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节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
考点一、物质的导电能力
(一)导体、绝缘体的含义
(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做导体。常见的导体有各种金属、石墨(碳)、入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做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瓷、塑料、干木材、油和干燥的空气等。
(二)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有些绝缘体在条件改变时可能会变成导体。例如,常温下玻璃是绝缘体,当烧到红炽状态时可以导电,干木头在潮湿的情况下可以导电,空气在闪电作用下可以导电,纯水地维V在掺有杂质的情况下也可以导电等。导体的表面被氧化或腐蚀后,导电能力下降,甚至不导电,所以电路的关键部位必须采取防腐蚀措施。
(三)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绕核高速运动的电子构成的。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
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在金属导体中存在着大量可自由移动的电子;在酸碱、盐的水溶液中存在着可自由移动的电荷,称为正、负离子;在绝缘体中,几乎没有能自由移动的电子。
由此可见,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几乎没有能自由移动的电子。
(四)半导体
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一类物质叫做半导体。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是硅和锗,半导体主要应用于电子工业。
典例1:(2023八上·杭州期末)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中有电子,绝缘体中没有电子
B.绝缘体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变成导体
C.金属能够导电是因为存在大量可自由移动的电子
D.金属能够导电是因为金属内部的原子核可以自由移动
【答案】C
【解析】根据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判断。
【解答】AC.导体和绝缘体中都有电子,只是导体中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较多,而绝缘体中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较少,故A错误,C正确;
B.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B错误;
D.金属能够导体是因为金属内部电子的自由移动,而不是原子核的自由移动,故D错误。
变式1:关于绝缘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导电
B.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它的内部没有电荷
C.绝缘体在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导电,当条件改变时可以导电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答案】C
【解析】ACD.导体和绝缘体没有严格的界限,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导体;
B.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有自由移动的电荷,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解答】A.绝缘体在条件改变时可能导电,如:干木材潮湿后,它就可以导电,故A错误;
B.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它内部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电荷不能由物体的一端到另一端,所以不容易导电,而不是内部没有电荷,故B错误;
CD.绝缘体在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导电,但当条件发生变化时可以导电,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变式2:(2023八上·拱墅期末)一般情况下,下列物体:①玻璃,②塑料,③食盐水,④大地,⑤石墨。其中属于导体的是: ,属于绝缘体的是: 。(填序号)
【答案】③④⑤;①②
【解析】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属于导体的是食盐水、大地和石墨,故选③④⑤;
属于绝缘体的是玻璃、塑料,故选①②。
变式3:(2024八上·吴兴期末)请阅读《从沙子到芯片》,回答以下问题:
一部智能手机中的芯片少则十数片,多则上百片,而一辆智能汽车需要的芯片数量在一千多片。芯片虽然看起来只有指甲大小,但其性能很强大,以华为Mate60搭载的麒麟9000S为例,其AI(人工智能)算力约为15TOPS(每秒15万亿次运算)。
芯片的制造过程极其复杂。芯片的“地基”是硅晶圆,硅是一类既可以传导电流,又可以阻断电流的物质。将沙子通过一定的技术制成硅晶圆后,通过光刻和蚀刻技术在硅晶圆上留下了一个个“电路凹槽”。然后通过离子注入的方法,将硼或磷注入到凹槽下面的硅中,赋予硅晶体管的特性。接着填充铜将晶体管们连接起来形成集成电路,并用屏障层(二氧化硅)将其隔开,这样就完成了一层“房子”的建造,而一片芯片中包含许多这样的结构,宛若一个超大的“城市”,再通过切割和封装,芯片就这样诞生了。
(1) 据硅既可以传导电流,又可以阻断电流的特性,可以推测硅是 (选填“导体”、“半导体”或“绝缘体”)
(2) 铜相当于电路中的____
A.电源 B.开关 C.导线 D.用电器
(3)屏障层的应用可以防止电路 (选填“短路”或“断路”)
【答案】(1)半导体
(2)C
(3)短路
【解析】(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2)电源提供电能,导线输送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开关控制电路通断;
(3)根据“ 充铜将晶体管们连接起来形成集成电路,并用屏障层(二氧化硅)将其隔开 ”分析屏障层的作用。
【解答】(1) 硅既可以传导电流,又可以阻断电流的特性,可以推测硅是半导体。
(2)根据“ 铜将晶体管们连接起来形成集成电路 ”可知,铜将电器元件连接起来输送电能,相当于电路中的导线,故选C。
(3)根据“屏障层(二氧化硅)将其隔开 ”可知,屏障层的应用可以防止电路短路。
考点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一)探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设计思路:探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时,要控制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选用不同长度的导体接入之间,观察灯的亮度以及电流表的示数。
现象分析:当接入导体甲(1米)时,灯的亮度较暗,电流表的示数较小,说明甲的电阻较大;当接入导体乙(0.5米)时,灯的亮度较亮,电流表的示数较大,说明乙的电阻较小。由此说明导体的电阻大小与长度有关。探究结论: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二)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设计思路: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时,要控制导体的材料和长度相同,选用横截面积不同的导体接入,观察灯的亮度以及电流表的示数。
现象分析:当接入较细的导体甲(0.5毫米2)时,灯的亮度较暗,电流表的示数较小,说明甲的电阻较大;当接入较粗的导体乙(1毫米2)时,灯的亮度较亮,电流表的示数较大,说明乙的电阻较小。由此说明导体的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有关。
探究结论:材料、长度相同的导体,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三)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设计思路: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材料的关系时,要控制导体的横截面积和长度相同,选用不同材料的导体接入,观察灯的亮度以及电流表的示数。
现象分析:当接入甲材料(镍铬合金)制成的导体时,灯的亮度较暗,电流表的示数较小,说明甲的电阻较大;当接入乙材料(铜)制成的导体时,灯的亮度较亮,电流表的示数较大,说明乙的电阻较小。由此说明导体的电阻大小与材料有关。
探究结论:横截面积、长度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导体,导体电阻的大小不同。
(四)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设计思路:探究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时,应控制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和长度相同。通过改变同一导体的温度,利用电流表的示数来比较电阻的大小。
实验步骤:按图示连接电路,闭合开关,记录电流表的示数;给金属导体AB加热半分钟,再闭合开关,记录电流表的示数,观察灯的亮度。分析与论证:加热前,电流表的示数较大,灯的亮度较亮;加热后,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灯的亮度变暗,说明金属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
