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流动实验—高考生物一轮实验专题复习
一、选择题
1.(2023高二上·月考) 下列材料中,最适合用来观察叶绿体的是( )
A.洋葱根尖分生区 B.菠菜的叶片
C.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D.花生的种子
【答案】B
【知识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解析】【解答】A、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A错误;
B、菠菜的叶片含有叶绿体,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B正确;
C、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不含叶绿体,C错误;
D、花生种子不含叶绿体,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观察叶绿体:(1)制片。用镊子取一片黑藻的小叶,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制片和镜检时,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不能放干了,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否则细胞或叶绿体失水收缩,将影响对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观察。(2)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3)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2.(2024高一上·清远期末) 某同学将黑藻放在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预处理培养,再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预处理培养可使叶绿体运动明显,利于观察
B.用清水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叶绿体时,无需染色
C.可观察到一个细胞内叶绿体沿同一方向运动
D.可观察到叶绿体的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
【答案】D
【知识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解析】【解答】A、预处理培养(事先将观察用的黑藻放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可使叶绿体运动明显,细胞质流动加快,利于观察,A正确;
B、叶绿体是绿色的,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因此用清水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叶绿体时,无需染色 ,B正确;
C、在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可能观察到叶绿体环绕液泡的运动,故可观察到一个细胞内叶绿体沿同一方向运动,C正确;
D、类囊体堆叠而成的基粒属于亚显微结构,不能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观察叶绿体:
(1)制片: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取一片藓类的小叶或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放入水滴中,盖上盖玻片。
(2)低倍镜观察: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然后换用高倍镜。
(3)高倍镜观察:调清晰物像,仔细观察叶片细胞内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
3.(2022·浙江选考)以黑藻为材料进行“观察叶绿体”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部成熟叶片是最佳观察材料
B.叶绿体均匀分布于叶肉细胞中心
C.叶绿体形态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D.不同条件下叶绿体的位置不变
【答案】C
【知识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解析】【解答】A、黑藻幼嫩的小叶中叶绿体数量较少,形态清晰,便于观察,故幼嫩的叶片是最佳的观察材料,A错误;
B、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的边缘,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B错误;
C、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C正确;
D、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可随光照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黑藻叶片较薄,仅由一层细胞组成的,因此可以不用切片直接观察叶绿体。观察细胞质流动的实验中可以叶绿体为参照物知道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了明显观察到细胞质的流动,实验材料必须处于有水的状态下,且可以用温水处理或在光照下处理一段时间,促进细胞质的流动。
观察叶绿体:(1)制片。用镊子取一片黑藻的小叶,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制片和镜检时,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不能放干了,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否则细胞或叶绿体失水收缩,将影响对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观察。(2)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3)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4.(2023高三上·吉林月考)如图所示是真核细胞中两种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都与能量转换有关
B.在甲、乙中②的功能有较大差异
C.甲可以直接利用乙产生的葡萄糖氧化分解供能
D.甲、乙都含有DNA,都属于半自主性细胞器
【答案】C
【知识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解析】【解答】A、甲(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将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乙(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A正确;
B、甲(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增加了内膜面积,附着大量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进行的场所;乙(叶绿体)内膜较平整,功能较简单,二者的功能有较大差异 ,B正确;
C、甲(线粒体)不可直接分解葡萄糖,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葡萄糖先在细胞质基质被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被分解,C错误;
D、甲、乙都含有DNA,自身含有遗传表达系统,但是其蛋白质翻译、自身构建和功能的发挥仍然需要核基因的遗传信息参与,所以都属于半自主性细胞器 ,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分析题图:甲为线粒体,乙为叶绿体,①为线粒体外膜和叶绿体外膜,②为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膜,③为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薄膜),④为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
5.(2022高一下·长安期末)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新鲜菠菜叶片中的叶绿体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应该分别使用的染色剂是( )
A.无需染色;健那绿染液 B.甲基绿;吡罗红
C.甲基绿;健那绿染液 D.健那绿染液;无需染色
【答案】A
【知识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解析】【解答】A和D、菠菜叶中的叶绿体是具有颜色的,不需要染色即可以观察到;观察线粒体需要用健那绿来染色,A正确;D错误;
B、甲基绿和吡罗红可以鉴别DNA和RNA,B错误;
C、甲基绿是可以将DNA染成绿色, 无法用来染色叶绿体,C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1)观察叶绿体:材料是藓类叶或黑藻叶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不需要染色。
(2)观察线粒体:材料是人口腔上皮细胞。用染色剂健那绿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线粒体可保持活性数小时。
6.(2021·浙江)在进行“观察叶绿体”的活动中,先将黑藻放在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预处理培养,然后进行观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临时装片时,实验材料不需要染色
B.黑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制作临时装片时不需切片
C.预处理可减少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数量,便于观察
D.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中的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
