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区2016届高三(上)12月模拟数学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市虹口区2016届高三(上)12月模拟数学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2-24 17:0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上)12月模拟数学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5题,每题3分,满分45分)
1.复数z=3﹣i,i为虚数单位,则=      .
 
2.已知集合M={x|x≤a},N={﹣2,0,1},若M∩N={﹣2,0},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3.(1﹣2x)5的展开式中x3的项的系数是      (用数字表示)
 
4.若抛物线y2=2px(p>0)的准线经过双曲线x2﹣y2=1的左顶点,则p=      .
 
5.在△ABC中,,则=      .
 
6.已知=i2015+i2016(其中i为虚数单位),则cosθ=      .
 
7.直线mx+(2m﹣1)y+1=0和直线3x+my+3=0垂直,则实数m的值为      .
 
8.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则双曲线的焦点为      .
 
9.某单位有7个连在一起的停车位,现有3辆不同型号的车需要停放,如果要求剩余的4个空车位连在一起,则不同的停放方法有       种.
 
10.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Sn=2an+1,则an=      .
 
11.在棱长为a的正四面体A﹣BCD中,M是棱AB的中点,则CM与底面BCD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      .
 
12.若函数f(x)=为奇函数,则满足f(t﹣1)<f(2t)的实数t的取值范围是      .
 
13.在圆x2+y2=5x内,过点(,)有n条弦的长度成等差数列,最小弦长为数列的首项a1,最大弦长为an,若公差d∈[,],那么n的可能取值为      .
 
14.设函数,其中[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若直线y=kx+k(k>0)与函数y=f(x)的图象恰有三个不同的交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      .
 
15.已知向量序列:,,,…,…满足如下条件:,,,且(n=2,3,4,…),则,,,…,,…中第      项最小.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题5分,满分25分)
16.“a>0,b>0”是“曲线ax2+by2=1为椭圆”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7.如图所示,为了测量某湖泊两侧A、B间的距离,李宁同学首先选定了与A、B不共线的一点C,然后给出了三种测量方案:(△ABC的角A、B、C所对的边分别记为a、b、c):
①测量A、C、b;②测量a、b、C;③测量A、B、a;则一定能确定A、B间距离的所有方案的序号为(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8.已知函数f(x)=logm(2﹣x)+1(m>0,且m≠1)的图象恒过点P,且点P在直线ax+by=1(a>0,b>0)上,那么ab的(  )
A.最大值为 B.最小值为 C.最大值为 D.最小值为
 
19.不共面的三条定直线l1,l2,l3互相平行,点A在l1上,点B在l2上,C、D两点在l3上,若CD=a(定值),则三棱锥A﹣BCD的体积(  )
A.由A点的变化而变化 B.由B点的变化而变化
C.有最大值,无最小值 D.为定值
 
20.若函数f(x)=cos(asinx)﹣sin(bcosx)没有零点,则a2+b2的取值范围是(  )
A.[0,1) B.[0,π2) C. D.[0,π)
 
 
三、解答题
21.已知函数f(x)=asinxcosx﹣cos2x的图象过点,
(1)求函数y=f(x)的单调减区间;
(2)求函数y=f(x)在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2.某甜品店制作一种蛋筒冰激凌,其上部分是半球形,下半部分呈圆锥形(如图),现把半径为10cm的圆形蛋皮等分成5个扇形蛋皮,用一个扇形蛋皮围成圆锥的侧面(蛋皮的厚度忽略不计).
(1)求该蛋筒冰激凌的高度;
(2)求该蛋筒冰激凌的体积(精确到0.01cm3).
 
23.已知函数f(x)=3x﹣1的反函数y=f﹣1(x),g(x)=log9(3x+1)
(Ⅰ)求不等式f﹣1(x)≤g(x)的解集D;
(Ⅱ)设函数,当x∈D时,求H(x)的值域.
 
24.已知椭圆C:(a>b>0)的长轴为4,且过点
(1)求椭圆C的方程;
(2)设点O为原点,若点P在曲线C上,点Q在直线y=2上,且OP⊥OQ,试判断直线PQ与圆x2+y2=2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5.已知x1、x2是函数f(x)=x2+mx+t的两个零点,其中常数m、t∈Z,记,设(n∈N*).
(1)用m、t表示T1、T2;
(2)求证:T5=﹣mT4﹣tT3;
(3)求证:对任意的n∈N*,Tn∈Z.
 
