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 春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3 18:00:1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酝酿(yùn)   应和(hé)   朗润(rùn)   宛转(wǎn)
B.蓑衣(suō)   嫩绿(nèn)   黄晕(yùn)   眨眼(zhǎ)
C.稀疏(shū)   鸟巢(cháo)  烘托(hōng)   窠巢(ké)
D.卖弄(lònɡ)   抖擞(shù)   抚摸(fǔ)   斗笠(lì)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躺跑,捉几回迷藏。
B.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翠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C.舒活舒活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D.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冬奥会上的体育健儿们,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B.云雀唱着嘹亮的歌,像泉水的泡珠似的一个接一个,从田野里扑棱棱地腾空而起。
C.为庆祝教师节,礼堂被布置得花枝招展。
D.武汉东湖绿道上,同学们呼朋引伴地叫着,追赶着,开心极了!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句话的主干是“桃树、杏树、梨树赶趟儿”。
B.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C.“闭了眼”“散在草丛里”两个短语类型一致。
D.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应将所有逗号改为顿号。
5.说说“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一句中“赶趟儿”的意思。
【能力巩固】
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春》第5、6段,回答问题。
6.第5段文字从  角度写春风的柔和,从  角度写春风的芳香,从  角度写春风的和悦,把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
7.下列对第5段的朗读设计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母亲的手”和“抚摸”两处重音要处理得语重而情深,令人觉得温暖而舒坦。
B.“泥土的气息”和“青草味儿”要读重音,给人以嗅觉上的快感。
C.“卖弄”一词重读,要读出对鸟儿炫耀歌喉的反感。
D.“清脆”“宛转”,还有“嘹亮”等词语重读,使人感到耳畔似乎响起一支充满青春活力的迎春交响曲。
8.第6段中写了雨中的哪些自然景物 各有什么特点
9.在第6段中,除雨外,作者还写了人,有近有远,有静有动,试概括都写了有关人的什么场景及写这些场景的作用。
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林海音
我有一位老婆婆,每年的除夕要我为她做一件事,她拿来一叠红纸、笔砚要我写“春”。在裁成大小与形状不同的红纸上,我用饱蘸了砚墨的羊毫笔,竟也痛快淋漓地挥毫一番,当我每次写下那“福”字、“春”字的时候,心里不禁想到,如果不是因为还有一位守着旧习惯的老婆婆的话,像我们这一代人,在目前的这种生活下,又怎么能有机会练练毛笔字呢 我的毛笔字虽有如春蚓秋蛇,但我还是很高兴写,因为它使我温习了旧的年岁。
去年我给老婆婆拜年的时候,忽然想起了我似乎还有件什么事没有做吧 以为是老婆婆忘了呢 便问她:“伯母,你今年忘了叫我写‘春’啊!”她拍拍我的肩笑道:“我叫我家阿文写了,以后就可以不麻烦你了,真多谢你呀!”我不由得惊奇地叫起来:“阿文会吗 ”老婆婆说:“阿文进了学校,会写字了,哟,你来看。”
果然,在厨房的门片上,在饭厅的墙壁上,在卧室里,各处都贴满了那写上“福”与“春”字的充满稚气的红纸。老婆婆的眼睛从去年起就不太好了,所以贴得歪歪斜斜的,那却是包含了多少深切的意义啊!
阿文去年是7岁,刚进小学,今年就是8岁了,老祖母守着这个孙子生活,因为阿文的父亲病亡了,母亲改嫁到外地,可以说老婆婆对于第二代的希望已经没有了,她的精神是依靠在第三代阿文的身上的。我常替她难过,想着这中间空落的一段距离,怎么能衔接得上呢 但是老婆婆并不气馁,她只是那样稳稳当当地活着。祖孙俩没事闲谈的时候,我常听阿文对祖母说长大要如何如何的话,祖母也都满口答应下来,就仿佛一向寄望儿子的一切都会在孙子的身上实现。
老婆婆的人生观无形中给我很大的启示,我想她们是生活在冬天里,却毫不怀疑地等待着春天的一天天接近。
可不是,当阿文写下了第一个“春”字时,那不是已经接近了一步吗
春天与希望常被人相提并论,但是我觉得,应再加上儿童,儿童、春天、希望,才是一个完整的人生。我年底在整理信件的时候,翻出旧信来看,发现一封发黄的信,是往年恩师寄给我的,那年,我曾向他发了些牢骚。他立刻回信安慰我:“经过少年到青年几次人生的历练,不但你不是小孩子了,而我更是垂垂欲老,完完全全的快乐是不容易得到的,夫妻之间一直要互谅互助,如果常去观察分析不免自寻苦恼,何况我们都有我们神圣的职务,保护和教养我们的下一代。如果我们能看到我们一生所希望、所愿意做的事,他们能达到和完成,该是多么快乐的事情,时间是多么的无情啊!”
