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基础达标】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尽管刚刚经受过肃杀的冰雪,百草园内却依然一片苍翠葱茏。十来枝竹子扶疏摇曳,在初升的阳光下,洒下淡淡的一片影子,两棵不太大的棕榈伸开巴掌,仿佛要对寻踪环顾的瞻仰者数说这里的家珍( )据说还是鲁迅先生儿时摘桑葚吃的老桑树,虽然枝干上被风刀霜剑镂刻得瘢痂交错,但仍显得苍劲傲然、 ① 。你看,枝条上冒出的嫩黄淡绿的芽苞,不正是谱写青春之歌的音符!园里几 ② 青葱的菜田,一眼古朴的石井,顿使人感到幽静沉寂,却又满目生气。看来,自然界的生物即使在冬天里也不是垂危的、死亡的, !
1.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横线②处的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sèn 洼 B.shèn 畦
C.sèng 畦 D.shèng 洼
2.填入横线①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咄咄逼人 B.人迹罕至
C.人声鼎沸 D.生机勃勃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初升的阳光下,洒下一片淡淡的影子
B.在初升的阳光下,投下淡淡的一片影子
C.初升的阳光之下,透露淡淡的一片影子
D.在初升的阳光下,发出一片淡淡的影子
4.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5.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更多的却是孕育,是萌生
B.而是到处让人觉得非常恐怖的
C.而是到处充满着冬天的气息
D.更多的却是让人惧怕的肃杀冰雪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们首先应该抓住大的“核桃”
有一个小和尚每天都很忙碌,但是修行上好像没有什么进步。有一天,他去请教老和尚:“为什么我那么忙碌,做了那么多的事,还是没有什么进步 ”
老和尚就让小和尚把他平常化缘用的钵拿来,又叫他去拿一堆核桃放在钵里,直到放不下为止。然后,又叫他拿了一些大米放到钵里,居然可以放进去。之后,又叫他拿了一些水倒进钵里,也可以放进去。最后,又叫他拿了一勺盐倒进钵里,还是可以放进去。钵里放满核桃之后,还可以放进这么多东西,是因为核桃之间有缝隙。
老和尚问小和尚:“明白了 ”小和尚茫然。于是,老和尚让小和尚再拿来一只空碗,先放水,再放一勺盐,再放米,当碗装满米的时候,水开始溢了出来。老和尚让小和尚再放核桃,一颗也放不进去了。小和尚这才明白老和尚的意思:
。
6.小和尚明白了什么 请你根据选文,将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7.优秀的故事常常发人深省,让人读有所思,读有所获。阅读上文,你最深的感悟是什么 (不少于100字)
【能力巩固】
课内阅读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答问题。
8.“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冬天的百草园枯燥无味。
B.冬天的百草园很有趣味。
C.冬天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比较,少了趣味。
D.冬天的百草园比春天、夏天、秋天的百草园的趣味少,但还很有意趣。
9.下面四项中,最能表现先生严而不厉性格的是( )
A.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 !”
B.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C.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D.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10.文中关于美女蛇的内容使用了什么叙述方法 叙述这一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11.细读课文,边读边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想想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风 筝
鲁 迅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那里呢 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呵。”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有过这样的事么 ”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 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 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有删改)
12.认真阅读选文,完成表格所缺内容。
比较点 弟弟 “我”
平时对风筝的态度 不爱、嫌恶
“我”发现弟弟偷做风筝时
结果
13.我对弟弟玩风筝这件事的态度有着怎样的变化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的“惊异和悲哀”,在结构上引出了下文;在内容上为全文奠定了哀伤的情感基调。
B.“精神的虐杀”在文中具体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气得“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折断、踏扁了这件事。
C.“我”在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之后,想了送他风筝、一同放风筝以及讨他的宽恕这些办法来弥补自己的错误,效果很好。
D.从作者“总想补过”的表述中,我们读到了作者严于剖析自己、知错就改、勇于自责反省的精神。
15.《风筝》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哪些相似之处 请概述。
【素养拓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突然想念她
薛小玲
①那是五年前的冬天,我婆家的婶子在县医院住院,我经常去探望,病房里一位病友的家人我看着面善,甚至感到很亲切,总觉得她是我曾经打过很深交道的人,可我就是想不起来,也不好意思贸然相问。
②那一日上午,我坐在病床靠近窗口的地方,她从窗户外经过,我的心里忽然一下全想起来了,天呐,她竟然是我小学五年的老师,名字叫作莲花。
③只是如今的她垂垂老矣,与我印象里的她大相径庭,能认出她来,是因为她眼睛里的那份熟悉的和善让我始终坚信我们不是路人,我们曾经有着很深的渊源,不然,怎会感觉那么亲切
④真正把她认出来,我心里真的不知道是哪种滋味了。老师老了,华发丛生,背佝偻着,脸上是病态的苍白,走路慢吞吞毫无生气,让人无端地生出悲凉来。
⑤不由就想起散落在记忆深处的那些旧日时光,那时候她还正年轻,不胖不瘦的身材挺拔如白杨,齐耳短发,白净俏丽,不说多漂亮,但绝对青春靓丽,干净利索。
⑥她并没有认出我来,我思忖好久,不知道怎样跟她打招呼合适,说实话,几十年没见,我的心里还是不由自主地生出敬畏来,不敢放肆。
⑦在心里挣扎了半天,我还是小心翼翼地问了她:“您是莲花老师吗 ”
⑧她愣住,两只眼睛定定地看着我,问:“您是 ”我说:“我是您的学生啊,我是薛小玲,您是我小学时的班主任,您教了我五年!”
