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3 16:3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日积月累”的内容。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相关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教材对本单元日积月累的要求是“让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试着读出恰当的停顿和节奏,学生提出始终不懂的字词或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可以相机进行指导,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两首古诗,熟读成诵。”
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由于新旧教材衔接的关系,学生此前已经学过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本节课立足现实学情并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以旧知为原点,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结合相关的七则诗文深入体会古诗思想感情的过程中,探索、总结出“以文解文”的学习方法,并逐步由扶到放,指导学生结合相关的七则诗文继续学习新知,诵读感悟、合作讨论、展示交流,在实践中体味古诗的内容和情感,突破教学重点。学生在运用中掌握这一方法的过程,就是逐步感知李白送别诗特点、突破教学难点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两首武汉“抗疫”诗作的实践中体会武汉人民对医护人员感恩、惜别的情感,辨析诗歌的不同风格特点,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进而激发积累优秀诗歌的兴趣和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目标
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及相关的李白、袁枚、杨齐贤等14则相关古诗文、2则“抗疫”送别诗文,体味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探索、总结“以文解文”的古诗学习方法,并在温故知新的实践运用中掌握这一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李白送别诗歌的特点,激发学习、积累优秀诗歌的兴趣。
重难点:
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及相关的李白、袁枚、杨齐贤等14则相关古诗文、2则“抗疫”送别诗文,体味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数字教学环境、课件。
16则相关诗、文资料卡片(学生每两人一份,便于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旨,导入新课
同学们会背这么多李白的诗,真了不起!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送别诗。什么是送别诗,送别诗有什么样的特点?
指导讨论:古代联络、交通不便,生离往往意味着死别,所以送别诗形成了“有别必怨”的特点。
(二)借助旧知,探索“以文解文”古诗学习方法
送别诗不断发展,到唐朝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潮,诗人抒发感情的方式越来越丰富,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作。那么写得最好的是谁呢?李白的送别诗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1.自由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预设一:
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感受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和李白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感受“留恋”之情。
预设二:
抓住“烟花三月下扬州”,结合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等六则诗句,品味李白对扬州的向往、对孟浩然此行的羡慕。
(用相关图片提示六则诗歌意境,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扬州之美。)
有感情地朗读、感受“羡慕”之情。
2.回顾总结“以文解文”的古诗学习方法。
(三)指导运用“以文解文”的方法继续学习《赠汪伦》。
1.大家拿出老师发的资料卡片,读一读袁枚《随园诗话补遗》、杨齐贤注《李太白全集》两则文言短文,结合短文说说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感情,是怎样体会到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2.展示交流。预设:
抓住“忽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字句,与《随园诗话补遗》“白感其意”等语句,体会李白的感动、惊喜。
(用擦除、变化字体颜色等强调资料中“白大笑”“白感其意”等字句,在同一文稿上与原诗 “忽闻”“不及”呼应,帮助学生在交互中习得“以文解文”学习方法)
借助两则文言短文相关语句与原诗相互印证,体会汪伦对李白的尊敬、仰慕,感受汪伦热情豪爽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感受两人深厚情谊。
4.小结、过渡:李白与汪伦、孟浩然的情谊,正如李白的诗句所言“人生贵相知”,这种相知、相亲的友情,使得李白的送别诗饱含真挚的情感。那么李白的送别是不是就不悲伤哀怨呢?他是怎样来表现这种“怨”的呢?
(四)以文解文,整体感受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1.引导朗读李白《渡荆门送别》《送友人》《金陵酒肆留别》等诗句,你发现了什么?
用上行路径出示《金陵酒肆留别》等5则诗文,使学生形成清风明月、高山大川等壮阔开朗的意象,强烈感知白诗艺术特色
指导讨论:李白送别诗都有辽阔的视野、大气的格局。具有开朗、壮阔的风格。
2.小结:李白所处的那个时代是社会空前繁荣昌盛的时代,人们普遍的精神状态也是昂扬振奋、大气开朗的,这是整个时代的精神风貌。送别诗到了李白这样一个珍惜友情、豪放爽朗、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人手里,一下子突破了一千多年来“怨”的传统,充分显示出李白豪放开朗的个性,演奏出了盛唐时代的最强音。
(用牡丹绽放的动图表现盛唐昂扬大气的时代精神,帮助学生理解白诗突破“有别必怨”的传统、奏响时代最强音的深层原因)
(五)学习时文,巩固新知
一千多年以后,饱经沧桑的黄鹤楼再次见证了一场伟大的离别(借助“黄鹤楼雄姿”视频过度到练习环节)。
新冠疫情爆发以后,全国4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和武汉人民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春暖花开的时候,他们要离开这座英雄的城市了,武汉人民依依惜别,挥笔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
1.读《送天使凯旋》,说出诗歌表达的感恩、惜别的思想感情(用“送天使凯旋”动图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
2.读《送别》,说出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辨析:假如你是李白,你更愿意选择哪一首诗来表达送别的情意呢?为什么(用“送天使凯旋”动图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指导讨论:青山碧水,漫天樱花,写得非常开朗、开阔,也很有点李白的味道。
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
(六)总结、布置作业
这些都是抒发了真情实感的好作品,只不过这一首诗歌更加接近李白辽阔开朗的风格。同学们已经对李白这些送别诗的艺术风格有了初步的感受。这种对诗歌的感觉,还要靠在日积月累、点点滴滴的过程中慢慢沉淀,在熟读成诵,涵咏品味的过程中渐渐发酵。诗言志,越读就越有感觉,越能体会到不同的诗歌里面蕴含的不同的味道。日积月累,耳濡目染,在不断的学习中去加深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今天大家就挑选资料卡片上自己喜欢的诗文抄写在积累本上,再读一读,品味品味。
板书设计:
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羡
赠汪伦 怨
别 ...... 喜
开朗 壮阔
教学小结:
作为一节融合信息技术的诗词教学课例,如何运用技术达成教学重点(体味诗歌内容和情感)、突破教学难点(感受李白送别诗歌的特点),是教师需要着重思考的。本节课将技术作为教具、学具融于教与学:用擦除、变化字体颜色等强调资料中“白大笑”“白感其意”等字句,在同一文稿上与原诗 “忽闻”“不及”呼应,帮助学生在交互中习得“以文解文”学习方法。这样的设计利于形成基于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有较高示范推广价值。
课堂上,教师还精心设计了课件,巧妙利用技术突破重难点:用上行路径出示《金陵酒肆留别》等5则诗文,使学生形成清风明月、高山大川、落日浮云等格局壮阔、视野开朗的意象,强烈感知白诗艺术特色;用牡丹绽放的动图表现盛唐昂扬大气的时代精神,帮助学生理解白诗突破“有别必怨”的传统、奏响时代最强音的深层原因,突破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