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3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一、选择题
1.(2024·湖南)缢蛏是我国传统养殖的广盐性贝类之一,自身存在抵抗外界盐度胁迫的渗透调节机制。缢蛏体内游离氨基酸含量随盐度的不同而变化,图为缢蛏在不同盐度下鲜重随培养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缢蛏在低盐度条件下先吸水,后失水直至趋于动态平衡
B.低盐度培养8~48h,缢蛏通过自我调节以增加组织中的溶质含量
C.相同盐度下,游离氨基酸含量高的组织渗透压也高
D.缢蛏组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与细胞呼吸有关
【答案】B
【知识点】渗透作用
【解析】【解答】A、低盐度条件下缢蛏的鲜重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其先吸水后失水,最后趋于动态平衡,A正确;
B、低盐度培养时,缢蛏组织渗透压大于外界环境,导致缢蛏吸水,为恢复正常状态,缢蛏应通过自我调节使组织中的溶质含量减少,从而降低组织渗透压,引起组织失水,B错误;
C、组织渗透压的高低与其中的溶质含量有关,溶质越多,渗透压相对越高,因此,相同盐度下,游离氨基酸含量高的组织渗透压也高,C正确;
D、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转化为氨基酸、甘油等非糖物质,由此推测缢蛏组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与细胞呼吸有关,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渗透作用指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隔以半透膜(允许溶剂分子通过,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的膜),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现象。或水分子从水势高的一方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一方移动的现象。
2.(2024·北京)五彩缤纷的月季装点着美丽的京城,其中变色月季“光谱”备受青睐。“光谱”月季变色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引起花瓣细胞液泡中花青素的变化。下列利用“光谱”月季进行的实验,难以达成目的的是( )
A.用花瓣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B.用花瓣大量提取叶绿素
C.探索生长素促进其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D.利用幼嫩茎段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答案】B
【知识点】质壁分离和复原;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插条生根的作用;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解析】【解答】A、花瓣细胞含有中央大液泡和细胞壁,且由于液泡含有花青素而呈现出一定的颜色,所以可用于观察质壁分离现象,A不符合题意;
B、花瓣中含有花青素,而不含叶绿素,所以不可用于提取叶绿素,B符合题意;
C、生长素能促进月季的茎段生根,可利用月季的茎段为材料来探索生长素促进其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C不符合题意;
D、月季的幼嫩茎段能分裂,能利用幼嫩茎段的外植体进行植物组织培养,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原理
①内因: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②外因:细胞液和外界溶液存在浓度差,细胞能渗透吸水或失水。
3.(2024·山东)仙人掌的茎由内部薄壁细胞和进行光合作用的外层细胞等组成,内部薄壁细胞的细胞壁伸缩性更大。水分充足时,内部薄壁细胞和外层细胞的渗透压保持相等;干旱环境下,内部薄壁细胞中单糖合成多糖的速率比外层细胞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失水过程中,细胞液浓度增大
B.干旱环境下,外层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比内部薄壁细胞的低
C.失水比例相同的情况下,外层细胞更易发生质壁分离
D.干旱环境下内部薄壁细胞合成多糖的速率更快,有利于外层细胞的光合作用
【答案】B
【知识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质壁分离和复原;渗透作用
【解析】【解答】A、细胞失水过程中,水从细胞液流出,使细胞液水分减少,细胞液浓度增大,A不符合题意;
B、干旱环境下,内部薄壁细胞中单糖合成多糖的速率比外层细胞快,则外层细胞的细胞液单糖多,且外层细胞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单糖,故外层细胞液浓度比内部薄壁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高,B符合题意;
C、失水条件下,由于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故出现质壁分离。依题意,内部薄壁细胞细胞壁的伸缩性比外层细胞的细胞壁伸缩性更大,故质壁分离的现象不如外层细胞明显,失水比例相同的情况下,外层细胞更易发生质壁分离,C不符合题意;
D、干旱环境下,内部薄壁细胞中单糖合成多糖的速率比外层细胞快,有利于外层细胞将光合产物转移到内部薄壁细胞,可促进外层细胞的光合作用,故有利于外层细胞的光合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成熟的植物细胞由于中央液泡占据了细胞的大部分空间,将细胞质挤成一薄层,所以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原生质层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植物细胞也能通过原生质发生吸水或失水现象。
(2)质壁分离的条件:具有大液泡;具有细胞壁。质壁分离产生的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质壁分离产生的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4.(2024·江西)农谚有云:“雨生百谷”。“雨”有利于种子的萌发,是“百谷”丰收的基础。下列关于种子萌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种子萌发时,细胞内自由水所占的比例升高
B.水可借助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细胞
C.水直接参与了有氧呼吸过程中丙酮酸的生成
D.光合作用中,水的光解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答案】C
【知识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被动运输
