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我们的呼吸》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人教鄂教版 单元(或主题)名称 我们的呼吸
单元主题 本单元《我们的呼吸》以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呼吸为切入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理解呼吸的过程及其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观念,激发他们对自身及周围生命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索欲。通过一系列观察、实验和讨论活动,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尊重生命、关注健康的生活态度。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 理解呼吸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掌握呼吸的基本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以及气体在肺部的交换。认识呼吸对于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学习内容: 观察并描述呼吸系统的结构特点。通过模拟实验或实践活动,体验呼吸过程,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探究不同情境下呼吸速率的变化及其原因。 讨论并理解呼吸健康与生活习惯的关系。 学业要求: 能够准确说出呼吸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够简单描述呼吸过程中气体交换的基本原理。能够根据观察或实验数据,分析影响呼吸速率的因素。树立保护呼吸系统健康的意识,提出并实践改善呼吸健康的建议。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设计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趣味性相结合,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呼吸系统的复杂结构,同时穿插了多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如“深呼吸体验”、“模拟肺的工作”等,旨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深入理解呼吸的奥秘。此外,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并分析结果。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探索欲强的年龄阶段,对自身的身体构造和生命现象充满了好奇。然而,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之中,对于呼吸系统等复杂生命过程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和生活实例的引入,帮助学生建立形象化的认知,同时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目标 科学观念: 树立生命体通过呼吸获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以维持生命活动的观念。认识到呼吸系统是完成这一生命过程的重要器官系统。 科学思维: 能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究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提出关于呼吸过程的问题,并设计简单的实验进行验证。 探究实践: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呼吸系统的模型制作或模拟实验。参与呼吸速率的测量活动,记录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态度责任: 培养尊重生命、关爱健康的生活态度。认识到保护呼吸系统健康的重要性,能够主动采取措施预防呼吸系统疾病。
单元结构化活动 导入新课: 通过“憋气游戏”或“深呼吸体验”,引导学生感受呼吸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认识呼吸系统: 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模型,讲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模拟呼吸过程: 分组进行“模拟肺的工作”实验,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 探究呼吸速率: 测量并记录不同情境(如安静、运动后)下的呼吸速率,分析影响因素。5. 健康呼吸小卫士: 讨论呼吸健康的重要性,制定个人及班级的呼吸健康保护计划。6. 总结与展示: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分享保护呼吸系统的创意方法。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知识掌握评价: 通过课堂提问、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呼吸系统组成、呼吸过程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能力发展评价: 观察学生在实验设计、数据记录与分析、结论提炼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其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情感态度评价: 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表现及作业反馈,评估学生对呼吸健康的关注程度及保护意识的形成情况。 综合评价: 结合以上各方面表现,给予学生全面、客观的评价,鼓励他们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第十三课《呼吸器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学生能够准确说出人体呼吸器官的名称,理解呼吸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认识到呼吸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科学思维: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呼吸过程。
探究实践: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设计并实施简单的实验,验证呼吸器官的功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态度责任:增强学生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学会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特别是肺在呼吸过程中的作用。难点:通过探究活动,深入理解气体在呼吸器官中的交换过程,以及呼吸运动与生命活动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活动名称:呼吸的秘密 活动内容:播放一段关于自然界中生物呼吸的短视频,如鱼类通过鳃呼吸、鸟类通过肺和气囊呼吸、人类通过口鼻呼吸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不同生物有不同的呼吸方式?我们的呼吸是如何进行的?”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通过直观的视频展示,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1:认识呼吸器官 活动内容:利用人体模型或挂图,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认识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等呼吸器官,并简述其功能。 探究活动2:深呼吸体验 活动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深呼吸练习,感受胸腔的起伏和腹部的变化,讨论深呼吸与浅呼吸的区别。 探究活动3:模拟气体交换 活动内容:使用气球和吸管模拟肺部的扩张与收缩,以及气体交换的过程。学生分组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探究活动4:呼吸与健康 活动内容:讨论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对呼吸器官的危害,以及如何通过锻炼、保持室内通风等方式保护呼吸器官。 探究活动5:制作呼吸器官模型 活动内容:学生利用纸板、彩笔等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人体呼吸器官模型,并尝试用模型解释呼吸过程。 帮助学生建立呼吸系统的初步概念,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学生对呼吸运动的理解,感受呼吸对身体的影响。 通过简单的模拟实验,直观展示气体在肺部的交换过程,加深学生对呼吸机制的理解。 引导学生关注呼吸健康,培养健康意识和环保观念。 通过动手制作,加深学生对呼吸器官结构的理解,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生活应用 组织一次“健康呼吸,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邀请校医或健康专家讲解呼吸保健知识,鼓励学生分享日常生活中的呼吸健康小贴士。 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知识总结 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我们共同探索了人体呼吸器官的奥秘,了解了呼吸系统的组成、功能及保护方法。呼吸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并保护好自己的呼吸器官。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为健康呼吸而努力! 通过总结回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同时强调呼吸健康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作业设计
(一)、填空题
1. 人体的呼吸器官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
答案: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
2. 呼吸过程中,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____。
答案:肺
3. 深呼吸时,胸腔会____,腹部会____。
答案:扩大;隆起
4. 保护呼吸器官的有效措施包括____、____等。
答案:不吸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二)、选择题
1. 下列哪个器官不属于呼吸器官?( )
A.鼻腔 B. 心脏 C.肺 D. 气管
答案:B
2. 呼吸时,吸入的气体首先进入的是( )。
A. 喉 B. 鼻腔 C. 气管 D. 肺
答案:B
3. 下列哪项行为对呼吸器官有害?( )
A. 勤开窗通风 B. 适度运动 C.长时间待在烟雾环境中 D. 佩戴口罩防尘 答案:C
(三)、判断题
1. 呼吸运动只与肺部有关,与其他呼吸器官无关。( )
答案:错
2. 深呼吸比浅呼吸更能有效地交换气体。( )
答案:对
吸烟只会影响吸烟者自己的呼吸健康,对他人无害。( )
答案:错
剧烈运动后,应立即大量饮水以补充体内水分。( )
答案:错(剧烈运动后应适量饮水,避免过量)
(四)、简答题
1. 请简述呼吸系统的基本功能。
答案:呼吸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从外界环境中吸入氧气,并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组织细胞供其利用;同时,将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如何通过日常行为保护呼吸器官?
答案:保护呼吸器官的日常行为包括:不吸烟,远离二手烟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勤开窗通风;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外出时佩戴口罩,避免吸入有害颗粒物;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等。
(五)、实验操作题
题目:设计并实施一个实验,验证“呼吸时,胸腔会扩大和缩小”。
实验材料:软尺、镜子或同伴协助观察
实验步骤:
1. 使用软尺在平静呼吸状态下,围绕胸腔最宽处测量并记录数据。
2. 深呼吸一次,注意感受胸腔的变化,同时请同伴观察或自己通过镜子观察胸腔的起伏,并再次使用软尺测量记录。
3. 缓慢呼出气体,回到平静呼吸状态,重复步骤1的测量。
4. 比较三次测量的数据,分析深呼吸时胸腔的变化。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深呼吸时胸腔会扩大,呼出气体时胸腔会缩小。这证明了呼吸过程中胸腔会随着呼吸运动而发生变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