26.已知函数g(x)=ax2﹣2ax+1+b(a>0)在区间[2,3]上的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1,记f(x)=g(|x|)
(1)求实数a、b的值;
(2)若不等式成立,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3)对于任意满足p=x0<x1<x2<…<xn﹣1<xn=q(n∈N,n≥3)的自变量x0,x1,x2,…,xn﹣1,xn,如果存在一个常数M>0,使得定义在区间[p,q]上的一个函数m(x),有|m(x1)﹣m(x0)|+|m(x2)﹣m(x1)|+…+|m(xn)﹣m(xn﹣1)|≤M恒成立,则称m(x)为区间[p,q]上的有界变差函数,试判断f(x)是否区间[0,3]上的有界变差函数,若是,求出M的最小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2015-2016学年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上)12月模拟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5题,每题3分,满分45分)
1.复数z=3﹣i,i为虚数单位,则= 10 .
【考点】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
【专题】计算题;对应思想;定义法;数系的扩充和复数.
【分析】写出复数的共轭复数,利用多项式乘法求解即可.
【解答】解:复数z=3﹣i(其中i为虚数单位),则=3+i,
∴=(3﹣i)(3+i)=10.
故答案为:10.
【点评】本题考查复数的基本运算,共轭复数的运算,考查复数基本的计算.
 
2.已知集合M={x|x≤a},N={﹣2,0,1},若M∩N={﹣2,0},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0,1) .
【考点】交集及其运算.
【专题】探究型;集合思想;分析法;集合.
【分析】由已知集合M,N,以及M交N,可得到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集合M={x|x≤a},N={﹣2,0,1},
又M∩N={﹣2,0},
∴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0≤a<1.
故答案为:[0,1).
【点评】本题考查了交集及其运算,是基础题.
 
3.(1﹣2x)5的展开式中x3的项的系数是 ﹣80 (用数字表示)
【考点】二项式定理的应用.
【专题】计算题.
【分析】在(1﹣2x)5的展开式中,令通项x的指数等于3,求出r,再求系数
【解答】(1﹣2x)5的展开式的通项为Tr+1=C5r(﹣2x)r,令r=3,得x3的项的系数是C53(﹣2)3=﹣80
故答案为:﹣80
【点评】本题考查二项式定理的简单直接应用,属于基础题.
 
4.若抛物线y2=2px(p>0)的准线经过双曲线x2﹣y2=1的左顶点,则p= 2 .
【考点】双曲线的简单性质.
【专题】计算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
【分析】先求出x2﹣y2=1的左顶点,得到抛物线y2=2px的准线,依据p的意义求出它的值.
【解答】解:双曲线x2﹣y2=1的左顶点为(﹣1,0),
故抛物线y2=2px的准线为x=﹣1,
∴=1,∴p=2,
故答案为:2.
【点评】本题考查抛物线和双曲线的简单性质,以及抛物线方程 y2=2px中p的意义.
 
5.在△ABC中,,则=  .
【考点】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函数.
【专题】转化思想;综合法;三角函数的求值.
【分析】由条件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两角差的正弦公式,求得的值.
【解答】解:△ABC中,,∴sinA=,则=sinAcos+cosAsin=+=,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两角差的正弦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6.已知=i2015+i2016(其中i为虚数单位),则cosθ=  .
【考点】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
【专题】计算题;方程思想;三角函数的求值;数系的扩充和复数.
【分析】利用行列式展开,复数的幂运算化简,然后求解即可.
【解答】解:因为=2tanθ﹣i,i2015+i2016=1﹣i,
所以tan,
cosθ==±.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复数的幂运算,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考查计算能力.
 