【答案】A
【知识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解析】【解答】A、叶绿体呈现绿色,用显微镜可以直接观察到,因此制作临时装片时,实验材料不需要染色,A正确;
B、黑藻是一种多细胞藻类,其叶片是由单层细胞组成,可以直接用叶片制作成临时装片,B错误;
C、先将黑藻放在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预处理培养,有利于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保持细胞的活性,更有利于观察叶绿体的形态,C错误;
D、叶绿体中的基粒和类囊体,属于亚显微结构,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观察叶绿体步骤:(1)制片: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取一片藓类的小叶或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放入水滴中,盖上盖玻片。(2)低倍镜观察: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然后换用高倍镜。(3)高倍镜观察:调清晰物像,仔细观察叶片细胞内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
7.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正确的结论是
A.叶绿体在细胞内是固定不动的
B.叶绿体在细胞是均匀分布的
C.叶绿体的存在是叶片呈绿色的原因
D.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不含线粒体
【答案】C
【知识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解析】【分析】活细胞的细胞质是流动的,叶绿体在细胞内随细胞质流动而流动;叶绿体在细胞是不均匀分布的;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也含线粒体,但观察不到;所以ABD不正确。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使叶片呈绿色,所以C正确。
8.(2023·)在进行“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活动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菠菜上表皮细胞也可以作为实验材料
B.叶绿体均匀分布于叶肉细胞中心
C.不同条件下叶绿体的位置不变
D.叶绿体形态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答案】D
【知识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解析】【解答】A、菠菜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故菠菜上表皮细胞不可以作为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 A错误;
BC、叶绿体在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分布不均匀,与光照和温度等因素有关,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可随光照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BC错误;
D、高倍镜下观察到的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黑藻叶片较薄,仅由一层细胞组成的,因此可以不用切片直接观察叶绿体。
9.(2022高一上·浙江期中)在进行“观察叶绿体”的活动中,先将黑藻放在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预处理培养,然后进行观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部成熟叶片是最佳观察材料
B.制作临时装片时,实验材料不需要染色
C.预处理可减少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数量,便于观察
D.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黑藻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
【答案】B
【知识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解析】【解答】A、选材时,应选择新鲜枝上的幼嫩小叶,其细胞内叶绿体活动能力强,容易观察,A错误;
B、叶绿体呈现绿色,用显微镜可以直接观察到,因此制作临时装片时,实验材料不需要染色,B正确;
C、先将黑藻放在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预处理培养,有利于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保持细胞的活性,更有利于观察叶绿体的形态,C错误;
D、电子显微镜下才能可观察到叶绿体中双层膜结构,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观察叶绿体步骤:(1)制片: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取一片藓类的小叶或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放入水滴中,盖上盖玻片。(2)低倍镜观察: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然后换用高倍镜。(3)高倍镜观察:调清晰物像,仔细观察叶片细胞内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
10.(2022高一上·龙江期中)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了菠菜、天竺葵、柳树叶片中的叶肉细胞,发现这些叶肉细胞中都有叶绿体,于是得出了植物叶肉细胞都有叶绿体的结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同学运用了完全归纳的科学方法
B.该同学运用了不完全归纳的科学方法
C.该同学进行归纳时应考虑是否有特例的存在
D.该同学得出结论的方法和细胞学说建立的方法相同
【答案】A
【知识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解析】【解答】AB、由部分植物的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归纳出植物叶肉细胞都有叶绿体,属于不完全归纳,A错误;B正确;
C、进行不完全归纳时需要考虑是否有特例的存在,C正确;
D、该同学得出结论的方法和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都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1、完全归纳法一般指完全归纳推理,是以某类中每一对象(或子类)都具有或不具有某一属性为前提,推出以该类对象全部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为结论的归纳推理。
2、不完全归纳法是以某类中的部分对象(或子类)具有或不具有某一属性为前提,得出以该类对象全部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为结论的归纳方法。
11.(2018高一上·延吉期中)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 )
①用滴管在载坡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②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③取黑藻叶片 ④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的边缘,将它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放平 ⑤把黑藻叶片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
A.②①④③⑤ B.②①③⑤④ C.①②③⑤④ D.②①⑤④③
【答案】B
【知识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解析】【解答】根据课本内容,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依次是②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①用滴管在载坡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③取黑藻叶片;⑤把黑藻叶片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④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的边缘,将它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放平。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理清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步骤
(1)制片:用镊子取一片黑藻的小叶,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制片和镜检时,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不能放干了,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 否则细胞或叶绿体失水收缩,将影响对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观察.
(2)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
(3)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
12.(2021高一上·成都期末)下列有关“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高倍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及其在细胞中的分布
B.将健那绿溶解在生理盐水中,加温到30~40℃充分溶解后即可配置成健那绿染液
