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情境新趋势】1—3单元过关测试满分冲刺卷(B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情境新趋势】1—3单元过关测试满分冲刺卷(B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13.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0-13 21:1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初中化学
【新情境新趋势】1—3单元过关测试满分冲刺卷(B卷)
考生须知:
全卷共两大题,27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全卷分为卷I(选择题)和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
卷 I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最新科技成就)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集月壤样品之旅。下列探月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点火起航 B.箭器分离 C.月背着陆 D.采集月壤
2.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 )
A.水 B.液态空气 C.二氧化锰 D.过氧化氢
3.(生活应用试题)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娈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管用后放回原瓶 B.处理废弃固体药品 C.加热镁条 D.夹试管
5.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做了一些下图所示的分子、原子的模型, 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其中能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 B. C. D.
6.在三瓶集气瓶中分别盛空气,氧气和氮气,鉴别的最好方法是用( )
A.带火星的木条 B. 燃着的木条 C.澄清的石灰水 D.称重
7.下列关于氧气和氮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由氧气和氮气分子构成 B.N2、O2等均匀混合
C.N2、O2空气中不再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D.N2、O2的体积比约为5:1
8.(最新科技成就)“中国高铁”已成为我国外交的新名片,高铁车身主要采用镍铬奥氏体不锈钢制成。如图为铬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铬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铬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
C.铬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24
D.铬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52.00g
9.根据下列装置操作图中的现象,不能确定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是( )
10.(生活应用试题)为了防止地震后疾病传染,须对饮用水源进行处理,采取的措施有:①消毒②煮沸③过滤④自然沉降合理的处理顺序是( )
A.④③②① B.①④③② C.③②①④ D.④③①②
11.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打开活塞,a管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的更旺,b管的气体被点燃
C.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D.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12.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纯净物分类正确的是(   )
A.空气、糖水 B.澄清石灰水、二氧化锰
C.天然气、过氧化氢溶液 D.矿泉水、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后剩余固体
13.(传统文化试题)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肥皂来清洗衣物,肥皂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钠(C17H35COONa)。下列有关硬脂酸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微观上看:硬脂酸钠含有18个碳原子、35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钠原子
B. 从宏观上看:硬脂酸钠分子是由碳、氢、氧、钠四种元素组成
C. 从分类上看:硬脂酸钠属于化合物
D. 从质量上看:硬脂酸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1
14.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来制取和收集氧气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
A.集气瓶、导管、胶头滴管、药匙 B.漏斗、量筒、铁架台、集气瓶
C.铁架台、试管、导管、集气瓶 D.试管、酒精灯、铁架台、集气瓶
15.(跨学科试题)许多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着包含、并列或交叉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概念间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B.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C.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16.(体验式试题)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子、中子、电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 原子、分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
17.(跨学科试题)下列微观示意图中“●”和“〇”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表示混合物的是(   )
18.下列关于实验室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A )
A.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B.先检查制取氧气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
C.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加热
D.等导管口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
19.(跨学科试题)如图所示,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20.(跨学科试题)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自然环境保护。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 就地焚烧秸秆 B. 垃圾分类处理 C. 坚持绿色出行 D. 废水达标排放
卷Ⅱ(非选择题 60分)
二、非选择题:
21.(4分)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水银:_____。 (2)三个镁离子:_____。
(3)2个氧原子:_____。 (4)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
22.(4分)(体验式试题)(1)保持氨气这种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填微粒名称);
(2)汞这种金属是由   构成的(填微粒名称);
(3)近年来膜分离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利用这一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得到的含氧量很高的富氧空气属于   物;
(4)下面是在汽车尾气治理过程中有关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所示反应的化学表达式为   。
23.(6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元素周期表的横行叫做周期,纵行叫做族,分为主族、副族、VⅢ族和0族,主族用字母A表示,共有七个主族,依次用IA、ⅡA……表示,同一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VIA VIIA 0
一 1H氢 2 He氦
二 3Li锂 4 Be铍 5B硼 6C碳 7N氮 8O氧 9F氟 10Ne氖
三 11Na钠 12Mg镁 13Al铝 14Si硅 15P磷 16S硫 17CI氯 18Ar氩
(1)观察元素周期表,可发现同一周期接近尾部的是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查到第三周期、第ⅡA族的元素是______,它的原子序数为_____。
(3)氯离子(C1-)的质子数是17,则氯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______。
(4)在元素周期表中,He元素不排在ⅡA族而排在0族的依据是______。
24.(6分)下面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B所表示的原子容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________(填“阳”或“阴”)离子
(2)表示原子的粒子有________(填字母,下同);(3)表示阴离子的有________
(4)表示阳离子的有________; (5)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
25.(4分)A﹣F是目前我们已学的几种常见的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化学反应的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未给出).已知:A、C常温下均为液体,且含有相同两种元素;D是一种气体.
A.   (填名称); C.   (填化学符号);
D.   (填化学符号);E.   (填名称)。
26.(14分)(体验式试题)图Ⅰ是小娅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3)由此可以得到的有关分子的性质是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
(5)小婷认为还需加对比试验排除是水是否参加反应的干扰,你认为小婷的说法(填正确或错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22分)(体验式试题)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能迅速分解成氧气和水。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滴加速度。甲、乙两位同学要选用下图所示装置,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试回答下列问题:
(1)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________,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________。反应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位同学在制取氧气时,都选择A装置作为气体的发生装置,但他们收集气体的装置不同,实验后对比知道,甲收集的气体纯度比乙高,则甲选择________装置收集氧气,乙选择________装置收集氧气。(填字母)
(3)甲同学选择该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选择该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氧气是否已充满集气瓶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A中反应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________(填序号)。
A.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B.用体积小的锥形瓶[m]C.加热反应物
(6)图E实验中,观察到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3单元过关测试满分冲刺卷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A A A B B D A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B C C D B B A D A
二、非选择题:
21. ①. Hg ②. 3Mg2+ ③. 2O ④. H2O
22.氨气分子;汞原子;混合;CO+NON2+CO2;
23.①. 非金属 ②. 得到 ③. 镁(或Mg) ④. 12 ⑤. 18 ⑥. He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电子数为2形成相对稳定结构(答“化学性质稳定,与ⅡA元素化学性质不相似”等合理答案均可)
24.(1)得到 阴 (2)BD (3)AE (4)c (5)ace
25.过氧化氢溶液;H2O;O2;锰酸钾;
26.(1)进行对比;
(2)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
(3)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4)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
(5)错误;E试管中现象能说明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已经有对比实验;
27. (1)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 ; H2O2H2O+O2
(2)D; B
(3)氧气不易溶于水
(4)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处,若木条复燃,证明已经集满
(5)A
(6)生成黑色固体 Fe+O2Fe3O4
E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