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
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情分析
八年级生物(苏教版)
贴条形码
区
注意事项:本试卷不准拍照转发,不准发至小红书、州
蜜
音等各大网络平台,给其他学校造成驰题,后果自负!
总分
液
年
0
题号
二
分数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水绿主要与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有关。下列关于藻
类植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藻类中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C.藻类植物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D.“水华“和“赤潮”的发生与藻类无关
2.墨脱报春是我国科研人员发现的植物新物种。它在5月至6月开花,在7月结出果实,种
子外有果皮包被。据此推断,最脱报春属于
A.苔藓植物
B.族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委
3.能为地球大气提供70%左右氧气的植物类群是
【
A.藻类植物
B.被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
出
蚁
4.观察如图,阴影部分表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共同特征,这一
特征不包括
(
A.由细胞构成
B.都有叶绿体
C.有根、茎、叶的分化
D.不能用种子繁殖后代
5,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必须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主要原因是(
A.根吸水、保水能力差
B.输导组织不发达
C.光合作用需要水
D.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6.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蓉
A.水螅一消化腔有口有肛门
B.蝗虫—气体交换的部位是气门
三
C.祸虫一身体背腹扁平
D.蚯蚓一刚毛和疣足辅助运动
A.水生动物都用鰓呼吸适应水中生活
B.腔肠动物的食物从口吞人,残渣由肛门排出
C.线形动物生殖器官发达,都营寄生生活
D.节肢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使其运动更加灵活
8.下列关于部分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海蜇营养丰富,经加工后可食用
)
荞
B.扇贝富含蛋白质,可以食用
C.蚯蚓能疏松土壤,排出的粪便能提高土壤肥力
1
D.期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内,帮助人体消化小肠中的食康
9.身体分节是无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下列动物中,身体分节的是(
A,水螅
B.祸虫
C.媚虫
D.蚯划
入年复生物(苏兼版)第1页(共4页)
10.丝蛏是人们喜欢食用的一种海洋生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具有贝壳。由此可判
断它属于
A.软体动物
B.节肢动物
C.腔肠动物
D.扁形动物
11.丫丫就读的学校开展了前往动物园参观的研学旅行活动,①老虎、②蜗鱼、③孔衡这三种
动物在丫丫的参观路线(如图)中的“出场”顺序依次是
鸟类
入口
◆爬行动物类
出日
哺乳动物类
U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
12.下列属于我国特产珍稀爬行动物的是
A.中华鲟
B.扬子鳄
C.褐马鸡
D.白唇鹿
13.近期流感来势汹汹,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下列表明流感病毒属于生物的是(
A.能使人体发病B.具有细胞结构
C.由有机物构成
D.能在人体细胞内繁殖
14.关于这些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微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
B.细菌虽有遗传物质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人们常常谈“毒”色变,这说明病毒对人类有害无利
D.真菌的生殖方式是自我复制
15.生物学知识和原理被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下列生产措施与其目的一致的是(
A.移栽树木时,根部带土坨一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B.豆麦轮流种,十年九不空一根瘤菌将氨气转化为氯肥,提高土壤肥力
C.晴朗的中午,给塑料大棚通风一增加氧气浓度,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D.收获粮食后及时晒干一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以延长种子寿命
16.为体验平菇的培养过程,小明网购了平菇菌包(如图),其内长满白色的丝状物.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配料:玉米芯等
A.平菇的培养过程不需要光照
产量:约1.7-2斤
B.白色丝状物是平菇的菌丝
适温:7-22℃
C.玉米芯主要为平菇生长提供无机盐
出蓝:7-15天
D.平菇通过孢子繁殖后代
17.细菌和真菌“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以下关于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B.所有细菌和真菌个体都是微小的
C.只要细菌和真菌存在,其他生物就会生病
D.蘑菇地下部分的菌丝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
18.小一同学将在岳龍山观察到的四种植物进行分类(如图)。
请问他的分类依据是(:,)
苔藓
马尾松
香樟肾献
A.有无种子
B.有无果皮
C.有无输导组织
.有无孢子
19.如图为甲乙两个圆圈构成的包含关系图,以下对应关系不相符的是
A.甲为甲鱼,乙为鱼类
B.甲为昆虫,乙为节肢动物
C.甲为鱼类,乙为水生动物
D.甲为爬行动物,乙为脊推动物
20.下列是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结合生物分类相关知识,制作的桂花标识牌。有关判断不
正确的是
入年线生物(苏教板)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