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五单元 实验探究系列(三) 遗传类实验的设计(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五单元 实验探究系列(三) 遗传类实验的设计(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0-13 23:0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实验探究系列(三) 
遗传类实验的设计
高中生物高考一轮总复习
探究1 探究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
1.杂交实验法
(1)性状的显隐性是“未知的”,且亲本均为纯合子时。

注:此方法还可以用于判断基因是位于细胞核中还是细胞质中。若正反交结果不同,且子代只表现母本的性状,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质中。
(2)性状的显隐性是“已知的”。



(3)在确定雌性个体为杂合子的条件下。
2.调查实验法
(2022·广东卷)《诗经》以“蚕月条桑”描绘了古人种桑养蚕的劳动画面;《天工开物》中“今寒家有将早雄配晚雌者,幻出嘉种”,表明我国劳动人民早已拥有利用杂交手段培育蚕种的智慧,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蚕桑的遗传育种,更为这历史悠久的产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条件下蚕采食桑叶时,桑叶会合成蛋白酶抑制剂以抵御蚕的采食,蚕则分泌更多的蛋白酶以拮抗抑制剂的作用。桑与蚕相互作用并不断演化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
(2)家蚕的虎斑对非虎斑、黄茧对白茧、敏感对抗软化病为显性,三对性状均受常染色体上的单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现有上述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亲本杂交,F1中虎斑、白茧、抗软化病的家蚕比例是_______;若上述杂交亲本有8对,每只雌蚕平均产卵400枚,理论上可获得____只虎斑、白茧、抗软化病的纯合家蚕,用于留种。
协同进化
3/64
50
(3)研究小组了解到:①雄蚕产丝量高于雌蚕;②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③卵壳的黑色(B)和白色(b)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控制;④黑壳卵经射线照射后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可转移到其他染色体上且能正常表达。为达到基于卵壳颜色实现持续分离雌雄,满足大规模生产对雄蚕需求的目的,该小组设计了一个诱变育种的方案。下图为方案实施流程及得到的部分结果。
统计多组实验结果后,发现大多数组别家蚕的性别比例与Ⅰ组相近,有两组(Ⅱ、Ⅲ)的性别比例非常特殊。综合以上信息进行分析:
①Ⅰ组所得雌蚕的B基因位于____染色体上。
②将Ⅱ组所得雌蚕与白壳卵雄蚕(bb)杂交,子代中雌蚕的基因型是_________(如存在基因缺失,亦用b表示)。这种杂交模式可持续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其优势是可在卵期通过卵壳颜色筛选即可达到分离雌雄的目的。
③尽管Ⅲ组所得黑壳卵全部发育成雄蚕,但其后代仍无法实现持续分离雌雄,不能满足生产需求,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Ⅲ组所得黑壳卵都为雄蚕(基因型为ZBZb),再制种时,若该雄蚕与雌蚕杂交,后代的黑壳卵和白壳卵中均既有雌性又有雄性,无法通过卵壳颜色区分性别,不适合于家蚕的连续制种。
ZbWB

解析:(1)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桑与蚕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实现协同进化。(2)虎斑对非虎斑、黄茧对白茧、敏感对抗软化病为显性(分别用基因A/a,B/b,E/e表示),三对基因独立遗传,亲本三对基因均杂合,即基因型为AaBbEe,杂交产生的F1中虎斑、白茧、抗软化病的家蚕(A_ bbee)比例是3/4×1/4×1/4=3/64。若上述杂交亲本有8对,每只雌蚕平均产卵400枚,理论上可获得纯合虎斑、白茧、抗软化病家蚕(AAbbee)的数量是8×400×1/4×1/4×1/4=50(只)。(3)分析题意和图示方案可知,黑壳卵经射线照射后,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其他染色体上,转移情况可分为三种,即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可转移到常染色体上、转移到Z染色体上或转移到W
染色体上。①Ⅰ组所得黑壳卵雌、雄比例接近1∶1,子代性状的表现与性别无关,推测Ⅰ组携带B基因染色体片段转移到常染色体上。②Ⅱ组所得黑壳卵都为雌蚕,推测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易位到W染色体上,亲本雌蚕的基因型为ZbWB,与白壳卵雄蚕(ZbZb)杂交,子代雌蚕的基因型为ZbWB(黑壳卵),雄蚕的基因型为ZbZb(白壳卵),可以通过卵壳颜色区分子代性别。将子代黑卵壳雌蚕继续杂交,后代类型保持不变,故这种杂交模式可持续应用于生产实践中。③由以上分析可知,Ⅲ组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易位到了Z染色体上,亲本雌蚕的基因型为ZBWb,与白壳卵雄蚕ZbZb杂交,子代雌蚕的基因型为ZbWb(白壳卵),雄蚕的基因型为ZBZb(黑壳卵)。若再将黑壳卵雄蚕(ZBZb)与白壳卵雌蚕(ZbWb)杂交,子代基因型为ZBZb、ZbZb、ZBWb、ZbWb,其后代的黑壳卵和白壳卵中均既有雌性又有雄性,无法通过卵壳颜色区分性别,故不能满足生产需求。
探究2 探究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
1.适用条件
已知性状的显隐性和控制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2.基本思路
(1)用“纯合隐性雌×纯合显性雄”进行杂交,观察分析F1的性状。即:
(2)用“杂合显性雌×纯合显性雄”进行杂交,观察分析F1的性状。即:
下面是探究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设计思路,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方法1:纯合显性雌性个体×纯合隐性雄性个体→F1
方法2:纯合隐性雌性个体×纯合显性雄性个体→F1
结论:①若子代雌、雄个体全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②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雄性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雄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④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A.“方法1+结论①②”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
B.“方法1+结论③④”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
C.“方法2+结论①②”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
D.“方法2+结论③④”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