7.直线mx+(2m﹣1)y+1=0和直线3x+my+3=0垂直,则实数m的值为 0或﹣1 .
【考点】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与直线的垂直关系.
【专题】方程思想;综合法;直线与圆.
【分析】利用直线垂直的性质求解.
【解答】解:∵直线mx+(2m﹣1)y+1=0和直线3x+my+3=0垂直,
∴3m+m(2m﹣1)=0,
解得m=0或m=﹣1.
故答案为:0或﹣1.
【点评】本题考查实数值的求法,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直线垂直的性质的合理运用.
 
8.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则双曲线的焦点为 (±2,0) .
【考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专题】计算题;方程思想;综合法;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
【分析】由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可得b=,c=2,即可求出双曲线的焦点.
【解答】解:∵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
∴b=,
∴c=2,
∴双曲线的焦点为(±2,0).
故答案为:(±2,0).
【点评】本题考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焦点坐标,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9.某单位有7个连在一起的停车位,现有3辆不同型号的车需要停放,如果要求剩余的4个空车位连在一起,则不同的停放方法有 24  种.
【考点】计数原理的应用.
【专题】概率与统计.
【分析】把4个空车位捆绑在一起,当一个元素,与需要停放的3辆车做全排列,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把4个空车位捆绑在一起,当一个元素,与需要停放的3辆车做全排列,即=4×3×2×1=24,
故答案为:24.
【点评】本题考查排列知识,考查捆绑法的运用,属于基础题.
 
10.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Sn=2an+1,则an= ﹣2n﹣1 .
【考点】数列递推式.
【专题】转化思想;数学模型法;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分析】利用递推关系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可得出.
【解答】解:∵Sn=2an+1,
∴当n=1时,a1=2a1+1,解得a1=﹣1.
当n≥2时,an=Sn﹣Sn﹣1=2an+1﹣(2an﹣1+1),
化为an=2an﹣1,
∴数列{an}是等比数列,首项为﹣1.公比为2.
∴an=﹣2n﹣1.
故答案为:﹣2n﹣1.
【点评】本题考查了递推关系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11.在棱长为a的正四面体A﹣BCD中,M是棱AB的中点,则CM与底面BCD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  .
【考点】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专题】数形结合;转化思想;综合法;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
【分析】过A做BD的垂线,垂足为F,连接CF,过A做AO⊥BCD故M在平面BCD的投影也在CF上,设为O′,连接O′C,令正四面体的棱长为a,通过解三角形求出即可.
【解答】解:过A做BC的垂线,垂足为F,连接CF,易知CF⊥BC,故平面AFD⊥BCD,
过A做AO⊥BCD,O应为BCD的中心,在CF上,因此AC投影在CF上.
故M在平面BCD的投影也在CF上,设为O′,连接O′C,知O′C⊥MO′,
如图示:
因PO′∥AO,故==,
令正四面体的棱长为a
AF=CM=,FO═,AO=,
∴MO′=,∴sin∠PDO′==,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问题,考查解三角形问题,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12.若函数f(x)=为奇函数,则满足f(t﹣1)<f(2t)的实数t的取值范围是 t>﹣1 .
【考点】函数奇偶性的性质;函数单调性的性质.
【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
【分析】由函数f(x)是奇函数,可得 f(1)+f(﹣1)=0,解得a=1,画图可知f(x)单调递增,所以 f(t﹣1)<f(2t) t﹣1<2t t>﹣1.
【解答】解:由函数f(x)是奇函数,可得 f(1)+f(﹣1)=0,
即2a﹣(a+1)=0,
解得a=1,
故f(x)=,
其图象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f(x)单调递增,
∴f(t﹣1)<f(2t)可化为:t﹣1<2t
解得:t>﹣1.
故答案为:t>﹣1.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函数奇偶性,函数的单调性,解不等式,其中根据函数的奇偶性,求出a值,进而求出函数的解析式,是解答的关键.
 
13.在圆x2+y2=5x内,过点(,)有n条弦的长度成等差数列,最小弦长为数列的首项a1,最大弦长为an,若公差d∈[,],那么n的可能取值为 4,5,6,7 .
【考点】直线与圆相交的性质.
【专题】直线与圆.
【分析】由已知条件推导出4+(n﹣1)d=5,d=,由d∈[,],得4≤n≤7.由此能求出n的值.
【解答】解:圆x2+y2=5x的圆心为C(,0),半径为r=,
过点P(,),最短弦的弦长为a1=2=4,
过点P(,)最长弦长为圆的直径长an=5,
∴4+(n﹣1)d=5,
d=,∵d∈[,],
∴≤≤,
∴4≤n≤7.∴n的值为4,5,6,7.
故选A.故答案为:4,5,6,7.
【点评】本题考查实数的可能求值的求法,是中档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圆、等差数列等知识点的合理运用.
 