实验结论:导体的电阻大小与温度有关。
典例1:(2024八上·拱墅期末)小乐做“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实验时,电源电压恒定,待用电阻丝的规格如表(忽略电阻丝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影响)。在如图所示电路的A、B两点间接入待用电阻丝。
序号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
1 炭钢合金丝 L S
2 镍铬合金丝 2L S
3 镍铬合金丝 L 2S
4 镍铬合金丝 2L 2S
(1)小乐应选择序号为 的两根电阻丝来研究。
(2)小乐还可利用表中材料做另一个探究实验: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 的关系,应该选择序号为 的两根电阻丝来做实验。
【答案】(1)3与4 (2)横截面积;2与4
【解析】 (1)要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应该选择除了长度以外其余的因素都相同的两根电阻丝;
(2)电阻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要探究电阻与材料关系,必须保证两根电阻丝的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要探究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必须保证两根电阻丝的材料和长度都相同。
【解答】 (1)要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应该选择材料和横截面积都相同的两根电阻丝。从表格中可知,序号3和序号4的材料、横截面积都相同,而长度不同,所以应选择序号3与序号4的两根电阻丝来研究;
(2)从表中所给电阻丝的规格看,不能探究电阻与材料的关系,因为要探究电阻与材料的关系,必须保证两根电阻丝的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而表格中序号2、3、4没有一个和序号1的长度、横截面积都相同;从表中所给电阻丝的规格看,可以探究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要探究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必须保证两根电阻丝的材料和长度都相同,序号2和4的材料、长度都相同,只有横截面积不同。
变式1:(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a、b为长度一样的镍铬合金丝,b比a的横截面积大。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灯泡的亮度越亮,表示接入的合金丝电阻越大
B.把镍铬合金丝换成铜丝,实验效果会更好
C.利用此装置能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横截面积及长度的关系
D.为了准确比较两根合金丝的电阻,最好串联一个电压表和变阻器
【答案】C
【解析】 A.根据亮度确定电流大小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电阻大小变化;
B.相同条件下导体的电阻越大,灯泡的亮度变化越明显;
C.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判断;
D.加入的器材要能更精确的反映电路阻值的变化。
【解答】 A.小灯泡越亮,说明电路中的电流越大,表示接入的合金丝电阻越小,这用到了转换法,故A错误;
B.其他条件相同时铜丝的电阻很小,如果把镍铬合金丝换成导电能力非常好的铜丝进行实验,电路中电流变化不大,灯泡的亮度变化不明显,即实验效果不明显,故B错误;
C.由题意可知,两段金属丝的长度、材料相同,横截面积不同,可以探究导体电阻大小和横截面积的关系;把其中一根金属丝接入电路中,通过改变夹子的位置能改变金属丝接入电路中的长度,故可以探究导体电阻大小和长度的关系,这用到了控制变量法,故C正确;
D.为了准确比较两条合金丝的电阻,可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电流表,根据电流的大小来判断电阻的大小,故D错误。故选C。
变式2:(2024八上·期末) 镍铬合金做成的电阻丝,长1m,横截面积1mm2,其电阻值为1Ω,若长4m、横截面积0.5mm2,其电阻值为 Ω。
【答案】8
【解析】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叫该导体的电阻。电阻在物理学中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的电阻通常用字母R表示,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为Ω。电阻的影响因素:1、长度:当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2、横截面积:当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3、材料:当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不同。4、温度: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如金属等;对少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小,如碳;
【解答】镍铬合金做成的电阻丝,长1m,横截面积1mm2,其电阻值为1Ω,若长4m、横截面积0.5mm2,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所以其电阻值为8Ω。
故答案为:8
变式3:小科同学从“测小灯泡的电阻”中了解到“金属导体的电阻一般随导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他想:铅笔芯也是导体,铅笔芯的电阻与它的温度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关系呢 于是,小科和几名同学一起进行了“探究铅笔芯的温度变化对其电阻有何影响”的实验。
(1)实验思路:保持铅笔芯两端的电压不变,给铅笔芯加热,测出不同 时通过铅笔芯的电流,根据电流的变化情况,得出铅笔芯电阻大小与其温度变化的关系。其依据是: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小,电流 。
(2)小科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 主要实验过程:①先将H型铅笔芯接入电路,闭合开关S,测量并记录通过它的电流;② ,每隔 10s测量并记录通过它的电流;③再分别将HB型、2B型铅笔芯接入电路,重复以上实验过程。
(3)下表是小科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
加热时间/s 0 10 20 30
通过铅笔芯的电流 I/A H 0.16 0.18 0.20 0.22
HB 0.24
0.32 0.36
2B 0.30 0.36 0.40 0.44
由于同学粗心,漏掉了其中一个数据,请你按图乙中电流表的示数补上: A。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初步得出:铅笔芯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
(4)你认为小科他们的实验存在什么不足,写出其中一条: 。
【答案】(1)温度;越大
(2)用酒精灯给铅笔芯加热,使铅笔芯的温度逐渐升高
(3)0.28;减小
(4)铅笔芯容易燃烧(合理即可)
【解析】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时,要让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相同,观察实验现象时要使用转换法,将电阻的大小通过灯泡的亮暗或电流的大小来反映。
(1)实验思路:根据描述可知,实验要探究温度对铅笔芯电阻的影响,因此要想办法改变铅笔芯的温度,然后通过电流大小确定阻值变化。根据可知,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电流越小。
(2)在实验中要用酒精灯对铅笔芯加热,且加热时间越长,铅笔芯的温度越高,需要记录不同温度下对应的电流大小;
(3)根据乙图确定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根据指针位置读出示数。根据表格数据中的电流变化确定阻值变化,进而的大铅笔芯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4)可从容易烧断、是否容易直接测量温度和控制电压不变等角度分析解答。
【解答】(1)实验思路:保持铅笔芯两端的电压不变,给铅笔芯加热,测出不同温度时通过铅笔芯的电流,根据电流的变化情况,得出铅笔芯电阻大小与其温度变化的关系,其依据是: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小,电流越大。
(2)为了探究铅笔芯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则需用酒精灯给铅笔芯加热,使铅笔芯的温度逐渐升高,每隔10s测量并记录通过它的电流。
(3)根据表中电流值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 A,分度值为0.02 A,则电流表的示数为0.28 A;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加热时间越长,电流越大,因此铅笔芯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4)实验的不足:铅笔芯容易燃烧;不能直接测量铅笔芯的温度;不能控制铅笔芯两端电压不变;用酒精灯加热不能保证铅笔芯受热均匀;电路中没有接保护电阻;加热时笔芯容易断裂等。
1.(2024八上·嘉兴期末)如图,小嘉同学在测试物质导电能力的实验中,将下列物体分别接入电路的AB之间。闭合开关,能观察到灯泡发光的是( )
A.一元硬币 B.塑料尺 C.玻璃片 D.纯净水
【答案】A
