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广渠门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4 12:1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2024一2025学年度高一年级阶段检测
语文试题
2024.10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8分。
1,下列选项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够(xià)隙摈(b1n)弃炽(ch1)热
酣(han)畅
B.稻穗(hui)颁(ban)发花蕊(rui)
屏(bing)气
C.粳(gng)米籼(xian)稻蓑(suo)衣
斗笠(11)
D.膝(qi)盖木讷(nà)
半响(shng)刹(shd)那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脂膏彷徨凛洌亦步亦趋
B.皱摺埋怨慰籍霞蔚云蒸
C.吸吮怂勇斟酌戛然而止
D.战栗亲昵悲怆撼天动地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的作品多以二战为背景,反映的是峥嵘岁月中罗马尼亚
裔德国人的生活。
②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
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潮澎湃。
③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小伙子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青春,真让人痛惜不
已。
④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
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的故事。
⑤当前,全国正在努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该说,作为寒窗苦读的大学生毅然去创业,
无可非议,但要摆摊卖烤脑花,就值得商榷了。
⑧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悠远的意境。
A.①③⑥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④⑥
4.下列选项中,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哦,香雪》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现代化给山村带来的震动,体现了女性对现代化、对文明
的强烈渴望。
B.《百合花》中作者以抒情的笔调描写中秋之夜,“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这一描写营
造出宁静安详的氛围,衬托人物内心的平和。
C,《红烛》鲜明地表达了诗人以红烛自比,借红烛燃烧自己,奉献光明的形象来表达自己深沉的
爱国之情、奉献精神。
D.《沁园春·长沙》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几
第1页共10页
句运用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俯仰结合等景物描写手法,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中国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
B.上海自然博物馆中这段细腻而又生动的文字,竞出自这位看起来五大三粗的理工男之手。
C.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应用、推广与研究,不仅他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D.32年里,张秉贵接待顾客近400多万人次,没有跟顾客红过一次脸,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
6.下列语句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今天的“匠”,己成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②《说文》里记载:“匠,木工也。”
③“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
界。
④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
⑤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
A.①②③⑤④B.③②①⑤④C.②①⑤④③D.⑤④②①③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一)根据对《乡土中国》的阅读与理解,完成7题。
7,下列对《乡土中国》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土本色》可以作为全书的总论,对全书内容具有统领性作用。作者在本章提出了全书的核
心观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即中国社会的本色是乡土性的。
B。费孝通认为在乡村推行“文字下乡”并不十分迫切,原因之一是乡土社会是“面对面的社群”,
在这样的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并不是传情达意的唯一象征体系”。
·C.“差序格局”是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网络。社会中的亲届关
系和地缘关系都具有这种性质。这个以“已”为中心的网络具有稳定性,范围大小不会随意改变。
D。社会结构格局不同引发了不同的道德观念。差序格局下,不存在超己的观念。以己向外推以构
成的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孝、悌、忠、信都是私人关系中的道德要素。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8-11题。
材料一
乡土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大家是在熟人里长大的,生活上互相合作,彼此天天见面,社会学
上称之为“面对面的社群”。在这“社群”里人们甚至可以不必见面而知道对方是谁。【A】这是
说,你得用声气辨人。熟悉的人不必通名报姓,足声、声气、甚至气味,都足够“报名”。
文宇发生之初是“结绳记事”,起因是在空间和时间中人和人的接触发生了阻碍。我们不能
当面讲话,需卖找一些东西来代话。【B】这是“文宇”,一种双方约好代表一种意义的记号。如
采是可以面对面直接说话时,这种放预先约好的意义所拘束的记号,不但多余,而且有时会词不
达意引起误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