【解析】【解答】A、种子萌发时,细胞新陈代谢加快,细胞内自由水所占的比例升高,A正确;
B、水可以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也可借助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细胞,B正确;
C、有氧呼吸过程中,丙酮酸是第一阶段生成的,该阶段没有水的参与,水直接参与的是第二阶段,C错误;
D、光合作用中,水的光解发生在光反应阶段,该阶段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因此水的光解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顺相对含量梯度 顺相对含量梯度 能逆相对含量梯度
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影响因素 浓度差 浓度差、载体 载体、能量
举例 水、O2等气体、甘油等脂溶性物质 血浆中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离子进入细胞
氨基酸、葡萄糖被上皮细胞吸收
5.(2024·新课标)人体消化道内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受神经和体液调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进食后若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可抑制消化液分泌
B.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建立需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
C.胃液中的盐酸能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
D.小肠上皮细胞通过转运蛋白吸收肠腔中的氨基酸
【答案】A
【知识点】酶的特性;反射的过程;主动运输;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6.(2024·浙江选考) 婴儿的肠道上皮细胞可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此过程不涉及( )
A.消耗ATP B.受体蛋白识别
C.载体蛋白协助 D.细胞膜流动性
【答案】C
【知识点】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解答】AD、免疫球蛋白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需要消耗ATP,胞吞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A、D正确;
BC、免疫球蛋白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时,需要受体蛋白的识别,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胞吞:当细胞摄取大分子物质时,大分子会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从而引起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该过程需要能量。
7.(2024·江西)营养物质是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依据表中信息,下列有关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营养物质方式的判断,错误的是( )
方式 细胞外相对浓度 细胞内相对浓度 需要提供能量 需要转运蛋白
甲 低 高 是 是
乙 高 低 否 是
丙 高 低 是 是
丁 高 低 否 否
A.甲为主动运输 B.乙为协助扩散
C.丙为胞吞作用 D.丁为自由扩散
【答案】C
【知识点】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解析】【解答】A、甲表示的运输方向为低浓度向高浓度进行,需要消耗能量,并通过转运蛋白,为主动运输,A正确;
B、乙为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进行,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 B正确;
C、丙为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进行,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 C错误;
D、丁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进行吸收,不需要转运蛋白和能量,为自由扩散,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
8.(2024·甘肃) 维持细胞的Na+平衡是植物的耐盐机制之一。盐胁迫下,植物细胞膜(或液泡膜)上的H+-ATP酶(质子泵)和Na+-H+逆向转运蛋白可将Na+从细胞质基质中转运到细胞外(或液泡中),以维持细胞质基质中的低Na+水平(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上的H+-ATP酶磷酸化时伴随着空间构象的改变
B.细胞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可以驱动Na+转运到细胞外
C.H+-ATP酶抑制剂会干扰H+的转运,但不影响Na+转运
D.盐胁迫下Na+-H+逆向转运蛋白的基因表达水平可能提高
【答案】C
【知识点】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解析】【解答】A、细胞膜上的H+-ATP酶介导H+向细胞外转运时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载体蛋白需与运输分子结合,引起载体蛋白空间结构改变,A正确;
B、H+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所释放的势能是驱动Na+转运到细胞外的直接动力,B正确;
C、H+-ATP酶抑制剂干扰H+的转运,进而影响膜两侧H+浓度,对Na+的运输同样起到抑制作用,C错误;
D、耐盐植株的Na+-H+逆向转运蛋白比普通植株多,以适应高盐环境,因此盐胁迫下Na+-H+逆向转运蛋白的基因表达水平可能提高,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由图可知,H+-ATP酶(质子泵)向细胞外转运 H+时伴随着ATP的水解,且为逆浓度梯度运输,推出H+-ATP酶向细胞外转运H+为主动运输;
2、由图可知,H+进入细胞为顺浓度梯度运输,Na+出细胞为逆浓度梯度运输,均通过Na+-H+逆向
转运蛋白,H+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所释放的势能是驱动Na+转运到细胞外的直接动力,由此推出Na+- H+逆向转运蛋白介导的Na+跨膜运输为主动运输。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 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其特点包括沿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扩散、不需要提供能量、没有膜蛋白的协助。例如,氧气、二氧化碳、水、甘油、乙醇、苯、脂肪酸、尿素、胆固醇、脂溶性维生素、气体小分子等。
