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高考生物一轮实验专题复习
一、选择题
1.(2022高二下·浙江期中)下列有关真核细胞中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和核基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有酶 B.都有DNA C.都有 RNA D.都有ATP
【答案】B
【知识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解析】【解答】A、这四种基质都含有酶,是代谢的重要场所,A正确;
B、细胞质基质不含DNA,B错误;
C、这四种基质都含有RNA,C正确;
D、这四种基质的生命活动都需要用到ATP,即这四种基质都含有ATP,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线粒体是具有双膜结构的细胞器,内含少量DNA和RNA,线粒体内膜向内凹陷形成嵴,增大了膜面积,线粒体内膜上含有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关的酶,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转化成热能和储存在ATP中的活跃的化学能。
2、叶绿体是具有双膜结构的细胞器,内含少量DNA和RN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2.(2022高一下·遂宁开学考)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盐酸处理后的细胞仍具有生物活性
B.盐酸能使染色质的DNA和蛋白质分离
C.需使用吡罗红和甲基绿染色剂先后染色
D.呈绿色的核酸分子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答案】B
【知识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解析】【解答】A、该实验中,用8%的盐酸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已破坏细胞膜的通透性,是死细胞,没有生物活性,A错误;
B、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B正确;
C、该实验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染色,该试剂是现配现用,混合使用,C错误;
D、甲基绿与DNA的亲和力较强,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与RNA的亲和力较强,将RNA染成红色,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因此呈绿色的核酸分子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中,利用甲基绿吡罗红两种染色剂,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前者使DNA呈现绿色,后者使RNA呈现红色,从而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的作用: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3.植物细胞中不含DNA的结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 B.液泡和核糖体
C.线粒体和细胞核 D.染色体和叶绿体
【答案】B
【知识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解析】【分析】核酸的元素组成有 C、H、O、N 和P。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包括DNA和RNA两类。其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与蛋白质构成染色体,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A,所以不含DNA的结构是液泡和核糖体。
4.(2020高一上·江西期中)下列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水解过程中需进行30℃恒温水浴,且水浴时间要适当
B.用盐酸处理的唯一目的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促进染色剂进入细胞
C.冲洗装片对,为了节省时间可用急水流代替缓水流
D.被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中,呈现蓝色的部位是细胞核区域
【答案】A
【知识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解析】【解答】在水解过程中需要用盐酸处理,需要进行30℃恒温水浴,且水浴时间要适当,A正确;用盐酸处理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促进染色剂进入细胞,还可以促进DNA和蛋白质的分离,便于染色,B错误;冲洗装片对,应该用缓水流,急水会冲走细胞,C错误;被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中,呈现绿色的部位是细胞核区域,D错误。故答案为:A。
【分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步骤:取材 →水解→冲洗涂片→染色 →观察。
5.(2016高一下·营山期末)“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为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所采用的试剂是( )
A.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B.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
C.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 D.斐林试剂
【答案】B
【知识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解析】【解答】解: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
故选:B.
【分析】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1)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保持细胞原有的形态;(2)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3)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对DNA和RNA进行染色.
