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张PPT)
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目录
朗读课文、学习字词
二
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一
回忆扮演老虎的故事
三
概括主题、拓展延伸
四
学习任务一
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作者笔下的老虎是什么样的呢?
( )的老虎
凶猛
( )的老虎
威风
课前导入
叶至善
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的儿子。曾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兼《中学生》主编。
助学资料
学习任务二
朗读课文、学习字词
náng
lòu
xiàn
窝囊
露面
羡慕
jué
角色
yīn
殷切
piě
méi
撇嘴
啊呜
霉浆糊
kuī
幸亏
hōng
哄堂大笑
zhuō
笨拙
āi
唉声叹气
ā
学认字
俩
练
裤
殷
yīn
kù
liàn
liǎ
逃
táo
套
tào
(俩人)
(练习)
(套上)
(裤子)
(逃跑)
(殷切)
班
bān
(班级)
亏
kuī
(吃亏)
书写指导
挖
堂
砸
táng
wā
zá
锅
guō
撤
chè
(挖坑)
(撤换)
(哄堂大笑)
(砸锅)
(铁锅)
书写指导
根据意思选择读音:
A.hōng:表示许多人同时发出声音。
B.hǒng:表示哄骗、哄逗。
C.hòng:表示吵闹、开玩笑。
欺哄( )哄笑( )闹哄哄( )起哄( )
A
B
C
A
·
·
·
·
多音字
根据意思选择读音:
A.lù:①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②没有遮蔽或在屋外。③显现出来。
B.lòu:用于口语。
露珠( )露宿( )露脸( )露一手( )
A
B
B
A
·
·
·
·
根据意思选择读音:
A.jiǎo:①牛、羊、鹿等头上长出的坚硬的东西。②形状像角的;物体边缘相接的部分。
B.jué:①表示竞赛。②角色。
羊角( )桌子角( )主角( )配角( )
A
B
B
A
·
·
·
·
那位演哥哥的小朋友唉声叹气地对我说。
唉,你怎么不叫哇
ài
āi
唉
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造句:他一句话把大家逗得哄堂大笑。
解词义
垂头丧气:形容失望或受到挫折时情绪低沉的样子。
造句:这次语文测试成绩不理想,我垂头丧气地回家了。
笨拙:聪明;不灵巧。
豁虎跳:一种类似虎跳的动作。
造句:这只狗熊胖胖的,显得很笨拙。
造句:我不会豁虎跳。
学习任务三
回忆扮演老虎的故事
初读感知
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总结段意。
2.在你不理解的地方做批注,和同学
交流。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
么事?
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文章叙述了作者童年时在一次班级演出时上台扮演老虎,但最终演出失败的故事。
细读课文,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事情发展顺序
期盼表演
获得机会
品读课文
排练节目
演出失败
疑惑不解
(1—2)
(3—4)
(5—16)
(17—20)
(21—22)
期盼表演
(1—2)
我一直没在台上露过面,看着同班的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边说边比画,我真个羡慕得要死。我多想在台上露露脸,尝尝大家都看着我、给我鼓掌是什么味道。
多想
把“我”迫切希望自己能上台表演的心情写得十分生动细腻。写出了一个渴望表现自己的孩子的真实情感。
真个
羡慕得要死
第2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照应上段“每个学期,一个班级至多轮到两次”,因为机会难得,每个班级都想展现最好的一面给大家,所以不是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表现自己,也为下文“我”笨拙的表演埋下伏笔。
获得机会
(3—4)
有一回又轮到我们班表演,班主任在分派角色的时候,我殷切期待的目光可能引起了她的注意。分派到最后,她看了我半晌才下决心说:“就这样吧,你扮老虎。”
这分别是什么描写?老师为什么这么说?
殷切 的目光
从这句话中“看了我半晌”的动作描写和“就这样吧”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老师让“我”扮演老虎这个角色很为难,做出这样的决定应该是为了照顾“我”的自尊心,满足“我”的心愿。
排练节目
(5—16)
那个演哥哥的小朋友问我:“你会豁虎跳吗?”
“不会。”我只好照实说。
“不会豁虎跳算什么老虎?”他撇了撇嘴。
“不会豁虎跳算什么老虎?”他撇了撇嘴。
神态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那个演哥哥的小朋友对“我”的轻视。
“撇了撇嘴”是什么描写?表达了什么?
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句话是全文矛盾的焦点,演哥哥的小朋友认为演老虎一定要会豁虎跳。而“我”又不会豁虎跳,因此受到小朋友的责备。全文是围绕这一条线索来记叙的。
“不会豁虎跳算什么老虎?”他撇了撇嘴。
真没想到,事到临头还会出现危机。我看着老师的脸,就怕她改变主意。
“危机”指什么?这句话表明了我的什么心理?
“危机”指演哥哥的小朋友说演老虎要会豁虎跳,而“我”又不会。
这是“我”被别的小朋友责难时的心理。表现了“我”对这次机会的珍惜,“我”生怕自己会因为不会豁虎跳而被老师换掉。
老师真是个通情达理的好老师。她说:“不要紧,扮老虎不一定要豁虎跳。”
通情达理
老师真是个_________的好老师。
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写出了老师不但没有换掉“我”,反而耐心教“我”如何演老虎的样子。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填一填
通情达理
“记住了!”我连忙答应。我有充分的自信。
这句话描写的是“我”的什么心理?有什么作用?