C.观察叶绿体时,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可以维持叶绿体的形态便于观察
D.健那绿染液可将活细胞中的叶绿体染成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答案】D
【知识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解析】【解答】A、用高倍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及其在细胞中的分布,如果要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内部结构则需要用电子显微镜,A正确;
B、将健那绿溶解在适量生理盐水中,再加温到30~40℃使其充分溶解,就配置成了健那绿染液,B正确;
C、观察叶绿体时,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不能放干,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防止叶绿体失水皱缩,不利于观察形态,C正确;
D、健那绿染液可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观察叶绿体:(1)制片。用镊子取一片黑藻的小叶,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制片和镜检时,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不能放干了,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否则细胞或叶绿体失水收缩,将影响对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观察。(2)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3)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2、线粒体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健那绿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能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植物细胞内部有绿色的叶绿体,颜色与染色后蓝绿色的线粒体相近,不能用其作实验材料,以免干扰观察。
13.(2024高三下·湖北模拟)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黑藻叶肉细胞的示意图,则实际情况下细胞质的环流方向和细胞中叶绿体的实际位置分别是( )
A.逆时针、左下方 B.逆时针、右上方
C.顺时针、左下方 D.顺时针、右上方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流动实验
14.(2024高三上·柳州月考)在“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的实验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菠菜叶的下表皮可直接作为观察叶绿体的材料
B.藓类叶片由单层叶肉细胞构成且叶绿体较大,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C.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内由类囊体堆叠形成的基粒
D.若显微镜视野中细胞质沿顺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流动方向也是顺时针
【答案】D
【知识点】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流动实验
15.(2024高三下·河北模拟)将黑藻叶片放在一定浓度的外界溶液中,第8分钟时显微镜下观察到黑藻细胞形态与初始状态相近。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第8分钟时可能观察到黑藻细胞的叶绿体运动
B.黑藻细胞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与细胞壁的伸缩性相近
C.外界溶液为低浓度的蔗糖溶液,黑藻细胞吸水膨胀
D.外界溶液为一定浓度KNO3溶液,黑藻细胞可能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答案】B
【知识点】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流动实验
二、多选题
16.(2024高三上·哈尔滨期末)黑藻是一种多年生沉水植物,是生物学实验的优质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直接选取黑藻叶片用于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
B.可用纸层析法提取和分离黑藻叶绿体中的色素
C.可用黑藻叶片中的叶绿体作参照物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D.用黑藻的根观察有丝分裂时,压片有助于细胞分散
【答案】A,C,D
【知识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流动实验
【解析】【解答】A、黑藻叶片是成熟的植物细胞,有大液泡,可以发生质壁分离,故可以直接选取黑藻叶片以叶绿体为参照物,用于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A正确;
B、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色中的色素,色素能够溶解在层析液中,但不同色素溶解度不同,故用纸层析法分离黑藻叶绿体中的色素 ,B错误;
C、黑藻叶片含有叶绿体,呈绿色,所以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绿体的运动情况,观察细胞质的流动,C正确;
D、黑藻不是藻类植物,是被子植物,具有真正的根,因此可用黑藻的根观察有丝分裂。而解离和压片都有助于细胞分散,D正确。
故答案为:ACD。
【分析】1、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2、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有丝分裂:
过程 方法 时间 目的
解离 剪洋葱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有酒精和盐酸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 3~5min 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漂洗 待根尖软化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器皿中漂洗。 约10min 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染色 把根尖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0.01g/mL或0.02g/mL的甲紫溶液(醋酸洋红溶液)的玻璃器皿中染色。 3~5min 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能使染色体着色
制片 用镊子将这段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盖玻片。 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3、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1)提取色素:①研磨:绿叶剪碎加二氧化硅(研磨充分)、碳酸钙(保护叶绿素)、无水乙醇(溶解色素);②过滤;③收集滤液。 (2)制备滤纸条:一端剪去两角,使扩散均匀。 (3)画滤液细线:直、细、浓(风干后重复数次)。 (4)色素分离: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防止色素溶于层析液中。
三、非选择题
17.(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请回答:
(1)制作菠菜叶的临时装片时,应取菠菜叶的 表皮并稍带些叶肉来作为观察对象,因为该细胞内的叶绿体 .
(2)观察线粒体时所用的染料名称是 ,染色后可以使线粒体呈 色.
(3)在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时,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果如图所示,叶绿体的实际位置和细胞质流动方向为
A.左侧、顺时针 B.右侧、顺时针
C.左侧、逆时针 D.右侧、逆时针.
【答案】(1)下;大且数量较少
(2)健那绿;蓝绿
(3)C
【知识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解析】【解答】解:(1)制作菠菜叶的临时装片时,应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来作为观察对象,因为该细胞内的叶绿体大且数量较少.(2)观察线粒体时所用的染料为健那绿染液,染色后可以使线粒体呈蓝绿色.(3)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倒像,由于在视野中叶绿体处于右上方,故实际中叶绿体处于左下方;逆时针旋转的圆,旋转180度后还是逆时针.故选:C.
【分析】1、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2、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健那绿染液能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通过染色,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处于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3、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观察的物象是倒像,移动装片过程中,物象移动的方向与玻片移动的方向相反;物与像的位置关系是上下倒、左右倒.
18.(2023高三上·周至月考)酵母菌的线粒体在饥饿和光照等条件下会损伤,使线粒体成为具有双层膜"自噬体","自噬体”与溶酶体结合形成“自噬溶酶体”从而将线粒体分解,请回答与线粒体有关的问题.
(1)为观察正常细胞中的线粒体,可用 进行染色,被染色的细胞一般 (答"是”或"不是”)处于生活状态.
