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四则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小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和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85-26+73 18÷9×8 200-17×7 24×5+12
说一说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混合运算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计算下面各题。
185-(51+49) 35×(107-79) 819÷(108-99)
说一说有小括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再次形成新的板书: 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在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教科书例1的情景图,将图中的对话框改为“我们一共要做200个灯笼”,“每天做20个,照这样计算,做了7天,还剩多少个”。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后,问学生:怎样求还剩多少个,能用原来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指导学生这样想,要求还剩多少个,应该用200个减去做了的个数;要求做了的个数,应该用20×7;算式列成200-20×7。
教师:200-20×7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的顺序相同。
同学们能计算出来吗?
学生解答后,重点就运算顺序再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先算乘,再算减。
教师: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得不错。
下面我们看这个问题要发生什么变化?
(2)把小女孩的对话框改成教科书上的对话框。
让学生观察后发现,“每天做20个”变成“4天做了80个”。
教师:题目这样变化以后,又该怎样解答呢?
指导学生分析出右图的解答过程,在此基础上列出混合运算算式。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200-80÷4×7。
教师:从做灯笼这幅图的要求来看,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呢?
教师:就是说图中要求我们先算除,再算乘,最后算减。
教师边讲边板书:200-80③÷①4×7②
教师:按照我们前面学习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要求,这道算式又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呢?
指导学生对照黑板上复习时板书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思考,根据“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确定这道题要先算80÷4×7,再根据“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运算顺序,确定要先算80÷4,再算乘法。
教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与刚才分析的图中的要求一致吗?
教师:说明这个算式列对了。
同学们能按照这个运算顺序算出这个算式的结果吗?(指示计算,两个学生在黑板上计算)
教师指导:每算一步,要把结果写在原来这步计算相应的位置,比如80÷4这一步的结果是20,这个结果要写在原来80÷4的这个位置上。
讨论:这道混合运算和原来学习的混合运算有哪些不同?
教师:多一步计算,顺序的分析和计算过程都要复杂一些了,但是有相同的地方吗?(着重发现确定计算顺序的方法是一样的)
教师:对了,前面掌握确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方法,在三步计算中也同样适用。
你能用你掌握的计算知识确定下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
出示:50+75×4-90 360÷40+13×8学生分析出运算顺序以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然后计算出结果。
2、教学例2。
出示:70×(91-715÷65)。
教师:和前面的混合运算比,这道题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小括号)
原来我们学过有小括号的算式吗?想一想有小括号的算式应该怎样算?
教师:能应用前面掌握的知识分析出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吗?
指导学生分析出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70×③(91-715②÷65)①
教师:能说说为什么要先算除和减,再算加的理由吗?
教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先算除再算减呢?
引导学生思考后回答,因为除和减都在括号里,按运算顺序,应该先乘除,后加减。
教师:能把这道题做出来吗?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引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和第2题。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一第1~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