⑨她更紧地盯住我,看半天,然后缓缓地摇头,说:“年龄大了,记性不好了,能记起来的也对不上号了……”
⑩我的心迅速沉入谷底,眼泪不由匆促地垂落下来。
看我掉了泪,莲花老师面露羞愧,她温柔地握住我的手祈求我的原谅,她眼睛里的真诚和慈爱让我的心绪很快平复下来。
我们坐下来,她依然握着我的手,询问我如今的生活和工作。我说:“身体原因,我已经很久不工作了,照顾家人之余喜欢写点小文章,这么些年累积下来,已经在报刊上发表过数百篇了……”
她忽然惊呼,说:“哎呀,是你呀,你看我真是老糊涂了,竟然想不起来你了,你那时候多乖啊,又听话,学习又努力,喜欢语文课,四年级时候你作文还得了全校二等奖,是你不是,小玲 ”
我的泪再次冲破眼睛的桎梏,冰冰凉凉地流了满脸。
我的老师,终于记起了我。
后来我又去过医院两次,我们聊得很好,我甚至不由自主地跟她撒娇,她和善地笑着,任我放肆,并无嗔怪的意思。
总以为来日方长,哪知我和她竟很快又失去了联系。
因有急事我出远门几天,等我再去医院,她的家人已经转院了,说是转去了省城的大医院,而她没有给我留下任何的联系方式,只是托我的婶子给我捎了句话:“好孩子,老师没有忘记你,老师只是老了,反应慢,你们这些孩子都住在老师心里呢!”
我怔在那里,心里五味杂陈。
又是五年没有莲花老师的音讯了,不知她与她的家人是否安康。
突然就很想念她。
都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夜里做梦便梦到了她,她依然是风风火火的年轻模样,我也依然是懵懂幼稚的少年,坐在课堂里背着双手静静地听她说文解字;再一会儿,又是她老迈蹒跚的模样,她认真地询问我的笔名,然后拿出纸笔仔仔细细地写下来。
她说:“等我回家上了电脑搜索你的文章,老师还给你一一点评!”
我说:“中!”
她笑起来,苍白的脸竟透出红晕来,满脸开满核桃纹儿,我也跟着她傻笑,心里欢喜得不行。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4年第4期,有改动)
16.莲花老师如今已垂垂老矣,与“我”印象里的她大相径庭,“我”为什么还能认出她来
17.请结合语境分析第段画线句子中的“我”两次落泪的原因。
18.文章第段“我怔在那里,心里五味杂陈”,“我”当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19.第段“突然就很想念她”已经点出文章的标题了,那么将第~段部分删去可不可以 为什么 请你阐述理由。
参考答案
1.B
2.D
3.A
4.C
5.A
6.如果先用那些小的、琐碎的东西将钵装满,就不能再放核心的、大的东西了;但如果先放核心的、大的东西,那些小的、琐碎的东西就都能被包容进去。
7.示例:我最深的感悟是做事情要分清主次,不要让细枝末节阻碍前进的脚步。主次分明是成功的先导。闻一多无暇关注书桌众物腾怨,而志在救济民族,终开出一剂“文化药方”;郑人“买椟还珠”,做出舍本逐末、不分主次的傻事,故而贻笑大方。抓住最重要的“核桃”,便能抓住最重要的东西,从而使生命更加丰盈。
8.D
9.B
10.插叙。引用美女蛇的传说不仅强烈地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也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11.示例一: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示例二: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进行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示例三: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12.张着小嘴、呆看、惊呼、跳跃 惊惶、失了色瑟缩着 愤怒、折断、掷、踏 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傲然走出
13.示例:“我”小时候嫌恶风筝,觉得弟弟喜欢风筝是可鄙的,当发现弟弟做风筝时“我”很愤怒,踏扁弟弟的风筝之后,“我”傲然地离开了。中年时,“我”看到外国一本讲论儿童的书后很内疚,希望得到弟弟的宽恕,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我”的内心非常沉重。
14.C 【解析】“效果很好”有误,这些办法都失败了。
15.示例:①文章具有音乐美和画面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极有画面感;《风筝》中对故乡放风筝时节的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②语言质朴,感情真挚。除了一些景物描写,两篇文章在叙事部分都没有使用太多华丽辞藻,娓娓道来却感情真挚。③都写出了人物复杂的感情。《风筝》中,“我”从少时对弟弟的不满,到中年时对弟弟的内疚与悔恨,以及弟弟“无怨的恕”,展现了“我”复杂的情感变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既有对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忆”,又有“理性批判”,感情也比较复杂。
16.因为她眼睛里的那份熟悉的和善让“我”始终坚信“我们”不是路人,“我们”曾经有着很深的渊源。
17.第⑩段中,“我”认出自己的小学老师,可老师已不复当年的青春靓丽,而是垂垂老矣,让“我”感到悲凉;“我”提醒老师,但她已记不起“我”,让“我”感到很难过。
第段中,“我”既高兴于老师终于认出“我”,又感动于老师还能那么清楚地说出“我”小学时的表现,甚至记得“我”在四年级时作文得了全校二等奖。
18吃惊“我”出门几天,老师的家人突然转院了;遗憾老师走时没有给“我”留联系方式;感动于老师那么深地记住“我”;自责在老师走之前没赶回来;后悔自己之前没要老师的联系方式。
19.示例:删去不好。因为第~段写了“我”夜里梦见老师,她的音容笑貌都很清晰,突出“我”想念老师的程度,更突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