②协助扩散(促进扩散、易化扩散):物质的运输速率比自由扩散高,存在最大转运速率。在一定限度内,运输速率同物质浓度成正比。有特异性,即与特定溶质结合。如红细胞摄取葡萄糖。载体蛋白能够与溶剂结合,通过对自身构象的改变而介导该溶质跨膜运输,具有高度特异性(其上有结合点,只能与某种物质进行结合)。通道蛋白能形成贯穿膜两层的充满液体的通道,孔开放时溶质通过孔道运输。
③主动运输:物质通过消耗能量,将物质从低浓度区域运往高浓度区域。例如,离子泵、钙泵等。
④胞吞和胞吐作用:细胞通过形成囊泡将物质从外部环境或细胞内运出。例如,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网格蛋白依赖的胞吞作用等。
9.(2024·山东)心肌损伤诱导某种巨噬细胞吞噬、清除死亡的细胞,随后该巨噬细胞线粒体中NAD+浓度降低,生成NADH的速率减小,引起有机酸ITA的生成增加。ITA可被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L转运到细胞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呼吸为巨噬细胞吞噬死亡细胞的过程提供能量
B.转运ITA时,载体蛋白L的构象会发生改变
C.该巨噬细胞清除死亡细胞后,有氧呼吸产生CO2的速率增大
D.被吞噬的死亡细胞可由巨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
【答案】C
【知识点】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解析】【解答】A、巨噬细胞吞噬死亡细胞的过程为胞吞作用,该过程需要呼吸作用供能,故细胞呼吸为巨噬细胞吞噬死亡细胞的过程提供能量,A不符合题意;
B、载体蛋白参与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需要与被运输的物质结合,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故转运ITA时,载体蛋白L的构象会发生改变,B不符合题意;
C、由题干“心肌损伤诱导某种巨噬细胞吞噬、清除死亡的细胞,随后该巨噬细胞线粒体中NAD+浓度降低,生成NADH的速率减小”可知,巨噬细胞清除死亡细胞后,有氧呼吸减弱,产生CO2的速率降低,C符合题意;
D、溶酶体可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菌、病毒等,故被吞噬的死亡细胞可由巨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为机体的其他代谢提供营养物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大分子物质一般通过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行运输,它们均需要消耗能量,并且能够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
(2)载体蛋白参与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需要与被运输的物质结合,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而通道蛋白参与协助扩散,不需要与被运输物质结合,自身不发生构象改变。
(3)由题意可知,心肌损伤诱导某种巨噬细胞吞噬、清除死亡的细胞,随后该巨噬细胞线粒体中NAD+浓度降低,生成NADH的速率减小,说明有氧呼吸减弱。
10.(2024·山东)植物细胞被感染后产生的环核苷酸结合并打开细胞膜上的Ca2+通道蛋白,使细胞内Ca2+浓度升高,调控相关基因表达,导致H2O2含量升高进而对细胞造成伤害;细胞膜上的受体激酶BAK1被油菜素内酯活化后关闭上述Ca2+通道蛋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环核苷酸与Ca2+均可结合Ca2+通道蛋白
B.维持细胞Ca2+浓度的内低外高需消耗能量
C.Ca2+作为信号分子直接抑制H2O2的分解
D.油菜素内酯可使BAK1缺失的被感染细胞内H2O2含量降低
【答案】B
【知识点】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解析】【解答】A、由题意”植物细胞被感染后产生的环核苷酸结合并打开细胞膜上的Ca2+通道蛋白“可知,环核苷酸可结合细胞膜上的Ca2+通道蛋白;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故Ca2+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A不符合题意;
B、维持细胞Ca2+浓度的内低外高,需要将Ca2+泵出细胞,是逆浓度梯度的,属于主动运输,这一过程需消耗能量,B符合题意;
C、细胞内Ca2+浓度升高,可调控相关基因表达,导致H2O2含量升高,但作为信号分子,不能直接参与生化反应,故不能直接抑制H2O2的分解,C不符合题意;
D、BAK1被油菜素内酯活化后关闭Ca2+通道蛋白,若BAK1缺失,就无法关闭Ca2+通道蛋白,细胞内 Ca2+浓度升高,调控相关基因表达,会导致H2O2含量升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比较:自由扩散是物质从浓度高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浓度低的一侧运转,不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是在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的“帮助”下,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主动运输是沿逆化学浓度梯度差的运输方式,要借助于细胞膜上的一种特异性的传递蛋白质分子作为载体,还必须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
(2)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11.(2024高三上·衡阳开学考)胆固醇等脂质被单层磷脂包裹形成球形复合物,通过血液运输到细胞并被胞吞,形成的囊泡与溶酶体融合后,释放胆固醇。以下相关推测合理的是( )
A.磷脂分子尾部疏水,因而尾部位于复合物表面
B.球形复合物被胞吞的过程,需要高尔基体直接参与
C.胞吞形成的囊泡与溶酶体融合,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D.胆固醇通过胞吞进入细胞,因而属于生物大分子
【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所以头部位于复合物表面,A错误;
B、球形复合物被胞吞的过程中不需要高尔基体直接参与,直接由细胞膜形成囊泡,然后与溶酶体融合后,释放胆固醇,B错误;
C、胞吞形成的囊泡(单层膜)能与溶酶体融合,依赖于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
D、胆固醇属于固醇类物质,是小分子物质,D错误。
故选C。
【分析】1、细胞膜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朝向膜的内侧,亲水性头部朝向膜的外侧。
