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荷叶·母亲
1.把握散文诗基调,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培养鉴赏散文诗的能力。
2.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鉴赏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3.能通过体会人间至深至爱的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道尽了天下儿女回报母恩的真切心声。今天我们将要学习《荷叶·母亲》,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作家冰心对母亲的深情倾诉吧。
冰心(1900—1999)
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她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短篇小说《超人》,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自主完成下面表格。
现实环境 红莲与荷叶 “我”的心情
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有些烦闷、仍是不适意
雷声作了、大雨愈下愈大
红莲被雨打得左右攲斜,大荷叶倾侧了来,覆盖在红莲上面
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
红莲却不动摇了,荷叶勇敢慈怜
深深地受了感动
联想:心中的雨点来了
以花喻人:母亲是荷叶,“我”是红莲
感激赞美:母亲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问题:
(1)荷叶与母亲有什么关系?
(2)文章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
“荷叶”比喻“母亲”。
说明“我”家对莲花有很深的感情,借祖父的话暗示“我”与莲之间的关系,为后文写“我”惦记雨中的莲花,以花喻人,进而为揭示主题埋下伏笔。
问题:
(3)作者为什么写风雨中的红莲?
(4)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
以“风雨中的红莲”为喻,用荷叶保护红莲,赞颂母亲对儿女的关爱和守护。
最后一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依恋和赞颂之情。“心中的雨点”指人生路上的风雨、坎坷。
自读《荷叶·母亲》,要求:
(1)选取喜欢的部分,在原文标注重音、停连符号,注明语气、节奏等。说明这样处理朗读的理由。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仍是 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1.说说自己的母亲
2.仿写:“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这一句式,向母亲吐露心声。
句式:母亲啊,你是____我是____,____。
示例:母亲啊,你是露珠,我是小草,心灵枯涸时,除了你,谁是为我送来滋润的源泉?
母亲啊,你是泥土,我是花草,当我在太阳下炙烤时,除了你,谁还能滋润我干涸的心灵
母亲啊,你是避风港,我是小船,狂风暴雨来临时,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大海中的依靠?
找出《荷叶·母亲》与《金色花》两篇文章的异同,将自己的对比分析记录在下面的表格里。
相同点 不同点 《金色花》 《荷叶·母亲》
思想内容
感情基调
表达母爱
表现孩童对母亲的热爱与亲昵
表达少女对母亲的依恋与感激
—
喜悦、温馨、明朗,带有儿童调皮的口吻
开篇深沉、压抑,结尾则变为明朗、高昂
相同点 不同点 《金色花》 《荷叶·母亲》
艺术手法
构思角度
语言风格
人物形象
象征手法、托物言情
缘情造景
触景生情
—
成年人模仿儿童的口吻和心理,通过儿童特有的奇思妙想,营造虚拟之境,表现动人的母爱和童真
写眼前之景、现实之事,直接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感情
清新雅致
活泼、口语化
典雅、书面化
都表现了母亲的形象
母亲的形象非常具体、鲜活,而且有着鲜明的印度文化特色
母亲未正面出场,只是用荷叶覆盖红莲象征母亲对儿女的庇护
忆红莲——三姐妹应了花瑞——欣喜
荷叶·母亲
看红莲
悟红莲——感动
雨打红莲——担忧
荷叶护莲——心宁
歌颂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