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课件(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课件(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3 15:3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1921年
1924年
1927年
1937年
中共
诞生
国共合作
国共对立(国共十年对峙)
国民党
一大召开
蒋汪
叛变革命
军阀混战
南昌
起义
秋收
起义
红军长征开始
1934年
1926年
北伐胜利进军
国民党
共产党
第五单元
南京政府名义上
统一全国
1928年
开辟
井冈山革命
根据地
井冈山会师
1935年
遵义会议
中国的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课标要求: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①了解、知道、列举、简述属于识记层次
②概述、说明、认识、理解、感受、体会属于理解层次
一、九一八事变
自主学习任务一(限时2分钟)
120
阅读课本P86页内容,简述九一八事变的主要史实。
1.时间:
2.地点:
3.策划者:
4.经过:
①制造借口:
②军事进攻:
5.结果:
1931年9月18日
沈阳
日本
柳条湖事件
袭击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东北三省沦陷,伪满洲国建立
东三省沦亡
1932年,日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州国。
一、九一八事变
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为争夺在中国东北的利益,爆发了日俄战争。日本获胜后,控制了南满铁路和辽东半岛,并在此驻扎军队。1919年,关东军司令部正式组建,成为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军事最高指挥机关。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提出了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
两年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和政治困境,日本急于发动侵略战争。日本军部势力和关东军下决心要制造事端,武装夺取中国东北。
活动探究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
从1930年10月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②日本为转嫁国内危机
③国民党积极内战,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一、九一八事变
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密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
——《文史资料选辑》
活动探究2:根据材料,分析东北三省迅速沦陷的原因。
九一八事变后,又电令东北军:“即使勒令缴械,占入营房,均可听自便。”
——《革命文献》
南京国民政府的
不抵抗政策
当九一八事变爆发时,东三省日军共3万人,而驻扎在东三省的东北军有20万人。短短4个多月,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血腥屠杀
掠夺资源
奴化教育
在日军的铁蹄下,东北3000万同胞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生活。
残酷的殖民统治
细菌试验
制造无人区
马占山
东北人民和
未撤走的东北军
杨靖宇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积极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杨靖宇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威震东北,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他以“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贰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崇高气节,继续坚持战斗。 ——摘编自《光明日报》
抗日义勇军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
抗日游击队
1936年改编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局部抗战的起点。
6.影响:
一、九一八事变
根据两条时间线索,概括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1931.9.18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1945.9.2
九一八事变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1931.9
亚洲战场
1941.12
1945.9
太平洋
战场
日本签署投降书
1939.9
欧洲战场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影响①: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局部抗战)
影响②:
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
日军侵占区
长春
1933年
侵占区
1935年
华北五省
自治区
二、华北危机
华北告急!
阅读课本P88页内容,分析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机采取的措施。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1.革命文艺者:
2.国民党:
3.共产党:
4.学生:
不抵抗的妥协政策
1935.8 八一宣言
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12 瓦窑堡会议
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一二 九运动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 九运动
观看视频,并结合课本P88页内容,简述一二 九运动的基本史实。
(1)时间
(2)地点
(3)口号
(4)结果
(5)意义
一二 九运动 时间 1935年12月9日
地点 北平新华门前
口号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
结果 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棍镇压青年学生
意义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
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华北危机,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图说历史
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说明图片所反映的历史内涵。
一二·九运动促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张学良、杨虎城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蒋介石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华北危机,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一二·九运动促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张学良、杨虎城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蒋介石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西安事变爆发
三、西安事变
1.根本原因
2.时间
3.人物
4.目的
5.经过
6.结果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
为了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
扣押蒋介石,实现“兵谏”;通电全国,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阅读课本P89页内容,概括西安事变的基本史实。
秦邦宪 叶剑英 周恩来
中国有可能爆发更大的内战。内战再起,更有利于日本的侵略。
杀蒋
放蒋
可以有力推动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方向转变。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三、西安事变
①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②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之前 西安事变 之后
国共关系 对峙、内战 和平解决
民众抗日 分散、自发的局部抗战
联合抗日
有组织有纪律
的联合抗战
根据表格,分析西安事变的影响。
1.根本原因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时间 1936年12月12日
3.人物 张学良、杨虎城
4.目的 为了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
5.经过 扣押蒋介石,实现“兵谏”;通电全国,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6.结果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7.影响 ①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②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三、西安事变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1931.9.18
九一八事变
日本侵略
中国抗战
1932
伪满洲国建立
东北抗日联军
(局部抗战)
1935下半年
华北自治运动
1935.12.9
一二 九运动
1936.12.12
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
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