6.(2023高三上·渭南月考)下列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吡罗红-甲基绿染液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后,细胞核呈红色
B.在“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8%盐酸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仍是活细胞,只是膜的通透性增强
C.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色剂染色,再用吡罗红染色剂染色
D.甲基绿使DNA呈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红色
【答案】D
【知识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解析】【解答】A、甲基绿使DNA呈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红色,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因此吡罗红-甲基绿染液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后,细胞核呈绿色,A错误;
B、盐酸属于强酸,能杀死细胞,在“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8%盐酸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变为死细胞,B错误;
C、 染色时, 利用甲基绿 - 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C错误;
D、甲基绿使DNA呈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红色,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1)实验原理:①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红色。利用甲基绿 - 吡罗红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②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2)实验步骤: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
7.(2022高二下·成都期末)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片的烘干和盐酸的水解,顺序可以交换
B.烘干起固定作用,可以用卡诺氏液处理来代替
C.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标本先后进行染色
D.应观察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
【答案】D
【知识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解析】【解答】A、制成装片以后先烘干在水解,A错误;
B、加热烘干的目的是固定细胞标本,防止标本脱落,而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不能用来代替,B错误;
C、在实验过程中所用的染色剂是甲基绿和吡罗红的混合染液,C错误;
D、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应选择色泽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8.(2022高二下·三门峡期末)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关于操作顺序和质量分数为8%盐酸溶液的主要作用均正确的是( )
①涂片②染色③取口腔上皮细胞④水解⑤观察
A.③②④①⑤;利用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B.③④②①⑤;使细胞中的物质全部水解
C.③①④②⑤;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D.③①②④⑤;使细胞中的DNA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答案】C
【知识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解析】【解答】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取口腔上皮细胞→涂片→水解→染色→观察,即③①④②⑤;8%的盐酸溶液作用是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原理:
①染色: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与DNA的亲和力强,吡罗红与RNA的亲和力强,即甲基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②水解: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具体过程为制片一水解一冲洗涂片→染色→观察。
(3)该实验结论为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因为细胞核区域由于在DNA被染成绿色,细胞质区域存在RNA,所以被染成红色。
9.(2021·新疆模拟)如图表示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基本实验步骤,对该实验基本步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表示制片,首先应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B.②表示解离,需要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烘干后的装片
C.③表示用缓水流冲洗,以免影响染色
D.④表示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标本进行染色
【答案】B
【知识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解析】【解答】A、通过以上分析并结合题干所给信息可知,①是制片,具体操作是:首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然后,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上述载玻片上的液滴中涂抹几下,最后,点燃酒精灯,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烘干,A正确;
B、②是水解,在小烧杯中加入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小烧杯中,在大烧杯中加入30℃温水,将盛有盐酸和载玻片的小烧杯放在大烧杯中保温5min,B错误;
C、③表示冲洗,通常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s,C正确;
D、④表示染色,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5min,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观察实验的方法步骤大致如下: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
10.(2021高二下·大庆开学考)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再用吡罗红染液
B.用酒精灯烘干载玻片,可迅速杀死细胞,防止细胞死亡时水解酶对核酸的破坏
C.用8%的盐酸的目的之一是使DNA与蛋白质分离,使DNA水解
D.用高倍显微镜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呈绿色的染色体和呈红色的RNA分子
【答案】B
【知识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解析】【解答】A、染色时,甲基绿和吡罗红需混合使用,A错误;
B、酒精灯烘干载玻片,可迅速杀死细胞,这样可以防止细胞死亡时溶酶体中水解酶对核酸的破坏,B正确;
C、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的目的之一是使DNA与蛋白质分离,但不能使DNA水解,C错误;
D、高倍镜可以比较清楚的看到呈绿色的细胞核和呈红色的细胞质,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原理:
①染色: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与DNA的亲和力强,吡罗红与RNA的亲和力强,即甲基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②水解: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具体过程为制片一水解一冲洗涂片→染色→观察。
(3)该实验结论为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因为细胞核区域由于在DNA被染成绿色,细胞质区域存在RNA,所以被染成红色。
11.(2020高一上·内蒙古期中)下列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实验应分别加入甲基绿和吡罗红
B.该实验用口腔上皮细胞而不用叶肉细胞,是因为叶肉细胞不含RNA
C.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D.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后,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质
【答案】C
【知识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解析】【解答】A、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要混合使用,不能分开使用,A错误;
B、叶肉细胞含有DNA和RNA,该实验不用叶肉细胞的原因是叶肉细胞含有色素,会干扰实验现象,B错误;
C、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C正确;
