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课型:新授课 年级:八年级
姓名:高德强 单位:滕州市鲍沟中学
一、教材内容分析
中国近代人民的抗争史分为两个阶段,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的事业,又通过革命领导权的置换,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河,五四运动后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所以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故地位重要。20世纪中国的历史,写下了中国青年的光荣,21世纪更期待我们在党的旗帜引领下创造新的青春辉煌,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作为当代青年应该肩负的伟大责任,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课程标准
1、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简述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简述中共一大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从五四运动的传单、口号分析其性质,理解其精神;从中共一大、二大的召开,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培养青年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觉能动性。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其前赴后继的奋斗精神和开拓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作用。
难点: 对五四精神和党诞生意义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 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图片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图片导入
展示:
教师:这几幅图片分别展示了奥运会和世博会期间青年志愿者的风采,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参与,奥运会和世博会的精彩才得以完美呈现,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了当代青年的风采,在95年前,也有这样的一群年轻人,他们用热情点燃青春,并照亮那个时代。
(设计意图:志愿者的风采体现了当代青年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紧扣本课教学主题,以此导入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教师:有人说五四爱国运动是不可超越的,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这是对五四运动极高的评价。它是怎样发生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20世纪初 的中国。 一、外交失败——雷霆震怒
教师:先让学生观看巴黎和会的视频资料,再提示学生阅读课本46页导言和第一段小字部分。
思考:1、巴黎和会中国以什么身份参加?
2、中国代表团提出了什么要求?
3、结果如何?
学生:观看视频,并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教师:根据47页“动脑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国家主权为什么仍然遭侵犯?
学生:弱国无外交;北洋军阀政府仍然实行封建统治;帝国主义在中国仍然享有许多特权;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之中。
教师:巴黎和会的决议严重地损害了中国主权,使中国蒙受了更大的耻辱,当这一消息传到中国,传到北京,中国人民积压已久的怒火,一下子迸发出来,一场震惊世界,以学生为先导的五四运动如火山般爆发了。
(设计意图:这一问题学生主要是表述不到位,所以采用视频和课本相结合的手段,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内容是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归纳,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风起云涌——五四风雷
教师:这是一段荡气回肠、感天动地的历史。
播放:《五四运动》视频,要求学生在看视频的此基础上再阅读课本第一框46-47页,初步了解五四运动的过程,完成以下基础问题
1、导火线:
2、时间:
3、领导者
4、斗争口号:
5、发展:(主力和中心)
6、成果:(释放 罢免 拒绝 )
7、意义:
学生:小组展示,交流各组的学习成果。
教师:释疑解惑,针对学生自学展示中出现的有争议的问题,教师汇总后进行点拨。
展示:下列图片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五四”传单
教师:五四爱国运动中的青年学生提出了哪些主张?
学生: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21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等)
教师:“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反映学生什么样的心态和要求?
学生:愿为收回国家领土,不怕牺牲、斗争到底
教师:顶端题字中的“中华民国八年”是公元哪一年?
学生:1919年。
教师:你从这幅图片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它证明了北洋军阀政府曾经镇压学生运动;但是,北洋军阀政府迫于人民的压力,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被捕学生返校受到热烈欢迎,说明五四爱国运动得到广大学生的支持和拥护;被捕学生敢于斗争的爱国行为值得炎黄子孙为之自豪和骄傲。
教师: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
学生: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这些又被称作“五四精神”。
(设计意图:直观的图片的使用,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升华了思想,达到了以史鉴今的目的。)
过渡:在国家危亡之际,青年学生担起了救国的重任。他们是中华民族腾飞的希望!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无产阶级队伍不断长大,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和阶级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共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中共成立的时机成熟了。让我们回到1921年,感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三、开天辟地——中共诞生
播放有关中共一大的一段视频《开天辟地》片段
教师:要求观看视频的基础上再阅读课本第二框47-49页,搜集中共一大的信息完成以下问题。
1、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
2、中共一大召开的地点:
3、代表人物:
4、内容:(①党纲 ②中心任务 ③中央领导机构)
5、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6、中共诞生的意义:
学生:小组展示,交流各组的学习成果。
教师:释疑解惑,就学生理解有难度的问题由各小组汇总后师集中讲解突破。
中共诞生的历史意义:这是本课的又一重难点,引导学生回顾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的史实,说明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史实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的革命走向成功。了解民主革命胜利并发展到今天的史实,通过学生观看建党90年以来的辉煌成绩,再与旧民主主义时期的史实进行对比不难得出中共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的结论。在这里特别点出两个关键词语,“开天辟地”和“焕然一新”。
(设计意图:大量的史实感知使学生认识到“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对学习以后的内容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增强了学生对我党的热爱并拥护之情。突破难点,使情感升华。)
展示图片:
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 “一大”嘉兴南湖游船会址 毛泽东 董必武 李达
观察课本48页三幅图,这三幅图都与哪个事件有关系?如果让你选择一个跟此事件相关的主题,你会确定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教师:中共一大的代表来自哪些地方?
