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小升初语文试卷
1.(6分)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竹林里传来了(qīng cuì)的鸟鸣。几只(líng lì)可爱的小鹿正在竹林边觅食,不知(jué chá)到了什么,它们突然(jīng huáng)
地跑进了森林深处。这种远离闹市,亲近自然的美丽景色真是让人(xīn kuàng shén yí)啊!
2.(2分)下列词语中音、形、义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模样(mú) 一视同人 声泪俱下(俱:都)
B.渲染(xuàn) 鸦雀无声 博学多通(通:精通)
C.间断(jiān) 完壁归赵 不以为然(然:是,对)
D.栅栏(shān) 一愁莫展 见微知著(著:著名)
3.(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金、木、水、火、土”按音序排列为“火、金、木、水、土”。
B.“月”“鱼”“弓”都是象形字。
C.“边”“赶”“题”“促”都是左下包围结构的字。
D.“喜获金牌”“摘得桂冠”“拔得头筹”这三个词语意思相同。
4.(2分)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红军战士以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_____雪山草地;_____道道天险;_____无数敌军,一次次从困境中_____,在绝境中_____,创造了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伟大奇迹。
A.征服 攻克 击退 重生 奋起
B.攻克 征服 击退 奋起 重生
C.征服 攻克 击退 奋起 重生
D.攻克 击退 征服 重生 奋起
5.(2分)下列中华传统习俗与寓意,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元宵节吃汤圆——平安团圆
B.中秋节吃月饼——年年有余
C.清明节缅怀——纪念先人
D.除夕夜守岁——辞旧迎新
6.(2分)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一项是( )
A.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B.我的书包里有课本、笔、纸、尺子等等……
C.“十万个为什么”是我最爱读的一本书。
D.“不要分心,”老师说:“上课时要注意听讲。”
7.(2分)下列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羽 千里走单骑《三国演义》
B.鲁智深 倒拔垂杨柳《水浒传》
C.贾宝玉 葬花《红楼梦》
D.孙悟空 大闹天宫《西游记》
8.(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草原》《猫》等。
B.《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讲述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生活经历。
C.古诗词中的“西江月”“浣溪沙”“卜算子”都是词牌名。
D.《骑鹅旅行记》中的尼尔斯在骑鹅旅行世界的过程中,变成了一个懂事、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9.(2分)下面语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____;夏日听雨,雨声淅沥,_____;秋日看花,花叶相辉,_____;冬日观雪,雪花飞舞,_____;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梦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秋风中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①③④② B.④③①② C.③④②① D.③①④②
10.(8分)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帆。(缩句)
(2)当我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改为肯定句)
(3)蘑菇长出了地面。(改为拟人句)
(4)父亲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转述句)
11.(12分)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壮志报国,丹心向党。《马诗》中“ , 。”表达了李贺渴望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 ,或轻于鸿毛。”张思德同志为人民利益而死,用生命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诗中包含了多种情感:“ ,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南望王师又一年”流淌出深切爱国之情;“水是眼波横, ”能品出词人浓浓的生活情趣;“今夜月明人尽望, ”则饱含诗人思亲之情。
(3)托物言志是古诗常用的手法,这类诗立意高远,如于谦在《 》中以石灰作比,通过诗句“粉骨碎身浑不怕, ”表达了自己为人清白、正直的高尚情操;郑燮在《 》中用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 ”表达了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气节。
12.(5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可以采用“编年体”的方式制作成长纪念册,也可以采用“栏目式”。
(2)“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句话强调的是:长年坚持学习很重要。
