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地球仪 课件(共36张PPT)2024-2025学年粤教·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1 地球仪 课件(共36张PPT)2024-2025学年粤教·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0-14 11:49:4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6张PPT)
第一章 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
第一节 地球仪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最初有人提出“地球”的说法时, 曾遭到人们的普遍质疑,甚至是嘲讽。
如果一直向前走,会不会回到出发的地方?
如果地球是球体,地球另一边的物体不就掉下去了吗?
核心素养
培养对地球的兴趣与尊重:通过学习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生能够对地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培养起对地球的兴趣和尊重。
增强环保意识:了解地球的自然特征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有助于学生形成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促进人地和谐:通过学习人地关系,学生能够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选择,促进人地和谐。
人地协调观
培养对地球的兴趣与尊重:通过学习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生能够对地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培养起对地球的兴趣和尊重。
增强环保意识:了解地球的自然特征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有助于学生形成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促进人地和谐:通过学习人地关系,学生能够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选择,促进人地和谐。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进行地理实践:地球仪是地理实践的重要工具之一,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地球仪,能够进行地理实践,如查找地理位置、判断方向、绘制地图等。
提升地理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利用地球仪进行地理实践,学生能够提升地理实践操作能力,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地理探究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培养起地理探究能力,学会通过观察、分析地球仪上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提出问题、假设和解决方案,并进行实验和验证。
地理实践力
培养对地球的兴趣与尊重:通过学习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生能够对地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培养起对地球的兴趣和尊重。
增强环保意识:了解地球的自然特征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有助于学生形成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促进人地和谐:通过学习人地关系,学生能够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选择,促进人地和谐。
目录:
0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03/经纬线与经纬度
02/地球仪
04/经纬网定位
自主学习
张衡与浑天说
张衡(78—139),东汉时期杰出的科学家,主张浑天说,所著的《浑天仪注》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天文学著作,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张衡在《浑天仪注》中写道:“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他认为,天和地的关系犹如蛋壳包裹着蛋黄,天和地都是圆的。张衡在天文学上的研究和发现,为后人进一步认识地球和宇宙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阅读图文材料,说出张衡在《浑天仪注》中所描述的地球形状。
2.查找相关资料,简述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图1-1-1张衡
图1-1-2浑天说示意(据张衡)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01
第一部分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直觉想象
在古代,人们只能通过想象来猜测地球的“真面目”,以为整个大地都是平的,天空如同巨大的圆形锅盖,罩在大地上,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猜想。
图1-1-3“天圆地方”示意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直觉想象
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古代中国人以“圆形方孔”为货币造型。外圆代表天圆,方孔代表地方,象征着我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古代埃及人认为高高的大山支撑着天空,而星星则从天上垂悬着。
古代印度人认为支撑大地的是站在巨龟上的大象,而巨龟又是站在蛇上的。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逻辑推测
后来,人们根据太阳、月球的形状,以及月食时月球被地球遮住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现象,推测地球是一个球体,并确立了“地球”的概念。
图1-1-4 月食时地球的影子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直觉想象
图1-1-1张衡
图1-1-2浑天说示意(据张衡)
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提出完整的“浑天说”,认为“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实践证明
直到16世纪,人们才通过环球航行证实了这一推测。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示意
航行线路
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完成了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亲“眼”目睹
到了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人们从太空观察地球,或根据从地球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都能直观地看到地球的形状。至此,地球是一个球体得到了确证。
图1-1-5 地球卫星照片
1972年阿波罗17号拍摄的地球全貌,这是人们第一次看到地球的真实面貌。
案例学习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519年9月,麦哲伦带领一支由二百多
人组成的探险队,乘5艘帆船从西班牙起航,
向西南渡过大西洋,于1520年11月穿过南美
洲南部的海峡(今称为麦哲伦海峡),进入
太平洋。
1521年3月,经过艰难跋涉,船队终于
横穿太平洋,到达菲律宾群岛。在这里,麦
哲伦因卷入岛上纠纷而身亡。剩余船员继续
西行,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再次进入大西洋。1522年9月,仅剩的一艘帆船和十几名船员终于回到西班牙,完成了环球航行。
麦哲伦船队历时三年,首次完成了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用实践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你还知道哪些现象可以证实地球是球体?
