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程标准 重难点 知识点
1. 通过了解清朝前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2. 通过了解清朝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1. 清朝前期君主专制的强化。2. 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2. 疆域的奠定。3. 统治危机的初显
阅读课文第一子目,解决下列问题。
1. 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被称为“康乾盛世”。概括这一时期,清朝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举措。
2. 概括奏折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对加强君主专制的作用。
3. 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军机处的性质,概括它的设立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阅读课文第二子目,解决下列问题。
1. 结合课文内容,在下图所示的对应位置填写清朝前期经略边疆的重要行动或举措。
清朝疆域图(1820年)
2. 结合上述清朝政府对边疆不同民族和地区实行的措施,概括清朝民族政策的特点,简述这些措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3. 仔细观察上面的《清朝疆域图(1820年)》,指出当时清朝的疆域范围。
西跨①________________,西北达②________________,
北接③________________,东北至④________________,
东临⑤________________,东南到⑥________________,
南至⑦________________,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
阅读课文第三子目,解决下列问题。
1. 结合课文内容,指出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危机初显的表现。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背景和表现,并分析这一政策带来的影响。
材料 闭关锁国、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在陆上则有恰克图与外国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更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活动方案】
活动一
1. 主要举措:建立奏折制度;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2. 特点:机密、迅速。作用: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3. 性质:中枢秘书机构。影响: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一方面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另一方面,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活动二
1. ①东南: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②东北:17世纪中叶,抗击沙俄侵略;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③北方(蒙古):平定准噶尔分裂势力;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制度。
④西北(新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
⑤西南(西藏):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1727年,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2. 特点:因地制宜;随俗而治;恩威并施。重要意义:协调了民族关系,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加强了对蒙古、新疆、西藏、台湾等地区的统治,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3. ①葱岭 ②巴勒喀什池 ③西伯利亚 ④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⑤太平洋 ⑥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 ⑦南海诸岛
活动三
1. 表现:人口迅速膨胀,资源危机日益显露;政治腐败;贫富矛盾加剧,农民起义屡屡爆发;对外政策走向保守封闭,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 背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西方列强在东南沿海不断侵扰。表现:从四口通商到一口通商;十三行代管对外贸易事务;严格限制海外贸易。影响: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但是并不能真正消除外来的潜在威胁,反而加深了中外的隔阂与矛盾,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