(2)线粒体内膜结构的基本支架是 ,其组成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 ."自噬体”"与溶酶体结合的过程说明生物膜具有 .研究发现人体细胞溶酶体内的pH在5.0左右,由此可知细胞质基质中的H+进入溶酶体的运输方式是 。
(3)若某酵母菌的线粒体均遭“损伤”,此时葡萄糖氧化分解的终产物是 ,对终产物进行检测时,所用的试剂是 。
【答案】(1)健那绿;是
(2)磷脂双分子层;磷脂;一定流动性;主动运输
(3)酒精和二氧化碳;检测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检测酒精用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
【知识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主动运输;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流动实验
【解析】【解答】(1)健那绿是活体染色剂,可以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所以观察正常细胞中的线粒体,可用健那绿进行染色;被染色的细胞一般是处于生活状态。
(2)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其组成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磷脂;“自噬溶酶体”形成的过程由线粒体形成的自噬体与溶酶体膜的融合过程,这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人体细胞溶酶体内的pH在5.0左右,而细胞质的pH为7.0左右,可见H+进入溶酶体为逆浓度梯度进行的,故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3)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若某酵母菌的线粒体均遭“损伤”,在有氧条件下也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色,酒精能使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变成灰绿色,因此,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二氧化碳,用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检测酒精。
【分析】(1)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2)健那绿是活体染色剂,可以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二氧化碳;用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检测酒精。
19.(2023高一上·保定期中)某实验小组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选用菠菜、苔藓、黑藻为实验材料,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以及细胞质的流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菠菜和苔藓为材料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甲同学制作临时装片时,需用镊子撕取菠菜 作为材料,而乙同学可以直接把黑藻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主要是因为 。
(2)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 运动作为标志。实验中一般选择细胞壁作为参照物,原因是 。
(3)丙同学用黑藻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先用 找到黑藻叶肉细胞,然后换用 观察。
(4)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的意义是 。
【答案】(1)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黑藻是单层细胞
(2)叶绿体;细胞壁固定不动且可以看见
(3)低倍镜;高倍镜
(4)细胞质的流动,为细胞内物质的运输创造了条件,从而保障细胞内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知识点】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流动实验
20.(2024高一上·安乡县期末)黑藻是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叶片小而薄,叶绿体大,是生物实验的良好材料。图1是黑藻叶肉细胞显微图片,图2表示利用黑藻进行质壁分离的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图3表示利用黑藻进行色素提取与分离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黑藻为材料观察细胞质流动时,通常以 的运动作为标志。如果该标志在视野中沿液泡逆时针方向流动,则细胞质实际流动方向是 。
(2)图2的步骤②中使用吸水纸目的是 。步骤③中观察到了质壁分离现象,4处溶液是 ,5处和2处颜色分别为 、 。
(3)提取黑藻叶中色素所用的试剂为 。在圆形滤纸中央滴一滴色素提取液,待滤液干后,重复一到两次,重复的目的是 。再用滴管缓慢在中心处滴加层析液,层析分离后的结果如图3所示,有4个近似同心的色素圆环。其中色素带1为 ,本次实验结果出现异常,色素带3和4含量偏 ,可能是研磨时忘记加入 。
【答案】(1)叶绿体;逆时针
(2)使细胞浸润在蔗糖溶液中;外界溶液(蔗糖溶液);绿色;无色
(3)无水乙醇;保证滤液细线上含有较多的色素,实验效果明显;胡萝卜素;低;CaCO3
【知识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流动实验
21.(2024高一下·湖南期中)某同学用菠菜叶做实验材料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情况如图1,将其中一个环流的叶绿体放大如图2,图2是光合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 可作为判断细胞质流动的参照物,图中细胞质环流的真实方向为 。
(2)按照下表设计实验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测: 。
处理方法 其他条件 有机物制造量
实验甲 持续光照10分钟 相同且适宜 少
实验乙 光照5秒再黑暗5秒,连续交替进行20分钟 相同且适宜 多
(3)叶绿体的光合色素分布在 上,其作用是 。
(4)在暗反应中图2中[ ](填数字标号) 和 为还原C3提供能量,若其他条件适宜,突然增加CO2浓度,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含量有所下降。图中的②是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有一部分是 ,该物质可以进入筛管,再通过韧皮部运输到植株各处。
(5)将植物置于玻璃罩中,所提供的CO2全部是C18O2,参与光合作用一段时间后发现玻璃罩内有18O2,请分析原因: 。
【答案】(1)叶绿体的运动;逆时针
(2)光合作用过程有的阶段(暗反应阶段)不需要光照
(3)类囊体薄膜(基粒片层结构薄膜或基粒);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4)①;ATP;NADPH;蔗糖
(5)以C18O2为原料进行光合作用,C18O2中的18O可以进入光合产物H2O中,然后再以这种H218O为原料再进行光合作用可产生18O2;或用两次光合作用反应式表示如下:
【知识点】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流动实验
【解析】【解答】 (1)、图1中叶绿体的运动可作为判断细胞质流动的参照物,因为叶绿体呈绿色,显微镜下易于观察。图中细胞质环流的真实方向为逆时针,因为显微镜下物像环流和实际环流方向相同。
(2)、实验甲持续光照10分钟,实验乙光照5秒再黑暗5秒,连续交替进行20分钟,则实际光照也是10分钟,但有机物制造量实验乙比实验甲多,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需要光,所需酶的种类少于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速率相对慢,光反应阶段产物ATP和NADPH供给充足,可能有剩余,黑暗5秒中暗反应继续进行,则可推测光合作用过程暗反应阶段不需要光照。
(3)、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需要条件有光、色素和酶,叶绿体的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其作用是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4)、在暗反应中还原C3需要光反应产物ATP和NADPH, 则为图2中①ATP和NADpH为还原C3提供能量。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一部分是蔗糖可以在输导组织中运输,其可以进入筛管,再通过韧皮部运输到植株各处。
(5)、以C18O2为原料进行光合作用,根据光合作用反应式6CO2+12H2O→C6H12O6+6H2O+6O2,则C18O2中的18O可以进入光合产物H2O中, 然后再以这种H218O为原料再进行光合作用可产生18O2。
【分析】(1)显微镜成像是倒立虚像,即上下、左右均是倒立的。玻片移动的方向和物像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生物顺(逆)时针旋转,显微镜下观察也是顺(逆)时针旋转。细胞质顺时针流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也是顺时针流动。(2)光合作用过程有光反应和暗反应(碳反应)。光反应条件有光、色素、酶、水。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物质变化有水光解:H2O→H++e-+O2,NADPH(可以写成[H])生成:NADP++H++e-→NADPH,ATP生成:ADP++Pi+光能→ATP。能量变化有光能→NADPH、ATP中活跃化学能。暗反应(碳反应)条件有ATP、NADPH、二氧化碳、多种酶。场所在叶绿体基质。物质变化有CO2固定:CO2+C5(五碳化合物,五碳糖)→C3(三碳化合物,三碳酸),C3(三碳化合物,三碳酸)还原:C3+NADPH+ATP→有机物(CH2O)+C5(五碳化合物,五碳糖),C5(五碳化合物,五碳糖)再生。能量变化有NADPH、ATP中活跃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