14.设函数,其中[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若直线y=kx+k(k>0)与函数y=f(x)的图象恰有三个不同的交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 [,) .
【考点】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
【专题】计算题.
【分析】画图可知f(x)就是周期为1的函数,且在[0,1)上是一直线y=x的对应部分的含左端点,不包右端点的线段,要有三解,只需直线y=kx+k过点(3,1)与直线y=kx+k过点(2,1)之间即可.
【解答】解:∵函数,
∴函数的图象如下图所示:
∵y=kx+k=k(x+1),故函数图象一定过(﹣1,0)点
若f(x)=kx+k有三个不同的根,
则y=kx+k与y=f(x)的图象有三个交点
当y=kx+k过(2,1)点时,k=,
当y=kx+k过(3,1)点时,k=,
故f(x)=kx+k有三个不同的根,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根据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的判断,其中将方程的根转化为函数的零点,然后利用图象法结合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函数图象交点与k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已知向量序列:,,,…,…满足如下条件:,,,且(n=2,3,4,…),则,,,…,,…中第 5 项最小.
【考点】数列递推式.
【专题】计算题;转化思想;综合法;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分析】由题意得到,从而||2=[]2=.由此能求出结果.
【解答】解:∵,∴,
∵,,,
∴=﹣,
∴||2=[]2=
=4+﹣(n﹣1)
=(n﹣5)2+2.
∴当n=5时,||2取最小值,即||取小.
故答案为:5.
【点评】本题考查数列的应用,是中档题,涉及到平面向量、二次函数、数列等知识点的合理运用.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题5分,满分25分)
16.“a>0,b>0”是“曲线ax2+by2=1为椭圆”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考点】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
【专题】简易逻辑.
【分析】结合椭圆的定义,利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当a=b=1时,满足a>0,b>0,曲线方程ax2+by2=1为x2+y2=1为圆,不是椭圆,充分性不成立.
若ax2+by2=1表示椭圆,则a>0,b>0且a≠b,即a>0,b>0,必要性成立,
即“a>0,b>0”是“曲线ax2+by2=1为椭圆”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断,利用椭圆的定义和方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比较基础.
 
17.如图所示,为了测量某湖泊两侧A、B间的距离,李宁同学首先选定了与A、B不共线的一点C,然后给出了三种测量方案:(△ABC的角A、B、C所对的边分别记为a、b、c):
①测量A、C、b;②测量a、b、C;③测量A、B、a;则一定能确定A、B间距离的所有方案的序号为(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考点】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专题】应用题;解三角形.
【分析】根据图形,可以知道a,b可以测得,角A、B、C也可测得,利用测量的数据,求解A,B两点间的距离唯一即可.
【解答】解:对于①③可以利用正弦定理确定唯一的A,B两点间的距离.
对于②直接利用余弦定理即可确定A,B两点间的距离.
故选:D.
【点评】本题以实际问题为素材,考查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哪些可测量,哪些不可直接测量,注意正弦定理的应用.
 
18.已知函数f(x)=logm(2﹣x)+1(m>0,且m≠1)的图象恒过点P,且点P在直线ax+by=1(a>0,b>0)上,那么ab的(  )
A.最大值为 B.最小值为 C.最大值为 D.最小值为
【考点】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
【分析】求出函数f(x)的图象恒过点P的坐标,把点P代入直线方程,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ab的最值.
【解答】解:当2﹣x=1,即x=1时,y=f(1)=logm(2﹣1)+1=1,
∴函数f(x)的图象恒过点P(1,1);
又点P在直线ax+by=1(a>0,b>0)上,
∴a+b=1,
∴ab≤=,
当且仅当a=b=时,“=”成立.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应用问题,解题时应根据对数函数恒过定点(1,0)求出定点坐标,再求目标函数的最值,是基础题.
 