2、大分子物质一般通过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行运输,它们均需要消耗能量,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3、生物大分子都是多聚体,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包括蛋白质,多糖和核酸。
12.(2024·贵州)茶树根细胞质膜上的硫酸盐转运蛋白可转运硒酸盐。硒酸盐被根细胞吸收后,随着植物的生长;吸收的大部分硒与胞内蛋白结合形成硒蛋白,硒蛋白转移到细胞壁中储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硒酸盐以离子的形式才能被根细胞吸收
B.硒酸盐与硫酸盐进入细胞可能存在竞争关系
C.硒蛋白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壁需转运蛋白
D.利用呼吸抑制剂可推测硒酸盐的吸收方式
【答案】C
【知识点】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主动运输
【解析】【解答】A、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离子;硒酸盐是无机盐,必需以离子的形式才能被根细胞吸收,A正确;
B、由于根细胞质膜上的硫酸盐转运蛋白可转运硒酸盐,故硒酸盐与硫酸盐进入细胞可能存在竞争关系,B正确;
C、硒蛋白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壁是通过胞吐的方式实现的,不需要转运蛋白参与,C错误;
D、利用呼吸抑制剂处理根细胞,根据处理前后根细胞吸收硒酸盐的量可推测硒酸盐的吸收是否需要能量,进而推出吸收方式,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顺相对含量梯度 顺相对含量梯度 能逆相对含量梯度
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影响因素 浓度差 浓度差、载体 载体、能量
举例 水、O2等气体、甘油等脂溶性物质 血浆中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离子进入细胞
氨基酸、葡萄糖被上皮细胞吸收
13.(2024·湖北真题)磷酸盐体系(/)和碳酸盐体系(/H2CO3)是人体内两种重要的缓冲体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氧呼吸的终产物在机体内可转变为
B.细胞呼吸生成ATP的过程与磷酸盐体系有关
C.缓冲体系的成分均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
D.过度剧烈运动会引起乳酸中毒说明缓冲体系的调节能力有限
【答案】C
【知识点】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A、有氧呼吸的终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形成H2CO3,再由H2CO3形成H+和HCO3-,A正确;
B、细胞呼吸生成ATP的过程与磷酸盐体系有关,如在细胞呼吸中磷酸盐作为底物参与了糖酵解和柠檬酸循环等过程,B正确;
C、缓冲体系的成分如HCO3-、HPO42 携带电荷,不能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C错误;
D、机体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能够对乳酸起缓冲作用,但过度剧烈运动会引起乳酸中毒说明缓冲体系的调节能力有限,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有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
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小分子物质)
运输方式 运输方向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示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否 否 水、气体、脂类(如甘油,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
协助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是 否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浓度到高浓度 是 是 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
3、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人体细胞内环境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之间,血浆的pH值能够稳定与含有各种缓冲物质有关,如HCO3-、HPO42-等离子;(3)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与Na+和Cl-有关。
二、多项选择题
14.(2024·黑吉辽)研究人员对小鼠进行致病性大肠杆菌接种,构建腹泻模型。用某种草药进行治疗,发现草药除了具有抑菌作用外,对于空肠、回肠黏膜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3(AQP3)的相对表达量也有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的吸收以自由扩散为主、水通道蛋白的协助扩散为辅
B.模型组空肠黏膜细胞对肠腔内水的吸收减少,引起腹泻
C.治疗后空肠、回肠AQP3相对表达量提高,缓解腹泻,减少致病菌排放
D.治疗后回肠AQP3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可使回肠对水的转运增加
【答案】B,C,D
【知识点】被动运输
【解析】【解答】A、水的吸收以自由扩散为辅、水通道蛋白的协助扩散为主,A错误;
B、由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空肠AQP3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减少,而回肠AQP3的相对表达量基本不变,由此可知,模型组腹泻的原因是空肠黏膜细胞对肠腔内水的吸收减少,B正确;
C、由图可知,与模型组相比较,治疗后空肠、回肠AQP3相对表达量提高,空肠、回肠对肠腔内的水吸收增多,从而使腹泻得以缓解,致病菌排放减少,C正确;
D、治疗后回肠AQP3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可使回肠对水的转运增加,从而缓解腹泻,D正确。
故答案为:BCD。
【分析】腹泻时,机体会大量流失水分,由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空肠AQP3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减少,而回肠AQP3的相对表达量基本不变,说明模型组腹泻的原因是空肠黏膜细胞对肠腔内水的吸收减少;与模型组相比较,治疗后空肠、回肠AQP3相对表达量提高,说明治疗组治疗后空肠、回肠对肠腔内的水吸收增多。
1 / 12024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3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一、选择题
