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柘荣一中高三第2次月考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小题。
材料一:
采与蚕的秘密
公元1世纪前后,远在欧亚大陆西部的罗马人,第一次接触到丝绸。公元前30年左右,
罗马诗人维吉尔在《农事诗》中写道:“中国人从树叶上梳下的精细的羊毛。”直到1世纪
末期,那些拉丁语诗人仍然对“羊毛树”传说深信不疑。也不怪罗马人无法想象桑与蚕的故
事,识蚕辨桑、圳化野蚕、养蚕种桑,皆是中国人的创造。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桑树资源分布中心,时至今日,在中国繁育的桑树有800个品种。上
亿年前,雅鲁藏布江流域为桑树提供了原生环境。中国人在国内能找到的野生桑树,有15种
之多。这是桑蚕起源于中国的重要因素。
东晋葛洪的《神仙传》创造了一个成语“沧海桑田”,以桑田代指大地、农田,形容世
事变迁,可见桑树在中国种植之普遍。《山海经》频繁提到桑树,《中山经》有14处关于桑
树的描写。《诗经》描绘桑树时,三次写到它的叶子一茂盛、柔嫩、色幽。
桑树能合成2000多种蛋白质。蚕发现了桑树的秘密,通过啮食桑叶,贪婪地吸收着蛋白
质,自己也变成蛋白质的储存者。挑食的野蚕把蛋白质的味道刻入自己基因。而为了对付“害
虫”野蚕,桑树试图唤来喜欢吃蚕的鸟类反杀,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然后有一天,人类来了,另一场大戏拉开帷幕。
华夏文明迈出的重大一步
在桑、蚕、人三者中,最早诞生的是桑,而最晚出现的是人。人为何会加入,结成桑、
蚕、人的源三角关系?远古先民“靠天吃饭”,对一切自然都崇拜,包括桑,也包括蚕。
民间的蚕神传说在四川、江南等蚕桑地区,以各种版本流传。在蜀地,人们相信上古有
个蚕丛国,国王即为纵目人“蚕丛氏”,教人蚕桑。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中,出土了大量
奇特的青铜面具,隐约可见蜀王蚕丛纵目传说的影子。翻开正史,被朝廷承认的正统蚕神则
另有其人。西汉刘安撰写《淮南王蚕经》,认为“黄帝元妃西陵氏始蚕”,到了北宋《通鉴
外纪》中,又变为“西陵氏之女螺祖”,螺祖是中国桑蚕丝绸发明人的说法由此广为流传。
桑蚕丝绸起源早,对经济生活影响大,或许找不到具体的发明创造者,因而才归功于“神”。
华夏文明迈出如此重大的一步,其实是由很多无名氏共同走出来的。
实证“世界丝绸之源
远古时期真正的丝织文物更加稀有。然而,寻找“第一缕丝”至关重要。大约150年前,
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在其所著《中国》一书中,首提“丝绸之路”。然而,西方世界一直
有质疑“丝绸之路”名实的声音。著名丝绸学者赵丰先生说过,人们很重视“丝绸之路”中
的“路”,而忽视了开头那个“丝”
第一个关于蚕丝的考古发现,充满争议。1926年,在山西夏县距今5500年的西阴村的仰
韶文化遗址中,考古学者李济主持发掘出一件“形如花生壳的黑褐色物体”一被切割过的
“半个蚕茧”。蚕茧的出土引起轰动,因为它是当时能借以考证中国蚕丝起源的唯实物凭证,
但那整齐的断面、不明的用途,招致了众多的质疑,无法作为中国丝绸起源的直接证据。中
国丝绸的故事,必须另有开端。
1958年,考古工作者在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中,辨认出一些属于良渚文
化时期的桑蚕丝线、丝带和绢片,时间距今约4700年左右。其中一片尚未完全碳化、仍有韧
性的小块绢片是经过缫丝加工的家蚕长丝织造。这是我国长江下游地区出土的最早丝绸实物,
从细密程度和丝缕长度可以看出,桑蚕丝绸生产应已存在相当长的时间,其起源时间甚至比
这要早得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