1 / 1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流动实验—高考生物一轮实验专题复习
一、选择题
1.(2023高二上·月考) 下列材料中,最适合用来观察叶绿体的是( )
A.洋葱根尖分生区 B.菠菜的叶片
C.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D.花生的种子
2.(2024高一上·清远期末) 某同学将黑藻放在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预处理培养,再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预处理培养可使叶绿体运动明显,利于观察
B.用清水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叶绿体时,无需染色
C.可观察到一个细胞内叶绿体沿同一方向运动
D.可观察到叶绿体的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
3.(2022·浙江选考)以黑藻为材料进行“观察叶绿体”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部成熟叶片是最佳观察材料
B.叶绿体均匀分布于叶肉细胞中心
C.叶绿体形态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D.不同条件下叶绿体的位置不变
4.(2023高三上·吉林月考)如图所示是真核细胞中两种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都与能量转换有关
B.在甲、乙中②的功能有较大差异
C.甲可以直接利用乙产生的葡萄糖氧化分解供能
D.甲、乙都含有DNA,都属于半自主性细胞器
5.(2022高一下·长安期末)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新鲜菠菜叶片中的叶绿体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应该分别使用的染色剂是( )
A.无需染色;健那绿染液 B.甲基绿;吡罗红
C.甲基绿;健那绿染液 D.健那绿染液;无需染色
6.(2021·浙江)在进行“观察叶绿体”的活动中,先将黑藻放在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预处理培养,然后进行观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临时装片时,实验材料不需要染色
B.黑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制作临时装片时不需切片
C.预处理可减少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数量,便于观察
D.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中的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
7.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正确的结论是
A.叶绿体在细胞内是固定不动的
B.叶绿体在细胞是均匀分布的
C.叶绿体的存在是叶片呈绿色的原因
D.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不含线粒体
8.(2023·)在进行“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活动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菠菜上表皮细胞也可以作为实验材料
B.叶绿体均匀分布于叶肉细胞中心
C.不同条件下叶绿体的位置不变
D.叶绿体形态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9.(2022高一上·浙江期中)在进行“观察叶绿体”的活动中,先将黑藻放在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预处理培养,然后进行观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部成熟叶片是最佳观察材料
B.制作临时装片时,实验材料不需要染色
C.预处理可减少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数量,便于观察
D.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黑藻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
10.(2022高一上·龙江期中)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了菠菜、天竺葵、柳树叶片中的叶肉细胞,发现这些叶肉细胞中都有叶绿体,于是得出了植物叶肉细胞都有叶绿体的结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同学运用了完全归纳的科学方法
B.该同学运用了不完全归纳的科学方法
C.该同学进行归纳时应考虑是否有特例的存在
D.该同学得出结论的方法和细胞学说建立的方法相同
11.(2018高一上·延吉期中)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 )
①用滴管在载坡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②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③取黑藻叶片 ④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的边缘,将它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放平 ⑤把黑藻叶片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
A.②①④③⑤ B.②①③⑤④ C.①②③⑤④ D.②①⑤④③
12.(2021高一上·成都期末)下列有关“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高倍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及其在细胞中的分布
B.将健那绿溶解在生理盐水中,加温到30~40℃充分溶解后即可配置成健那绿染液
C.观察叶绿体时,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可以维持叶绿体的形态便于观察
D.健那绿染液可将活细胞中的叶绿体染成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13.(2024高三下·湖北模拟)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黑藻叶肉细胞的示意图,则实际情况下细胞质的环流方向和细胞中叶绿体的实际位置分别是( )
A.逆时针、左下方 B.逆时针、右上方
C.顺时针、左下方 D.顺时针、右上方
14.(2024高三上·柳州月考)在“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的实验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菠菜叶的下表皮可直接作为观察叶绿体的材料
B.藓类叶片由单层叶肉细胞构成且叶绿体较大,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C.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内由类囊体堆叠形成的基粒
D.若显微镜视野中细胞质沿顺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流动方向也是顺时针
15.(2024高三下·河北模拟)将黑藻叶片放在一定浓度的外界溶液中,第8分钟时显微镜下观察到黑藻细胞形态与初始状态相近。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第8分钟时可能观察到黑藻细胞的叶绿体运动
B.黑藻细胞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与细胞壁的伸缩性相近
C.外界溶液为低浓度的蔗糖溶液,黑藻细胞吸水膨胀
D.外界溶液为一定浓度KNO3溶液,黑藻细胞可能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二、多选题
16.(2024高三上·哈尔滨期末)黑藻是一种多年生沉水植物,是生物学实验的优质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直接选取黑藻叶片用于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
B.可用纸层析法提取和分离黑藻叶绿体中的色素
C.可用黑藻叶片中的叶绿体作参照物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D.用黑藻的根观察有丝分裂时,压片有助于细胞分散
三、非选择题
17.(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请回答:
(1)制作菠菜叶的临时装片时,应取菠菜叶的 表皮并稍带些叶肉来作为观察对象,因为该细胞内的叶绿体 .
(2)观察线粒体时所用的染料名称是 ,染色后可以使线粒体呈 色.
(3)在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时,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果如图所示,叶绿体的实际位置和细胞质流动方向为
A.左侧、顺时针 B.右侧、顺时针
C.左侧、逆时针 D.右侧、逆时针.
18.(2023高三上·周至月考)酵母菌的线粒体在饥饿和光照等条件下会损伤,使线粒体成为具有双层膜"自噬体","自噬体”与溶酶体结合形成“自噬溶酶体”从而将线粒体分解,请回答与线粒体有关的问题.
(1)为观察正常细胞中的线粒体,可用 进行染色,被染色的细胞一般 (答"是”或"不是”)处于生活状态.