(3)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三门记》是其行书代表作之一。
(4)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5)演讲前要写好演讲稿,演讲时要注意语气适当,姿态大方,还可以加上简单的动作来强调重点,增强表现力。
13.(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母亲节起源于希腊,古希腊人在这一天向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母赫拉致敬。在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儿女们将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 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发起人是美国人安娜 贾维斯。1906年5月9日,安娜 贾维斯的母亲不幸去世,她悲痛万分。在次年母亲逝世的周年忌日,贾维斯组织了追思母亲的活动,并鼓励其他人也以类似方式来表达对各自慈母的感激之情。 贾维斯写信给西弗吉尼亚州格拉夫顿的安德鲁斯循道圣公会教堂,请求为她的母亲做特别追思礼拜。她母亲生前为这一教堂的星期日学校服务了20多年。1908年,教堂宣布贾维斯母亲忌日——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贾维斯还组织了一个母亲节委员会,开始大规模宣传,呼吁将母亲节定为法定节日。 她的呼吁获得热烈响应。1913年5月10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决议案,由威尔逊总统签署公告,决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这一举措引起世界各国纷纷仿效,至1948年贾维斯谢世时,已有43个国家设立了母亲节。
【材料二】
小学生和初中生为自己母亲和同学过生日情况的调查表格
项目 小学生 初中生
祝福母亲生日 54% 66%
祝福同学生日 60% 85%
(1)读完材料一的内容,你想对母亲节的发起人安娜 贾维斯说点什么,请用两三句话写出来。
(2)写出一句你最喜欢的关于母亲的诗句或格言。
(3)概括材料二表格内容反映出的信息。(概括出两点)
(4)根据材料二表格反映出的信息和材料一中的内容,再结合日常生活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14.(9分)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节选)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以:
②及其日中如探汤 汤:
(2)判断下面句子内容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选文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
②选文中第一个孩子的观点正确,因为他的理由来自观察;第二个孩子则没有观察。
(3)对这篇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小儿在争辩太阳离地球远近的问题。
B.两个小孩子的争辩源自他们有独特的发现与思考。
C.孔子虽是圣人,学识渊博,但是他并不如两个孩子那样能言善辩。
D.选文中两个孩子在证明自己的观点时都运用了对比的方法。
(4)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15.(15分)课外阅读。
入夏的天,像孩儿的脸说变就变。老汉卖完枇杷的时候,天竟哗哗下起了大雨,他赶紧在一家“凌氏修理店”门前避雨。狂风裹着豆大的雨点跟踪而来,老汉不得不挪进修理店内。 老汉试探地问正在修电视的师傅:“师傅姓凌吧?”凌师傅抬起了头。 “我是三桥村的。”老汉怯怯地说,“您看,能不能借把伞给我,下次赶集我保证还给您。” “没问题。”凌师傅爽快地答道。 凌师傅的妻子听到谈话,急忙从里屋钻出来,①狠狠地瞪了凌师傅一眼。凌师傅没理会,钻进了里屋。妻子也跟了进去,拽了男人一把衣角,一直低声埋怨。凌师傅甩脱妻子的手,②狠狠地瞪了她一眼,妻子窝了一肚子火不好发作。 凌师傅从里屋拿出一把自动伞递给了老汉。老汉撑起伞转身欲走,凌师傅说了一声“等等”。老汉以为凌师傅接受了妻子的暗示,反悔借伞,不由得打了一个寒战。凌师傅从里屋翻出了一件外套递给老汉,说:“看您冷得牙齿打战,快穿上,别冻着了。”老汉穿上外套,顿时全身都暖了。 老汉走后,妻子噼里啪啦一顿数落:“你学雷锋真是学到家了,借了伞还送衣服,我看这次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没见过哪个人像你这么傻!”凌师傅没跟妻子拌嘴,只扔下一句话“女人就是小心眼儿”,又干活去了。 第三天,老汉上街来了。老汉将伞和衣服还给了凌师傅,还递上一袋金灿灿的枇杷。凌师傅推辞了几次,老汉就说:“那天多亏您借伞和衣服给我,要不然,我非害一场大病不可。要是害了大病,我那一山的枇杷就完了。与那一山枇杷相比,这袋枇杷算得了什么?” 凌师傅剥了一颗枇杷,放进嘴里,又吐出一颗乌溜溜的细核来,直咂嘴道:“真甜!”又剥一颗塞进妻子的嘴里,她双眼眯成一线天:“好酸!”凌师傅抢过话:“是你的心酸了。”凌师傅的妻子向来爱吃枇杷,可这回老汉送来的那袋枇杷,她再没动过。
(1)请给文章取一个恰当的题目: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试探——
推辞——
(3)对于老汉借伞,凌师傅和妻子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主动借衣 一顿数落 爽快借伞 低声埋怨
凌师傅: → →夸枇杷甜
妻子: → →说枇杷酸
(4)本文出现了两次“狠狠地瞪”,凌师傅、妻子当时分别在想什么呢?联系上下文,揣测人物想法。
妻子狠狠地瞪了凌师傅一眼,她心想:
凌师傅狠狠地瞪了妻子一眼,他心想:
(5)面对老汉送来的枇杷,凌师傅吃了直夸“真甜”,是因为 ;妻子吃了却说“好酸”,是因为 。
(6)本文着力刻画凌师傅的人物形象,对妻子的描写是为了 。
A.侧面烘托
B.点面结合
C.首尾呼应
D.动静结合
