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望洞庭》
【唐】刘禹锡
学习目标
1.会认、会写生字。
2.简单了解诗文写作背景,结合诗句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通过朗读感悟,了解古诗的意思;
3、体会诗人感情,熟练背诵并默写古诗。
《望洞庭》
目 录
识诗人
壹
认新字
贰
解诗意
叁
总结拓展
肆
《望洞庭》
第一部分
识诗人
新课导入
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认识诗人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汉族,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大儒、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新课导入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号称“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鸥鹭翔飞。春秋四时之景不同,一日之中变化万千。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湖,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望洞庭》
第二部分
认新字
朗读诗歌
wèi
yǔ xī
mó
pán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多音辨析
mó 磨难
mò 磨坊
磨
读准多音字
形近辨析
看准形近字
镜(jìng)镜子
境(jìng)境界
竟(jìng)竟然
未(wèi)未来
末(mò)末尾
禾(hé)禾苗
形近辨析
看准形近字
磨(mó)磨炼
魔(mó)魔鬼
靡(mí)风靡
遥(yáo)遥远
瑶(yáo)瑶琴
摇(yáo)摇晃
形近辨析
看准形近字
银(yín)银色
垠(yín)无垠
眼(yǎn)眼睛
盘(pán)盘子
监(jiān)监考
盆(pén)面盆
学会写字
笔顺:
镜子
书写指导:两边都要写窄,竟字三部分都要扁,中间是日不是口。
镜
jìng
结构:左右
组词:铜镜 穿衣镜
音序:J 部首:钅
学会写字
笔顺:
未来
书写指导:两横位置靠上、下横要长,中竖贯穿两横,撇和捺要舒展。
未
wèi
结构:独体字
组词:未知 素未谋面
音序:W 部首:木
学会写字
笔顺:
磨拭
书写指导:整体要写紧凑,广字要宽,下边的林和石要写扁。
磨
mó
结构:半包围
组词:磨难 磨功夫
音序:M 部首:石
学会写字
遥望
书写指导:右上边四笔要小、写紧凑,下边的午和山中间一竖是一笔。
遥
yáo
结构:半包围
组词:遥控 遥遥相对
音序:Y 部首:辶
笔顺
:
学会写字
笔顺:
白银
书写指导:右上边横框要窄、里面有一短横,竖提的竖要长,捺上边有一短撇。
银
yín
结构:左右
组词:银两 银花火树
音序:Y 部首:钅
学会写字
笔顺:
盘子
书写指导:舟字首撇要短,第二笔是竖撇要长,中间一横稍长,上下各有一点。
盘
pán
结构:上下
组词:棋盘 盘山公路
音序:P 部首:皿
《望洞庭》
第三部分
解诗意
题目解读
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北部。
望洞庭
题意:望洞庭湖看见的景象。
这首诗是刘禹锡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赴和州任职刺史经洞庭湖时所作。
解诗意
诗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齐,显得十分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和:相互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未:没有。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解诗意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意: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
遥望:远望。
山水翠:山就是指君山。
解诗意
湖光秋月两相和
这一句写水光月色的交融,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塑造出一种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一个“和”字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的融和的画境。
解诗意
潭面无风镜未磨
“镜未磨”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这句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两相和”可言了。
解诗意
遥望洞庭山水翠
这句诗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解诗意
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句诗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生动的比喻,使全诗读来更有趣味。
解诗意
如何理解“湖光秋月两相和”的“和”字?
湖光与秋月两者融合在一起,月光如水,水映月光,水月澄洁一色,一片宁静的氛围,一派和谐之美!一个“和”字让人有多少遐想啊!“和”字就是这首诗的“眼睛”,叫诗眼。
解诗意
潭面无风镜未磨
月夜朦胧
湖面迷蒙
景色缥缈
把“潭面”比作“铜镜”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这里藏着一个精确的比喻,你读出来了吗?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解诗意
把“潭面”比作“铜镜”,湖面就像古时没有经过磨拭的铜镜一样,没有鲜亮的光泽,有些模糊,有些迷蒙,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胧胧。“镜未磨”用来形容月夜湖光,形象地写出月光下湖面的缥缈、朦胧之美,真是恰到好处。
解诗意
洞庭湖
白银盘
君 山
青 螺
比 作
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解诗意
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剔透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赏析“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
第四部分
总结拓展
中心主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洞庭月夜图,语言凝练,构想新奇,意境静美。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美妙的秋月风光,表达了对洞庭湖的赞美之情。
课堂总结
望洞庭
洞庭
秋色
洞庭
山水
湖月
潭面
如镜
相和
山水
君山
青螺
青翠
和谐
宁静
山水
相称
湖光秋月景色美
山清水翠出洞庭
课堂检测
《望洞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
和 之情。
喜爱
赞美
课堂检测
欲把西湖比西子, 。
遥望洞庭山水翠, 。
淡妆浓抹总相宜
白银盘里一青螺
一、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课堂检测
二、把相关的诗句写下来。
1.在春天的西湖边漫步,你会不由自主地赞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到湖面的风光和月色相映衬,你会想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湖光秋月两相和。
课堂检测
远远望去,洞庭湖如同白银盘,盛放着像青螺一样的君山。
三、用自己的语言把“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改成比喻句。
拓展延伸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古诗中的大好河山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