(2)线粒体内膜结构的基本支架是 ,其组成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 ."自噬体”"与溶酶体结合的过程说明生物膜具有 .研究发现人体细胞溶酶体内的pH在5.0左右,由此可知细胞质基质中的H+进入溶酶体的运输方式是 。
(3)若某酵母菌的线粒体均遭“损伤”,此时葡萄糖氧化分解的终产物是 ,对终产物进行检测时,所用的试剂是 。
19.(2023高一上·保定期中)某实验小组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选用菠菜、苔藓、黑藻为实验材料,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以及细胞质的流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菠菜和苔藓为材料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甲同学制作临时装片时,需用镊子撕取菠菜 作为材料,而乙同学可以直接把黑藻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主要是因为 。
(2)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 运动作为标志。实验中一般选择细胞壁作为参照物,原因是 。
(3)丙同学用黑藻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先用 找到黑藻叶肉细胞,然后换用 观察。
(4)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的意义是 。
20.(2024高一上·安乡县期末)黑藻是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叶片小而薄,叶绿体大,是生物实验的良好材料。图1是黑藻叶肉细胞显微图片,图2表示利用黑藻进行质壁分离的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图3表示利用黑藻进行色素提取与分离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黑藻为材料观察细胞质流动时,通常以 的运动作为标志。如果该标志在视野中沿液泡逆时针方向流动,则细胞质实际流动方向是 。
(2)图2的步骤②中使用吸水纸目的是 。步骤③中观察到了质壁分离现象,4处溶液是 ,5处和2处颜色分别为 、 。
(3)提取黑藻叶中色素所用的试剂为 。在圆形滤纸中央滴一滴色素提取液,待滤液干后,重复一到两次,重复的目的是 。再用滴管缓慢在中心处滴加层析液,层析分离后的结果如图3所示,有4个近似同心的色素圆环。其中色素带1为 ,本次实验结果出现异常,色素带3和4含量偏 ,可能是研磨时忘记加入 。
21.(2024高一下·湖南期中)某同学用菠菜叶做实验材料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情况如图1,将其中一个环流的叶绿体放大如图2,图2是光合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 可作为判断细胞质流动的参照物,图中细胞质环流的真实方向为 。
(2)按照下表设计实验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测: 。
处理方法 其他条件 有机物制造量
实验甲 持续光照10分钟 相同且适宜 少
实验乙 光照5秒再黑暗5秒,连续交替进行20分钟 相同且适宜 多
(3)叶绿体的光合色素分布在 上,其作用是 。
(4)在暗反应中图2中[ ](填数字标号) 和 为还原C3提供能量,若其他条件适宜,突然增加CO2浓度,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含量有所下降。图中的②是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有一部分是 ,该物质可以进入筛管,再通过韧皮部运输到植株各处。
(5)将植物置于玻璃罩中,所提供的CO2全部是C18O2,参与光合作用一段时间后发现玻璃罩内有18O2,请分析原因: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解析】【解答】A、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A错误;
B、菠菜的叶片含有叶绿体,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B正确;
C、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不含叶绿体,C错误;
D、花生种子不含叶绿体,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观察叶绿体:(1)制片。用镊子取一片黑藻的小叶,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制片和镜检时,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不能放干了,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否则细胞或叶绿体失水收缩,将影响对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观察。(2)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3)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2.【答案】D
【知识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解析】【解答】A、预处理培养(事先将观察用的黑藻放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可使叶绿体运动明显,细胞质流动加快,利于观察,A正确;
B、叶绿体是绿色的,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因此用清水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叶绿体时,无需染色 ,B正确;
C、在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可能观察到叶绿体环绕液泡的运动,故可观察到一个细胞内叶绿体沿同一方向运动,C正确;
D、类囊体堆叠而成的基粒属于亚显微结构,不能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观察叶绿体:
(1)制片: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取一片藓类的小叶或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放入水滴中,盖上盖玻片。
(2)低倍镜观察: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然后换用高倍镜。
(3)高倍镜观察:调清晰物像,仔细观察叶片细胞内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
3.【答案】C
【知识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解析】【解答】A、黑藻幼嫩的小叶中叶绿体数量较少,形态清晰,便于观察,故幼嫩的叶片是最佳的观察材料,A错误;
B、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的边缘,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B错误;
C、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C正确;
D、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可随光照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黑藻叶片较薄,仅由一层细胞组成的,因此可以不用切片直接观察叶绿体。观察细胞质流动的实验中可以叶绿体为参照物知道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了明显观察到细胞质的流动,实验材料必须处于有水的状态下,且可以用温水处理或在光照下处理一段时间,促进细胞质的流动。
观察叶绿体:(1)制片。用镊子取一片黑藻的小叶,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制片和镜检时,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不能放干了,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否则细胞或叶绿体失水收缩,将影响对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观察。(2)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3)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4.【答案】C
【知识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解析】【解答】A、甲(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将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乙(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A正确;
B、甲(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增加了内膜面积,附着大量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进行的场所;乙(叶绿体)内膜较平整,功能较简单,二者的功能有较大差异 ,B正确;
C、甲(线粒体)不可直接分解葡萄糖,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葡萄糖先在细胞质基质被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被分解,C错误;
D、甲、乙都含有DNA,自身含有遗传表达系统,但是其蛋白质翻译、自身构建和功能的发挥仍然需要核基因的遗传信息参与,所以都属于半自主性细胞器 ,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分析题图:甲为线粒体,乙为叶绿体,①为线粒体外膜和叶绿体外膜,②为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膜,③为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薄膜),④为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
5.【答案】A
【知识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解析】【解答】A和D、菠菜叶中的叶绿体是具有颜色的,不需要染色即可以观察到;观察线粒体需要用健那绿来染色,A正确;D错误;
B、甲基绿和吡罗红可以鉴别DNA和RNA,B错误;
C、甲基绿是可以将DNA染成绿色, 无法用来染色叶绿体,C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1)观察叶绿体:材料是藓类叶或黑藻叶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不需要染色。
(2)观察线粒体:材料是人口腔上皮细胞。用染色剂健那绿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线粒体可保持活性数小时。
6.【答案】A
【知识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解析】【解答】A、叶绿体呈现绿色,用显微镜可以直接观察到,因此制作临时装片时,实验材料不需要染色,A正确;
B、黑藻是一种多细胞藻类,其叶片是由单层细胞组成,可以直接用叶片制作成临时装片,B错误;
C、先将黑藻放在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预处理培养,有利于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保持细胞的活性,更有利于观察叶绿体的形态,C错误;