(7)结合人物的言行,概括凌师傅的人物形象。
16.(5分)口语交际。
赫章县向广大市民朋友们发出如下倡议: 从我做起,做创卫的参与者。你我多一份自觉,创卫就多一份力量。我们要以主人翁的姿态,支持创卫、参与创卫,要有“赫章是我家,卫生靠大家”的使命感。从自身做起,将创卫当作分内事,主动关心、热情参与,共同维护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环境。根据以上文段并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赫章县举行全县爱国卫生运动的意义: 。
请你写出作为小学生能为“赫章县创卫”做到的四件事: 。
17.(35分)习作。
成长路上,我们离不开爸爸妈妈的培养,老师的教导,同学的互帮互助,甚至是陌生人对我们的关怀和帮助,让我们怀着感恩之情永远铭记这些难忘的人。请以“谢谢你, ”为题。先补充题目,叙述一两件事来突出人物特点,并运用所学的描写人物的方法表现人物品质。 要求:语句通顺,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书写工整,字数要求450字左右。
2024年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小升初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1.【答案】清脆 伶俐 觉察 惊惶 心旷神怡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A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D
10.【答案】(1)桑娜补帆。
(2)当我拿起那首诗,必须承认父亲是对的。
(3)蘑菇探出了头。
(4)父亲对母亲说,他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11.【答案】(1)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2)劝君更尽一杯酒 遗民泪尽胡尘里 山是眉峰聚 不知秋思落谁家;
(3)石灰吟 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 任尔东西南北风。
12.【答案】√,×,×,√,√
13.【答案】(1)亲爱的安娜 贾维斯你好,你就是世界上所有母亲的女儿。自从你发起“母亲节”这个节日后,世界各国的儿女们都有了孝敬母亲、感恩母亲之心了。这个节日拉近了子女与母亲之间的距离,使子女永远记住母亲的养育之恩,不忘记母爱的伟大,这个节日是母亲期盼子女来到身边的日子,深受欢迎,母亲们都谢谢你。
(2)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
(3)①初中生比小学生祝福母亲生日所占的百分比大。②初中生比小学生祝福同学生日所占的百分比大。
(4)对给母亲过生日这件事必须重视起来,给母亲过生日,表明了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也证明了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如果没时间给母亲过,那就及时给母亲打个问好电话,说明回不去的原因或改日再去看望妈妈。
14.【答案】(1)①认为;
②热水;
(2)①√;
②×;
(3)C;
(4)《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的道理:不能片面地看待问题,否则是得不出结论的,我们要用全面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宇宙是无限大的,知识也是无限多的,学无止境。即便是博学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所以我们更要不断地去学习。
15.【答案】(1)枇杷酸 枇杷甜;
(2)探索 推卸;
(3)爽快借伞 主动借衣 低声埋怨 一顿数落;
(4)你傻呀?人家会为这把伞特地送回来?绝对不能借!
一把伞值多少钱?这么大的雨,老人家淋病了,可怎么办?
(5)老汉信守承诺,送回衣服和伞,枇杷的甜包含着互相信任的味道,凌师傅帮助别人得到了快乐;当时不信任老汉,所以吃起枇杷心里别扭,觉得酸溜溜的;
(6)A;
(7)凌师傅爽快借伞,主动借衣给老汉,表现了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16.【答案】提升市民的卫生意识,共建美丽城市,促进可持续发展
①保持个人卫生;②参与校园清洁;③宣传环保理念;④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17.【答案】
谢谢你,老师
在成长的道路上,老师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我要感谢我的班主任李老师。
李老师有着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总是面带微笑,她的眼睛里透着温柔与智慧。
记得有一次,我在课堂上突然肚子疼,疼得我脸色苍白,直冒冷汗。李老师发现后,立刻走到我身边,关切地询问我的情况。她的声音是那么温柔,就像妈妈一样。随后,她毫不犹豫地背起我就往医务室跑。那瘦弱的身躯背着我,脚步却很坚定。到了医务室,医生给我检查的时候,李老师一直在旁边焦急地等待着,还不停地安慰我。
还有一次,我的数学成绩很不理想,心情非常低落。李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耐心地帮我分析错题。她拿着笔,一道题一道题地给我讲解,还告诉我学习数学的方法。在她的鼓励下,我重拾信心,在后来的考试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李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充满爱心、耐心和责任心的好老师。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教师的伟大,我想对她说:“谢谢你,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