1.(2024·湖南)缢蛏是我国传统养殖的广盐性贝类之一,自身存在抵抗外界盐度胁迫的渗透调节机制。缢蛏体内游离氨基酸含量随盐度的不同而变化,图为缢蛏在不同盐度下鲜重随培养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缢蛏在低盐度条件下先吸水,后失水直至趋于动态平衡
B.低盐度培养8~48h,缢蛏通过自我调节以增加组织中的溶质含量
C.相同盐度下,游离氨基酸含量高的组织渗透压也高
D.缢蛏组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与细胞呼吸有关
2.(2024·北京)五彩缤纷的月季装点着美丽的京城,其中变色月季“光谱”备受青睐。“光谱”月季变色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引起花瓣细胞液泡中花青素的变化。下列利用“光谱”月季进行的实验,难以达成目的的是( )
A.用花瓣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B.用花瓣大量提取叶绿素
C.探索生长素促进其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D.利用幼嫩茎段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3.(2024·山东)仙人掌的茎由内部薄壁细胞和进行光合作用的外层细胞等组成,内部薄壁细胞的细胞壁伸缩性更大。水分充足时,内部薄壁细胞和外层细胞的渗透压保持相等;干旱环境下,内部薄壁细胞中单糖合成多糖的速率比外层细胞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失水过程中,细胞液浓度增大
B.干旱环境下,外层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比内部薄壁细胞的低
C.失水比例相同的情况下,外层细胞更易发生质壁分离
D.干旱环境下内部薄壁细胞合成多糖的速率更快,有利于外层细胞的光合作用
4.(2024·江西)农谚有云:“雨生百谷”。“雨”有利于种子的萌发,是“百谷”丰收的基础。下列关于种子萌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种子萌发时,细胞内自由水所占的比例升高
B.水可借助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细胞
C.水直接参与了有氧呼吸过程中丙酮酸的生成
D.光合作用中,水的光解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5.(2024·新课标)人体消化道内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受神经和体液调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进食后若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可抑制消化液分泌
B.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建立需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
C.胃液中的盐酸能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
D.小肠上皮细胞通过转运蛋白吸收肠腔中的氨基酸
6.(2024·浙江选考) 婴儿的肠道上皮细胞可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此过程不涉及( )
A.消耗ATP B.受体蛋白识别
C.载体蛋白协助 D.细胞膜流动性
7.(2024·江西)营养物质是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依据表中信息,下列有关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营养物质方式的判断,错误的是( )
方式 细胞外相对浓度 细胞内相对浓度 需要提供能量 需要转运蛋白
甲 低 高 是 是
乙 高 低 否 是
丙 高 低 是 是
丁 高 低 否 否
A.甲为主动运输 B.乙为协助扩散
C.丙为胞吞作用 D.丁为自由扩散
8.(2024·甘肃) 维持细胞的Na+平衡是植物的耐盐机制之一。盐胁迫下,植物细胞膜(或液泡膜)上的H+-ATP酶(质子泵)和Na+-H+逆向转运蛋白可将Na+从细胞质基质中转运到细胞外(或液泡中),以维持细胞质基质中的低Na+水平(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上的H+-ATP酶磷酸化时伴随着空间构象的改变
B.细胞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可以驱动Na+转运到细胞外
C.H+-ATP酶抑制剂会干扰H+的转运,但不影响Na+转运
D.盐胁迫下Na+-H+逆向转运蛋白的基因表达水平可能提高
9.(2024·山东)心肌损伤诱导某种巨噬细胞吞噬、清除死亡的细胞,随后该巨噬细胞线粒体中NAD+浓度降低,生成NADH的速率减小,引起有机酸ITA的生成增加。ITA可被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L转运到细胞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呼吸为巨噬细胞吞噬死亡细胞的过程提供能量
B.转运ITA时,载体蛋白L的构象会发生改变
C.该巨噬细胞清除死亡细胞后,有氧呼吸产生CO2的速率增大
D.被吞噬的死亡细胞可由巨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
10.(2024·山东)植物细胞被感染后产生的环核苷酸结合并打开细胞膜上的Ca2+通道蛋白,使细胞内Ca2+浓度升高,调控相关基因表达,导致H2O2含量升高进而对细胞造成伤害;细胞膜上的受体激酶BAK1被油菜素内酯活化后关闭上述Ca2+通道蛋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环核苷酸与Ca2+均可结合Ca2+通道蛋白
B.维持细胞Ca2+浓度的内低外高需消耗能量
C.Ca2+作为信号分子直接抑制H2O2的分解
D.油菜素内酯可使BAK1缺失的被感染细胞内H2O2含量降低
11.(2024高三上·衡阳开学考)胆固醇等脂质被单层磷脂包裹形成球形复合物,通过血液运输到细胞并被胞吞,形成的囊泡与溶酶体融合后,释放胆固醇。以下相关推测合理的是( )
A.磷脂分子尾部疏水,因而尾部位于复合物表面
B.球形复合物被胞吞的过程,需要高尔基体直接参与
C.胞吞形成的囊泡与溶酶体融合,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D.胆固醇通过胞吞进入细胞,因而属于生物大分子
12.(2024·贵州)茶树根细胞质膜上的硫酸盐转运蛋白可转运硒酸盐。硒酸盐被根细胞吸收后,随着植物的生长;吸收的大部分硒与胞内蛋白结合形成硒蛋白,硒蛋白转移到细胞壁中储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硒酸盐以离子的形式才能被根细胞吸收
B.硒酸盐与硫酸盐进入细胞可能存在竞争关系
C.硒蛋白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壁需转运蛋白
D.利用呼吸抑制剂可推测硒酸盐的吸收方式