【解析】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解答】要观察到灯泡发光,应将导体接入电路的AB之间。由选项可知,硬币是导体,塑料尺、玻璃片、纯净水通常情况下是绝缘体。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2023八上·浙江省台州市临海期中) 某兴趣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电路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 间接入的待测导体材料是导电能力超强的超导材料
B.AB 间接入的待测导体材料是导电能力较差的合金线
C.小灯泡越亮,说明被研究导体的电阻越大
D.该实验只需控制导体的横截面积相同
【答案】B
【解析】 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并要求接入导体在长度变化时其电阻变化较大。
【解答】 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时,要求接入导体在长度变化时其电阻变化较大;
A.导电能力超强的超导材料,电阻为零,不能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故A错误;
B.导电能力较差的合金线,在长度变化时其电阻变化较大,适合做电阻丝,能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故B正确;
C.小灯泡越亮,表明通过小灯泡的电流越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的电阻越小,即被研究导体的电阻越小,故C错误;
D.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3.如右图所示的两导体是由同种材料组成的,且长度相等,则( )
A.R1>R2 I1=I2 B.R1>R2 I1>I2 C.R1【答案】D
【解析】(1)电阻与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2)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两段导体由同种材料组成,且长度相等,因为R1的横截面积大于R2的横截面积,所以R14.(2023八上·长兴期末)如右图所示,将两根铅笔芯并列接入电路中时,发现比单独接入一根铅笔芯电流更大,小灯泡更亮。导致铅笔芯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的主要因素是( )
A.材料 B.长度 C.温度 D.横截面积
【答案】D
【解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导体长度、横截面积、导体材料、温度等。其他条件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解答】两根铅笔芯并列接入电路中时长度、材料和温度都没变,横截面积增大,所以电阻减小,灯泡变亮,D正确。
5.(2023八上·长兴月考)小缴在“探究电阻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先将一根电阻丝接入电路,再将整根电阻丝拉长为原来二倍,再载取一半接入原电路,她探究的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 )
A.长度 B.材料 C.温度 D.横截面积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片分析哪个因素发生改变即可。
【解答】 再将整根电阻丝拉长为原来二倍,再载取一半接入原电路, 则现在电阻丝的长度与原来电阻丝的长度相同,只是横截面积减小了,因此她探究的是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横截面积。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6.如图所示电路中,金属板M与N之间夹着一滴水银,当两金属板互相靠近一些时,电路中电流表的读数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导体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率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当两金属板互相靠近时,距离变小面积变大,电阻变小,电路中电流表的读数将变大
7. 长度相同,粗细和材料不同,而电阻相同的甲、乙两根导线,当把粗的导线甲均匀拉长到和细的导线乙一样粗细时,则( )
A. B. C. 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当把粗的导线甲均匀拉长到和细的导线乙一样粗细时, 甲的长度变大而横截面积变小,二者都会导致甲的电阻变大。原来甲和乙的电阻相同,那么拉长后R甲>R乙。
故选B。
8.(2024八上·南浔期末)有一块厚薄均匀的长方体铁块(沿AB方向最长、沿CD方向最短)如图所示,分别沿图中所示的不同方向接入电路,则( )
A.沿AB方向接入电路时电阻最大
B.沿CD方向接入电路时电阻最大
C.沿EF方向接入电路时电阻最大
D.沿各个方向接入电路时的电阻一样大
【答案】A
【解析】影响电阻的大小因素有长度、材料以及横截面积;当材料一定时,电阻与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
【解答】已知导体的材料一定时,电阻与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由图示可知,沿CD方向接入电路时,长度最短,横截面积最大,因此电阻最小;沿EF方向接入电路时,长度介于AB,CD之间,横截面积介于AB、CD之间,电阻小于RAB大于RCD;沿AB方向接入电路时,长度最长,横截面积最小,电阻最大。
故选:A。
9.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白炽灯的灯丝断了一截,若搭接上后仍能使用,则灯丝的电阻将( )
A.增大 B.减小 C.和原来一样 D.都有可能
【答案】B
【解析】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导体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率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白炽灯的灯丝断了一截,搭接后面积不变,长度变小,电阻变小。
10.有一段均匀导线的电阻是4欧,把它对折后作为一根导线使用,这时它的电阻可能是( )
A.1欧 B.2欧 C.4欧 D.16欧
【答案】A
【解析】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据此分析对折后的电阻和原来电阻的关系。
这根导线对折后,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那么电阻也会变为原来的一半,即:;
将它们对折并联后,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2倍,那么电阻又变成原来的一半,即:
11.(2023八上·拱墅期末)如表是甲、乙两种电阻线的参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导体 长度/m 横截面积/m 材料
甲 1.0 0.2 镍铬合金
乙 1.0 0.4 镍铬合金
A.把乙电阻线剪去一半,剩下一半的电阻与甲的电阻相等
B.把甲电阻线均匀拉长到2.0m,其与乙电阻线的电阻相等
C.将甲电阻线对折后,其与乙电阻线的电阻相等
D.将甲、乙电阻线串联在电路中,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
【答案】D
【解析】 ABC.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
D.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解答】 A.由表中信息可知,甲、乙两电阻线的材料和长度都相同,甲电阻线的横截面积为乙电阻线的一半,则甲电阻线的电阻是乙电阻线的2倍,即R甲=2R乙;
把乙电阻线剪去一半,剩下一半的电阻变为原来的一半,即R乙'=R乙=×R甲=R甲,故A错误;
B.把1m的甲电阻线均匀拉长到2m时横截面积变为0.1mm2,电阻会变为原来的4倍,与乙的阻值不同,故B错误;
C.将甲电阻线对折后,甲与乙的横截面积和材料相同,但长度不同,其与乙电阻线的电阻不相等,故C错误;
D.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则将两电阻线串联在电路中时,电流相同,故D正确。故选D。
12.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其电阻为4 Ω。将它均匀拉长为原来的2倍,则其电阻变为________Ω(电阻丝温度不变)。
【答案】16
【解析】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因此长度变为原来的2倍后,电阻变成原来的2倍,即:4Ω×2=8Ω。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成反比,拉长后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一半,那么电阻又变成原来的2倍,即:8Ω×2=16Ω。
13.如图所示的电路,AB和CD均为镍铬合金线。闭合开关后,通过观察________,可以比较出合金线电阻的大小,这种研究方法叫________(选填“等效替代法”或“转换法”)。这个实验装置是研究电阻大小与导体________的关系。
【答案】电流表的示数;转换法;横截面积
【解析】(1)电流表的示数越小,则导体的电阻越大;电流表的示数越多,则导体的电阻越小;
(2)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3)根据图片确定影响电阻的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解答】(1)闭合开关后,通过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可以比较出合金线电阻大小,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