C 解析:方法1:纯合显性雌性个体与纯合隐性雄性个体杂交,若子代雌雄全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或仅位于X染色体上,①错误;雄性个体不可能表现为隐性性状,②错误;若子代雄性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③④错误。方法2:纯合显性雄性个体与纯合隐性雌性个体杂交,若子代雌雄全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①正确;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雄性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相关基因,②正确;若子代雄性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③错误;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或仅位于X染色体上,④错误。综合分析,A、B、D错误,C正确。
探究3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
1.在已知性状显隐性的条件下,若限定一次杂交实验来证明,则可采用“隐性雌×显性雄(杂合)”[即aa(♀)×Aa(♂)或XaXa×XAYa或XaXa×XaYA]杂交组合,观察分析F1的表型。分析如下:
2.在已知性状显隐性的条件下,未限定杂交实验次数时,则可采用以下方法,通过观察F2的性状表现来判断:
(2024·山东青岛调研)大麻是二倍体植物(2n=20),雌雄异株,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如图所示),Ⅱ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Ⅰ、Ⅲ是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已知大麻的抗病与不抗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T、t控制,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现有纯合抗病、不抗病雌雄大麻若干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____区段可能通过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互换发生基因重组,控制大麻抗病性状的基因不可能位于图中的____区段上。


