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苏联的崛起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苏联的崛起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2-22 15:4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斯大林 斯大林,意为“钢铁般的人”,他出生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20岁时,就成为了一位职业革命家。1905年,他第一次见到列宁,从此成为了列宁的支持者。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击页面即可演示导入新课第2课
苏联的崛起理想与成就
斯大林模式学习
目标学习
新知课堂
小结自我
检测导航目录了解苏联的五年计划及第一个五年计划所取得的成就。
知道斯大林模式,了解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学习目标
列宁逝世
1924年1月列宁逝世,
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
学习新知 要想使苏联变成强国,必须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优先发展重工业 1928年起,实施“五年计划”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工业化强国。社会主义工业化之路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 到1937年,全国基本完成工业集体化,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3%,耕地面积达99%,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农业集体化
有人说:斯大林抛弃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路,回归到“战时共产主义”思路上来。

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
问题探究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斯大林模式——形成标志 苏联的工业化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政治方面:
权力高度集中
党政不分
缺少群众监督经济方面: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基本适应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但有严重缺点和弊端
如何正确评价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积极作用 ?
缺陷与弊端 ?请思考斯大林模式“利”在于:使苏联跻身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弊”在于:从长远来看,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 ——丘吉尔 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叨他的名字,他们相信:只有他一个人能够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和解体。
——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探究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呢? 启迪判断政策是否正确的依据在于1.是否符合实际情况;2.是否有利于政权的巩固;3.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4.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长远的
根本的利益。课堂小结苏联的崛起1928年起,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化全面加速五年计划斯大林模式政治上:党政不分,国家的所有决策权集中于斯大林手中,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
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自我检测1.丘吉尔评价苏联的一位重要领导人时说“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丘吉尔所说的“他”指谁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B2.斯大林指出:“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上段材料表明苏联确定的工业化的方针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集中发展轻工业
C.集中发展农业 D.发展交通A3.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段话中所指的模式形成的标志是
A.斯大林模式
B.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D.赫鲁晓夫上台C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