(2)根据图片可知,其它因素都相同,只有合金线的横街面积不同,因此这个实验装置研究电阻大小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
14.(2023八上·拱墅期末)小乐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图中A为锰铜合金线,B,C,D为镍铬合金线,S表示横截面积。在探究电阻的大小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小乐应选择其中 两根合金线分别进行实验。若实验中只用锰铜合金线,可以探究导体电阻跟 的关系(选填”长度”“横截面积”或”材料”)。实验会发现B和C两根合金线的电阻大小关系是RB RC(选填”大于”或”小于”)。
【答案】BC;长度;大于
【解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探究电阻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解答】要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需保持导体的长度、材料和温度不变,导体的横截面积不同,所以应选择B和C两根导线;实验中只用导线A,则导线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可以研究导体电阻跟长度的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C的横截面积大于B,故RB>Rc。
15.如图所示,将废弃灯泡的玻璃外壳小心打碎,留下灯头和固定两根引线的玻璃芯柱,将与之相连的灯丝去掉,利用灯头把玻璃芯柱与一只灯泡串联接入家庭电路中,此时灯泡 发光;然后用酒精灯加热玻璃芯柱,当玻璃芯柱加热至红炽状态时,灯泡 (前两空均填“能”或“不能”)发光。这个实验说明常温下的玻璃是 ,高温下的玻璃变成了 (后两空均填“导体”或“绝缘体”)。
【答案】不能;能;绝缘体;导体
【解析】正常状态下,玻璃为绝缘体,它不能导电。当加热玻璃大的熔融状态时,它变成导体,此时能够导电,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如图所示,将废弃灯泡的玻璃外壳小心打碎,留下灯头和固定两根引线的玻璃芯柱,将与之相连的灯丝去掉,利用灯头把玻璃芯柱与一只灯泡串联接入家庭电路中,此时灯泡不能发光;然后用酒精灯加热玻璃芯柱,当玻璃芯柱加热至红炽状态时,灯泡能发光。这个实验说明常温下的玻璃是绝缘体,高温下的玻璃变成了导体。
16.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规格不同的导体有若干)
(1)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电路,指明该方案存在的不足:________。
(2)小红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当她将一段导体接入a、b两点间并闭合开关后发现灯不亮,经检查电路无断路、短路故障,你认为灯不亮的原因是________。
(3)小丽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电路,该电路中灯泡的作用有哪些?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b间电阻小时,会导致电路中电流过大,烧坏电路中的元件
(2)ab间电阻太大
(3)保护电路;粗略反映电路中电流变化
【解析】(1)在甲电路中,除了电阻丝没有其他保护电阻,一旦电阻丝的阻值太小,就会导致通过电流表的电流太大,可能会烧毁电器元件;
(2)如果接入的电阻丝的电阻太大,那么通过灯泡的电流就会很小。而灯泡是依靠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电流太小,就不能使灯泡发光。
(3)通过灯泡的电流大,那么灯泡亮度大;通过灯泡的电流小,那么灯泡亮度小,因此通过灯泡的亮度变化可以感知电流大小变化,进而对电阻的大小进行判断;灯泡本身有一定的电阻,因此可以防止电路中电流过大,对电路造成破坏。
【解答】(1)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电路,指明该方案存在的不足:ab间电阻小时,会导致电路中电流过大,烧坏电路中的元件。
(2)小红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当她将一段导体接入a、b两点间并闭合开关后发现灯不亮,经检查电路无断路、短路故障,我认为灯不亮的原因是:ab间电阻太大。
(3)小丽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电路,该电路中灯泡的作用:
①保护电路;
②粗略反映电路中电流变化
17.为了探究“铅笔芯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小明设计了如图电路,电源电压恒定,R0为定值电阻。
(1)在本实验中电阻R0的作用是___________ ;
(2)小明检查电路后认为电路设计存在问题,实验过程中没有保持铅笔芯两端的电压相同,无法判断其电阻变化。小明的观点是否正确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3)闭合开关后用酒精灯对铅笔芯进行加热,每隔10秒记录一次电流值,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电流/A 0.16 0.19 0.21 0.22
由此可以得出:铅笔芯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
【答案】保护电路 不正确 见解析 减小
【解析】(1)[1]如果铅笔芯的电阻过小,电流则会很大,烧坏电流表,所以电阻R0的作用是通过限制电流的大小来保护电路。
(2)[2][3]小明的说法不正确,电路中电源电压及定值电阻R0不变。若电流变大,则总电阻变小,说明铅笔芯电阻变小;若电流变小,则总电阻变大,说明铅笔芯电阻变大。
(3)[4]由表中的数据可知,随温度的升高电流是增大的,所以可知电阻R0的电压是增大的,所以铅笔芯的电压是减小的,故电阻是减小的,所以铅笔芯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8.(2024八上·柯城期末)小科自制了一个盐水电阻:选取一个长方形容器,倒入一定体积质量分数为20%的盐水,在容器两侧分别固定金属片直至底部。为了测量该盐水电阻的阻值,他利用电源(电压未知、内阻不计)、电流表、电压表、标有“20欧,1A”的滑动变阻器、开关和导线等器材,设计并连接如图1所示电路。
(1)实验中配制200克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 克。
(2)图1中还有两处导线未画出,请在图中补画完整。
(3)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4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其读数为 A,则该次测得盐水的电阻为 Ω。
(4)小科还想利用图1电路研究盐水电阻与盐水度的关系,他向容器中分多次加入一定量的水,发现盐水电阻的阻值减小,最后得出结论。请你指出小科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5)实验中若电流表损坏,利用余下器材还能否测出盐水电阻的阻值 小科经过思考设计了如图3的电路图,并进行如下操作:连接电路,闭合开关,保持电压表接在盐水电阻两端不变, ,根据测得数据求出盐水电阻阻值。请把上述步骤补充完整。
【答案】(1)40
(2)如图所示,开关接A、B均可
(3)0.32;20
(4)加入水后盐水电阻的横截面积增大,存在两个变量
(5)将滑动变阻器移到阻值最大和最小处,读出电压表相应的示数或将滑动变阻器移到阻值最大处,读出电压表的示数,将滑动变阻器移到阻值最小处,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解析】 (1)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分析;
(2)要测盐水电阻的阻值,应将电压表并联在容器两金属片两端;滑动变阻器上下各选一个接线柱串联在电路中;
(3)根据电流表选用量程确定分度值读数,利用求出盐水的电阻;
(4)要探究盐水浓度对电阻大小的影响,应控制导体(食盐水)的横截面积不变,改变盐水的浓度;
(5)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和分压原理求出盐水电阻阻值。
【解答】 (1)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的质量为:200g×20%=40g;
(2)要测盐水电阻的阻值,应将电压表并联在容器两金属片两端,滑动变阻器上下各选一个接线柱与开关串联在电路中,如下图所示:
(3)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4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0.02A,其示数为0.32A,则盐水的电阻为:;
(4)若要探究盐水浓度对电阻大小的影响,应控制导体(食盐水)的横截面积不变,改变盐水的浓度(可加入适量的盐);
小科再次向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虽然降低了容器内食盐水的浓度,但同时导体(食盐水)的横截面积改变了,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所以小科得出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5)连接电路,闭合开关,保持电压表接在盐水电阻两端不变,将滑动变阻器移到阻值最大和最小处,读出电压表相应的示数,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和分压原理求出盐水电阻阻值。
故答案为:(1)40;(2)见解答图;(3)0.32;20;(4)加入水后盐水电阻的横截面积增大,存在两个变量 ;(5) 将滑动变阻器移到阻值最大和最小处,读出电压表相应的示数或将滑动变阻器移到阻值最大处,读出电压表的示数,将滑动变阻器移到阻值最小处,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
19.(2023八上·杭州月考)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小科设计了如图电路。
