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汽化和液化 课时作业 (含答案)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1.3汽化和液化 课时作业 (含答案)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0-14 11:3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
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是水蒸气
C.实验中纸没有烧着是由于纸本身就不能点燃
D.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若撤去酒精灯,则水将不会沸腾
2.下列关于物质状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中漂浮的云是气态 B.燃料燃烧排放的烟是气态
C.水银是固态 D.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液态
3.下表是一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水银 酒精 乙醚 氧 铜 钢 钨
熔点/°C –39 –117 –114 –218 1083 1515 3410
沸点/°C 357 78 35 –183 2360 2750 5900
A.测温液体分别是水银、酒精、乙醚的温度计都可以用来测量我国各个地区的气温
B.表中所列出的金属的沸点都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C.因为钨的沸点比较高,所以电灯里的灯丝是用钨丝制成的
D.20°C时乙醚是液态,氧是气态
4.寒冷的天气里,人们呼出的“白气”不久就看不见了,其原因可能是(  )
A.“白气”是小水滴,汽化后变成水蒸气 B.“白气”是水蒸气,在空气中发生扩散
C.“白气”在空气中散开,浓度降低 D.“白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落在地面
5.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水沸腾时温度计的读数,图丙中的a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由图乙可知,当地大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
B.图乙温度计的示数是98℃
C.水沸腾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D.若只增加水的质量,则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应该是图丙中的c
6.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初夏,晨雾弥漫
B.夏天,放在杯中的冰块过一会儿变成了水
C.冬天,能看到呼出的“白气”
D.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
7.小芳发现烧开水的壶嘴和柜式空调的出气口附近,都出现大量“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白气都是小水珠,都是由空气放热液化形成的
B.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都是经过水汽化形成的
C.烧水的白气是壶中产生的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D.空调的白气是空调喷出的低温水蒸气遇热液化形成的
8.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关于这两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先固定温度计,后固定铁圈
B.由图乙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
C.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时形成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
D.小华比小明所用时间更长,可能原因是小明实验环境气压更低
9.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世界的,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了解地球的水循环知识,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海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液化成水滴
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凝固成小冰珠
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液化成雨水
10.如图所示,瓶刚取出的冰镇饮料,放置一会儿瓶外壁布满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镇饮料的温度约为36℃
B.水珠是水蒸气汽化而成
C.水珠形成需要放出热量
D.水珠逐渐消失是熔化现象
11.煮“羊羔头”、蒸“洋芋擦擦”和炸“油香”是宁夏有名的小吃。关于烹饪方法中的“蒸,煮、炸”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蒸食物的时候看到锅盖的上方有很多“白气”,这是汽化后的水蒸气
B.油炸食物比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C.煮食物的时候如果用高压锅,是增大了液体上方的气压,使水的沸点升高了
D.蒸食物是通过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把食物蒸熟的
12.夏天扇扇子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
A.扇来的是凉风
B.扇来的风能加快汗液蒸发,使人体被更快地吸热
C.扇来的风赶走了人体周围的热空气
D.扇风可使空气温度降低
13.对锅加热,锅内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许多“白气”。这是因为(  )
A.沸腾时水不蒸发
B.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温度高于100℃
C.停火后水开始大量蒸发
D.停火后水面上方的温度明显低于水蒸气的温度,大量水蒸气液化为小的水珠,形成“白气”
14.为了探究“水的沸腾时特点”,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从图中甲、乙两套实验装置中选了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数据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时间 1 2 3 4 5 6 7
温度 85 88 90 96 100 100 100
A.该实验装置安装顺序应自下而上
B.若实验所处环境低于标准大气压,该组同学选择的是乙套装置
C.图丙中①是水沸腾前的气泡上升情况
D.水在持续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15.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学科素养。下面对物态变化现象的阐述错误的是(  )
A.长时间佩戴口罩后,口罩内侧会逐渐出现小水珠,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打开除雾功能,汽车玻璃上的“雾”很快消失,是汽化现象
C.夏天吃冰棒时偶尔会有冰棒粘嘴唇的现象,“粘”是因为发生了凝固现象
D.舞台上喷撒干冰后雾气缥缈,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雾气”属于升华现象
二、填空题
16.空调由室内机与室外机两部分组成,室内机、室外机的主体都是热交换器, 为了减小室内的噪声,压缩机装在室外机内。空调制冷时,气态制冷剂由压缩机 (可视为电动机)压入室外机的热交换器,在热交换器内 (填物态变化名称) 热(填“吸或“放”),将热交给室外的空气,然后在室内热交换器内 (填物态变化名称) 热(填“吸”或“放”),从而降低室内空气的温度, 其中气态制冷剂是通过 的方式液化的。
17.夏季夜晚,紧闭门窗,开启卧室空调,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第二天早晨,窗玻璃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雾,水雾是在玻璃 侧(选填“室内”或“室外”),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18.如图所示,是市场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分子冰激凌,其制作过程是在冰激凌上倒入液态氮,且制成的分子冰激凌周围“烟雾缭绕”。看到的“烟雾缭绕”是冰激凌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19.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它液化在瓶中,使用时将其喷在患处,它在皮肤上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温度降低,起到局部麻醉的作用,人的伤痛感便很快消失,同时防止伤口处形成瘀血。
三、计算题
20.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他选好一只量程适当的温度计插入热水中后立即拿出来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请你指出他在操作中的两项错误之处:
① ;
② 。
(2)纠正错误后,小凡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如表所示实验数据,请你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图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水的沸腾图象 。
时间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3)从记录数据或图象可得出的结论是:水在沸腾时的温度为 ℃,水在沸腾时的特点是 。
(4)在本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D A A B C C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D C D
1.D
2.D
3.D
4.A
5.A
6.B
7.C
8.C
9.D
10.C
11.A
12.B
13.D
14.C
15.D
16. 汽化 吸 放 液化 压缩体积
17. 室外 液化
18.液化
19. 汽化 吸收
20. 温度计示数没有稳定时就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离开了被测液体 98 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加入初温较高的水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