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复习题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复习题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3.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0-15 23:1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复习题二
一、单选题
1.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
B.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固体
C.在密闭容器中用足量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2.“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 最外电子层是一种相对稳定结构
B 溶液和溶液性质相似 都含有相同的
C 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D 过氧化氢可以分解为水和氧气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也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A.A B.B C.C D.D
3.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是氧气
B.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主要有CO 、CO2和SO2等
C.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
4.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倾倒液体
C.点燃酒精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5.锌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生活中金属锌常用来镀在铁制品表面既美观还能防腐蚀。如图是锌元素的相关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A.锌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锌原子核外有多个电子层
C.锌原子的质子数是30 D.锌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9g
二、多选题
6.科学思维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示例说法错误的是
A.比较:O2和O3的组成元素相同,故两者的性质相同
B.推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C.分析: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因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
D.解释:干冰制造舞台“云雾”,此“云雾”实际上是升华的气态CO2
三、选择填充题
7.以下粒子带负电的是   
A.阴离子 B.质子 C.原子 D.   
8.下列化学仪器需垫加石棉网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A. 烧杯 B. 试管 C. 蒸发皿 D.    
四、填空题
9.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填序号)。
①光合作用;②灯泡发光;③家庭自制冰块;④牛奶变酸;⑤粮食酿酒;⑥钢铁生锈;⑦湿衣服晒干;⑧白磷自燃;⑨火药爆炸;⑩食物腐烂
10. 劳动节期间,“筑梦”小组进行了“豆腐中的化学”主题研学活动。
(1)制豆腐:小组同学经过“选豆→浸泡→磨浆→过筛→点浆→压制成型”,制得豆腐。“磨浆”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过筛”与实验室中   操作的原理相似。
(2)识豆腐:豆腐中的主要有机营养物质是   。豆腐能补钙,这里的“钙”指的是   。豆腐中的大豆异黄酮具有抗氧化、保护心血管等作用,点浆时石膏和盐卤两种凝固剂对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影响如图所示,若使豆腐中大豆异黄酮含量更高,应选择   作凝固剂。
(3)品豆腐:小组同学用自制豆腐做了豆腐包子、油炸豆腐和豆腐炖鱼三道美食。从营养均衡的角度分析,还应搭配   (选填字母序号)。
A. 凉拌黄瓜 B. 红烧牛肉 C. 蛋炒饭
11.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玻璃棒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仪器。下列三个实验都有使用玻璃棒。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2,烧杯中盛放的物质是   (填“水”或“浓硫酸”),玻璃棒的作用是   。
(3)实验3,配制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3%的碳酸钠溶液。称量碳酸钠固体质量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   。
A.增加适量碳酸钠固体 B.调节游码
C.减少适量碳酸钠固体 D.添加砝码
(4)经检测,实验3所配制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①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②碳酸钠与砝码放反了(1g以下用游码)
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④C操作中有固体洒出
⑤配好后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液体洒出
12.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目的是   。
(2)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目的是   。
(3)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没有朝向手心,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
(4)向燃烧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造成的后果是   。
(5)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若红磷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3.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如图是铷(Rb)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图中n的数值是   ;
(2)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3)铷离子可以表示为   。
五、计算题
14.实验室用电解水实验来验证水的组成。
(1)试计算生成0.2g氢气时电解水的质量:    (写出计算过程)
(2)实验中发现收集到氧气的体积小于理论值,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条)。
六、综合题
15.在我国南方所饮用的水常是河水,由于河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某户居民在饮用水之前对河水的处理步骤(图1):
(1) 图1中,能够消毒杀菌的步骤为   (填字母)。
(2) 含有较多的   的水叫硬水。
(3) 除去水中有颜色和气味的杂质,通常向水中加入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作用,该变化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4) 自然界中的水有硬水和软水,常用   来区分,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5)如图2所示为过滤的操作实验,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操作还缺少一种仪器是   ,其作用是   。
②除①外再指出图中的一处不正确:   。
③过滤后发现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写一条即可)   。