(1)在连接电路时发现,还缺少一个元件,他应该在电路中再接入的元件是 。
(2)为粗略判断a、b两点间导体电阻的大小,可观察 。
(3)另有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对小科的电路作了如下的改进:甲把灯泡更换为电流表;乙在原电路中串联接入电流表,你认为 同学的改进更好一些。
(4)同学们为了完成探究活动,从实验室倡来了四根电阻丝(如表).如选择A、B两电阻丝进行实验,是为了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 的关系;为了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应选择电阻丝D和 。
编号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mm2
A 镍铬合金 0.5 0.5
B 镍铬合金 1.0 0.5
C 镍铬合金 0.5 1.0
D 锰铜合金 1.0 0.5
【答案】(1)开关
(2)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3)乙
(4)长度;B
【解析】(1)基本的电路是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组成;
(2)在该实验中,由于电阻的大小是不便于直接观察的,所以我们将电阻的大小转化成所串联的小灯泡的亮度来观察,即在电压一定时,灯泡越亮,表明电阻越小;
(3)从保护电路的角度分析即可判断出该题的答案。
(4)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有关。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材料的关系时,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必须相同;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时,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必须相同;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导体的材料、长度必须相同。
【解答】 (1)基本的电路是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组成,在该电路中少开关;
(2)电阻的大小是不便于直接观察的,所以我们将电阻的大小转化成所串联的小灯泡的亮度来观察,即在电压一定时,灯泡越亮,表明电阻越小。即通过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来比较电阻丝阻值的大小;
(3)从保护电路的角度分析,当电阻丝的电阻过小时,电流过大,可能烧坏电流表和电源,故不安全,所以应选择乙方案,小灯泡有保护电路的作用;
(4)A、B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可以研究导体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
为了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控制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故应选择电阻丝D和B。
20.(2023八上·萧山月考)在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时,老师引导学生作了如下的猜想:①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②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长度有关;③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材料有关;如图为他们进行实验探究的器材,演示板上固定了四条金属电阻丝,规格如表所示。
金属丝 材料 长度/m 横截面积/mm2
a 锰钢 1 20
b 镍铬 1 20
c 锰钢 1 30
d 锰钢 0.5 20
(1)在探究电阻跟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可依次把M、N跟 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分别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分析比较这两根金属丝电阻的大小,可以得到结论。
(2)依次把M、N跟a、d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分别记下电流表示数,分析比较a、d两根金属丝电阻的大小,可探究电阻跟 的关系。
(3)该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试再举一个用此科学方法的实验: 。
(4)请指出本实验电路设计中的不足之处 。
【答案】(1)ac
(2)长度
(3)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等
(4)电路中缺少保护电阻,有可能会造成电流过大损坏电路
【解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2)根据图片分析a、d两根金属丝的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3)根据对课本上实验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解答;
(4)根据电路是否会发生短路分析。
【解答】(1)探究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时,需要控制电阻的材料和长度相同,只改变横截面积,故选ac;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a、d金属丝的长度不同,那么可以探究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
(3)使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 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等 。
(4)根据图片可知,如果不接入电阻丝,两个金属夹碰在一起会电流过大烧毁电流表,那么不足之处为: 电路中缺少保护电阻,有可能会造成电流过大损坏电路 。
21.(2023八上·苍南月考)小乐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图乙中A为锰铜合金线,B、C、D为镍铬合金线,S表示横截面积。
(1)图甲中,小乐是通过 判断电阻大小。
(2)在探究电阻大小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小乐应选择其中 两根合金线分别进行实验。
(3)若实验中只用锰铜合金线,可以探究导体电阻跟 的关系。
(4)实验会发现B和D两根合金线的电阻大小关系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1)小灯泡亮度
(2)BC
(3)长度
(4)大于
【解析】 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变化的因素包括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四个方面:一、导体的材料: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率不同。所以,当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均相同时,导体的材料变化时将会导致导体电阻值发生变化;二、导体的长度:导体越长,电阻越大;导体越短,电阻越小。所以,当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和温度均相同时,导体的长度变化时将会导致导体电阻值发生变化;三、导体的横截面积: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所以,当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温度均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变化时将会导致导体电阻值发生变化。四、导体的温度:
同一导体的电阻会随导体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情况下,导体温度越高,电阻越大。所以,当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均相同时,导体的温度变化时将会导致导体电阻值发生变化。
【解答】(1) 电阻对电流起阻碍作用,电阻越大,电灯越暗,所以图甲中,小乐是通过小灯泡的亮度判断电阻大小。
(2)在探究电阻大小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应该控制材料,长度相同,所以小乐应选择其中BC两根合金线分别进行实验。
(3)若实验中只用锰铜合金线,可以探究导体电阻跟长度的关系。
(4)同种材料,横截面积相同,长度越长,电阻越大;实验会发现B和D两根合金线的电阻大小关系是大于;
故答案为:(1) 小灯泡亮度 (2) BC (3) 长度 (4) 大于
22.(2023八上·东阳月考)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小科设计了下图电路。
(1)为粗略判断a、b两点间导体电阻的大小,可观察 。
(2)另有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对小科的电路作了如下改进:甲把灯泡更换为电流表;乙在原电路中串联接入电流表,其他同学认为乙同学的改进更好一些,请说明理由 。
(3)同学们为了完成探究活动,从实验室取来了四根电阻丝(如表)。如选择A、B两电阻丝进行实验,是为了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 的关系;为了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应选择电阻丝 电阻丝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mm2