19.不共面的三条定直线l1,l2,l3互相平行,点A在l1上,点B在l2上,C、D两点在l3上,若CD=a(定值),则三棱锥A﹣BCD的体积(  )
A.由A点的变化而变化 B.由B点的变化而变化
C.有最大值,无最小值 D.为定值
【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
【专题】计算题.
【分析】通过三条平行直线是固定的,推出三角形的面积固定,三棱锥顶点到底面的距离是固定的,说明棱锥的体积是定值即可.
【解答】解:因为三条平行线是固定的,所以B到CD的距离是定值,所以三角形BCD的面积是定值,A到三角形BCD的距离也是定值,所以三棱锥A﹣BCD的体积V==定值.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棱锥的体积的求法,同底等高体积相等,考查基本知识的应用.
 
20.若函数f(x)=cos(asinx)﹣sin(bcosx)没有零点,则a2+b2的取值范围是(  )
A.[0,1) B.[0,π2) C. D.[0,π)
【考点】函数零点的判定定理;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变换应用.
【专题】转化法;函数的性质及应用;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分析】先假设函数存在零点x0,得出方程: sin(x0+φ)=2kπ+,再根据三角函数的性质得出结果.
【解答】解:假设函数f(x)存在零点x0,即f(x0)=0,
由题意,cos(asinx0)=sin(bcosx0),
根据诱导公式得:asinx0+bcosx0=2kπ+,
即, sin(x0+φ)=2kπ+(k∈Z),
要使该方程有解,则≥|2kπ+|min,
即,≥(k=0,取得最小),
所以,a2+b2≥,
因此,当原函数f(x)没有零点时,a2+b2<,
所以,a2+b2的取值范围是:[0,).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零点的判定,涉及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辅助角公式,方程有解条件的转化,以及运用假设的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属于难题.
 
三、解答题
21.已知函数f(x)=asinxcosx﹣cos2x的图象过点,
(1)求函数y=f(x)的单调减区间;
(2)求函数y=f(x)在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考点】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变换应用;正弦函数的图象.
【专题】数形结合;转化法;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分析】(1)化简函数f(x),根据函数图象过点,求出a的值,从而求出f(x)的单调减区间;
(2)根据函数y=f(x)的单调区间得出f(x)在上先增后减,从而求出它的最值.
【解答】解:(1)函数f(x)=asinxcosx﹣cos2x=sin2x﹣cos2x,且图象过点,
∴sin﹣cos=0,解得a=2;
∴f(x)=sin2x﹣cos2x=sin(2x﹣),
令+2kπ≤2x﹣≤+2kπ,k∈Z,
∴+kπ≤x≤+kπ,k∈Z,
∴函数y=f(x)的单调减区间是[+kπ, +kπ],k∈Z;
(2)∵函数y=f(x)的单调减区间是[+kπ, +kπ],k∈Z,
∴f(x)的单调增区间是[﹣+kπ, +kπ],k∈Z;
∴在上有x∈[0,]时,f(x)单调递增,
x∈[,]时,f(x)单调递减;
∴f(x)的最大值是f()=sin(2×﹣)=,
最小值是f(0)=sin(0﹣)=﹣1.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应用问题,也考查了转化法与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问题,是基础题目.
 
22.某甜品店制作一种蛋筒冰激凌,其上部分是半球形,下半部分呈圆锥形(如图),现把半径为10cm的圆形蛋皮等分成5个扇形蛋皮,用一个扇形蛋皮围成圆锥的侧面(蛋皮的厚度忽略不计).
(1)求该蛋筒冰激凌的高度;
(2)求该蛋筒冰激凌的体积(精确到0.01cm3).
【考点】组合几何体的面积、体积问题.
【专题】数形结合;数形结合法;立体几何.
【分析】(1)圆锥的侧面积等于扇形蛋皮的面积,圆锥的母线等于扇形蛋皮的半径10,则可求出圆锥的底面半径,同时也是球的半径.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圆锥的高.
(2)该蛋筒冰激凌的体积等于圆锥的体积与半球的体积和.
【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圆锥的母线l=10,
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则πrl=πl2,
∴r=2.
∴圆锥的高h==4.
∴该蛋筒冰激凌的高度为h+r=4+2.
(2)V=πr2h+×πr3=+≈57.80cm3.
【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及其组合体的体积计算,是基础题.
 