图1-1-7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示意
知识拓展
晴朗的白天,站在海边眺望从远方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驶离海岸的船只,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部分例子
知识拓展
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部分例子
站得高,看得远
知识拓展
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部分例子
月食是地球的影子:发生月食时,地球挡住了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带月面上(影子边缘呈弧形)可以看出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通过精确测量,科学家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三维仿真地球
地球的大小
图1-1-6地球的大小
地心
极半径 约6357 千米
赤道半径 约6378 千米
平均半径 约 6371千米
赤道周长 约4万千米
表面积 约5.1亿平方千米
成年人正常行走速度约5千米/时,若以这个速度日夜不停地行走,约需要333天才能绕地球赤道一圈。
地球表面积相当于中国陆地面积的53倍多。
问题思考
读图1-1-6,思考下列问题。
1.某学校的操场跑道一圈长400米,地球赤道周长约相当于该学校操场跑道的多少圈?
图1-1-6地球的大小
40000000
问题思考
读图1-1-6,思考下列问题。
2.成年人正常行走速度约为5千米/小时,成年人绕赤道走一圈大约需要多少小时?
图1-1-6地球的大小
40000
地球仪
02
第二部分
概念
为了便于认识地球全貌,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地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表示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文字等来表示地表的陆地、海洋、山脉、河湖等地理事物,以便形象、直观地呈现它们的位置、形状、范围等。
作用
02
借助地球仪能够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帮助我们认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等自然现象。
01
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上一些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轴
转动地球仪时,我们可以发现它绕着一根固定的轴旋转,这根轴穿过球心,被称为地轴。
地轴是个假象轴
地轴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极点
地轴与地球表面有两个交点,其中,上端的交点叫北极,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
南极点90°S
北极点90°N
课堂小结
能力提升:叙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用于探索的精神;能够引用地球的平均半径、最大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了解地球仪的主要途径,并通过制作简易的地球仪,认识地球仪的基本结构。
课堂小练
2023年4月20日,“天宫对话——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青少年问答”活动在上海召开,中国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一起回答了青少年的提问,回应了他们对于太空的向往和好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拍摄到的地球照片,可以推测出( )
A.地球的形状 B.地球的大小
C.地轴倾斜的角度 D.地球的公转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证明地球形状最科学、最直观的依据就是卫星照片,所以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拍摄到的地球照片,可以推测出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A正确。从图片不能看出地球的大小、地轴倾斜的角度和地球的公转,BCD错误。故选A。
A
2023年4月20日,“天宫对话——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青少年问答”活动在上海召开,中国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一起回答了青少年的提问,回应了他们对于太空的向往和好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照片只展示了地球部分面貌,如果想知道地球大小,以下哪些选项的描述可以表示( )
①地球表面积 ②陆地平均海拔
③地表海洋深度 ④地球平均半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地球的大小主要包括了地球的极半径、赤道半径、平均半径、表面积和赤道周长,①、④正确;陆地平均海拔和地表海洋深度不能说明地球的大小,②、③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故选D。
D
读“地球的半径和赤道的周长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序号①代表的赤道周长约为( )
A.6371千米 B.4万千米
C.5.1亿千米 D.2万千米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序号①代表的是赤道,其周长约为4万千米;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B
读“地球的半径和赤道的周长图”,完成下面小题。
4.比较赤道半径和极半径,你对地球的形状有什么新的发现( )
A.天圆地方
B.地球是正圆球体
C.世界海陆分布均匀
D.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
解析: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因此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选D。
D
“说它小,它真小,像只皮球真灵巧:说它大,它真大,陆地海洋全装下”,学习地球仪是认识地球的捷径。读地球仪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圈码( )
A.①是地球内部真实存在的地轴
B.②是地轴与地球北端的交点
C.③纬线距离南、北极点长度相等
D.④是地轴与地球南端的交点
解析:读图可知,①是地轴,它是人们假想的轴,地球上并不存在;②是地轴与地球南端的交点南极点;③纬线是赤道,距离地球南、北极点的长度相等;④是地轴与地球北端的交点北极点。 故选C。
C
“说它小,它真小,像只皮球真灵巧:说它大,它真大,陆地海洋全装下”,学习地球仪是认识地球的捷径。读地球仪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陆地海洋全装下”表明利用地球仪( )
A.可以展示相同比例的地球大小
B.可以了解地球表面海陆分布
C.可以判断地球上各点的经纬度坐标
D.可以模拟地球运动
解析:地球仪可以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还可以利用地球仪判断地球上各点的经纬度位置、模拟地球运动,但CD与本题的题干不相符。故选B。
B
THANK YOU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