D、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后,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核,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其中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该实验的操作步骤是:取口腔上皮细胞→制作装片→用盐酸水解→冲洗装片→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进行染色→观察。 2、8%的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盐酸有利于染色质中DNA与蛋白质的分离,使DNA与染色剂结合,进而有利于对DNA进行染色。
12.(2020高一上·成都期中)下列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本实验需使用混合染剂
B.点燃酒精灯,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烘干,起固定作用
C.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深的区域观察
D.该实验可以用其他动物或植物细胞代替
【答案】C
【知识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解析】【解答】A、本实验需要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A正确;
B、点燃酒精灯,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烘干,起固定作用,B正确;
C、观察染色较浅的区域,能清楚看到被染成绿色的细胞核和被染成红色的细胞质,避免因细胞颜色过深而无法观察清楚染色部位,C错误;
D、本实验选择的细胞本身无色透明,或浅色,就能进行DNA,RNA分布的观察,例如洋葱的内表皮细胞,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原理:DNA遇甲基绿染液呈现绿色,RNA遇吡罗红染液呈现红色,因此可以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绿色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红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二、非选择题
13.(2019高一上·张家口月考)根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核酸分子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 呈现绿色,吡罗红使 呈现红色。
(2)利用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能够改变 ,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剂中的DNA与 分离,有利于染色剂结合。
(3)方法步骤: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 →冲洗→ →观察。
(4)如在低倍镜下可观察到被染色的物质,但为了观察清楚,可选用下图中 (填镜头名称)组合进行观察,此时物镜与载玻片的位置关系如 (填“a”和“b”)所示。若此时视野较暗,还可以通过 (至少写出两种方法)的方法调亮视野。
【答案】(1)DNA;RNA
(2)细胞膜的通透性;蛋白质
(3)水解;染色
(4)25倍目镜和40倍物镜;a;调大光圈、使用凹面反光镜
【知识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解析】【解答】(1)该实验的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的亲和力强,能将DNA染成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能将RNA染成红色。(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盐酸的作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进而有利于对DNA进行染色。(3)方法步骤: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4)如在低倍镜下可观察到被染色的物质,但为了观察清楚,需要放大更大的倍数,可选用下图中目镜25×和物镜40×组合进行观察,此时物镜与载玻片的位置关系如a所示。视野较暗时可以通过调大光圈、使用凹面反光镜等调亮视野。
【分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的亲和力强,能将DNA染成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能将RNA染成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14.(2016高一上·钦州港期中)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将盛有盐酸和载玻片的小烧杯放在大烧杯中保温5min.
(1)水浴加热的目的是 ;保温时间过短则 ,过长则 .
(2)换用高倍物镜前应移动 ,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变 ,若想观察清楚可以 或 .
(3)根据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DNA、RNA分布的状况,某同学得出的结论是“真核细胞的DM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细胞质中”,你认为有何不妥?
【答案】(1)在水解时需要保温5min;水解不彻底,染色不充分;水解过度,不易制片观察
(2)载玻片;暗;换用大光圈;用凹面反光镜
(3)仅由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带有普遍性,不能说明其他真核细胞中DNA,RNA的分布情况
【知识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解析】【解答】解:(1)在水解时需要保温5min,保温时间过短水解不彻底,染色不充分,过长则水解过度,不易制片观察.(2)换用高倍物镜前应移动载玻片,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原则是向那偏向那移;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变暗,若想观察清楚可以换用大光圈或用凹面反光镜.(3)根据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DNA、RNA分布的状况,不能得出“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原因是仅由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带有普遍性,不能说明其他真核细胞中DNA、RNA的分布情况.
故答案为:(1)水解不彻底,染色不充分 水解过度,不易制片观察(2)载玻片 暗 换用大光圈或用凹面反光镜(3)仅由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带有普遍性,不能说明其他真核细胞中DNA、RNA的分布情况
【分析】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步骤: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原理:(1)染色: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与DNA的亲和力强,吡罗红与RNA的亲和力强,即甲基绿+DNA一呈现绿色,吡罗红+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2)水解: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15.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涂片,将涂片浸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中30℃下水解5min,将涂片用蒸馏水冲洗后,再用吡罗红甲基绿染液在20℃下染色5min,镜检观察.
(1)在显微镜下会看到口腔上皮细胞的 被染成绿色,原因是
(2)通过该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3)用人的血液制作血涂片观察红细胞,能看到上述现象吗?为什么?
(4)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经过 染液染色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可以看到 色的线粒体,它是细胞进行 的主要场所.
【答案】细胞核;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不能,因为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健那绿;蓝绿;有氧呼吸
【知识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解析】【解答】解:(1)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而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因此在显微镜下会看到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被染成绿色.
(2)该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由此可知,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3)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因此观察不到以上现象.
(4)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故答案为:
(1)细胞核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2)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3)不能,因为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
(4)健那绿 蓝绿 有氧呼吸
【分析】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 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2、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而细胞质几乎无色.