16.“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图1是两个微粒的结构模型示意图,这两个微粒是否属于同种元素?(堵“是或否”),依据是   。
(2)图2是几个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2
①图a为某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   (选填字母)的化学性质相似;
②图b表示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   (用化学符号表示)。
③上述粒子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选填字母)。
(3)某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的有关情况,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图I 图Ⅱ
①按图I进行实验,有明显现象的烧杯是   (填“甲”或“乙”),该现象说明   (从微观角度解释)。
②按图Ⅱ进行实验时,在A试管中倒入适量浓氨水,B试管中放入一张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图Ⅱ连接好。
(i)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的现象;
(ⅱ)小明发现图Ⅱ实验完成需等待较长时间,他采取   (填实验操作)的方式,很快就观察到了现象,这说明   。
17.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H 氢 1.008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2 氦 4.003
3 锂 6.941 4 铍 9.012 5B 硼 10.81 6C 碳 12.01 7N 氮 14.01 8O 氧 16.00 9F 氟 19.00 10 氖 20.18
11 钠 22.99 12 镁 24.31 13 铝 26.98 14 硅 28.09 15P 磷 30.97 16S 硫 32.06 17 氯 35.45 18 氩 39.95
(1)氟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3)表中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   相同。
(4)在下图微粒结构示意图中:
①A~G共有   种元素;
②表示阳离子的微粒有   (填字母序号);
③化学性质相似的微粒组合有   (填字母序号)。
七、推断题
18..A~G是初中常见的7种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C是无色液体,B、F是无色无味气体,F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是黑色固体,E在纯净的B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F   ,H   。
(2)请写出下列变化的文字表达式:①B→G   。
②C→B   。
八、科普阅读题
19.认真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以来,酒精广泛用于日常的消毒。酒精,化学名称为乙醇,是一种有机物,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医疗上也常用体积分数为70%-75%的乙醇作消毒酒精具有可燃性,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酒精可以代替汽油作燃料,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但酒精具有易燃的特性,在使用中存在安全隐患,使用不当,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上述信息中,属于酒精物理性质的是   (任写一条)。
(2)写出酒精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九、流程题
20.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以空气为原料合成氨气(NH3)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1)流程①中,分子之间的间隔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流程②中,液态空气蒸发时首先分离出氮气,则二者的沸点大小关系:液氮   液氧(填“>”、“<”或“=”)。
(3)流程③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4)用“〇”表示氢原子,“”表示氮原子,“”表示催化剂,观察下列微观示意图,合成氨气过程的微观顺序为   (将下面三张图用序号排列),在反应前后不可分的微粒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2.【答案】C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3.【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氧气的工业制法
4.【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稀释浓硫酸
5.【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6.【答案】A,D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二氧化碳的用途
7.【答案】A;电子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8.【答案】A;锥形瓶、烧瓶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9.【答案】①④⑤⑥⑧⑨⑩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10.【答案】(1)物理变化;过滤
(2)蛋白质;元素;石膏
(3)A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11.【答案】(1)漏斗
(2)水;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失
(3)C
(4)①②④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稀释浓硫酸
12.【答案】(1)防止冷凝水流至热的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
(2)防止液体沸腾喷出伤到人
(3)腐蚀标签
(4)失火
(5)偏小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13.【答案】(1)1
(2)85.47
(3)Rb+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14.【答案】(1)解:设生成0.2g氢气时电解水的质量为x, 答:生成0.2g氢气时电解水的质量为1.8g
(2)氧气溶解在水中
【知识点】氧气的物理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15.【答案】(1)D
(2)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3)吸附;物理
(4)肥皂水;煮沸
(5)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
16.【答案】(1)否;两个微粒质子数不同
(2)b;得到;O2-;bd
(3)甲;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中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上由外向里出现红色斑点;将A试管放热水中加热;随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元素的概念
17.【答案】(1)19.00
(2)
(3)电子层数
(4)6;C;AD、EF
【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18.【答案】(1)CO2;H2
(2)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水氢气+氧气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电解水实验
19.【答案】(1)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
(2)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文字表达式
20.【答案】(1)减小
(2)<
(3)氮气+氢气氨气;化合反应
(4)③①②;原子
【知识点】氧气的工业制法;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