13.(2024·湖北真题)磷酸盐体系(/)和碳酸盐体系(/H2CO3)是人体内两种重要的缓冲体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氧呼吸的终产物在机体内可转变为
B.细胞呼吸生成ATP的过程与磷酸盐体系有关
C.缓冲体系的成分均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
D.过度剧烈运动会引起乳酸中毒说明缓冲体系的调节能力有限
二、多项选择题
14.(2024·黑吉辽)研究人员对小鼠进行致病性大肠杆菌接种,构建腹泻模型。用某种草药进行治疗,发现草药除了具有抑菌作用外,对于空肠、回肠黏膜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3(AQP3)的相对表达量也有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的吸收以自由扩散为主、水通道蛋白的协助扩散为辅
B.模型组空肠黏膜细胞对肠腔内水的吸收减少,引起腹泻
C.治疗后空肠、回肠AQP3相对表达量提高,缓解腹泻,减少致病菌排放
D.治疗后回肠AQP3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可使回肠对水的转运增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渗透作用
【解析】【解答】A、低盐度条件下缢蛏的鲜重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其先吸水后失水,最后趋于动态平衡,A正确;
B、低盐度培养时,缢蛏组织渗透压大于外界环境,导致缢蛏吸水,为恢复正常状态,缢蛏应通过自我调节使组织中的溶质含量减少,从而降低组织渗透压,引起组织失水,B错误;
C、组织渗透压的高低与其中的溶质含量有关,溶质越多,渗透压相对越高,因此,相同盐度下,游离氨基酸含量高的组织渗透压也高,C正确;
D、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转化为氨基酸、甘油等非糖物质,由此推测缢蛏组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与细胞呼吸有关,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渗透作用指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隔以半透膜(允许溶剂分子通过,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的膜),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现象。或水分子从水势高的一方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一方移动的现象。
2.【答案】B
【知识点】质壁分离和复原;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插条生根的作用;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解析】【解答】A、花瓣细胞含有中央大液泡和细胞壁,且由于液泡含有花青素而呈现出一定的颜色,所以可用于观察质壁分离现象,A不符合题意;
B、花瓣中含有花青素,而不含叶绿素,所以不可用于提取叶绿素,B符合题意;
C、生长素能促进月季的茎段生根,可利用月季的茎段为材料来探索生长素促进其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C不符合题意;
D、月季的幼嫩茎段能分裂,能利用幼嫩茎段的外植体进行植物组织培养,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原理
①内因: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②外因:细胞液和外界溶液存在浓度差,细胞能渗透吸水或失水。
3.【答案】B
【知识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质壁分离和复原;渗透作用
【解析】【解答】A、细胞失水过程中,水从细胞液流出,使细胞液水分减少,细胞液浓度增大,A不符合题意;
B、干旱环境下,内部薄壁细胞中单糖合成多糖的速率比外层细胞快,则外层细胞的细胞液单糖多,且外层细胞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单糖,故外层细胞液浓度比内部薄壁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高,B符合题意;
C、失水条件下,由于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故出现质壁分离。依题意,内部薄壁细胞细胞壁的伸缩性比外层细胞的细胞壁伸缩性更大,故质壁分离的现象不如外层细胞明显,失水比例相同的情况下,外层细胞更易发生质壁分离,C不符合题意;
D、干旱环境下,内部薄壁细胞中单糖合成多糖的速率比外层细胞快,有利于外层细胞将光合产物转移到内部薄壁细胞,可促进外层细胞的光合作用,故有利于外层细胞的光合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成熟的植物细胞由于中央液泡占据了细胞的大部分空间,将细胞质挤成一薄层,所以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原生质层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植物细胞也能通过原生质发生吸水或失水现象。
(2)质壁分离的条件:具有大液泡;具有细胞壁。质壁分离产生的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质壁分离产生的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4.【答案】C
【知识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被动运输
【解析】【解答】A、种子萌发时,细胞新陈代谢加快,细胞内自由水所占的比例升高,A正确;
B、水可以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也可借助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细胞,B正确;
C、有氧呼吸过程中,丙酮酸是第一阶段生成的,该阶段没有水的参与,水直接参与的是第二阶段,C错误;
D、光合作用中,水的光解发生在光反应阶段,该阶段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因此水的光解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顺相对含量梯度 顺相对含量梯度 能逆相对含量梯度
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影响因素 浓度差 浓度差、载体 载体、能量
举例 水、O2等气体、甘油等脂溶性物质 血浆中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离子进入细胞
氨基酸、葡萄糖被上皮细胞吸收
5.【答案】A
【知识点】酶的特性;反射的过程;主动运输;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6.【答案】C
