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项目3《制作长城研学微视频-互联网信息加工》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安徽版(2024)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项目3《制作长城研学微视频-互联网信息加工》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安徽版(2024)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4-10-14 10:5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项目3《制作长城研学微视频-互联网信息加工》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安徽版(2024)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2024—2025学年安徽版(2024)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项目3《制作长城研学微视频-互联网信息加工》。本节课主要教授学生如何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信息的搜集、筛选、加工和整合,以制作关于长城的研学微视频。具体内容包括:
1. 互联网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网络资源的筛选与评估。
3. 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视频剪辑和加工。
4. 视频素材的整合与创意设计。
5. 微视频的发布与分享。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具体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 信息素养:培养学生通过互联网高效获取、筛选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信息识别与评估的准确性。
2. 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微视频制作过程中,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素材整合与设计,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3. 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视觉艺术的审美感知,提高视频制作的审美水平,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 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互联网使用技巧。
- 学生对多媒体软件有一定的了解,如图片编辑和简单视频剪辑。
- 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接触过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 学生对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制作视频表现出浓厚兴趣,尤其对创意表达和视觉艺术有较高热情。
- 学生具备基本的操作能力,能够快速学习新工具的使用。
- 学生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偏好动手实践,有的喜欢理论学习,有的善于团队合作。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 学生可能在筛选和评估网络资源时遇到困难,需要提高信息识别能力。
- 在视频剪辑和创意设计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因为技术限制或创意不足而感到挑战。
- 学生在整合素材和创意表达时可能缺乏经验,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同辈的反馈。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 软件资源:多媒体视频编辑软件、互联网浏览器、搜索引擎
- 硬件资源:计算机、投影仪、摄像头、话筒
- 课程平台: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管理系统
- 信息化资源:长城相关资料库、视频素材库、在线教学指导文档
-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个别辅导、示范教学、作品展示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环节(用时5分钟)
- 创设情境:播放一段长城的短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长城的壮丽。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微视频展示长城的历史和文化?”
- 学生讨论: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微视频制作的想法和经验。
2. 讲授新课(用时15分钟)
- 教学目标介绍:明确本节课的目标是学习如何制作长城研学微视频。
- 互联网信息检索方法:讲解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相关资源。
- 网络资源筛选与评估:介绍如何评估网络资源的可靠性,选择合适的素材。
- 视频剪辑软件操作:演示视频剪辑软件的基本操作,如剪辑、合并、添加特效等。
3. 巩固练习(用时10分钟)
- 分组实践: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长城的视频素材,进行简单的剪辑练习。
- 互评互议:组内成员互相评价剪辑效果,讨论如何改进。
4. 师生互动环节(用时10分钟)
- 问题解答:教师针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 创意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长城的历史和文化元素融入到微视频中,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
-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剪辑后的视频,教师和其他学生提供反馈。
5. 课堂总结(用时5分钟)
- 回顾重点: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信息检索、筛选和视频剪辑的重要性。
-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制作一个关于长城的微视频,下节课进行展示。
6. 教学创新点
- 利用情境导入和创意讨论环节,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创造力。
- 通过小组合作和互评互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 结合实际操作和问题解答,确保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拓展与延伸 1. 拓展阅读材料:
- 《长城的历史与传说》
- 《长城在中国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中的作用》
- 《长城的建筑艺术与文化遗产价值》
- 《微视频制作技巧与案例分析》
- 《信息技术在历史文化传播中的应用》
