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百家争鸣 课件(22张PPT 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百家争鸣 课件(22张PPT 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4 08:3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注意事项:人物、所处时代、事件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 7 课 百家争鸣
一、双星闪耀——儒道思想的开创
二、众声铮铮——百家争鸣
知道老子、孔子的思想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理解这些思想是 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源泉。
任务:
1.阅读P39找出老子的生平、思想主张及相关著作。
2.阅读P40-41找出孔子的生平、相关著作、思想主张、教育贡
献、文献整理贡献,以及历史影响。
一、双星闪耀
——儒道思想的开创
一、双星闪耀——儒道思想的开创
Q1:自主阅读教材P39-41,完成老子和孔子的信息卡。
老子
孔子
李耳,字聃
楚国
春秋后期
道家学派创始人
做过周朝史官
孔丘,字仲尼
鲁国
春秋后期
儒家学派创始人
没落贵族,从小学习礼乐,年轻时……,中年后……,晚年……。
《老子》(《道德经》)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
《论语》
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论语》竹简
“子”是一种尊称。春秋前期,一般称卿大夫为“子”。春秋后期,由于学者著书立说和讲学之风兴起,人们也用“子”来尊称著名的学者和老师。
一、双星闪耀——儒道思想的开创
Q2:自主阅读P39、41,找出孔子和老子有哪些思想主张和贡献?
老子(生卒年不详)
(1)老子的思想主张:
①思想核心:
②在哲学上:
③在处世上:
④在政治上:
是“道”,人们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提倡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过多地干预,顺其自然。
一、双星闪耀——儒道思想的开创
Q2:自主阅读P39、41,找出孔子和老子有哪些思想主张和贡献?
(2)孔子的思想主张:
①思想核心:
②在政治上:
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文明,按西周的制度和文化来重建社会政治秩序;
反对苛政,提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统治者爱惜民力,人们相互爱护
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
一、双星闪耀——儒道思想的开创
子曰:“为政(治理国事)以(用)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共(环绕)之。”
…………
子曰:“道(引导)之以政,齐(约束)之以刑,民免(免于犯罪)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人心归于正道)。”
——《论语·为政》
你认为孔子提倡的“为政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什么积极意义?
材料研读
积极意义: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天下。这体现了孔子的重民思想,有利于统治者减轻压迫,改善民生,缓和社会矛盾,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
一、双星闪耀——儒道思想的开创
Q2:自主阅读P39、41,找出孔子和老子有哪些思想主张和贡献?
(2)孔子的教育贡献:
③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④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⑤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总结教育规律,提出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等教学原则和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与官学相对
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课后活动1:说说下列孔子言论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
诚实学习
虚心学习
学习和思考相结合
复习旧知和探索新知相结合
勤奋好学、不耻下问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一、双星闪耀——儒道思想的开创
一、双星闪耀——儒道思想的开创
Q2:自主阅读P39、41,找出孔子和老子有哪些思想主张和贡献?
(2)孔子的文献整理贡献:
⑥孔子晚年精心整理和修订古代重要典籍,对传承我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孔子晚年时十分喜欢研读《易》。当时书籍主要写在简牍上,再用绳子将这些简牍按顺序编连起来。为了深入学习这部书,孔子把
《易》翻阅了许多遍,甚至编连简牍的绳子都被磨断了好几次,不断换上新的再读。孔子还谦逊地说:“如果给我增加几年寿命,到50岁时去学习《易》,便可以不犯大的过错了。”这就是成语“韦编三绝”的来历。
主要指《诗》《书》《礼》
《易》《春秋》等文献。
这体现了孔子读书勤奋,刻苦治学,反复钻研的乐学精神
一、双星闪耀——儒道思想的开创
Q3:孔子的思想主张有何深远影响?
①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②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圣人、至圣、万世师表
任务:
阅读P41-43找出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各家代表人物及主张、含义,以及历史影响
二、众声铮铮
——百家争鸣
二、众声铮铮——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
①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②“学在官府”格局被打破,私学勃兴,诸子百家纷纷涌现,学术思 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奴隶制度
封建制度
众多学派的代表人物
二、众声铮铮——百家争鸣
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原因是什么?
生产力发展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社会变革
各诸侯国变法
封建制度
逐步确立
思想文化
空前繁荣
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针对种种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的政治主张
百家争鸣
二、众声铮铮——百家争鸣
2.代表人物和主张:
学派 代表 人物 思想主张或发展 相关著作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孟子
荀子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拥护正义之战,强调“仁者无敌”。
主张实行礼治,提倡礼法并用,明确尊卑等级,以维护社会秩序。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主张统一思想,提倡节俭。
《孟子》
《荀子》
《墨子》
庄子
强调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该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独立。
《庄子》
韩非子
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韩非子》
孙武
战国时期,军事理论有了进一步发展,兵家著述丰硕,如吴起、孙膑等都撰有兵法著作。
《孙子兵法》
亚圣
诸子百家既相互争鸣,又相互吸收
反对任何战争
杠杆、小孔成像
可持续发展
对当时社会变革最具有实用价值
君主专制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灵活多变
二、众声铮铮——百家争鸣
3.百家争鸣的含义:
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希望用自己的学说来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春秋时期:形成理论雏形;
战国时期:全面上演,成熟。
百家:泛指学派众多;争鸣:争辩
二、众声铮铮——百家争鸣
4.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①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
展的高峰,
②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
要而深远的影响。
二、众声铮铮——百家争鸣
想一想: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①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探讨自然、社会和人性,提出各种治国方略,直接促进了思想的空前繁荣。
②百家争鸣中形成的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风气,也有力的促进了古代学术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拓展延伸
诸子百家思想中哪些如今仍有推广和传承价值?
儒家:推崇“仁”“礼”→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道家:主张顺其自然 →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现实价值
法家:“依法治国” →对当今中国法治建设有借鉴意义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对当今社会反对战
争,追求和平,构建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有借鉴意义
三、课堂总结
百家争鸣
双星闪耀
众声铮铮
老子与《道德经》
孔子与儒家思想
主要学派
影响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
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春秋
时期
战国
时期
四、课堂巩固
1.这一学派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道法自然,顺 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政治理想是“无为而治”。这一学 派是( )
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
2.春秋时期,面对社会动荡不安、各种矛盾激化和冲突,孔子 强调爱人,认为爱父母、爱兄长、爱君上是做人的基本准
则。这反映出孔子的主张是( )
A.“无为而治” B.“仁” C.“兼爱” D.“礼治”
B
B
四、课堂巩固
3.在治理国家国家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德”治国;法 家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道家既反对“礼”治,也反对“法” 治,他们提倡“无为而治”。这些内容反映的现象是( )
A.诸侯争霸 B.变法运动 C.百家争鸣 D.民族交融
4.“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之间,在地球北纬30°上下有几个 古代文明发生了飞跃性的发展……在中国出现了诸子百家。”中国 出现诸子百家的根源是( )
A.社会的变革 B.私学的兴起 C.国家的统一 D.学术的繁荣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