【知识点】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解答】AD、免疫球蛋白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需要消耗ATP,胞吞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A、D正确;
BC、免疫球蛋白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时,需要受体蛋白的识别,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胞吞:当细胞摄取大分子物质时,大分子会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从而引起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该过程需要能量。
7.【答案】C
【知识点】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解析】【解答】A、甲表示的运输方向为低浓度向高浓度进行,需要消耗能量,并通过转运蛋白,为主动运输,A正确;
B、乙为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进行,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 B正确;
C、丙为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进行,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 C错误;
D、丁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进行吸收,不需要转运蛋白和能量,为自由扩散,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
8.【答案】C
【知识点】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解析】【解答】A、细胞膜上的H+-ATP酶介导H+向细胞外转运时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载体蛋白需与运输分子结合,引起载体蛋白空间结构改变,A正确;
B、H+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所释放的势能是驱动Na+转运到细胞外的直接动力,B正确;
C、H+-ATP酶抑制剂干扰H+的转运,进而影响膜两侧H+浓度,对Na+的运输同样起到抑制作用,C错误;
D、耐盐植株的Na+-H+逆向转运蛋白比普通植株多,以适应高盐环境,因此盐胁迫下Na+-H+逆向转运蛋白的基因表达水平可能提高,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由图可知,H+-ATP酶(质子泵)向细胞外转运 H+时伴随着ATP的水解,且为逆浓度梯度运输,推出H+-ATP酶向细胞外转运H+为主动运输;
2、由图可知,H+进入细胞为顺浓度梯度运输,Na+出细胞为逆浓度梯度运输,均通过Na+-H+逆向
转运蛋白,H+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所释放的势能是驱动Na+转运到细胞外的直接动力,由此推出Na+- H+逆向转运蛋白介导的Na+跨膜运输为主动运输。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 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其特点包括沿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扩散、不需要提供能量、没有膜蛋白的协助。例如,氧气、二氧化碳、水、甘油、乙醇、苯、脂肪酸、尿素、胆固醇、脂溶性维生素、气体小分子等。
②协助扩散(促进扩散、易化扩散):物质的运输速率比自由扩散高,存在最大转运速率。在一定限度内,运输速率同物质浓度成正比。有特异性,即与特定溶质结合。如红细胞摄取葡萄糖。载体蛋白能够与溶剂结合,通过对自身构象的改变而介导该溶质跨膜运输,具有高度特异性(其上有结合点,只能与某种物质进行结合)。通道蛋白能形成贯穿膜两层的充满液体的通道,孔开放时溶质通过孔道运输。
③主动运输:物质通过消耗能量,将物质从低浓度区域运往高浓度区域。例如,离子泵、钙泵等。
④胞吞和胞吐作用:细胞通过形成囊泡将物质从外部环境或细胞内运出。例如,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网格蛋白依赖的胞吞作用等。
9.【答案】C
【知识点】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解析】【解答】A、巨噬细胞吞噬死亡细胞的过程为胞吞作用,该过程需要呼吸作用供能,故细胞呼吸为巨噬细胞吞噬死亡细胞的过程提供能量,A不符合题意;
B、载体蛋白参与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需要与被运输的物质结合,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故转运ITA时,载体蛋白L的构象会发生改变,B不符合题意;
C、由题干“心肌损伤诱导某种巨噬细胞吞噬、清除死亡的细胞,随后该巨噬细胞线粒体中NAD+浓度降低,生成NADH的速率减小”可知,巨噬细胞清除死亡细胞后,有氧呼吸减弱,产生CO2的速率降低,C符合题意;
D、溶酶体可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菌、病毒等,故被吞噬的死亡细胞可由巨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为机体的其他代谢提供营养物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大分子物质一般通过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行运输,它们均需要消耗能量,并且能够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
(2)载体蛋白参与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需要与被运输的物质结合,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而通道蛋白参与协助扩散,不需要与被运输物质结合,自身不发生构象改变。
(3)由题意可知,心肌损伤诱导某种巨噬细胞吞噬、清除死亡的细胞,随后该巨噬细胞线粒体中NAD+浓度降低,生成NADH的速率减小,说明有氧呼吸减弱。
10.【答案】B
【知识点】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解析】【解答】A、由题意”植物细胞被感染后产生的环核苷酸结合并打开细胞膜上的Ca2+通道蛋白“可知,环核苷酸可结合细胞膜上的Ca2+通道蛋白;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故Ca2+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A不符合题意;
B、维持细胞Ca2+浓度的内低外高,需要将Ca2+泵出细胞,是逆浓度梯度的,属于主动运输,这一过程需消耗能量,B符合题意;
C、细胞内Ca2+浓度升高,可调控相关基因表达,导致H2O2含量升高,但作为信号分子,不能直接参与生化反应,故不能直接抑制H2O2的分解,C不符合题意;