A 镍铬合金 0.5 0.5
B 镍铬合金 1.0 0.5
C 镍铬合金 0.5 1.0
D 锰铜合金 1.0 0.5
【答案】(1)灯泡亮度
(2)灯泡对电路有保护作用,没有灯泡电路中的电流过大
(3)长度;BD
【解析】(1)在该实验中,由于电阻的大小是不便于直接观察的,所以我们将电阻的大小转化成所串联的小灯泡的亮度来观察,即在电压一定时,灯泡越亮,表明电阻越小;
(2)从保护电路的角度分析即可判断出该题的答案。
(3)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有关。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材料的关系时,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必须相同;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时,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必须相同;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导体的材料、长度必须相同。
【解答】(1)电阻的大小是不便于直接观察的,所以我们将电阻的大小转化成所串联的小灯泡的亮度来观察,即在电压一定时,灯泡越亮,表明电阻越小。即通过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来比较电阻丝阻值的大小;
(2)从保护电路的角度分析,当电阻丝的电阻过小时,电流过大,可能烧坏电流表和电源,故不安全,所以应选择乙方案,小灯泡有保护电路的作用;
(4)A、B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可以研究导体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
为了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控制长度、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故应选择电阻丝D和B。
23.实验小组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同学们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三: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老师提供的器材如图甲。乙所示,其中图乙所示的实验板上固定了a、b、c、d四根金属丝,a、b、c为锰铜合金丝,d为镍铬金丝,S表示合金丝的横截面积,l表示合金丝的长度。实验时,将金属丝分别接入电路中的M、N两点之间,请你完成下列内容:
(1)该实验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间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
(2)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金属丝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进行实验;(选填写字母)
(3)选用b、c金属丝分别接入电路M、N两点间,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______;(选填写数字)
(4)分别将a、b金属丝接入电路中M、N两点时,通过它们的电流分别为Ia、Ib,且Ia>Ib,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某同学提出猜想:导体的电阻可能还与导体的温度有关。请你帮他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验证该猜想,写出实验设计方案。(可以合理增加实验器材)___________。
【答案】电流表的示数 b d 三 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导体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将干电池、电流表、开关、镍铬合金丝组成一串联电路,闭合开关,用酒精灯加热镍铬合金丝一段时间,观察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分析得出结论
【解析】(1)[1]当接入电路不同的导体时,可通过观察电流表示数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
(2)[2][3]为了验证猜想一,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应控制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应选用金属丝b、d进行实验。
(3)[4]选用b、c金属丝分别接入电路两点间,b、c两金属丝的长度、材料相同,横截面积不同,因此是为了验证导体的电阻和横截面积的关系,即为了验证猜想三。
(4)[5]分别将a、b两金属丝接入电路中两点时,a、b两金属丝材料、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通过它们的电流分别为,且,由此得到的结论是: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5)[6]为了验证导体的电阻可能还与导体的温度有关.将干电池、电流表、开关、镍铬合金丝组成一串联电路,闭合开关,用酒精灯加热镍铬合金丝一段时间,观察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分析得出结论。
思维导图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节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
考点一、物质的导电能力
(一)导体、绝缘体的含义
(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做导体。常见的导体有各种金属、石墨(碳)、入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做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瓷、塑料、干木材、油和干燥的空气等。
(二)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有些绝缘体在条件改变时可能会变成导体。例如,常温下玻璃是绝缘体,当烧到红炽状态时可以导电,干木头在潮湿的情况下可以导电,空气在闪电作用下可以导电,纯水地维V在掺有杂质的情况下也可以导电等。导体的表面被氧化或腐蚀后,导电能力下降,甚至不导电,所以电路的关键部位必须采取防腐蚀措施。
(三)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绕核高速运动的电子构成的。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
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在金属导体中存在着大量可自由移动的电子;在酸碱、盐的水溶液中存在着可自由移动的电荷,称为正、负离子;在绝缘体中,几乎没有能自由移动的电子。
由此可见,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几乎没有能自由移动的电子。
(四)半导体
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一类物质叫做半导体。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是硅和锗,半导体主要应用于电子工业。
典例1:(2023八上·杭州期末)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中有电子,绝缘体中没有电子
B.绝缘体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变成导体
C.金属能够导电是因为存在大量可自由移动的电子
D.金属能够导电是因为金属内部的原子核可以自由移动
变式1:关于绝缘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导电
B.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它的内部没有电荷
C.绝缘体在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导电,当条件改变时可以导电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变式2:(2023八上·拱墅期末)一般情况下,下列物体:①玻璃,②塑料,③食盐水,④大地,⑤石墨。其中属于导体的是: ,属于绝缘体的是: 。(填序号)
变式3:(2024八上·吴兴期末)请阅读《从沙子到芯片》,回答以下问题:
一部智能手机中的芯片少则十数片,多则上百片,而一辆智能汽车需要的芯片数量在一千多片。芯片虽然看起来只有指甲大小,但其性能很强大,以华为Mate60搭载的麒麟9000S为例,其AI(人工智能)算力约为15TOPS(每秒15万亿次运算)。
芯片的制造过程极其复杂。芯片的“地基”是硅晶圆,硅是一类既可以传导电流,又可以阻断电流的物质。将沙子通过一定的技术制成硅晶圆后,通过光刻和蚀刻技术在硅晶圆上留下了一个个“电路凹槽”。然后通过离子注入的方法,将硼或磷注入到凹槽下面的硅中,赋予硅晶体管的特性。接着填充铜将晶体管们连接起来形成集成电路,并用屏障层(二氧化硅)将其隔开,这样就完成了一层“房子”的建造,而一片芯片中包含许多这样的结构,宛若一个超大的“城市”,再通过切割和封装,芯片就这样诞生了。
(1) 据硅既可以传导电流,又可以阻断电流的特性,可以推测硅是 (选填“导体”、“半导体”或“绝缘体”)
(2) 铜相当于电路中的____
A.电源 B.开关 C.导线 D.用电器
(3)屏障层的应用可以防止电路 (选填“短路”或“断路”)
