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容城县北张中学教育集团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保定市容城县北张中学教育集团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4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4 12:2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容城县北张中学教育集团校
2024-2025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 4 页,满分 6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认真填写卷头,密封线内不得答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你的两颗门齿,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你用过的粗糙石器,在向我们诉
说着人类智慧的闪烁;那遗留着的炭屑和烧骨啊,是不是告诉后人,你已经征服了火
的精灵?”诗歌中的“你”距今约( )
A.170 万年 B.70 万-20 万年 C.3 万年 D.6000 年
2.考古发现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重要证据。山东沂水
跋山遗址中发现了数量丰富的 人工制品。以象牙质铲形
器为代表的骨器制作和使用为探讨现代人行为模式提供
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这说明当时的人类( )
A.会制造使用工具 B.以采集狩猎为生
C.已种植农业作物 D.会利用保存火种
3.同学们搜集到有关山顶洞人的如下资料,其中史料价值
最高的是( )
A.考古工作者的笔记 B.山顶洞人的复原头像
C.遗址中出土的骨针 D.山顶洞人生活想象图
4.以磨制石器与彩陶为特征的仰韶文化是中国现代考古学史上命名的第一个考古学文化,
也是中国第一个被科学认识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以下属于仰韶文化的遗址是( )
A.北京人遗址 B.半坡遗址 C.二里头遗址 D.陶寺遗址
5.蓝田人被发现于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距今约 70 万年到 115 万年,其遗址发现的石
器包括砍斫器、刮削器、大尖状器和石球等。据此可知,蓝田人( )
A.处在旧石器时代 B.学会使用天然火
C.过上了定居生活 D.掌握了农耕技术
6.右图是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于 1996 年发现,
距今约 2.4-2.5 万年,是古人类生活、狩猎的地
方,有丰富的用火遗迹、打制石器、动物化石等。
是世界范围内首次在国际大都市中心发现的古
人类文化遗存。下列文化遗址和王府井古人类遗
址属于同一个考古时期的是( )
①北京人 ②元谋人 ③蓝田人 ④半坡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第 1 页 共 4 页
{#{QQABCQWSEso4gAiwAgANIBSAACAg4CKQw02IYCCEEuGQQsJkOAgAJAeCgMSgBORBCAFAOEAMYACIyAZyFAIFAKBAC=}A#=}}#}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考场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容城县北张中学教育集团校
7.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共发现墓葬 100 座以上,其中男性多随葬生产用的石斧、石铲、
石镰,女性多随葬加工谷物用的石磨盘、石磨棒等。这证明当时( )
A.石器制造,简单粗糙 B.农耕劳作,分工明确
C.粮食种植,自给自足 D.尊卑有序,等级森严
8.某遗址先后发掘出大量陶器、石器、骨器、烧火堆、灰坑等,研究还发现了水稻栽培
痕迹。由以上信息可知 , 该遗址处于( )
A.原始社会末期 B.旧石器时代 C.封建社会早期 D.新石器时代
9.从山西省陶寺村考古发掘的 1300 余座墓葬看,有的大型墓随葬品丰富精致,有鼍
鼓、特磬、彩绘龙盘等重要礼器;而占墓葬总数 90%的小墓,死者身无长物,应是
社会的平民阶层。这些现象反映出( )
A.社会的贫富分化已经很明显 B.山西已经出现早期的国家
C.黄河流域已经进入文明社会 D.陶寺村先民崇尚祭祀文化
10.有学者认为,尧舜禹和“尧舜禹时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不相同的概念。尧舜禹或许
不一定可以一一据实,但以尧舜禹为代表的这个“时代”是肯定存在的,因为在考古
学上,明显就存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一般称之为“龙山时代”,甚至还存在更早一些
的“仰韶时代”。这说明( )
A.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从商朝开始 B.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历史传说具有一定的考古学意义 D.世袭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11.习近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观念,体现了中
国社会追求的自由民主的执 政原则。中国最早的能够体现民主的选举制度应该追
溯到下列哪一段历史时期( )
A.远古北京人生活的时期 B.山顶洞人生活的时期
C.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活的时期 D.尧舜禹部落联盟时期
12.司马迁在《史记 夏本纪》中记载:“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
禹贤,天下属意 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
启……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材料反映了( )
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禹是夏的开国君主
C.启是夏朝的第二位君主 D.夏朝开始实行了分封制
13.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
