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新知构建
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暴露;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
洲①工人运动兴起,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
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
马克思主
标志:1848年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马克思
义的诞生
组成: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主义的
特点: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诞生和
国际共
意义: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④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
产主义
蓬勃发展
运动的
国际共产
⑤
第一国际: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成立了以提高工资、缩
兴起
主义运动
短工时等为斗争目标的国际工人协会
的兴起
巴黎公社:1871年3月28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⑥无产阶绒政权一巴黎公社
夯基础
1.列宁说:“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理
论是由两位学者兼战士创造的,这两个人的
关系超过了一切古老的传说中最动人的友
谊的故事。”这两个人是
A.法拉第和爱迪生
B.卢梭和伏尔泰
C.牛顿和爱因斯坦
D.马克思和恩格斯
2.19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
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工
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材料叙述的是马
克思主义诞生的
B
A.经济基础
B.阶级基础
C.理论来源
D.实践基础
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
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
阶级。”这本书的发表
(C
A.标志着第一国际的成立
B.宣告了巴黎公社的延生
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延生
D.标志着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4.《共产党宣言》指出:“它们是现代社会中最革
命、最有前途的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
共产主义的建设者。”“它们”是指
D
A.农民阶级
B.地主阶级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5.【时空观念】下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
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②处对应的历史事件
是
(A)
3
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理想到现实
一国到多国
1848年
1871年
1917年
A.巴黎公社建立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第一国际成立
D.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提能力
6.【唯物史观】英国史学大师艾瑞克·霍布斯
鲍姆说:“无论什么时候,不管是什么地方,
只要有麻烦,就有《共产党宣言》…今天的
世界依然是麻烦不断的世界,因此,世人仍
然需要《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之所(共14张PPT)
新知构建
政治上: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原因
资本条件:殖民掠夺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
市场: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增长
第一
革新开端:1765年,①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动力革新:1785年,瓦特改进的②蒸汽机投入使用
次工业革命
成就
生产关系: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铁路时代:1825年,英国人斯蒂芬森设计的③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
始,密切了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
对英国: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④工业国家
影响
对世界: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⑤“蒸汽时代”
夯基础
1.气象学中的“蝴蝶效应”,是指最初一个事件引
起一系列连续的变化。在工业革命中,成为最
初那只蝴蝶并引发一系列变革的是(A)
A.珍妮机的发明
B.蒸汽机的改进
C.工厂制度的确立
D.蒸汽机车的使用
2.【史料实证】王觉非主编的《近代英国史》载
从西至东,从北至南…机械装置遍及四
方,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对世界获得
这种“新的动力”贡献最大的人是
D
A.阿克莱特
B.富尔顿
C.哈格里夫斯
D.瓦特
3.【历史解释】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许多生产
领域和行业开始使用机器。一些资本家花
钱购买机器、原料,雇佣大批工人在一个巨
大的工厂里生产,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
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一种新的制度诞生
了。这里的“新的制度”指的是
A.手工工场制度
B.现代工厂制度
C.八小时工作制度
D.资本主义制度
4.1830年,乔治·斯蒂芬森的机车“火箭号”以
平均14英里的时速行驶了31千米,将一列
火车从利物浦牵引到曼彻斯特。到1850
年,英国拥有6600英里铁路。此后,铁路可
以长距离、快捷、便利地大批运送煤和矿石。
由此可见,工业革命
(A
A.带来了运输领域的大变革
提能力
5.英国依靠工业革命所形成的技术基础,在19
世纪中期一跃成为最大的经济强国,占据了
工业霸主的地位,把竞争对手远远地抛在了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校评选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之
星活动的选票。
哈格里夫斯
瓦特
斯蒂芬森
发明之星
发明机器
珍妮机(纺纱机)改进蒸汽机蒸汽机车
评选理由
③
(1)请你填写材料一选票中①②③处的内
容。(写出其标志性或重大意义即可)
答:①标志着机器生产(或工业革命)的开始。
②标志着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或推动工业革
命向纵深发展)。③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