1 / 1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高考生物一轮实验专题复习
一、选择题
1.(2022高二下·浙江期中)下列有关真核细胞中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和核基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有酶 B.都有DNA C.都有 RNA D.都有ATP
2.(2022高一下·遂宁开学考)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盐酸处理后的细胞仍具有生物活性
B.盐酸能使染色质的DNA和蛋白质分离
C.需使用吡罗红和甲基绿染色剂先后染色
D.呈绿色的核酸分子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3.植物细胞中不含DNA的结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 B.液泡和核糖体
C.线粒体和细胞核 D.染色体和叶绿体
4.(2020高一上·江西期中)下列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水解过程中需进行30℃恒温水浴,且水浴时间要适当
B.用盐酸处理的唯一目的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促进染色剂进入细胞
C.冲洗装片对,为了节省时间可用急水流代替缓水流
D.被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中,呈现蓝色的部位是细胞核区域
5.(2016高一下·营山期末)“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为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所采用的试剂是( )
A.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B.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
C.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 D.斐林试剂
6.(2023高三上·渭南月考)下列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吡罗红-甲基绿染液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后,细胞核呈红色
B.在“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8%盐酸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仍是活细胞,只是膜的通透性增强
C.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色剂染色,再用吡罗红染色剂染色
D.甲基绿使DNA呈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红色
7.(2022高二下·成都期末)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片的烘干和盐酸的水解,顺序可以交换
B.烘干起固定作用,可以用卡诺氏液处理来代替
C.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标本先后进行染色
D.应观察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
8.(2022高二下·三门峡期末)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关于操作顺序和质量分数为8%盐酸溶液的主要作用均正确的是( )
①涂片②染色③取口腔上皮细胞④水解⑤观察
A.③②④①⑤;利用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B.③④②①⑤;使细胞中的物质全部水解
C.③①④②⑤;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D.③①②④⑤;使细胞中的DNA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9.(2021·新疆模拟)如图表示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基本实验步骤,对该实验基本步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表示制片,首先应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B.②表示解离,需要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烘干后的装片
C.③表示用缓水流冲洗,以免影响染色
D.④表示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标本进行染色
10.(2021高二下·大庆开学考)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再用吡罗红染液
B.用酒精灯烘干载玻片,可迅速杀死细胞,防止细胞死亡时水解酶对核酸的破坏
C.用8%的盐酸的目的之一是使DNA与蛋白质分离,使DNA水解
D.用高倍显微镜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呈绿色的染色体和呈红色的RNA分子
11.(2020高一上·内蒙古期中)下列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实验应分别加入甲基绿和吡罗红
B.该实验用口腔上皮细胞而不用叶肉细胞,是因为叶肉细胞不含RNA
C.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D.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后,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质
12.(2020高一上·成都期中)下列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本实验需使用混合染剂
B.点燃酒精灯,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烘干,起固定作用
C.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深的区域观察
D.该实验可以用其他动物或植物细胞代替
二、非选择题
13.(2019高一上·张家口月考)根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核酸分子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 呈现绿色,吡罗红使 呈现红色。
(2)利用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能够改变 ,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剂中的DNA与 分离,有利于染色剂结合。
(3)方法步骤: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 →冲洗→ →观察。
(4)如在低倍镜下可观察到被染色的物质,但为了观察清楚,可选用下图中 (填镜头名称)组合进行观察,此时物镜与载玻片的位置关系如 (填“a”和“b”)所示。若此时视野较暗,还可以通过 (至少写出两种方法)的方法调亮视野。
14.(2016高一上·钦州港期中)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将盛有盐酸和载玻片的小烧杯放在大烧杯中保温5min.
(1)水浴加热的目的是 ;保温时间过短则 ,过长则 .
(2)换用高倍物镜前应移动 ,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变 ,若想观察清楚可以 或 .
(3)根据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DNA、RNA分布的状况,某同学得出的结论是“真核细胞的DM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细胞质中”,你认为有何不妥?
15.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涂片,将涂片浸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中30℃下水解5min,将涂片用蒸馏水冲洗后,再用吡罗红甲基绿染液在20℃下染色5min,镜检观察.
(1)在显微镜下会看到口腔上皮细胞的 被染成绿色,原因是
(2)通过该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3)用人的血液制作血涂片观察红细胞,能看到上述现象吗?为什么?