D、叶绿体中的基粒和类囊体,属于亚显微结构,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观察叶绿体步骤:(1)制片: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取一片藓类的小叶或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放入水滴中,盖上盖玻片。(2)低倍镜观察: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然后换用高倍镜。(3)高倍镜观察:调清晰物像,仔细观察叶片细胞内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
7.【答案】C
【知识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解析】【分析】活细胞的细胞质是流动的,叶绿体在细胞内随细胞质流动而流动;叶绿体在细胞是不均匀分布的;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也含线粒体,但观察不到;所以ABD不正确。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使叶片呈绿色,所以C正确。
8.【答案】D
【知识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解析】【解答】A、菠菜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故菠菜上表皮细胞不可以作为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 A错误;
BC、叶绿体在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分布不均匀,与光照和温度等因素有关,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可随光照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BC错误;
D、高倍镜下观察到的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黑藻叶片较薄,仅由一层细胞组成的,因此可以不用切片直接观察叶绿体。
9.【答案】B
【知识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解析】【解答】A、选材时,应选择新鲜枝上的幼嫩小叶,其细胞内叶绿体活动能力强,容易观察,A错误;
B、叶绿体呈现绿色,用显微镜可以直接观察到,因此制作临时装片时,实验材料不需要染色,B正确;
C、先将黑藻放在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预处理培养,有利于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保持细胞的活性,更有利于观察叶绿体的形态,C错误;
D、电子显微镜下才能可观察到叶绿体中双层膜结构,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观察叶绿体步骤:(1)制片: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取一片藓类的小叶或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放入水滴中,盖上盖玻片。(2)低倍镜观察: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然后换用高倍镜。(3)高倍镜观察:调清晰物像,仔细观察叶片细胞内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
10.【答案】A
【知识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解析】【解答】AB、由部分植物的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归纳出植物叶肉细胞都有叶绿体,属于不完全归纳,A错误;B正确;
C、进行不完全归纳时需要考虑是否有特例的存在,C正确;
D、该同学得出结论的方法和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都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1、完全归纳法一般指完全归纳推理,是以某类中每一对象(或子类)都具有或不具有某一属性为前提,推出以该类对象全部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为结论的归纳推理。
2、不完全归纳法是以某类中的部分对象(或子类)具有或不具有某一属性为前提,得出以该类对象全部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为结论的归纳方法。
11.【答案】B
【知识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解析】【解答】根据课本内容,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依次是②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①用滴管在载坡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③取黑藻叶片;⑤把黑藻叶片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④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的边缘,将它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放平。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理清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步骤
(1)制片:用镊子取一片黑藻的小叶,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制片和镜检时,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不能放干了,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 否则细胞或叶绿体失水收缩,将影响对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观察.
(2)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
(3)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
12.【答案】D
【知识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解析】【解答】A、用高倍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及其在细胞中的分布,如果要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内部结构则需要用电子显微镜,A正确;
B、将健那绿溶解在适量生理盐水中,再加温到30~40℃使其充分溶解,就配置成了健那绿染液,B正确;
C、观察叶绿体时,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不能放干,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防止叶绿体失水皱缩,不利于观察形态,C正确;
D、健那绿染液可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观察叶绿体:(1)制片。用镊子取一片黑藻的小叶,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制片和镜检时,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不能放干了,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否则细胞或叶绿体失水收缩,将影响对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观察。(2)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3)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2、线粒体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健那绿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能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植物细胞内部有绿色的叶绿体,颜色与染色后蓝绿色的线粒体相近,不能用其作实验材料,以免干扰观察。
13.【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流动实验
14.【答案】D
【知识点】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流动实验
15.【答案】B
【知识点】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流动实验
16.【答案】A,C,D
【知识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流动实验
【解析】【解答】A、黑藻叶片是成熟的植物细胞,有大液泡,可以发生质壁分离,故可以直接选取黑藻叶片以叶绿体为参照物,用于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A正确;
B、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色中的色素,色素能够溶解在层析液中,但不同色素溶解度不同,故用纸层析法分离黑藻叶绿体中的色素 ,B错误;
C、黑藻叶片含有叶绿体,呈绿色,所以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绿体的运动情况,观察细胞质的流动,C正确;
D、黑藻不是藻类植物,是被子植物,具有真正的根,因此可用黑藻的根观察有丝分裂。而解离和压片都有助于细胞分散,D正确。
故答案为:ACD。
【分析】1、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2、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有丝分裂:
过程 方法 时间 目的
解离 剪洋葱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有酒精和盐酸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 3~5min 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漂洗 待根尖软化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器皿中漂洗。 约10min 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染色 把根尖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0.01g/mL或0.02g/mL的甲紫溶液(醋酸洋红溶液)的玻璃器皿中染色。 3~5min 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能使染色体着色
制片 用镊子将这段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盖玻片。 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3、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1)提取色素:①研磨:绿叶剪碎加二氧化硅(研磨充分)、碳酸钙(保护叶绿素)、无水乙醇(溶解色素);②过滤;③收集滤液。 (2)制备滤纸条:一端剪去两角,使扩散均匀。 (3)画滤液细线:直、细、浓(风干后重复数次)。 (4)色素分离: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防止色素溶于层析液中。
17.【答案】(1)下;大且数量较少
(2)健那绿;蓝绿
(3)C
【知识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解析】【解答】解:(1)制作菠菜叶的临时装片时,应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来作为观察对象,因为该细胞内的叶绿体大且数量较少.(2)观察线粒体时所用的染料为健那绿染液,染色后可以使线粒体呈蓝绿色.(3)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倒像,由于在视野中叶绿体处于右上方,故实际中叶绿体处于左下方;逆时针旋转的圆,旋转180度后还是逆时针.故选:C.