考点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一)探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设计思路:探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时,要控制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选用不同长度的导体接入之间,观察灯的亮度以及电流表的示数。
现象分析:当接入导体甲(1米)时,灯的亮度较暗,电流表的示数较小,说明甲的电阻较大;当接入导体乙(0.5米)时,灯的亮度较亮,电流表的示数较大,说明乙的电阻较小。由此说明导体的电阻大小与长度有关。探究结论: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二)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设计思路: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时,要控制导体的材料和长度相同,选用横截面积不同的导体接入,观察灯的亮度以及电流表的示数。
现象分析:当接入较细的导体甲(0.5毫米2)时,灯的亮度较暗,电流表的示数较小,说明甲的电阻较大;当接入较粗的导体乙(1毫米2)时,灯的亮度较亮,电流表的示数较大,说明乙的电阻较小。由此说明导体的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有关。
探究结论:材料、长度相同的导体,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三)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设计思路: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材料的关系时,要控制导体的横截面积和长度相同,选用不同材料的导体接入,观察灯的亮度以及电流表的示数。
现象分析:当接入甲材料(镍铬合金)制成的导体时,灯的亮度较暗,电流表的示数较小,说明甲的电阻较大;当接入乙材料(铜)制成的导体时,灯的亮度较亮,电流表的示数较大,说明乙的电阻较小。由此说明导体的电阻大小与材料有关。
探究结论:横截面积、长度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导体,导体电阻的大小不同。
(四)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设计思路:探究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时,应控制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和长度相同。通过改变同一导体的温度,利用电流表的示数来比较电阻的大小。
实验步骤:按图示连接电路,闭合开关,记录电流表的示数;给金属导体AB加热半分钟,再闭合开关,记录电流表的示数,观察灯的亮度。分析与论证:加热前,电流表的示数较大,灯的亮度较亮;加热后,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灯的亮度变暗,说明金属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
实验结论:导体的电阻大小与温度有关。
典例1:(2024八上·拱墅期末)小乐做“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实验时,电源电压恒定,待用电阻丝的规格如表(忽略电阻丝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影响)。在如图所示电路的A、B两点间接入待用电阻丝。
序号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
1 炭钢合金丝 L S
2 镍铬合金丝 2L S
3 镍铬合金丝 L 2S
4 镍铬合金丝 2L 2S
(1)小乐应选择序号为 的两根电阻丝来研究。
(2)小乐还可利用表中材料做另一个探究实验: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 的关系,应该选择序号为 的两根电阻丝来做实验。
变式1:(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a、b为长度一样的镍铬合金丝,b比a的横截面积大。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灯泡的亮度越亮,表示接入的合金丝电阻越大
B.把镍铬合金丝换成铜丝,实验效果会更好
C.利用此装置能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横截面积及长度的关系
D.为了准确比较两根合金丝的电阻,最好串联一个电压表和变阻器
变式2:(2024八上·期末) 镍铬合金做成的电阻丝,长1m,横截面积1mm2,其电阻值为1Ω,若长4m、横截面积0.5mm2,其电阻值为 Ω。
变式3:小科同学从“测小灯泡的电阻”中了解到“金属导体的电阻一般随导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他想:铅笔芯也是导体,铅笔芯的电阻与它的温度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关系呢 于是,小科和几名同学一起进行了“探究铅笔芯的温度变化对其电阻有何影响”的实验。
(1)实验思路:保持铅笔芯两端的电压不变,给铅笔芯加热,测出不同 时通过铅笔芯的电流,根据电流的变化情况,得出铅笔芯电阻大小与其温度变化的关系。其依据是: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小,电流 。
(2)小科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 主要实验过程:①先将H型铅笔芯接入电路,闭合开关S,测量并记录通过它的电流;② ,每隔 10s测量并记录通过它的电流;③再分别将HB型、2B型铅笔芯接入电路,重复以上实验过程。
(3)下表是小科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
加热时间/s 0 10 20 30
通过铅笔芯的电流 I/A H 0.16 0.18 0.20 0.22
HB 0.24
0.32 0.36
2B 0.30 0.36 0.40 0.44
由于同学粗心,漏掉了其中一个数据,请你按图乙中电流表的示数补上: A。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初步得出:铅笔芯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
(4)你认为小科他们的实验存在什么不足,写出其中一条: 。
1.(2024八上·嘉兴期末)如图,小嘉同学在测试物质导电能力的实验中,将下列物体分别接入电路的AB之间。闭合开关,能观察到灯泡发光的是( )
A.一元硬币 B.塑料尺 C.玻璃片 D.纯净水
2.(2023八上·浙江省台州市临海期中) 某兴趣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电路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 间接入的待测导体材料是导电能力超强的超导材料
B.AB 间接入的待测导体材料是导电能力较差的合金线
C.小灯泡越亮,说明被研究导体的电阻越大
D.该实验只需控制导体的横截面积相同
3.如右图所示的两导体是由同种材料组成的,且长度相等,则( )
A.R1>R2 I1=I2 B.R1>R2 I1>I2 C.R14.(2023八上·长兴期末)如右图所示,将两根铅笔芯并列接入电路中时,发现比单独接入一根铅笔芯电流更大,小灯泡更亮。导致铅笔芯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的主要因素是( )
A.材料 B.长度 C.温度 D.横截面积
5.(2023八上·长兴月考)小缴在“探究电阻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先将一根电阻丝接入电路,再将整根电阻丝拉长为原来二倍,再载取一半接入原电路,她探究的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 )
A.长度 B.材料 C.温度 D.横截面积
6.如图所示电路中,金属板M与N之间夹着一滴水银,当两金属板互相靠近一些时,电路中电流表的读数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7. 长度相同,粗细和材料不同,而电阻相同的甲、乙两根导线,当把粗的导线甲均匀拉长到和细的导线乙一样粗细时,则( )
A. B. C. D.无法判断
8.(2024八上·南浔期末)有一块厚薄均匀的长方体铁块(沿AB方向最长、沿CD方向最短)如图所示,分别沿图中所示的不同方向接入电路,则( )
A.沿AB方向接入电路时电阻最大
B.沿CD方向接入电路时电阻最大
C.沿EF方向接入电路时电阻最大
D.沿各个方向接入电路时的电阻一样大
9.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白炽灯的灯丝断了一截,若搭接上后仍能使用,则灯丝的电阻将( )
A.增大 B.减小 C.和原来一样 D.都有可能
10.有一段均匀导线的电阻是4欧,把它对折后作为一根导线使用,这时它的电阻可能是( )
A.1欧 B.2欧 C.4欧 D.16欧
11.(2023八上·拱墅期末)如表是甲、乙两种电阻线的参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导体 长度/m 横截面积/m2 材料
甲 1.0 0.2 镍铬合金
乙 1.0 0.4 镍铬合金
A.把乙电阻线剪去一半,剩下一半的电阻与甲的电阻相等
B.把甲电阻线均匀拉长到2.0m,其与乙电阻线的电阻相等
C.将甲电阻线对折后,其与乙电阻线的电阻相等
D.将甲、乙电阻线串联在电路中,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
12.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其电阻为4 Ω。将它均匀拉长为原来的2倍,则其电阻变为________Ω(电阻丝温度不变)。
13.如图所示的电路,AB和CD均为镍铬合金线。闭合开关后,通过观察________,可以比较出合金线电阻的大小,这种研究方法叫________(选填“等效替代法”或“转换法”)。这个实验装置是研究电阻大小与导体________的关系。
