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1912
一、建立:中华民国的建立
1.背景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黄兴
黎元洪
孙中山
1票
0票
16票
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结合所学,图片反映的是哪一事件?当时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还没有实现全国的统一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时间
国都
临时大总统
纪年历法
机构
意义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自主学习课本48页内容,了解政权的基本信息
1912年1月1日
南京
孙中山
采用民国纪年,改用阳历(公历)
成立临时参议院
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的重要成果
一、建立:中华民国的建立
2.建立
“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1912年·中华民国国歌拟稿
通过材料分析,说说“旧邦新造”的“新”体现在哪里?
材料一:那个两千多年来专制的、世袭的皇帝已经不复存在,由选举的、民主的总统取而代之,宣传了民主共和的思想,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材料二:
乾隆通宝
光绪元宝
民国九年银元
1948年纸币
君主专制制度变为资产阶级共和国
皇帝年号纪年变为民国纪年,改用阳历(公历)
一、建立:中华民国的建立
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
民国元年
民国二年
民国三年
1913
1912
1914
民国纪年
阳历(公元)
数学小课堂,你知道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如何进行换算的吗?
1+1911=1912
2+1911=1913
3+1911=1914
民国×年
公元年
民国×年+1911=公元年
1.(2018·山东·中考模拟) 如下图所示毕业证书颁发于()
A.公元1912年 B.公元1918年
C.公元1919年 D.公元1920年
……
小试牛刀·中考演练
一、建立:中华民国的建立
C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根据课本内容,思考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如何巩固新生的中华民国?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如何巩固?
二、巩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君主专制时期
国家 主权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国民 权利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自由和权利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锦衣卫、八股取士、文字狱
立法权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行政权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 司法权 司法独立 何以巩固?
分析材料,思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君主专制时期的统治有何不同?
二、巩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二、巩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用宪法形式确定确定了资产阶级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等原则,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性质:
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有敢为帝制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
2.(2018·陕西·中考模拟) 晚清民国时期,将不受束缚的帝制皇权关进民主国家法制框架,推动中国现代化,就是众多先贤的“中国梦”,为此他们( )
A.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 B.掀起义和团运动
C.主张“德先生”和“赛先生” D.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2019·内蒙古·中考模拟) 孙中山曾说“我只说一条: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孙中山的这一主张可以在哪部文献中找到法律依据( )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约法》
小试牛刀·中考演练
C
D
材料一:清王朝与临时政府南北对峙,试图通过速开议会、速定宪法来抵挡革命;同时派兵镇压革命军。
材料二:英、美、德、日等国采取“观望”态度,相继宣告“中立”,同时使用了派驻舰队、截留海关税款等手段。安徽都督孙毓筠以专使来,言需饷奇急,求济于政府。孙先生即批给二十万,余奉令至财政部,则金库仅存十洋。 ——引自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的回忆
孙中山该如何抉择?
思考:分析材料,指出中华民国建立初期面临的局面。
内外交困
三、窃取: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抉择一
抉择二
临时政府成立之后,……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临时政府重申承认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国家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承担过去的外债和赔款,保护帝国主义在华的各种特权和利益。 ——《告各友邦书》
思考(2分钟):南京临时政府在外交政策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换取帝国主义国家的承认和支持
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性
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
——《辛亥革命史资料选》
袁世凯
1859年:袁世凯出生于河南一个官宦家族
1898年:告密维新派
1902年:1900年镇压义和团获得洋人信任
1905年:袁世凯练成北洋新军
三、窃取: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袁世凯逼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第一步
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提出辞职,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第二步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职。临时政府迁北京。
第三步
◆袁世凯是如何一步步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
袁世凯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清帝退位诏书
三、窃取: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肆
任重道远
——追民主共和之梦
小组合作探究: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无量英雄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也有人认为“君主之命命已终,世局统统归共和”。请你结合材料和本课所学知识,说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材料一: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礼服成,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新陈代谢》,《时报》,1912年3月5日。
19世纪70年代-1911年 1912年至1919年
投资万以上厂矿 共700多个 新建成厂矿470多个
资本总额 共1.3亿元左右 新增投资9500万元
——据严中平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整理
材料二:中国民族工业厂矿统计数据表
材料三:上海公共租界、法租界二处行政、警察等权,均操于外人之手,应俟大局底定,再行设法收回。现时华人在租界内,暂不可率行抵抗或鲁莽从事。
——《中华民国对于租界应守之规则》
①政治: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②思想文化:推动思想解放,使社会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都发生新的变化
③经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历史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近代中国行不通
《走向共和》片段
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和继承他的宝贵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为他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而继续奋斗。
——《习近平在纪念
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
年大会上的讲话》
四、传承:振兴中华中国梦
本课小结
一九一二民国建,中山就任大总统。
帝制终结约法颁,三权分立体制建。
窃国大盗袁世凯,民主共和受挫折。
中共开创新篇章,你我共建中国梦。
1.(2017·广东·中考真卷) 林伯渠说:“对许多末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强调( )
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 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
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 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2.(河南·中考模拟)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发表了“继承孙中山精神,为振兴中华继续奋斗”重要讲话。孙中山曾在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誓时说:“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这段誓词最能体现孙中山( )
A.革除弊政,革新习俗的决心
B.忠于祖国、谋划民生幸福的决心
C.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决心
D.推行"实业救国"理想的决心
小试牛刀·中考演练
A
B
3.(2020·四川·中考模拟) 民国元年,为紧跟时势,商务印书馆编纂了《共和国教科书》,推崇爱国、平等、自由、权利、义务等理念。发生在这一年,与该套教科书编纂有直接关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中华民国成立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B
小试牛刀·中考演练
(2019·安徽·中考模拟)材料一:为了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亡,为了拯救民众于水火,一批仁人志士揭竿而起,浴血奋战;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党人前赴后继,屡蹶屡战,英勇牺牲,“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一批革命志士“敢以颈血溅诸侯”,以手枪、炸弹等铁血手段对抗残暴的专制政体……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同时这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永远值得炎黄子孙尊敬和怀念。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小试牛刀·中考演练
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思想上:促进了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020·山东·中考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上海《商报》评价孙中山“不知有身,不知有家,不知有敌人,不知有危害,不知有艰难寝馈食息,必于救国,造次颠沛,不忘奋斗”。
材料三 孙中山曾说“吾辈即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发展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小试牛刀·中考演练
(2)材料二评价孙中山有五个“不知”,你怎么理解?结合材料三,你能感受到孙中山怎样的精神品质?
理解:孙中山并非“不知”,而是为了救国,已经将个人利益甚至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精神品质:爱国主义、公而忘私、勇
往直前、永不放弃、与时俱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