人生是有限的,希望却无穷,唯有有儿童的地方,才有无限的希望,代代相延续,这是一份活的财产。我们也许生活得并不如意,也许常觉得个人的夙愿无法实现。但是看见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兴致与笑容,便会相信我们的世界仍有前途,仍有美的境界存在。
今年我当然还是没有希望给老婆婆写“春”了,但是那春的意义并没有失去。新年里,只觉得春意盎然。
10.第一段中写到,老婆婆年年除夕都要“我”为她写“春”,请问老婆婆和“我”写“春”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11.“她拍拍我的肩笑道:‘我叫我家阿文写了,以后就可以不麻烦你了,真多谢你呀!’”老婆婆的这一言行,表现了她怎样的心理
12.根据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1)老婆婆在家里把孙子稚气的“春”字贴到处都是,且贴得歪歪斜斜的,为什么作者还说“那却是包含了多少深切的意义啊”
(2)某年“我”曾向恩师发了些牢骚。请推测一下“我”所发的牢骚的大致内容。
13.本文的标题是“春”,如果改为“写春”,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素养拓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 之 芽
春天,是被一个叫作“芽”的词儿唤醒的。
童年的春天,我最先看到的,是老屋门前的柳树芽。清晨,我还在被窝里做梦,母亲急急地摇醒我,说:“太阳快要晒屁股了,你还赖在被窝里,快起来看柳树吐芽芽。”“芽芽”,她把那个词儿重叠起来,叫得那样顺畅,那样亲切。
在母亲的熏陶下,我开始对植物的芽上心了。天气渐暖,我守候在院子里,等待某株小草的“芽芽”从地里蹦出来。这样的过程不是徒劳的,好多次,我就发现了从土缝里冒出来的草芽。我还发现,小草芽都带着鲜嫩的鹅黄色,就像刚孵出的小鸡那样的色彩,惹人怜爱。
率先萌发的嫩绿春草,常常成为诗人抒发爱春、惜春情感的载体,《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开头两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写的便是初春之景。春雨之后,这“近却无”的草色,正是早春时节草木嫩芽的颜色。诗的第三句“最是一年春好处”,表达出诗人对早春的无限赞美之情。
万物吐芽的春天,是人们内心至美的季节。
     
春意催人。寻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带着孩子们来到郊外,寻找一种只有清明前后才会出现的食材——清明草。
想起那年清明节,外婆为了照顾家中每个人的口味,准备了三种风味的清明粑:苏麻、花生、芝麻、冰糖粒混在一起的甜馅;花生粒、肉丁、盐菜碎炒制成的咸馅;还有无馅的,直接用绿色的糯米团做成。蒸好的清明粑褪去了葱绿,变成了深沉的橄榄绿。我一口气吃了三个——甜馅糖汁黏稠,甜而不腻;咸馅鲜香滑嫩,令人胃口大开;无馅料的,清香淡淡,从舌尖到舌根,袅袅升起一股清甜,久久不散。外婆看着我,眼睛笑得弯弯的……
三十年后的今天,我给孩子们做香甜可口的清明粑。
终于盼到出锅,孩子们吹着清明粑上的热气,等不及放凉就塞进嘴里。
“什么味道呀 ”我笑着问。
儿子嘴里塞得满当当的,声音有些含混不清:“淡淡的甜——”
女儿抢过话来:“这就是春天的味道呀。”这声音和话语像极了三十年前我的外婆。
“是啊,三十年前,我的外婆把春天的味道传递给了我。现在,我又把春天的味道传递给了你们……”
春 之 思
从季节上讲,立春标志着冬去春来,但冬和春常常要缠绵好一阵子。立春过后,偶尔有几天阳光灿烂,那些娇嫩的花草,被心急的我搬出屋子,却在一个晚上冻蔫了。还有那盆养了多年的凤尾竹,我原想着让春雨清洗一下它叶上的灰尘,没想到,春雨下到后半夜竟然变成了雪,把它的枝条压断了。我看着它们,心与它们一样清冷,也对春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
其实,冬春交接有个过程。一开始,春犹如襁褓里的孩子,还裹着厚厚的冬衣,把春心深深地藏着。天气渐暖,春风和煦,草木才会萌芽,但还没有长开来。只有到了盛春,草木全部转绿,百花竞相开放,鸟儿鸣,水流欢,人们心目中的春姑娘才惊艳出场。
