
解得:,,
,,
将代入得:,
解得:,
,
点的横坐标为3,
当时,,
,
将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
解得:,
;
(2)解:由(1)得:,,
设点的坐标为,
,
为的中点,
在轴上,
,
,
在中,当时,,
,
将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
解得:;
(3)解:由(1)知:,,,
,
在中,当时,,
,
,
设,
,
,
当时,的值最大,此时.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交点问题、二次函数综合—面积问题,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图象性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点并灵活运用是解此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