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内能 单元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三章 内能 单元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1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0-14 16:3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 内能 单元练习-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一、单选题
1.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甲物体温度升高10℃时吸收的热量恰好等于乙物体温度升高20℃时吸收的热量,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是(  )
A.2:1 B.1:2 C.1:1 D.4:1
2.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B.内能少的物体可以向内能多的物体传递热量
C.物体的温度为0℃,其内能也为零
D.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3.下列热现象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结气而成露”——露是液化形成的
B.“凝气而成霜”——霜是凝华形成的
C.“滴水而成冰”——冰中分子停止运动
D.“融雪自成溪”——雪熔化时内能增加
4.如图所示,炽热的岩浆从覆盖着皑皑白雪的火山上喷涌而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岩浆温度高,内能大
B.白雪温度低,含有热量少
C.岩浆从火山口喷出后内能减少
D.岩浆分子热运动剧烈,白雪分子热运动停止
5.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春天,大雾在太阳的照射下散去,这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B.海边昼夜温差比沙漠中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比热容大
C.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D.端午佳节煮熟的粽子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6.在各种液体中,通常用水作冷却剂,这是因为(  )
A.水具有较大的密度 B.水的性质很稳定
C.水具有较大的比热 D.水的凝固点较低
7.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如图是A和B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比热容大于B的比热容
B.A的比热容小于B的比热容
C.都加热t时间,B吸收热量比A吸收热量多
D.A和B升高相同的温度,B吸收热量较多
8.将质量为 、温度为 的雪 (可看成是冰水混合物) 投入装有热水的容器中, 热水的质量为, 平衡后水温下降了; 向容器中再投入质量为的上述同样性质的雪, 平衡后容器中的水温恰好又下降了 。则 为 (  )。
A. B. C. D.
9.在标准大气压下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质量均为500g,初温相同的水和某种物质,它们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不计热量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管何种状态,乙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B.0~4min,乙物质的比热容为2.8×103
C.0~4min,乙吸收的热量大于甲吸收的热量
D.8~10min,甲吸收的热量为1.68×103J
10.把加热到100℃的某铁块投入m1克20℃的水中,混合温度为40℃;把加热到100℃的该铁块投入m2克20℃的水中,混合温度为60℃;如果把同样加热到100℃的该铁块投入(m1+m2)克20℃的水中,混合温度为(  )
A.50℃ B.48℃ C.36℃ D.32℃
二、多选题
11.关于如图所示的情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图:注射器中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B.乙图: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丙图:雪花飞扬,这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丁图: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时,水的温度越高墨水扩散越快
12.《海内十洲记·凤麟洲》记载了一种周穆王时期用上等白玉做成的饮器,当夜晚将杯子放在庭院中,早上杯中就能聚满水,水干而香美,故称之为常满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杯中聚满水是因为水发生了汽化现象
B.庭院中能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的扩散现象
C.常满杯利用了玉的比热容大,相同条件下温度变化较大的特点
D.夜晚白玉较冷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减小其内能的
13.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性质。请你分析下列事例中与这一性质有关的是(  )
A.福岛核电站受损后灌注海水降温
B.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小
C.晚间,在春播秧田里灌水保温
D.在发烧病人的额头上擦冷水降温
14.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0℃的冰内能为零
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D.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三、填空题
15.制造钢铁零件时,可以把零件放入含碳的渗碳剂中,使碳分子渗入零件的表面层,增加零件表面的硬度。这种渗入是一种   现象。说明分子在   。
16.《天工开物》中提到我国的淬火工艺,它是指将高温工件浸入冷的淬火介质, 使其完全冷却,以提高金属工件的性能的一种工艺。如图所示的工人将烧红的铁器迅速放入一定质量的液体中,工件温度迅速降低是通过   方式改变了内能。常见的淬火介质有“水”和“油”两种,若某钢材要求淬火前、后不能有太高的温差, 应选    (选填“水”或“油”)淬火(水和油的质量和初温相同)。操作间的温度较高是因为高温物体能辐射大量的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17.如图,甲是用水来冷却热牛奶的示意图。图乙是记录牛奶、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中表示牛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应是   (填写I或Ⅱ);若水的质量为1.5kg,在这个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   。
18.用水冷却鸡蛋,鸡蛋的温度降低,内能   ,这是通过   改变了鸡蛋的内能;若水的质量为0.2kg,水温升高了10℃,则水吸收的热量为   J。
19.小明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均0.5kg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对比实验,并用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图象可以得出:   (选填“甲”或“乙”)物质为水,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    J/(kg ℃)。[c水=4.2×103J/(kg ℃)]
20.在“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时,某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该物质液态时的比热容为4.2×103J/(kg·℃),质量为20g,由图可知,该物质熔化过程中BC段吸收的热量为   J。该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是   J/(kg·℃)。
四、实验探究题
21.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小强做了如下实验。
(1)小强量取了食用油和水分别放在两只相同的烧杯中,用两盏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如图所示,老师发现并指出小明的一个错误,小明的错误是   。小强纠正错误后,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加热时间/min 0 6 12
水的温度/oC 2 45 66
食用油的温度/oC 20 68 92
(2)加热同时结束时,水的温度比食用油的温度   (选填“高”或“低”);
(3)在此实验中,若要使水和食用油升高到相同的温度,则需要给水加热   (选填“更长”或“更短”)的时间;
(4)实验表明,   (选填“水”或“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更强。
22.某实验小组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用“水浴法”加热,使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   ,管里装入的是适量的   (选填“碎冰”或“大块冰”);
(2)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由图像   (填字母)段可以推知冰是晶体。可以看出冰在熔化前后图像的倾斜程度并不一样,其原因是   。
23.如图所示为“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两烧杯内放入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规格相同”指的是两加热器的    相同,这样可以保证    ,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等;
(2)实验中,从开始加热到第3分钟时,水增加的内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食用油增加的内能;
(3)由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比热容与食用油的比热容之比为    。
五、计算题
24.现有质量为200g的某液体,其温度为10℃,吸收了2.3×104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60℃,求该液体的比热容是多少?
25.小红在实验室利用电热器加热,完成了冰的熔化实验,并描绘出冰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实验时,冰的质量为0.5kg,相同时间冰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
(1)BC段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计算出冰的比热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A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C
11.【答案】A,C
12.【答案】B,D
13.【答案】A,B,C
14.【答案】A,B,C
15.【答案】扩散;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6.【答案】热传递;水;红外线
17.【答案】I;
18.【答案】减小;热传递;8.4×103
19.【答案】甲;2.52×103
20.【答案】672;2.1×103
21.【答案】食用油与水的质量不相等;低;更长;水
22.【答案】使试管内的冰受热均匀;碎冰;BC;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
23.【答案】电功率;相同时间;等于;3:2
24.【答案】2.3×103J/(kg·℃)
25.【答案】(1)1.68*105J
(2)2.1*103J/(k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