“自信”的心理,“我”觉得自己听懂了老师讲解的演老虎的步骤,所以对自己充满信心。为后文表演失败埋下伏笔。
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期盼表演
获得机会
排练节目
演出失败
疑惑不解
(1—2)
(3—4)
(5—16)
(17—20)
(21—22)
回顾流程图。
套上老虎头,霉糨糊味儿直冲脑门,眼前也一片模糊。亏得眼睛那儿挖了两个小窟窿,要不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作者为什么要详细地描写头罩?
品读课文
霉糨糊味儿直冲脑门
亏得
我套上老虎皮,那是一件画着黑道道的黄布连衣裤,背后拖着一条硬邦邦的尾巴,穿上了手脚都不露。还得套上个纸糊的老虎头,那老虎头也是黄底子上画着黑道道,额头正中还有个“王”字。
一方面合乎孩子的心理,小孩子总是会对新鲜的东西感兴趣;另一方面,通过详写老虎头罩以及“亏得”等词再次表露出了“我”对扮演老虎不能露脸的遗憾。
我弯下身子向前爬,老师在一旁不断地提示:“向前爬,再向前爬,快站起来,你没看见他们吗?向他们扑过去!唉,你怎么不叫哇?嗓门要大。别忘了你不是猫,你是一直大老虎!”
我还以为扮老虎是最容易不过的了,不用说话,不用露脸,没想到也这么难。
这两段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
写出了“我”参加排练时的心理活动,“我”已由排练前的充满信心变成了畏难。
那位演哥哥的小朋友为什么反复强调扮好大老虎的关键是要会豁虎跳?
因为最后“我”将自己表演失败归结于不会“豁虎跳”,为后来“我”去动物园观察老虎做了铺垫。
看来老师对我的演技并不满意,她倒没说什么。那位演哥哥的小朋友话可多了,说我这只老虎太窝囊,连豁虎跳也不会,只会在地上爬,还说他从没见过不会豁虎跳的老虎。随他说去吧,我这个配角虽然配不上他,可是老师没撤换我,他也只好将就。
演出失败
(17—20)
终于到了星期六,到了下午,到了我们班演出的那个时刻。
连用三个“到了”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写出了表演的时间步步逼近,烘托出“我”紧张而期待的心情。
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
台下为什么哄堂大笑?“我”是什么心情?
笨拙的表演被大家嘲笑,我的心理已由当初的渴望参加表演变成了此时的紧张、狼狈和羞愧。
演完时,我……
我总算一直演到了躺下来死掉。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只记得耳边的笑声接连不断。等到幕布拉下,我站起来摘下老虎头,满头满脸都是汗珠。
一点儿也记不起来
只记
得耳边的笑声接连不断
为什么“我”记不起来自己的表演,却记得耳边连续不断笑声?
这是“我”心理的真实写照,因为“我”表演时很紧张,怎么演的已经不在乎了,但是大家的“哄堂大笑”却给了“我”很大的刺激,“我”狼狈至极,对自己“窝囊”的表演也羞愧至极。
疑惑不解
(21—22)
后来呢?后来我发誓,今后决不再扮演老虎。可是每回上动物园,我总要去看看老虎,想看看老虎是怎么豁虎跳的。
这个设问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下文“我”寻找表演失败的原因和“我”的疑惑。
为什么不会豁虎跳就不能扮老虎呢?为什么没豁虎跳就会惹起哄堂大笑呢?我至今还不明白。
连用两个疑问句说明了什么?
连用两个疑问句说明“我”一直在为自己窝囊的表演而遗憾、自责。也表现了“我” 的求真精神。
请你用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说一说演出前后我的几次心理变化。
期待
自信
紧张
疑惑
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我”的演出窝囊吗?可以怎么开导“我”?
“我”的演出窝囊。因为“我”连出场都是被老师推出来的,可见“我”的心里是多么紧张。表演时,老师同学都哄堂大笑,这也说明“我”表演得不像老虎,所以很窝囊。
同学,你不要难过,没有关系的,这是你第一次上台表演,能做到这样已经很棒了。以后多找机会锻炼自己,你就不会怯场了。你要相信自己,下一次你一定会做得更好的。相信自己!
我们可以这样开导他:
文章题目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除了“窝囊”之外,“我”有什么优点吗?结合课文说一说。
学习任务四
概括主题、拓展延伸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叶至善回忆他童年时候, 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但耐人寻味。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可以归纳为四部分: 、
、 、 。
在一次班级演出时上台扮演老虎
期盼参加演出
担心紧张排练
演老虎没成功
寻找失败根源
主题概括
期盼表演
期盼表现
求真索源
分角色时:失望
寻求原因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参加表演
演出结束
排练时:畏难
演出时:紧张、羞愧
板书设计
含“虎”字的成语
狐假虎威 狼吞虎咽 如虎添翼 调虎离山 虎视眈眈 卧虎藏龙
龙争虎斗 放虎归山 虎落平阳 虎背熊腰 骑虎难下
课外拓展
叶至善先生是叶圣陶先生的长子。也许是因为自幼受到父亲的影响吧,至善先生称自己有“编辑瘾”“老觉着没做够”。
课外拓展
一个一生咬文嚼字的人
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先生不仅表现出了高尚的职业操守,而且训练出了敏锐的编辑眼光,无论是审稿还是编稿,总是目光如炬,运笔如刀,追求一种至善的文字境界。
课外拓展
欢 迎 指 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