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城县北张中学教育集团校
2024-2025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试题
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 4 页,满分 6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认真填写卷头,密封线内不得答题。
一、选择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2 分。
1.它的签订改变了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中国长期独立发展的历史从此结束,被迫融
入资本主义向全球扩张的潮流之中。“它”指的是( )
A.《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九国公约》
2.针对 2019 年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曾有诗云∶“巴黎悲失火,怎比百年前。圣母犹能圣,
圆明不复园。”“圆明不复园”的始作俑者是( )
A.美英联军 B.英法联军 C.八国联军 D.英国军队
3.有史学专家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
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各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是( )
A.创立拜上帝会 B.《天朝田亩制度》 C.定都天京 D.《资政新篇》
4.1875 年,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留学生出国时曾宣言:“此去西洋,应深知中国自强之计,
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
奋然无悔。”可见,他们当时出国留学的最终目的是( )
A.游历西洋 B.兴办洋务 C.学习科技 D.救国图强
5.从甲午战争之后,“奋起救亡”的口号,就成了唤起民族觉悟、正视国势艰险、提高民族
凝聚力的号角。这说明甲午战争( )
A.促进经济发展 B.激发民族意识 C.催生洋务运动 D.引发五四运动
6.19 世纪末,某女士在《女学报》上撰文提出:“方今瓜分之局已开,国势日危。前月明
诏特下,谕各庶民,皆得上书,夫民也者,男谓之民,女亦谓之民也。凡我同辈亦可以
联名上书,直陈所见。”“可以联名上书,直陈所见”这一情形的出现是由于( )
A.太平天国的建立 B.洋务运动的兴起 C.戊戌变法的实行 D.中华民国的创建
7.下列反映中国 1903 年一家四兄弟生活情况的历史故事,不符合史实的是( )
A.老大在日本开设的工厂上班 B.老二因参加义和团被捕杀害
C.老三在北京东交民巷买了一处房子 D.老四在新式学堂读书
8.某班同学筹备一期板报,介绍晚清时期的爱国将领,包括以下内容:北洋水师、大东沟
海战、致远舰管带、吉野舰。依据内容最适合作为板报题目的应是( )
A.烈焰虎门鸦片灭,欢呼声里英商蹶 B.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C.大将筹边人未还,湖湘子弟遍天山 D.变法图强主义真,凛然赴死祭维新
9.著名学者牟安世先生曾说:“口口口口口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粉碎了他们 瓜
分中国的迷梦,使中国没有从半殖民地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直接统治的殖民地的地位。”
第 1 页 共 4 页
{#{QQABIQQUsE4oggi4AgIAMJTAAACAQ4gKCU0wXX4oCCkkmOQQskIIBgGLcAgAMQggROCgBAKAAAYIACIyAJyNQIFNKAAB=C}A#}=}#}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考场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容城县北张中学教育集团校
“口口口口口”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林则徐销烟 B.邓世昌殉国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0.1871 年,郑观应说:“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往来,实获厚利,喧宾夺主,殊抱
杞忧。”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瑷珲条约》
11.“趁火打劫”意思是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人家的东西,泛指趁紧张危急的时候侵犯别人
的权益。这一成语用于描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哪一国家的侵略行径最合适(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
12.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外部势力入侵新疆,时任陕甘总督以“尺寸不可让人”的报国精神,
最终率军收复了沦陷 13 年之久,占国土陆地面积六分之一的新疆。材料中的这位“陕甘
总督”是( )
A.张之洞 B.曾国藩 C.林则徐 D.左宗棠
13.同治十三年(1874 年),日本曾试图武力侵入中国台湾;光绪五年(1879 年),日本吞
并了清朝藩属国——琉球;光绪十一年(1885 年),日本制定出“十年扩军计划”;光绪
二十年(1894 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出兵朝鲜。这些史实可以说明,这
一时期( )
A.日本正在进行明治维新 B.清朝开始筹建近代海军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
14.“这一事实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清朝统治者无力应对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的近
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这一事实”是( )
A.八国联军攻入北京 B.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太平天国运动势力壮大
15.“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成,就地卖出,