(4)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经过 染液染色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可以看到 色的线粒体,它是细胞进行 的主要场所.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解析】【解答】A、这四种基质都含有酶,是代谢的重要场所,A正确;
B、细胞质基质不含DNA,B错误;
C、这四种基质都含有RNA,C正确;
D、这四种基质的生命活动都需要用到ATP,即这四种基质都含有ATP,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线粒体是具有双膜结构的细胞器,内含少量DNA和RNA,线粒体内膜向内凹陷形成嵴,增大了膜面积,线粒体内膜上含有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关的酶,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转化成热能和储存在ATP中的活跃的化学能。
2、叶绿体是具有双膜结构的细胞器,内含少量DNA和RN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2.【答案】B
【知识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解析】【解答】A、该实验中,用8%的盐酸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已破坏细胞膜的通透性,是死细胞,没有生物活性,A错误;
B、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B正确;
C、该实验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染色,该试剂是现配现用,混合使用,C错误;
D、甲基绿与DNA的亲和力较强,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与RNA的亲和力较强,将RNA染成红色,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因此呈绿色的核酸分子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中,利用甲基绿吡罗红两种染色剂,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前者使DNA呈现绿色,后者使RNA呈现红色,从而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的作用: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3.【答案】B
【知识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解析】【分析】核酸的元素组成有 C、H、O、N 和P。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包括DNA和RNA两类。其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与蛋白质构成染色体,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A,所以不含DNA的结构是液泡和核糖体。
4.【答案】A
【知识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解析】【解答】在水解过程中需要用盐酸处理,需要进行30℃恒温水浴,且水浴时间要适当,A正确;用盐酸处理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促进染色剂进入细胞,还可以促进DNA和蛋白质的分离,便于染色,B错误;冲洗装片对,应该用缓水流,急水会冲走细胞,C错误;被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中,呈现绿色的部位是细胞核区域,D错误。故答案为:A。
【分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步骤:取材 →水解→冲洗涂片→染色 →观察。
5.【答案】B
【知识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解析】【解答】解: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
故选:B.
【分析】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1)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保持细胞原有的形态;(2)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3)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对DNA和RNA进行染色.
6.【答案】D
【知识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解析】【解答】A、甲基绿使DNA呈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红色,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因此吡罗红-甲基绿染液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后,细胞核呈绿色,A错误;
B、盐酸属于强酸,能杀死细胞,在“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8%盐酸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变为死细胞,B错误;
C、 染色时, 利用甲基绿 - 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C错误;
D、甲基绿使DNA呈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红色,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1)实验原理:①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红色。利用甲基绿 - 吡罗红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②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2)实验步骤: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
7.【答案】D
【知识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解析】【解答】A、制成装片以后先烘干在水解,A错误;
B、加热烘干的目的是固定细胞标本,防止标本脱落,而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不能用来代替,B错误;
C、在实验过程中所用的染色剂是甲基绿和吡罗红的混合染液,C错误;
D、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应选择色泽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8.【答案】C
【知识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解析】【解答】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取口腔上皮细胞→涂片→水解→染色→观察,即③①④②⑤;8%的盐酸溶液作用是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原理:
①染色: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与DNA的亲和力强,吡罗红与RNA的亲和力强,即甲基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②水解: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具体过程为制片一水解一冲洗涂片→染色→观察。
(3)该实验结论为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因为细胞核区域由于在DNA被染成绿色,细胞质区域存在RNA,所以被染成红色。
9.【答案】B
【知识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解析】【解答】A、通过以上分析并结合题干所给信息可知,①是制片,具体操作是:首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然后,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上述载玻片上的液滴中涂抹几下,最后,点燃酒精灯,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烘干,A正确;
B、②是水解,在小烧杯中加入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小烧杯中,在大烧杯中加入30℃温水,将盛有盐酸和载玻片的小烧杯放在大烧杯中保温5min,B错误;
C、③表示冲洗,通常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s,C正确;
D、④表示染色,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5min,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观察实验的方法步骤大致如下: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
10.【答案】B
