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秦统一中国 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秦统一中国 课件(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4 10:4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学习目标
1.通过史料分析,知道秦灭六国的原因,认识到秦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体会到祖国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愿。(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2.了解秦朝疆域以及统一文字、货币、 度量衡等业绩,认识到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意义;了解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的建立,认识到中央集权制度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为中国古代两千多年政治制度发展做出的贡献(史料实证)
3.知道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认识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一、秦灭六国
1.任务:阅读史料,结合教材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原因。
合作探究
材料1: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不得休息。” ——《吕氏春秋》
材料2: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论衡·书解》
材料3: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只重才能,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为得到这一人才,下令攻韩,迫使韩王将韩非送往秦国。——材料P52相关史事
材料4: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原因:①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定统一;(民心所向)
②商鞅变法后,秦国实现富国强兵;(经济基础)
③秦王嬴政雄才大略、重用人才;(个人因素)
④使用“远交近攻”正确的战略战术。(战略得当)
公元前259年
嬴政生于赵国的都城邯郸,因其父亲秦庄襄王在赵国充当质子。
公元前257年
3岁遭父亲抛弃,嬴政和母亲遭遇赵国追杀,局势稳定后,在赵国做质子,直到九岁归国。
公元前247年
13岁继位秦王,国事由吕不韦决断。
22岁嬴政亲政,先后平定嫪毐叛乱,幽禁母亲,罢黜吕不韦,开始独揽大权。
公元前238年
一、秦灭六国
秦王嬴政
自是千古一帝也。
--李贽《藏书》
公元前230年,嬴政30岁,挥师灭韩;
公元前228年,嬴政32岁,攻破赵国;
公元前225年,嬴政35岁,占领魏国;
公元前223年,嬴政37岁,大举伐楚;
公元前222年,嬴政38岁,破灭燕国;
2.秦朝统一的过程
一、秦灭六国
①时间:
②灭国顺序:
③策略: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韩、赵、魏、楚、燕、齐
材料 范雎曰:“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战国策.秦策》
远交近攻







秦朝
公元前221年
咸阳
秦统一天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秦朝建立:
时间:公元前221年
建立者:秦王嬴政
都城:咸阳(今陕西西安)
一、秦灭六国
东临东海
南濒南海
西到陇西
北抵长城
注意区别秦国和秦朝
一代帝王
一、秦灭六国
知识梳理
观察春秋、战国、秦朝疆域版图的变化,说一说秦统一的意义。
秦朝形势图
春秋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1.建立原因:
思考:春秋战国的动荡局面给秦朝哪些启示?如何解决?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加强中央的权力
加强对地方的管辖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皇权至上
皇帝独裁
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目的),秦朝创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
指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
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中央集权:
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政治上: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2.皇帝制度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军事、财政等一切大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机构和官员都要遵从皇帝的指令。嬴政宣布自己为天下第一个皇帝,史称“秦始皇”。
材料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材料二:“天子独以印称玺”“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材料三:“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根据材料,归纳皇帝制度的鲜明特点是什么?
皇位世袭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嬴政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皇帝称号由来:嬴政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决定用“皇帝”作为自己的专用称号。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三公九卿制—中央官制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行政
军事
监察
皇权至高无上
皇 帝
九卿


廷尉
少府
卫尉
宗正
郎中令
太仆
典客
治粟内史
最高统治者
三公
九卿
中央政府
4.地方:郡县制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皇帝
郡(守)
县(令或长)
乡、里、亭
中央机构
地方机构
地方上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郡县制的意义/影响:
①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②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
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合作探究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制度 分封制 郡县制
标准 血缘关系为纽带 地域划分为基础
方式 爵位封地世袭 官员由皇帝任免
权力 高度自治权 只有行政管理权
作用 意义 初期巩固西周统治,后期出现地方割据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开创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目的 都是巩固统治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指国家政权的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个人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严格服从中央,地方没有独立性。
毛泽东概括说:百代都行秦政制。
“秦政制”指什么?有何影响?
利: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加强统治
弊:集权易出现暴政
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影响深远。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背景: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只是政治上巩固统一。但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还极为不便,影响到国家政治统一的巩固。
2.目的: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
秦统一后面临的社会问题
唉!有些地方路宽阔,有的太窄,朕的马车差点过不去;找人问路,听不懂话,写出字,他又不认识;到楚国买纪念品,那里的人只认楚国的钱币,秦国的钱花不出;让他称一斤猪肉,他只给了八两,还说他们都是这么卖的。出去没半月,北方来加急文书,匈奴又进犯北方边疆……这样下去,怎能显示我大秦威严!
道路宽窄不一
语言文字不通
货币不通
度量衡不统一
边疆危机
3.文化方面——统一文字:小篆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小篆)
(隶书)
李斯
作用: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
人们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七国文字书写各异,对国家统一很不利。
秦始皇帝初兼并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初有隶书,以趣简约,而古文由此绝矣。—(五代十国)徐锴《说文系传》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4.经济方面——统一货币、度量衡







圆形方孔半两钱
作用: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5.交通上——统一车轨和道路、开凿灵渠
车轮距离统一为6尺
秦铜车马
秦朝四通八达的交通示意图
陆路: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交通网。
水路: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
作用:促进地方交流沟通;加强对全国控制。
(1)征服越族地区,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设桂林、南海、象等数郡);
(2)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临洮
辽东
材料一:“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贾谊《过秦论》
6.军事上: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7.秦的疆域:
秦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长城一带
东海
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
人口:2500万(前213年)
南海
陇西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知识拓展:
如何评价秦始皇?
秦始皇的千秋功过历代都有评说。称赞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有,五帝所不及”。也有人记载:“秦王贪狼暴虐……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你怎么看呢?
(1)统一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首创中国历史上延续两千多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广建宫殿,大修陵墓,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等。
(3)实施暴政、刑罚残酷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原则:客观公正,辩证看待
VS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课堂小结
秦灭六国
秦的疆域
秦统一中国
(疆域上统一)
时间:BC221年
人物:嬴政
都城:咸阳
(政治上统一)
(文化、经济、军事上统一)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统一文字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轨
北击匈奴,南征百越
修建长城
东至东海
西到陇西
北至长城
南达南海
巩固统一的措施
随堂训练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全国推行度量衡标准,制作颁行标准器,并且设立机构每年检查校正生产和商业活动中使用的度量衡。这有利于( )
A.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B.不同地域人民语言交流
C.方便各地的交通往来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大成就
2.“中国各地的方言千差万别.虽然语言不通.但秦以后使用同样的文字,使书写交流成为可能,这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及文化认同的产生,意义极其深远。”材料叙述的是“秦朝统一文字”的( )
A.历史肯景 B.主要目的 C.重要内容 D.历史影响
3.《全球通史》载:“秦朝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这“印记”体现在( )
A.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B.修建秦始皇陵
C.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D.创立科举制度
D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