学生:北京、上海、济南、武昌、长沙、广州、日本东京、法国巴黎等地。
教师:根据48页三位人物头像指出他们的姓名。
学生:从左到右依次是毛泽东、董必武、李达
教师:“一大”原来在什么地方召开?
学生:上海
教师:这三则材料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事实?
学生:“示意图”反映中共“一大”召开的条件,
“人物像”是中共一大的参加者,
“南湖游船”是一大召开的地点之一。它们都是中共正式成立的历史证据。
展示:根据48页“动脑筋”:陈独秀没有参加“一大”,为什么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学生:讨论回答,他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贡献巨大,声望很高;他还是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发起人之一。
展示:“活动与探究·议一议”: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什么要建立中国共产党?
学生:讨论回答,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旧式的民主主义革命中,领导革命的阶级是农民、开明地主、资产阶级等,他们都由于自身的弱点,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这使得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要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必须有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必须建立中国共产党。
教师:指出:由于“一大”是当年7月召开的,以后就把每年的7月1日定为党的生日。由于五四运动是爱国的青年学生首先发起的,以后就把每年的5月4日定为青年节。
(设计意图:大量的史实感知使学生认识到“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对学习以后的内容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增强了学生对我党的热爱并拥护之情。)
(三)课堂小结,情感提升:学习了这一课后你有什么收获?可以是知识方面的收获,也可以是情感方面的收获。
畅所欲言:交流感言。
播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
(设计意图:此环节可先由学生来总结,锻炼语言表达和总结归纳能力,最后教师结合学生回答边板书边总结补充,最后突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结论,升华学生的情感。)
六、课堂练习
测试题(一):1、五四爱国运动历史意义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成立有什么意义?
测试题(二):做《助学》相关练习。七、板书设计: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外交失败——雷霆震怒
二、风起云涌——五四风雷
三、开天辟地——中共诞生
课件29张PPT。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革命。 1919的五四运动至1935年红军长征的胜利。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2、时间范围: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鲍沟中学
高德强巴黎和会动脑筋课堂训练五四风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巴黎和会全体会议现场巴黎和会1914~1919:第一次世界大战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的通告(右图);其他各国代表的签字(左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为什么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讨论:返回 当时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很弱;北洋军阀政府仍实行封建统治;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仍有很多特权;中国的社会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五四爱国运动1、爆发的原因原因帝国主义(日、美)对中国加紧侵略北洋军阀对外投靠列强对内掠夺人民基本
原因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人民作了思想动员十月革命胜利给中国人民指明了方向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直接
原因导火线时间:
地点:
人物:1919、5、4 开始北京北大等校学生1、五四运动的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十三所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集会于北京天安门前,
要求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
会后举行游行示威,“五四运动”就此爆发。游行队伍向天安门进发游行示威的女学生队伍“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五四”运动时期的重要口号:“誓死力争,还我青岛”。“五四”运动的口号5月4日6月3日北京(中心)学生(主力)上海(中心)工人(主力)2、五四运动的发展5月4日后,北京学生组织讲演“十人团”上街进行爱国宣传 逮捕学生3、五四运动取得的胜利释放被捕学生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罢免三个卖国贼1919年7月,孙中山先生公开发表了支持“五四”、反对逮捕学生的电文 北京高师学生欢迎“五四”被捕同学出狱返回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曹、陆、章三个卖国贼终于被免职。图右为《晨报》的消息报道。左图从上至下为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曹汝霖 —— 早年留学日本,
1913年任袁世凯
政府外交次长;
1915年奉袁命签订
“二十一”条;
1919年在学生强烈
要求下,被罢免;
1949年逃往台湾,
后至日本、美国,
死于底特律。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返回4、五四爱国运动的意义B.是中国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开始。斗争异常坚决1、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 2、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3、社会主义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A.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返回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干部和组织基础: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
起了巨大的作用。 五四运动时,马克思主义
得到进一步传播。五四运动中,陈独秀、
李大钊等人先后建立了
共产党早期组织。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劳动界》是专门为工人创办的刊物。《共产党月刊》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发起出版的理论刊物1920年陈望道翻译了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这是同年9月的再版本 共产主义小组分布图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1921年7月上海(先)嘉兴南湖(后)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包惠僧动脑筋结合以前的史实分析,陈独秀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什么被选为中央局书记?返回 因为他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中的巨大影响,并且他是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发起者之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