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年级上 历史 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设计:漆虹
班级: 小组: 姓名: 使用时间: 月 日 星期
课题:第9课 新文化运动 1 课时
学习过程(定向导学:教材 第40 页至 43 页)
流程及学习内容 学习要求和方法
一、目标解读 3分钟
1、能说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及概况。
2、能记住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理解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解放的作用。
难点: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二、夯实基础 15分钟
阅读课文,迅速找出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点:
兴起时间及标志:_________年,______________的发表
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两大旗帜: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主要阵地:_____________
主要内容:
前期 提倡___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_________
提倡___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_________
提倡___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_________
提倡___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_________
后期 宣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极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 价
局限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能力提升 20分钟
活动一:组长召集召开座谈会。5分钟
组长就新文化运动有关基础知识提问,组员回答。
(建议:还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如1、中华民国建立后,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请指出是哪两种思潮?你认同哪一种?为什么?
2、作为民主激进派的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是如何做的?
3、什么事件的发生,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4、李大钊是最先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来的。那么李大钊是怎样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呢?
温故而知新:
回顾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从器物--制度--?,不断深化。
独学6分钟标记关键词、重难点-----对学3分钟纠正错误、解决问题----读、记3分钟
知识链接:
1、《青年杂志》与《新青年》:
陈独秀于1915年9月创办的杂志名称叫《青年杂志》,它从第二卷开始改名为《新青年》。“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是陈独秀在第一卷创刊号上提出的,也就是在《青年杂志》上提出的。
2、袁世凯尊孔复古是为他复辟帝制制造舆论。因为他鼓吹封建的伦理道德,抵制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宣传君主制,诋毁共和制。
学法指导:
群学+小展12分钟
活动一:组长问,其他同学抢答,回答正确每道题加1分(组长计分)
要求每个人参与,全员都掌握基础知识,尽可能解决建议中的问题。
教师补充。
流程及学习内容 学习要求和方法
活动二:猜猜他们是谁? 3分钟
1、他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2、他指出“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揭露袁世凯将孔教载入宪法是专制复活之先声”。
3、他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
4、他发表《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控诉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罪恶,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
5、他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
活动三:分析归纳,角色互换 4分钟
如何评价以上人物掀起的这场新文化运动?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四、总结梳理 2分钟
参照夯实基础部分,试着自主归纳总结本课主要知识点
五、过关检测 5分钟
1、近代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 )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与洋务派论战
C、与立宪派的论战 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
①陈独秀 ②李大钊 ③鲁迅 ④胡适 ⑤毛泽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
A、《新青年》 B、《中外纪闻》 C、《民报》 D、《申报》
4、在中国近代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是
A、陈独秀 B、鲁迅 C、李大钊 D、胡适
5、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 )
A、 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 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C、 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
D、 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
【课后延伸】
(图略)图一:江南制造总局 图二:《中外纪闻》
图三:《民报》 图四:《新青年》
请分别说明各图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政治派别、宣传的思想或政治主张以及产生的主要作用。
活动二:组长指定同学回答。同时再一次总结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活动三:
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要求记录要点,派代表板书,并说明理由。6分钟
知识补充:
比较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在反封建方面的不同点:
维新思想是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批判封建的因循守旧思想,还用生物进化论批判旧制度。
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对封建道德(正统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直指孔子旧礼教;新文化运动后期,一批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开始用新的思想武器反对封建主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作了思想准备。
合上书本,挑战练习,得分:________(每题2分)
自己对本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评等:_________(ABC)
课题:第9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授课教师:萍乡七中 漆虹 15979268011
【教学任务】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情境
引入
出示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的图片:设问:
你认识图片中的人物吗?他 们共同参与了一场什么样的运动,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应该怎样来看待呢?让我们来学习《新文化运动》这一课。
师:展示图片,设计问题,导入新课。
生:阅读课前导言部分,观察图片,表达自己的看法。激发求知欲.
师:引导学生回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失败做法,设问中国的前途,导入新课,激发求知欲。
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 程中,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但并没有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维新派鼓吹民权,主张共和,但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中国的前途在哪里?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想到要学习西方 的思想文化。以此导入新课
学生自主探究时,教师要求学生将主要知识点在课本上划出,标记有疑问的知识点
学生完成后,让学生互对探究的结论,同学之间进行互助学习。
自主
探究
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完成学案中的“自主探究”部分。
学生在阅读课文、自主探究时,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程,发现和解决学生所出现的疑难问题。
合作交流
展示提高
合作交流
展示提高
1.新文化运动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兴起的?
2.动脑筋: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判断一下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阅读《青年杂志》封面及第二段内容,你能找出新文化运动
开始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口号、主要阵地等知识吗?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后期发生了什么变化?以谁的贡献最大?请说出他的主要成就。
5.出示材料:“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20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请回答:
①此文选自什么文章?作者是谁?
②作者热情颂扬的是什么?