23.已知函数f(x)=3x﹣1的反函数y=f﹣1(x),g(x)=log9(3x+1)
(Ⅰ)求不等式f﹣1(x)≤g(x)的解集D;
(Ⅱ)设函数,当x∈D时,求H(x)的值域.
【考点】函数的值域;反函数;其他不等式的解法.
【分析】(Ⅰ)根据原函数f(x)的表达式将x、y进行互换,解出用y表示x的式子,从而得出反函数f﹣1(x)的表达式,将此表达式代入题中的不等式:f﹣1(x)≤g(x),根据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求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Ⅱ)利用对数的运算法则,将函数转化为的形式,再讨论其内层函数的值域,最后根据对数函数y=log9x的单调性,得出函数H(x)的值域.
【解答】解:(Ⅰ)由原函数,令x=3y﹣1,得y=log3(x+1)
故函数的反函数为y=f﹣1(x)=log3(x+1),
不等式f﹣1(x)≤g(x)化为:log3(x+1)≤log9(3x+1)
即:log9(x+1)2≤log9(3x+1)
所以有0<(x+1)2≤3x+1且x>﹣1
解这个不等式组,得0≤x≤1
∴不等式f﹣1(x)≤g(x)的解集D=[0,1]
(Ⅱ)=log9=
因为x∈D,所以真数∈[1,2]
可得H(x)的值域为[log91,log92],
∴H(x)的值域是[0,log92]
【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函数、函数的值域以及函数与不等式相综合的问题,属于中档题.第二问不让函数的值域时,要注意分清内函数的值域以及外函数的单调性,方能不出差错.
 
24.已知椭圆C:(a>b>0)的长轴为4,且过点
(1)求椭圆C的方程;
(2)设点O为原点,若点P在曲线C上,点Q在直线y=2上,且OP⊥OQ,试判断直线PQ与圆x2+y2=2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考点】椭圆的简单性质.
【专题】分类讨论;分析法;直线与圆;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
【分析】(1)由题意可得a=2,代入A的坐标,可得a,b的方程,解方程可得椭圆方程;
(2)设出点P,Q的坐标分别为(x0,y0),(t,2),其中x0≠0,由OP⊥OQ得到 =0,用坐标表示后把t用含有P点的坐标表示,然后分P,Q的横坐标相等和不相等写出直线PQ的方程,然后由圆x2+y2=2的圆心到PQ的距离和圆的半径相等,说明直线PQ与圆x2+y2=2相切.
【解答】解:(1)由题意可得2a=4,即a=2,
又+=1,解得b=,
即有椭圆C的方程为+=1;
(2)直线PQ与圆x2+y2=2相切.
证明如下:
设点P,Q的坐标分别为(x0,y0),(t,2),其中x0≠0.
∵OP⊥OQ,
∴ =0,即tx0+2y0=0,
解得t=﹣.
当x0=t时,y0=﹣,代入椭圆C的方程,
得t=±,
故直线PQ的方程为x=±,
圆心O到直线PQ的距离d=.
此时直线PQ与圆x2+y2=2相切.
当x0≠t时,直线PQ的方程为y﹣2=(x﹣t),
即(y0﹣2)x﹣(x0﹣t)y+2x0﹣ty0=0.
圆心O到直线PQ的距离d=.
又x02+2y02=4,t=﹣.
故d===.
此时直线AB与圆x2+y2=2相切.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同时考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考查化简整理的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25.已知x1、x2是函数f(x)=x2+mx+t的两个零点,其中常数m、t∈Z,记,设(n∈N*).
(1)用m、t表示T1、T2;
(2)求证:T5=﹣mT4﹣tT3;
(3)求证:对任意的n∈N*,Tn∈Z.
【考点】数列的应用;二次函数的性质.
【专题】计算题;证明题;归纳法;函数的性质及应用;点列、递归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分析】(1)依题意知x1+x2=﹣m,x1x2=t,利用(n∈N*),易知T1=x1+x2=﹣m,T2=x12+x1x2+x22=(x1+x2)2﹣x1x2=m2﹣t;
(2)由Tk=,可得T5=x1T4+x25=﹣mT4﹣tT3;
(3)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即可.
【解答】解:(1)∵x1、x2是函数f(x)=x2+mx+t的两个零点,
∴x1+x2=﹣m,x1x2=t,
∵,
∴T1=x1+x2=﹣m,
T2=x12+x1x2+x22=(x1+x2)2﹣x1x2=m2﹣t;
(2)证明:T5=x1+=x1T4+,
∴T5=x1T4+,
x2T4=x1x2T3+,
故T5=x1T4+(x2T4﹣x1x2T3)=﹣mT4﹣tT3;
(3)证明:①当n=1,2时,由(1)知,Tk是整数,结论成立;
②假设当n=k﹣1,n=k(k≥2)时,结论成立,即Tk﹣1,Tk都是整数,
∵Tk=,Tk+1=,
∴同理可得,Tk+1=﹣mTk﹣tTk﹣1,
∵Tk﹣1,Tk都是整数,且m、t∈Z,
∴Tk+1也是整数;
综上所述,对任意的n∈N*,Tn∈Z.
【点评】本题考查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突出考查数学归纳法的应用,考查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的综合应用,考查推理证明的能力,属于难题.
 