【分析】1、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2、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健那绿染液能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通过染色,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处于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3、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观察的物象是倒像,移动装片过程中,物象移动的方向与玻片移动的方向相反;物与像的位置关系是上下倒、左右倒.
18.【答案】(1)健那绿;是
(2)磷脂双分子层;磷脂;一定流动性;主动运输
(3)酒精和二氧化碳;检测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检测酒精用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
【知识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主动运输;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流动实验
【解析】【解答】(1)健那绿是活体染色剂,可以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所以观察正常细胞中的线粒体,可用健那绿进行染色;被染色的细胞一般是处于生活状态。
(2)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其组成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磷脂;“自噬溶酶体”形成的过程由线粒体形成的自噬体与溶酶体膜的融合过程,这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人体细胞溶酶体内的pH在5.0左右,而细胞质的pH为7.0左右,可见H+进入溶酶体为逆浓度梯度进行的,故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3)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若某酵母菌的线粒体均遭“损伤”,在有氧条件下也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色,酒精能使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变成灰绿色,因此,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二氧化碳,用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检测酒精。
【分析】(1)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2)健那绿是活体染色剂,可以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二氧化碳;用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检测酒精。
19.【答案】(1)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黑藻是单层细胞
(2)叶绿体;细胞壁固定不动且可以看见
(3)低倍镜;高倍镜
(4)细胞质的流动,为细胞内物质的运输创造了条件,从而保障细胞内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知识点】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流动实验
20.【答案】(1)叶绿体;逆时针
(2)使细胞浸润在蔗糖溶液中;外界溶液(蔗糖溶液);绿色;无色
(3)无水乙醇;保证滤液细线上含有较多的色素,实验效果明显;胡萝卜素;低;CaCO3
【知识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流动实验
21.【答案】(1)叶绿体的运动;逆时针
(2)光合作用过程有的阶段(暗反应阶段)不需要光照
(3)类囊体薄膜(基粒片层结构薄膜或基粒);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4)①;ATP;NADPH;蔗糖
(5)以C18O2为原料进行光合作用,C18O2中的18O可以进入光合产物H2O中,然后再以这种H218O为原料再进行光合作用可产生18O2;或用两次光合作用反应式表示如下:
【知识点】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流动实验
【解析】【解答】 (1)、图1中叶绿体的运动可作为判断细胞质流动的参照物,因为叶绿体呈绿色,显微镜下易于观察。图中细胞质环流的真实方向为逆时针,因为显微镜下物像环流和实际环流方向相同。
(2)、实验甲持续光照10分钟,实验乙光照5秒再黑暗5秒,连续交替进行20分钟,则实际光照也是10分钟,但有机物制造量实验乙比实验甲多,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需要光,所需酶的种类少于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速率相对慢,光反应阶段产物ATP和NADPH供给充足,可能有剩余,黑暗5秒中暗反应继续进行,则可推测光合作用过程暗反应阶段不需要光照。
(3)、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需要条件有光、色素和酶,叶绿体的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其作用是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4)、在暗反应中还原C3需要光反应产物ATP和NADPH, 则为图2中①ATP和NADpH为还原C3提供能量。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一部分是蔗糖可以在输导组织中运输,其可以进入筛管,再通过韧皮部运输到植株各处。
(5)、以C18O2为原料进行光合作用,根据光合作用反应式6CO2+12H2O→C6H12O6+6H2O+6O2,则C18O2中的18O可以进入光合产物H2O中, 然后再以这种H218O为原料再进行光合作用可产生18O2。
【分析】(1)显微镜成像是倒立虚像,即上下、左右均是倒立的。玻片移动的方向和物像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生物顺(逆)时针旋转,显微镜下观察也是顺(逆)时针旋转。细胞质顺时针流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也是顺时针流动。(2)光合作用过程有光反应和暗反应(碳反应)。光反应条件有光、色素、酶、水。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物质变化有水光解:H2O→H++e-+O2,NADPH(可以写成[H])生成:NADP++H++e-→NADPH,ATP生成:ADP++Pi+光能→ATP。能量变化有光能→NADPH、ATP中活跃化学能。暗反应(碳反应)条件有ATP、NADPH、二氧化碳、多种酶。场所在叶绿体基质。物质变化有CO2固定:CO2+C5(五碳化合物,五碳糖)→C3(三碳化合物,三碳酸),C3(三碳化合物,三碳酸)还原:C3+NADPH+ATP→有机物(CH2O)+C5(五碳化合物,五碳糖),C5(五碳化合物,五碳糖)再生。能量变化有NADPH、ATP中活跃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