【知识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解析】【解答】A、染色时,甲基绿和吡罗红需混合使用,A错误;
B、酒精灯烘干载玻片,可迅速杀死细胞,这样可以防止细胞死亡时溶酶体中水解酶对核酸的破坏,B正确;
C、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的目的之一是使DNA与蛋白质分离,但不能使DNA水解,C错误;
D、高倍镜可以比较清楚的看到呈绿色的细胞核和呈红色的细胞质,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原理:
①染色: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与DNA的亲和力强,吡罗红与RNA的亲和力强,即甲基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②水解: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具体过程为制片一水解一冲洗涂片→染色→观察。
(3)该实验结论为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因为细胞核区域由于在DNA被染成绿色,细胞质区域存在RNA,所以被染成红色。
11.【答案】C
【知识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解析】【解答】A、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要混合使用,不能分开使用,A错误;
B、叶肉细胞含有DNA和RNA,该实验不用叶肉细胞的原因是叶肉细胞含有色素,会干扰实验现象,B错误;
C、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C正确;
D、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后,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核,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其中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该实验的操作步骤是:取口腔上皮细胞→制作装片→用盐酸水解→冲洗装片→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进行染色→观察。 2、8%的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盐酸有利于染色质中DNA与蛋白质的分离,使DNA与染色剂结合,进而有利于对DNA进行染色。
12.【答案】C
【知识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解析】【解答】A、本实验需要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A正确;
B、点燃酒精灯,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烘干,起固定作用,B正确;
C、观察染色较浅的区域,能清楚看到被染成绿色的细胞核和被染成红色的细胞质,避免因细胞颜色过深而无法观察清楚染色部位,C错误;
D、本实验选择的细胞本身无色透明,或浅色,就能进行DNA,RNA分布的观察,例如洋葱的内表皮细胞,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原理:DNA遇甲基绿染液呈现绿色,RNA遇吡罗红染液呈现红色,因此可以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绿色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红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13.【答案】(1)DNA;RNA
(2)细胞膜的通透性;蛋白质
(3)水解;染色
(4)25倍目镜和40倍物镜;a;调大光圈、使用凹面反光镜
【知识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解析】【解答】(1)该实验的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的亲和力强,能将DNA染成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能将RNA染成红色。(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盐酸的作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进而有利于对DNA进行染色。(3)方法步骤: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4)如在低倍镜下可观察到被染色的物质,但为了观察清楚,需要放大更大的倍数,可选用下图中目镜25×和物镜40×组合进行观察,此时物镜与载玻片的位置关系如a所示。视野较暗时可以通过调大光圈、使用凹面反光镜等调亮视野。
【分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的亲和力强,能将DNA染成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能将RNA染成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14.【答案】(1)在水解时需要保温5min;水解不彻底,染色不充分;水解过度,不易制片观察
(2)载玻片;暗;换用大光圈;用凹面反光镜
(3)仅由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带有普遍性,不能说明其他真核细胞中DNA,RNA的分布情况
【知识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解析】【解答】解:(1)在水解时需要保温5min,保温时间过短水解不彻底,染色不充分,过长则水解过度,不易制片观察.(2)换用高倍物镜前应移动载玻片,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原则是向那偏向那移;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变暗,若想观察清楚可以换用大光圈或用凹面反光镜.(3)根据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DNA、RNA分布的状况,不能得出“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原因是仅由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带有普遍性,不能说明其他真核细胞中DNA、RNA的分布情况.
故答案为:(1)水解不彻底,染色不充分 水解过度,不易制片观察(2)载玻片 暗 换用大光圈或用凹面反光镜(3)仅由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带有普遍性,不能说明其他真核细胞中DNA、RNA的分布情况
【分析】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步骤: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原理:(1)染色: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与DNA的亲和力强,吡罗红与RNA的亲和力强,即甲基绿+DNA一呈现绿色,吡罗红+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2)水解: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15.【答案】细胞核;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不能,因为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健那绿;蓝绿;有氧呼吸
【知识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解析】【解答】解:(1)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而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因此在显微镜下会看到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被染成绿色.
(2)该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由此可知,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3)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因此观察不到以上现象.
(4)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故答案为:
(1)细胞核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2)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3)不能,因为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
(4)健那绿 蓝绿 有氧呼吸
【分析】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 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2、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而细胞质几乎无色.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