14.(2023八上·拱墅期末)小乐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图中A为锰铜合金线,B,C,D为镍铬合金线,S表示横截面积。在探究电阻的大小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小乐应选择其中 两根合金线分别进行实验。若实验中只用锰铜合金线,可以探究导体电阻跟 的关系(选填”长度”“横截面积”或”材料”)。实验会发现B和C两根合金线的电阻大小关系是RB RC(选填”大于”或”小于”)。
15.如图所示,将废弃灯泡的玻璃外壳小心打碎,留下灯头和固定两根引线的玻璃芯柱,将与之相连的灯丝去掉,利用灯头把玻璃芯柱与一只灯泡串联接入家庭电路中,此时灯泡 发光;然后用酒精灯加热玻璃芯柱,当玻璃芯柱加热至红炽状态时,灯泡 (前两空均填“能”或“不能”)发光。这个实验说明常温下的玻璃是 ,高温下的玻璃变成了 (后两空均填“导体”或“绝缘体”)。
16.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规格不同的导体有若干)
(1)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电路,指明该方案存在的不足:________。
(2)小红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当她将一段导体接入a、b两点间并闭合开关后发现灯不亮,经检查电路无断路、短路故障,你认为灯不亮的原因是________。
(3)小丽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电路,该电路中灯泡的作用有哪些?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为了探究“铅笔芯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小明设计了如图电路,电源电压恒定,R0为定值电阻。
(1)在本实验中电阻R0的作用是___________ ;
(2)小明检查电路后认为电路设计存在问题,实验过程中没有保持铅笔芯两端的电压相同,无法判断其电阻变化。小明的观点是否正确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3)闭合开关后用酒精灯对铅笔芯进行加热,每隔10秒记录一次电流值,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电流/A 0.16 0.19 0.21 0.22
由此可以得出:铅笔芯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
18.(2024八上·柯城期末)小科自制了一个盐水电阻:选取一个长方形容器,倒入一定体积质量分数为20%的盐水,在容器两侧分别固定金属片直至底部。为了测量该盐水电阻的阻值,他利用电源(电压未知、内阻不计)、电流表、电压表、标有“20欧,1A”的滑动变阻器、开关和导线等器材,设计并连接如图1所示电路。
(1)实验中配制200克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 克。
(2)图1中还有两处导线未画出,请在图中补画完整。
(3)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4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其读数为 A,则该次测得盐水的电阻为 Ω。
(4)小科还想利用图1电路研究盐水电阻与盐水度的关系,他向容器中分多次加入一定量的水,发现盐水电阻的阻值减小,最后得出结论。请你指出小科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5)实验中若电流表损坏,利用余下器材还能否测出盐水电阻的阻值 小科经过思考设计了如图3的电路图,并进行如下操作:连接电路,闭合开关,保持电压表接在盐水电阻两端不变, ,根据测得数据求出盐水电阻阻值。请把上述步骤补充完整。
19.(2023八上·杭州月考)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小科设计了如图电路。
(1)在连接电路时发现,还缺少一个元件,他应该在电路中再接入的元件是 。
(2)为粗略判断a、b两点间导体电阻的大小,可观察 。
(3)另有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对小科的电路作了如下的改进:甲把灯泡更换为电流表;乙在原电路中串联接入电流表,你认为 同学的改进更好一些。
(4)同学们为了完成探究活动,从实验室倡来了四根电阻丝(如表).如选择A、B两电阻丝进行实验,是为了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 的关系;为了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应选择电阻丝D和 。
编号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mm2
A 镍铬合金 0.5 0.5
B 镍铬合金 1.0 0.5
C 镍铬合金 0.5 1.0
D 锰铜合金 1.0 0.5
20.(2023八上·萧山月考)在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时,老师引导学生作了如下的猜想:①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②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长度有关;③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材料有关;如图为他们进行实验探究的器材,演示板上固定了四条金属电阻丝,规格如表所示。
金属丝 材料 长度/m 横截面积/mm2
a 锰钢 1 20
b 镍铬 1 20
c 锰钢 1 30
d 锰钢 0.5 20
(1)在探究电阻跟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可依次把M、N跟 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分别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分析比较这两根金属丝电阻的大小,可以得到结论。
(2)依次把M、N跟a、d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分别记下电流表示数,分析比较a、d两根金属丝电阻的大小,可探究电阻跟 的关系。
(3)该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试再举一个用此科学方法的实验: 。
(4)请指出本实验电路设计中的不足之处 。
21.(2023八上·苍南月考)小乐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图乙中A为锰铜合金线,B、C、D为镍铬合金线,S表示横截面积。
(1)图甲中,小乐是通过 判断电阻大小。
(2)在探究电阻大小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小乐应选择其中 两根合金线分别进行实验。
(3)若实验中只用锰铜合金线,可以探究导体电阻跟 的关系。
(4)实验会发现B和D两根合金线的电阻大小关系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2.(2023八上·东阳月考)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小科设计了下图电路。
(1)为粗略判断a、b两点间导体电阻的大小,可观察 。
(2)另有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对小科的电路作了如下改进:甲把灯泡更换为电流表;乙在原电路中串联接入电流表,其他同学认为乙同学的改进更好一些,请说明理由 。
(3)同学们为了完成探究活动,从实验室取来了四根电阻丝(如表)。如选择A、B两电阻丝进行实验,是为了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 的关系;为了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应选择电阻丝 电阻丝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mm2
A 镍铬合金 0.5 0.5
B 镍铬合金 1.0 0.5
C 镍铬合金 0.5 1.0
D 锰铜合金 1.0 0.5
23.实验小组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同学们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三: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老师提供的器材如图甲。乙所示,其中图乙所示的实验板上固定了a、b、c、d四根金属丝,a、b、c为锰铜合金丝,d为镍铬金丝,S表示合金丝的横截面积,l表示合金丝的长度。实验时,将金属丝分别接入电路中的M、N两点之间,请你完成下列内容:
(1)该实验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间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
(2)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金属丝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进行实验;(选填写字母)
(3)选用b、c金属丝分别接入电路M、N两点间,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______;(选填写数字)
(4)分别将a、b金属丝接入电路中M、N两点时,通过它们的电流分别为Ia、Ib,且Ia>Ib,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某同学提出猜想:导体的电阻可能还与导体的温度有关。请你帮他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验证该猜想,写出实验设计方案。(可以合理增加实验器材)___________。
思维导图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