26.已知函数g(x)=ax2﹣2ax+1+b(a>0)在区间[2,3]上的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1,记f(x)=g(|x|)
(1)求实数a、b的值;
(2)若不等式成立,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3)对于任意满足p=x0<x1<x2<…<xn﹣1<xn=q(n∈N,n≥3)的自变量x0,x1,x2,…,xn﹣1,xn,如果存在一个常数M>0,使得定义在区间[p,q]上的一个函数m(x),有|m(x1)﹣m(x0)|+|m(x2)﹣m(x1)|+…+|m(xn)﹣m(xn﹣1)|≤M恒成立,则称m(x)为区间[p,q]上的有界变差函数,试判断f(x)是否区间[0,3]上的有界变差函数,若是,求出M的最小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
【专题】综合题;转化思想;综合法;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分析】(1)由g(x)的对称轴x=1得g(x)在区间[2,3]上是增函数,得方程组求出a,b即可;
(2)由(1)求出f(x)的表达式,解不等式求出即可;
(3)由f(x)的表达式得f(x)为[0,3]上的单调递增函数,根据有界变差函数的概念求出即可.
【解答】解:(1)∵g(x)=a(x﹣1)2+1+b﹣a,
又a>0,∴g(x)在区间[2,3]上是增函数,
故g(2)=1,g(3)=4,
解得:a=1,b=0.
(2)由(1)得:g(x)=x2﹣2x+1,
故f(x)=x2﹣2|x|+1是偶函数,
∴不等式可化为|log2k|>,
解得:k∈(0,)∪(2,+∞).
(3)∵f(x)=,
∴f(x)为[0,1]上单调递减,[1,3]上的单调递增函数,
则对于任意满足1=x0<x1<x2<…<xn﹣1<xn=3(n∈N*,n≥3)的自变量x0,x1,x2,…,xn,
有f(1)=f(x0)<f(x1)<f(x2)<…<f(xn﹣1)<f(xn)=f(3),
∴|f(x1)﹣f(x0)|+|f(x2)﹣f(x1)|+…+|f(xn)﹣f(xn﹣1)|
=f(x1)﹣f(x0)+f(x2)﹣f(x1)+…+f(xn)﹣f(xn﹣1)
=f(xn)﹣f(xn﹣1)
=f(3)﹣f(1)
=4,
∴存在常数M≥4,使得|m(x1)﹣m(x0)|+|m(x2)﹣m(x1)|+…+|m(xn)﹣m(xn﹣1)|≤M.
函数f(x)为区间[0,3]上的有界变差函数.即M的最小值为4.
【点评】本题考查函数的性质,导数的应用,函数的单调性,新概念问题,是一道综合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