(2)为了判定基因T、t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性染色体的Ⅰ区段或Ⅱ区段上,最好选择________________和纯合抗病雄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观察并统计F1的表型。
①若F1中雌株都抗病,雄株都不抗病,则说明基因T、t位于________上。
②若F1中雌株和雄株都抗病,让F1雌雄植株自由交配,如果F2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可以判定基因T、t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上。
纯合不抗病雌株
Ⅰ区段
Ⅱ区段(或常染色体)
雌株中既有抗病个体也有不抗病个体,雄株都是抗病个体(或②雌株和雄株中
都有抗病和不抗病个体)
解析:(1)由于Ⅱ区段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因此有可能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互换。如果控制抗病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Y染色体特有的Ⅲ区段上,则会发生伴Y染色体遗传,抗病性状只能遗传给子代雄株,与雌株无关,与题干所说的雌雄株均有抗病与不抗病性状相矛盾,因此大麻抗病性状不可能位于Ⅲ区段上。(2)根据伴性遗传的交叉遗传特点,最好选择纯合不抗病雌株和纯合抗病雄株作为亲本杂交。①运用遗传图解推导,如果基因T、t位于Ⅰ区段上,则F1的雌株都抗病,雄株都不抗病;如果基因T、t位于常染色体或Ⅱ区段上,则F1的雌雄植株都抗病。②再次运用遗传图解推导,如果基因T、t位于Ⅱ区段上,则F2的雌株一半抗病一半不抗病,雄株都抗病;如果基因T、t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2的雌雄株中都有抗病和不抗病个体,且比例约为3∶1。
探究4 数据信息分析法确认基因位置
除了杂交实验方法外,还可依据子代性别、性状的数量比分析确认基因位置:若后代中两种表型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一致,说明遗传与性别无关,则可确定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后代中两种表型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不一致,说明遗传与性别有关,则可确定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1.已知某种鸟的性别决定为ZW型,羽毛颜色有黄色和灰色,腹部斑点有黑色和白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且独立遗传。为了探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方式,科学家选取多对灰羽白斑雌鸟与黄羽黑斑雄鸟作为亲本(雌雄都各只有一种基因型)进行杂交实验,F1中灰羽黑斑雌鸟∶灰羽黑斑雄鸟∶黄羽黑斑雌鸟∶黄羽黑斑雄鸟=1∶1∶1∶1,让F1中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中灰羽黑斑雌鸟∶灰羽白斑雌鸟∶黄羽黑斑雌鸟∶黄羽白斑雌鸟∶灰羽黑斑雄鸟∶黄羽黑斑雄鸟=2∶2∶3∶3∶4∶6,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鸟腹部斑点______为显性性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上。
(2)推测随着该种群的繁衍,A基因的频率会__________(填“逐渐升高”或“逐渐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黑斑
性染色体
逐渐降低
AA纯合致死
(3)在该鸟种群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羽的雄鸟,进一步研究发现其体内另外一对基因EE突变为ee,而缺少E基因相关色素不能合成,导致羽色表现为白色,为了探究E、e基因与A、a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完成相关步骤:
①让该白羽雄鸟与亲本中多只灰羽雌鸟进行杂交,F1中灰羽∶黄羽=2∶1。
②取F1中1只灰羽雄鸟与多只黄羽雌鸟进行杂交,统计后代表型及比例。
③若后代中灰羽∶黄羽∶白羽=_________,则这两对基因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
若后代中灰羽∶黄羽∶白羽=__________________,则这两对基因在同一对染色体上。
3∶3∶2
1∶2∶1或2∶1∶1
解析:(1)亲本是白斑雌鸟和黑斑雄鸟,F1中全为黑斑,说明黑斑相对白斑是显性,F2中雌鸟白斑∶黑斑=1∶1,雄鸟全为黑斑,说明这对性状与性别相关联,所以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2)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中灰羽∶黄羽=2∶3,则推断灰羽为显性性状,AA基因型致死,所以随着该鸟种群的繁衍,A基因的频率会逐渐降低。(3)根据该白羽鸟与亲本多只灰羽鸟杂交结果,分析白羽鸟基因型为Aaee,亲本灰羽鸟基因型为AaEE,得到的F1中灰羽鸟基因型AaEe,黄羽鸟基因型aaEe,如果这两对基因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F1中灰羽雄鸟与多只黄羽雌鸟杂交,后代灰羽∶黄羽∶白羽=3∶3∶2;若这两对基因在同一对染色体上,则F1灰羽鸟基因有两种不同的连锁情况,若是A和E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则杂交后代比例为灰羽∶黄羽∶白羽=2∶1∶1,若A和e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则灰羽∶黄羽∶白羽=1∶2∶1。
2.(2024·河北衡水检测)某雌雄异株(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植物显性基因A、B、C同时存在时开紫花,其余情况都开白花。一株纯合紫花雌株与隐性纯合白花雄株杂交得到F1,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三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则F1雌雄株随机传粉得到的F2中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_。
27∶37
(2)若三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已知F1产生的
配子如下表所示,则三对基因的分布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__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过互换,据此分析F1测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配子 ABC AbC aBC abC
占比 21% 4% 4% 21%
配子 ABc Abc aBc abc
占比 21% 4% 4% 21%
发生
紫花∶白花=21∶79
A/a、B/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
上,且A和B连锁,a和b连锁,C/c基因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
(3)若三对基因中有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另外两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F1雌雄株随机传粉得到的F2中紫花雌株占_______,白花植株中纯合子占________。
(4)若不考虑互换,也不考虑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已知至少有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三对基因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时,F2中紫花∶白花=3∶1。
9/32
10/37
均位于X染色体上
解析:(1)若三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则F1雌雄株基因型均为AaBbCc,随机传粉得到的F2中紫花植株占3/4×3/4×3/4=27/64,因此F2中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为27∶37。(2)若三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F1产生的配子如题表所示,其中AB组合在一起和ab组合在一起所占的比例较大,则三对基因的分布情况是A/a、B/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连锁,a和b连锁,C/c基因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于F1能产生8种配子,因此推测F1在产生配子时发生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互换,由于F1产生ABC配子的概率为21%,因此测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紫花∶白花=21∶79。(3)若三对基因中有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另外两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则亲本为AABBXCXC及aabbXcY,F1为AaBbXCXc和AaBbXCY,则F1雌雄株随机传粉得到的F2中紫花雌株占3/4×3/4×1/2=9/32,白花植株占37/64,其中纯合子基因型为AABBXcY、AAbbXCXC、AAbbXcY、AAbbXCY、aabbXCXC、aabbXCY、aaBBXcY、aaBBXCXC、aaBBXCY、aabbXcY,占F2全部植株的10/64,因此白花植株中纯合子占10/37。(4)若不考虑互换,也不考虑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已知至少有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三对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时,F2中紫花∶白花=3∶1。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