D、BAK1被油菜素内酯活化后关闭Ca2+通道蛋白,若BAK1缺失,就无法关闭Ca2+通道蛋白,细胞内 Ca2+浓度升高,调控相关基因表达,会导致H2O2含量升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比较:自由扩散是物质从浓度高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浓度低的一侧运转,不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是在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的“帮助”下,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主动运输是沿逆化学浓度梯度差的运输方式,要借助于细胞膜上的一种特异性的传递蛋白质分子作为载体,还必须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
(2)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11.【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所以头部位于复合物表面,A错误;
B、球形复合物被胞吞的过程中不需要高尔基体直接参与,直接由细胞膜形成囊泡,然后与溶酶体融合后,释放胆固醇,B错误;
C、胞吞形成的囊泡(单层膜)能与溶酶体融合,依赖于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
D、胆固醇属于固醇类物质,是小分子物质,D错误。
故选C。
【分析】1、细胞膜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朝向膜的内侧,亲水性头部朝向膜的外侧。
2、大分子物质一般通过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行运输,它们均需要消耗能量,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3、生物大分子都是多聚体,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包括蛋白质,多糖和核酸。
12.【答案】C
【知识点】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主动运输
【解析】【解答】A、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离子;硒酸盐是无机盐,必需以离子的形式才能被根细胞吸收,A正确;
B、由于根细胞质膜上的硫酸盐转运蛋白可转运硒酸盐,故硒酸盐与硫酸盐进入细胞可能存在竞争关系,B正确;
C、硒蛋白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壁是通过胞吐的方式实现的,不需要转运蛋白参与,C错误;
D、利用呼吸抑制剂处理根细胞,根据处理前后根细胞吸收硒酸盐的量可推测硒酸盐的吸收是否需要能量,进而推出吸收方式,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顺相对含量梯度 顺相对含量梯度 能逆相对含量梯度
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影响因素 浓度差 浓度差、载体 载体、能量
举例 水、O2等气体、甘油等脂溶性物质 血浆中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离子进入细胞
氨基酸、葡萄糖被上皮细胞吸收
13.【答案】C
【知识点】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A、有氧呼吸的终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形成H2CO3,再由H2CO3形成H+和HCO3-,A正确;
B、细胞呼吸生成ATP的过程与磷酸盐体系有关,如在细胞呼吸中磷酸盐作为底物参与了糖酵解和柠檬酸循环等过程,B正确;
C、缓冲体系的成分如HCO3-、HPO42 携带电荷,不能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C错误;
D、机体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能够对乳酸起缓冲作用,但过度剧烈运动会引起乳酸中毒说明缓冲体系的调节能力有限,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有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
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小分子物质)
运输方式 运输方向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示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否 否 水、气体、脂类(如甘油,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
协助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是 否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浓度到高浓度 是 是 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
3、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人体细胞内环境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之间,血浆的pH值能够稳定与含有各种缓冲物质有关,如HCO3-、HPO42-等离子;(3)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与Na+和Cl-有关。
14.【答案】B,C,D
【知识点】被动运输
【解析】【解答】A、水的吸收以自由扩散为辅、水通道蛋白的协助扩散为主,A错误;
B、由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空肠AQP3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减少,而回肠AQP3的相对表达量基本不变,由此可知,模型组腹泻的原因是空肠黏膜细胞对肠腔内水的吸收减少,B正确;
C、由图可知,与模型组相比较,治疗后空肠、回肠AQP3相对表达量提高,空肠、回肠对肠腔内的水吸收增多,从而使腹泻得以缓解,致病菌排放减少,C正确;
D、治疗后回肠AQP3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可使回肠对水的转运增加,从而缓解腹泻,D正确。
故答案为:BCD。
【分析】腹泻时,机体会大量流失水分,由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空肠AQP3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减少,而回肠AQP3的相对表达量基本不变,说明模型组腹泻的原因是空肠黏膜细胞对肠腔内水的吸收减少;与模型组相比较,治疗后空肠、回肠AQP3相对表达量提高,说明治疗组治疗后空肠、回肠对肠腔内的水吸收增多。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