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 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 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
C.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 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
14.周礼规定,天子殉葬用九鼎,诸侯用七鼎。但在太原金胜村251号春秋晋墓,墓主上大
夫赵卿的随葬品也使用了七鼎,另外还有编镈、编磬等礼器。这说明我国春秋时期( )
A.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B.商品贸易逐渐活跃
C.晋国成为中原霸主 D.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15.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的要旨在“分”,通过分封子弟、功臣,以分治领土,屏卫王
室;宗法制的要旨在“合”,通过血缘纽带达到合族的不变。据此可知,通过这一“分”
“合”,西周( )
A.开始重视宗法血缘关系 B.国家疆域得到一定拓展
C.政府对地方实行直接管理 D.专制主义体制初步建立
16.《史通 世家》中曾说:“当周之东迁,王室大坏,于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里的“礼
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出( )
A.东周王朝统治被推翻 B.国家出现战乱的局面
C.王室衰微诸侯国崛起 D.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第 2 页 共 4 页
{#{QQABCQSWEso4gAiwAgANIBSAACAg4CKQw02IYCCEEuGQQsJkOAgAJAeCgMSgBORBCAFAOEAMYACIyAZyFAIFAKBAC=}A#=}}#}
容城县北张中学教育集团校
二、材料解析题题(共 3小题,第 17 题 8分,第 18 题 10 分;第 19 题 10 分;共 28 分)
17.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上的基本需要。在学习完《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
明的起源》这一单元后,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对我国古代的吃住进行了专项的探究。
【食物见变迁】
图一 出土的碳化稻谷 图二 出土的粟和装粟的陶罐
(1)图一、图二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填写字母)( 2 分 )
A.实物资料 B.文献资料
(2)请分别列举出我国农耕时代以水稻和粟为主要农作物的原始居民。( 2分 )
【住宅现差异】
图三 建筑复原图 图四 房屋复原图
(3)请根据所学知识说出这两座房屋建筑的名称。( 2 分 )
(4)结合教材分析这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 2 分 )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汤建国后,要求其臣属“有功于民,勤力乃事”,否则就要“大罚殛汝”。对
那些亡了国的夏民,则仍保留“夏社”,并封其后人。汤注意“以宽治民”,因此在他统
治期间,阶级矛盾较为缓和,政权较为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
【材料二】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
会朝清明。原文大意:两军对垒牧野阔,周师战车亮煌煌,赤毛白腹四马壮。太师尚父名
吕望,气势如同鹰飞扬。辅佐武王精谋略,纵兵伐商涤污秽,黎明尽现新气象!
【材料三】桀是一个奢侈而暴虐的君主,他搜刮民财,建造华丽的宫殿,终日饮酒作乐,
引起民众强烈不满……商纣“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作长夜之饮……西周末代君主幽王
昏庸无道,为博褒姒王妃一笑,烽火戏诸侯。
第 3 页 共 4 页
{#{QQABCQSWEso4gAiwAgANIBSAACAg4CKQw02IYCCEEuGQQsJkOAgAJAeCgMSgBORBCAFAOEAMYACIyAZyFAIFAKBAC=}A#=}}#}
容城县北张中学教育集团校
(1)据材料一,概括商朝国力日益强盛的原因。( 2 分 )
(2)据材料二指出“凉彼武王,肆伐大商”所指的战役及其结果。( 4 分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掩卷
沉思,你最想对亡国之君说什么?( 4 分 )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但由于当时社会经济的落后,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
衡,交通的不便,再加上诸侯国与王室又相距太远,彼此的政治、经济联系日渐减少。因
此,分封制下的统一只是一种松散的统一,日后必然逐渐导致诸侯割据状态的出现。
【材料二】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
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
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
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必然逐渐导致诸侯割据状态的出现”的原因。并结合所学
知识,说明分封制对西周统治的积极作用。( 4分 )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政治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 2分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上述问题,说说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有什么利弊。( 4分 )
第 4 页 共 4 页
{#{QQABCQWSEso4gAiwAgANIBSAACAg4CKQw02IYCCEEuGQQsJkOAgAJAeCgMSgBORBCAFAOEAMYACIyAZyFAIFAKBAC=}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