③除此文章外,他还发表了什么文章?他在这篇文章中积极宣传的思想是什么 ?
④为了宣传这种思想他又怎么做的?
⑤你怎样评价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歌谣:
新旧思潮激冲突,
青年杂志运动起。
陈李胡鲁做代表,
民主科学摇大旗。、
十月革命炮声响,
马列主义新时期。
人们思想大解放,
文化运动载史籍。
1.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生:读书,查找知识点:①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②袁世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2.师指导学生从背景分析,
师强调指出: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必然会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
师:指导学生读书。
生:识记基础知识。
生:讨论总结:前期,斗争的矛头指向封建礼教,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四提倡四反对。
②后期,宣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来颂扬十月革命,为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生:独立完成前四问。
小组讨论、回答。
B.缺陷:运动中对于中西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了后来。
教师强调: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正是全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意志的集中表现。
熟记开始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口号、主要阵地、四提倡四反对
强调前期内容以反对封建礼教为主,十月革命后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
教师总结:.意义: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师:从运动的性质、意义和局限性等方面加以分析,正确评价新文化运动。
阅读歌谣,加深理解本课内容。
拓展延伸
深刻理解、领会新文化运动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讨论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我们在学习外来先进文化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上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我们在学习外来先进文化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上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辩证思考,以史为鉴,学以致用。
对此问题的正确观点是:对外来文化和古典文化都要本着“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原则,作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抛弃了优秀的传统文化。
反思完善
背景:
概况:旗帜、阵地、代表人物
内容: 前期四提倡四反对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评价:积极意义
局限性
教后反思
优:学生听课认真积极,课堂效果较好,学生学习习惯较好。
缺:学生对于本课的难点理解不够到位。
补: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记忆。
共65字
课件27张PPT。1917年鲁迅为北大设计的校徽 北京大学创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为现名,是近现代中国进步思想和革命的重要阵地。你知道最早奠定北京大学这一地位的是什么重大事件吗?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层次 器物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 制度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君主立宪’和辛亥革命“民主共和”) 思想
(新文化运动)第9课 新文化运动 请仔细观察图片,从中找出创办此杂志的用意可能有哪些? 安德鲁·卡内基(1835—1919),美国钢铁大王,时代的传奇人物,他实现了美国人的梦想:成为徒手致富的移民。 《新青年》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材料二:“吾国之维新也,·······,共和也,帝制也,······,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用心。 ·······国人思想倘未有根本之觉悟,直无非难执政之理由。”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陈独秀 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的思想(吸取辛亥革命失败教训)新文化
运 动 镜头一: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专制思想仍旧根深蒂固20世纪初国民之灵魂镜头二: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 华老栓是市镇市民,夫妻辛勤操持着一个小茶馆,是普通的劳动人民。他的儿子华小栓患有严重的痨病,他不去求医,却相信别人说的人血馒头可以治病。于是他千方百计去找人血,他拼命积攒铜钱,只想着尽快把人血馒头取到手,好医治他儿子的痨病。至于流血的是谁?为什么被杀以及人血馒头到底能不能治病?他不用也根本没有去想过这些问题。20世纪初国民之灵魂愚昧迷信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 ,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镜头三:唐氏自杀殉夫成就烈女称号20世纪初国民之灵魂旧道德草菅人命陈独秀鲁迅胡适李大钊终身以“新青年”自居“横眉冷对千夫指”“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获有35个博士学位的“中国自由主义之父”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专制愚昧旧道德献计献策用什么来拯救你,我的同胞???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精神封建传统纲常道德资级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的思想新文化运动——思想革命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洋务派 维新派器物(技术) 政治制度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思想文化革命派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民主科学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循序渐进 不断深化思考:新文化阵营为什么反对儒家的传统道德?你认为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陈独秀:“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李大钊:“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答: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是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①对于反对袁世凯的封建专制独裁,有进步意义;
②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拿什么来拯救?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献计献策阅读材料:
同在北大任教属于守旧派的黄侃反对胡适提倡白话文。又一次,黄侃给学生讲课兴起之际,又谈起胡适和白话文,他说:“白话文与文言文孰优孰劣,毋费过多笔墨。比如胡适的妻子死了,家人发电报通知胡适本人,若用文言文,‘妻丧速归’即可;若用白话文,就要写‘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呀’11个字,其电报费要比用文言文贵两倍。”全场捧腹大笑。? 朋友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远,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中国第一首白话诗)
——胡适 希望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胡适 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飘着些儿微云 ,地上吹着些儿微风。
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归纳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民主专制科学迷信新道德旧道德新文学旧文学新文化运动的性质: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思想革命文学革命现象一: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现象二:2、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3、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现象三: 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钱玄同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现象四:4、局限: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是片面的,偏激的。《新青年》杂志创刊,1915年“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宣传马克思主义,以李大钊为代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每周评论》 1 性质: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2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3 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解放了人们的思想;4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5 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条件;5局限: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新青年》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