2. 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
- 学生自主检索互联网上的长城相关资料,深入了解长城的历史、文化、建筑特点等。
- 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制作教程,学习更多的视频剪辑技巧和特效应用。
- 学生尝试制作一个关于长城的微纪录片,从选题、策划、拍摄到剪辑全过程,锻炼自己的信息搜集、筛选、加工和整合能力。
- 学生探索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来创新长城文化的展示方式。
- 学生研究信息技术在历史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
- 学生调查并分析当前互联网上流行的微视频内容,了解其吸引观众的因素,并尝试将这些因素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 学生参与线上讨论,与其他同学分享长城知识和微视频制作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长城文化传承与信息技术结合的短文,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内容逻辑关系 ① 信息检索与评估
- 重点知识点:搜索引擎使用、关键词选择、信息评估标准
- 重点词汇:检索、关键词、评估、可靠性
② 视频剪辑与加工
- 重点知识点:视频剪辑软件操作、剪辑技巧、素材整合
- 重点词汇:剪辑、特效、素材、整合
③ 微视频创意与表达
- 重点知识点:创意构思、视觉传达、故事叙述、文化表达
- 重点词汇:创意、视觉、叙述、文化
重点题型整理 题型一:信息检索任务
题目:请使用互联网资源,检索并记录以下信息。
1. 长城的历史沿革。
2. 长城的著名景点及其特点。
答案:学生需提供至少三个来源的资料,并简要总结每个信息点。
题型二:视频素材评估
题目:以下是一段关于长城的视频素材,请评估其适用性,并说明理由。
答案:学生需从内容的相关性、视频质量、信息来源的可靠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并给出具体理由。
题型三:视频剪辑实践
题目:使用视频剪辑软件,将以下两段视频素材合并,并添加适当的过渡效果。
答案:学生需展示合并后的视频,并说明使用的过渡效果及其对视频观感的影响。
题型四:创意叙述设计
题目:设计一个关于长城的微视频故事梗概,要求包含以下元素:历史背景、人物角色、情感表达。
答案:学生需撰写一个简短的故事梗概,包含上述元素,并解释如何通过视频表达这些内容。
题型五:作品展示与反思
题目:展示你的长城微视频作品,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反思:创意构思、制作过程、作品效果。
答案:学生需展示微视频作品,并撰写一段反思,包括创意构思的来源、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以及作品效果的自我评价。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创设情境导入:通过播放长城的短视频,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2. 强调实践操作: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技能。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学生个体差异处理不足:在教学中,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遇到困难。
2. 教学评价不够全面: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学生的操作技能,而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的评价相对较少。
3. 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虽然准备了一些教学资源,但在实际教学中,未能充分利用所有资源,造成资源的浪费。
(三)改进措施
1. 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面上得到提升。
2. 完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评价学生时,不仅要考虑操作技能,还要考虑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从而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前准备时,对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筛选和整合,确保每一项资源都能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4. 加强课后辅导,提供个性化支持。对于在课堂上未能充分掌握知识的学生,提供课后辅导机会,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5.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反馈。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增加师生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6. 探索校企合作,拓宽学生实践渠道。与相关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
- 学生参与度:课堂上,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操作,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
- 注意力集中:学生在观看视频和进行实践操作时,注意力较为集中,能够跟随教学节奏。
- 互动交流:学生在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中,能够主动交流想法,互动氛围良好。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 创意展示:各小组在微视频制作中展现出了不同的创意,如情景剧、纪录片等形式,表现出较高的创意水平。
- 内容完整性:大多数小组能够将长城的历史、文化等元素融入到微视频中,内容较为完整。
- 视觉效果:部分小组在视频剪辑和特效应用上表现出较高的技术水平,视觉效果较好。
3. 随堂测试:
- 知识掌握:通过随堂测试,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互联网信息检索、筛选和视频剪辑的基本知识掌握较好。
- 实践操作: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能够独立完成任务,但部分学生在高级技巧应用上还需提高。
4. 课后作业评价:
- 完成度:学生能够按时提交作业,完成度较高。
- 创新性:部分学生在作业中展现出较高的创新性,如运用特殊的剪辑技巧和视觉效果。
- 反思能力:学生在作业反思中能够认真思考自己的创作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5. 教师评价与反馈:
- 针对性反馈: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随堂测试中的具体情况,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 鼓励创新:教师鼓励学生在微视频制作中发挥创意,对有创新点的作品给予表扬和鼓励。
- 提升建议:针对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不足,教师提出具体的提升建议,帮助学生提高技能水平。
- 反思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