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细胞的生活》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细胞的生活》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2-21 21:4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节《细胞的生活》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细胞的生活》。以下我将分为五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第一:教材分析,第二:教法与学法分析,第三:教学过程,第四:板书设计,第五:说课小结。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通过前三节的内容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是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并阐述细胞核的重要功能是遗传信息库,与前面所学知识共同构成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体系,同时为后面学习“细胞的分裂”及八年级遗传学知识奠定基础。本节课安排两个课时。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生物学这门课程,对生物学有极大的兴趣,他们表现欲强、思维活跃、勇于质疑和讨论,以形象思维为主。本节内容涉及的概念较多且相对抽象,七年级学生缺乏相应的遗传知识,在理解本节内容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通过演示实验、及动画呈现出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明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是能量转换器。描述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教法分析
本课的知识内容比较多,很多知识也不太好理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进行知识的迁移,把复杂、抽象的内容变成学生熟悉、简单的事例。另外,运用推理、类比、演示实验、观察和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主动思考,避免单纯讲授。
(二)学法分析
教学中设计以学生自学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学思路
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1、复习细胞结构和生物特征,引到细胞有生命,细胞也要生活的课题上来。
2、小羊灰灰的困惑:运动会上,队友手臂划伤,需要植皮,如何进行呢?其它队友还要参加拔河比赛,如何增长能量取得胜利呢?小羊灰灰因为毛色不能参赛,可否通过科学技术改变下一代呢?
回忆、复习细胞的结构和生物的特征
思考议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带着疑问学习
巩固已学知识,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探索的欲望
联系生活,阐明现象
细胞中的物质
1、出示日常的食物并提问:请学生推测以下生物细胞内可能的物质组成?(教师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补充说明细胞中还有其它物质(如核酸)。)
2、设问:这些物质构成细胞,那这些物质在细胞中又是如何存在的?
3、播放蔗糖在水中溶解的动画并举海绵吸水的例子。
4、教师组织学生做分组实验:小麦种子的燃烧
边看图片边思考,分析推测细胞中可能存在的物质。
认真听讲并阅读课文,知道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成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
观察实验过程、现象。根据老师的分析,总结出构成细胞的这些物质主要分成两大类:有机物和无机物。
完成分组实验,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把枯燥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无机物与有机物。
感知物质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存在。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
1、让学生列举“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生活实例
2、出示课本上的“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动态示意图,引导学生讨论。
3、课堂探究 :菠菜放在冷水中,水不会变色,当煮红苋菜时,菜汤是绿色的,为什么?
1、列举“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生活实例,并讨论。
2、讨论细胞膜是怎样控制物质进出的。通过分析讨论得出,细胞膜可以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而把其他的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3、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在细胞具有活性的时候,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死细胞的细胞膜是不能控制物质进出的。
通过收集生活实例、讨论,让学生在讨论生活实例中解决难于理解的问题。
2、利用多媒体动画的演示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维空间,发挥想象力,达到加深对细胞膜功能的理解。
3、通过生活现象来学习一些容易被人忽视的知识。
能量转换器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52页最后一段并思考:细胞中的能量是从那哪里来?
2、出示草、兔子、狼这三种生物的图片。
3、提问:三种生物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4、出示图表解释动、植物体的能量转换过程及相应的能量转换器
5、教师阐述:无论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都含有线粒体。线粒体能够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在植物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6、请学生总结植物体和动物体的能量来源。

1、学生阅读课本52页最后一段并思考:细胞中的能量是从那哪里来?
2、学生复习食物链,找出三者之间关系。白菜被兔子吃,兔子被狼吃。
3、根据老师的引导知道狼的能量来自兔子,兔子的能量来自草菜,草菜的能量来自太阳。
4、观看示意图并可能提出问题:太阳的能量是怎样转换给植物的;植物又是怎样转换给自己利用的;而动物是怎样将食物中的能量转换给自己利用的?动物的食物中的能量从何而来?等等……
5、倾听老师讲解。
6、学生总结: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通过能量转换器将能量转换给自己, 植物和动物细胞有能量,植物体和动物体自然有能量。
1、通过观察、分析,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2、将细胞中物质能量的转换与生物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3、引发学生提出我们需要解决重要问题。这样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4、通过设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相关的知识的能力。
5、在倾听中获取知识
6、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设疑:我们的生活需要信息,细胞的生活也需要信息,那么这些信息存在于细胞的哪部分结构中呢?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52页至54页的内容
3、讨论这三只羊分别提供了什么?
4、多媒体出示DNA,染色体图片,并进行讲解
5、提问: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细胞之间有什么关系?
6、小结:细胞是物质、能量和遗传物质的统一体
带着问题看书
2、阅读教材第52页至54页的内容并观看“羊羊实验室”课件
3、小组内进行资料分析后在全班交流结果(学生互评)。
4认真听讲
思考、回答
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通过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让学生明白细胞是物质、能量和遗传物质的统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
总结
1、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些什么?你们收获了什么?
课内练习
(1)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 ??)
A.细胞壁?B.细胞膜??C.液泡膜??D.细胞质
(2)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 ?)
A.液泡?B.染色体?C.线粒体?D.叶绿体
(3)植物细胞中可以将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的结构是( )
A.细胞质B.线粒体C.叶绿体?D.细胞核
(4)绿色植物能够释放氧气,这和细胞中的哪个结构关系密切?( ? ?)
A 细胞膜? B 细胞质C 叶绿体? D 线粒体
学生表达交流
学生回答
培养了学生的语言归纳概括能力。
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和弥补知识缺陷,起到课后巩固和反馈作用。
四、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将主要展示内容是:
五、说课小结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结论,实现师生互动,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样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