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之便利”。材料反映出( )
A.列强侵华方式发生转变 B.清政府已成为列强工具
C.中外贸易实现互惠互利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16.根据列强在华势力范围情况表,请选出与此表主题最贴切的一项( )
国别 强租租借地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租借地 山东
沙俄 旅大租借地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法国 广州湾租借地 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 九龙租借地等 长江流域
A.列强瓜分中国 B.近代化的探索 C.民主主义革命 D.军阀割据统治
第 2 页 共 4 页
{#{QQABIQQUsE4oggi4AgIAMJTAAACAQ4gKCU0wXX4oCCkkmOQQskIIBgGLcAgAMQggROCgBAKAAAYIACIyAJyNQIFNKAAB=C}A#}=}#}
容城县北张中学教育集团校
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 17.18.19 三小题,共 28 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7 分)
【材料】 从 17 世纪到 19 世纪,资产阶级道过革命或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
亚洲的日本取得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在此期间,以牛顿、达尔文等为代表的
科学巨匠的产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自然科学知识,为工业革命和其他科技创新提供了
重要前提。从 18 世纪中叶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开始或完成的工业革命,使生产
力获得迅猛发展……
——摘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
(1)材料表明西方国家在 17 世纪到 19 世纪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成果有哪些?(3 分)
(2)中国近代史上洋务派、维新派为救亡图存学习借鉴了上述成果,提出了各自的方案。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他们的方案各是什么(4 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 分)
【材料】 义和团同清军一起英勇抗击了八国联军的入侵。其中最为著名的战例是在
直隶廊坊一带对八国联军的阻击。
1900 年 6 月,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的八国联军 2000 多人,乘火车由天津向北京
进犯,沿途遭到义和团和清军顽强阻击。义和团和清军在廊坊等地将之围困,发起攻击。
据一些侵略者事后回忆说,义和团都是“朴实农民”“其中很多是孩子”。他们手持大刀、
长矛、抬枪进攻,“没有一点害怕或犹豫”“而对着来复枪和机关枪狄风扫落叶似的射击,
还是勇猛冲锋”。在中国军民的阻击下,西摩尔联军给养完全断绝,“进京之路,水陆皆穷”,
被迫夺路回逃。义和团在战斗中表现出的大无畏气概令侵略者震撼,西摩尔事后心有余悸
地承认:“如果义和团所用的武器是近代枪炮的话,那么我所率领的联军必定会全军覆灭。”
--摘编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材料表述的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史实距今多少周年 (2 分)
(2)据材料,指出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使用的武器,(2 分)并归纳其表现出的战斗精
神。(2 分)
(3)上述材料和问题表明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方式是什么 (3 分)
第 3 页 共 4 页
{#{QQABIQQUsE4oggi4AgIAMJTAAACAQ4gKCU0wXX4oCCkkmOQQskIIBgGLcAgAMQggROCgBAKAAAYIACIyAJyNQIFNKAAB=C}A#}=}#}
容城县北张中学教育集团校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材料一】
大事年表(部分)
年份 事件
1856 年 10 月 三艘英国军舰闯入珠江口,炮轰广州
英法联军炮轰大沽炮台,清军奋起还击。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瑗
1858 年 5 月
珲条约》,割占中国北方领土 60 多万平方千米
1858 年 6 月 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1860 年 10 月 英、法控制了北京城,对圆明园大肆抢劫后又纵火焚烧
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
1860 年 10 月、11 月
地方一区。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约 40 万平方千米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这场战争是中日两国模仿西方近代化起步时期的一次军事较量,同时也
是对两国“被动模仿”成效的一次大检验。自此中国在贫弱的道路上继续衰落,半殖民地
化更加严重。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大事年表所述的战争名称。(2分)并指出该战争期
间割占中国领土的两个国家。(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结束后日本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迫使
清政府再次割让了大片领土。(2分)
(3)综合上述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请从清政府方面探究晚清时期中国领土不断
丧失的原因。(4 分)谈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第 4 页 共 4 页
{#{QQABIQQUsE4oggi4AgIAMJTAAACAQ4gKCU0wXX4oCCkkmOQQskIIBgGLcAgAMQggROCgBAKAAAYIACIyAJyNQIFNKAAB=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