草木会跟着季节的轮转,随着气候的变化,凭着它们的感觉,从容不迫,不急不躁。虽然“倒春寒”会严重摧残刚刚萌芽的草木,但草木不改春心,向往未来,脚步坚定,慢慢修复,用憧憬和坚忍度过生命的长河。人有时还不如草木,悲观者只感叹春日苦短,乐观者只等待秋实累累。只有那些与时光、草木一起成长的人方能明白:不是春季到了花就开,也不是花开了就一定结果子。从春花到秋实,人们要劳作,要奋斗,要耐心,也得承受可能的意外。
谷雨到了,气温一天天高起来,雨水也慢慢多起来。草木准备大口喝水,顶着烈日,迎接生命的又一个节气。
14.请你结合三则短文的内容,根据提示将表格补充完整。
短文题目 内容
春之芽 ①
②   “我”带孩子寻清明草做清明粑,想起外婆做清明粑的情景
春之思 立春刚过,“我”就把花草搬到屋外,却使花草受到“倒春寒”的摧残,这给了“我”启示
15.小文在朗读下面语句时,对“蹦”字做了重音处理,这样读好不好 请说明理由。
  天气渐暖,我守候在院子里,等待某株小草的“芽芽”从地里蹦出来。
16.第二则短文中回忆了外婆做清明粑的往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7.《春之思》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意蕴深刻,请结合短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不是春季到了花就开,也不是花开了就一定结果子。
18.班级拟举行散文朗诵会,打算以这三则短文作为朗诵材料。你认为“探寻春天”和“生长的季节”哪一个适合作为朗诵会主题 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B
2.D
3.C
4.B
5.“赶趟儿”原意是“时间上赶得上”,这里形容争先恐后的样子。
6.触觉 嗅觉 听觉
7.C
8.写了树叶子,特点是绿得发亮;写了小草,特点是青得逼眼。
9.场景:写了灯光、撑着雨伞慢慢行走的人、工作的农夫、房屋。作用:烘托春天雨夜的安宁、和平和生气。
10.①老婆婆写“春”是守着老习惯、讨吉利。②“我”写“春”一是帮老婆婆,二是帮自己练练毛笔字、温习旧年岁。
11.表达了她对“我”多年为其写“春”的感激之情。体现了老婆婆对自己的孙子学会写字的喜悦与自豪之感。
12.(1)①包含了老婆婆对孙子的爱。②包含了老婆婆对未来生活的希望。③包含了老婆婆寄望儿子的一切在孙子身上都会得以实现(对人生的信心)。
(2)“我”的生活不太如意,遭逢几次变乱,爱人与“我”常有争执,生活似乎没有希望了。
13.不好。因为本文虽然叙写了“我”给婆婆写“春”一事,但其主旨重在揭示“春”的含义,即“春”包含了对人生的希望、对儿童的关爱以及对古习俗的传承,中华文化的坚守之意。而如果以“写春”为题则只侧重于交代文章所写事件,未能直接揭示本文主题所蕴含的深刻寓意。
14.①“我”看芽并由看芽联想到惜春、爱春的古诗 ②春之味/春之食
15.我认为这样读好。“蹦”字生动形象地写出小草嫩芽从土里冒出来的生机勃勃(灵动、充满活力、调皮、俏皮)的情态(样子),重读这个字可以在朗读时加以强调,更能表达出“我”对春天草芽萌发的热切期盼。
16.内容上,表现了外婆对家人的关爱,表达了“我”对外婆的怀念之情;结构上,为下文写“我”给孩子们做清明粑做铺垫。
17.这句话告诉我们:努力奋斗了不一定成功,人生常常会遇到挫折,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应该学会从容不迫、坚忍地面对这些。
18.示例一:“探寻春天”适合。三则短文都写了对春天的寻找和探究。第一则写寻找春天嫩芽;第二则在春天寻找清明草做清明粑,感悟亲情;第三则写寻找和探究春天的草木带给人们的思考。
示例二:“生长的季节”适合。三则短文都写了春天里的生长。第一则写“芽”在春天的生长;第二则写三十年前“我”吃外婆做的清明粑,现在“我”给孩子们做清明粑,这是“我”的“生长”,也是爱的延续和“生长”;第三则写“我”通过草木在春天的生长感悟人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