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团员重走长征路崔永元重走长征路小牛奶重走长征路——重走长征路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西宁十一中旅游式历史教学课题组中华苏维埃政权临时中央政府政府旧址第一站 江西瑞金红井红军烈士纪念塔 中央红军为什么要离开瑞金进行战略转移呢?红军五次反围剿的力量对比表读表格后思考:第五次反“围剿”有取胜的可能吗?而为什么没能取得胜利?005冲破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005冲破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遵义会议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强渡乌江遵义会议旧址第二站 贵州遵义视屏资料: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月内容: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意义: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中共诞生
(1921年) 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经历“左”和“右”的错误,经受了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14年14年转折点005冲破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遵义会议四渡赤水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强渡乌江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巧渡金沙江纪念碑005冲破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强渡乌江大渡河强渡大渡河遗址视屏资料:飞夺泸定桥005冲破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强渡乌江夹金山草地005冲破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会师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强渡乌江005冲破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会师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强渡乌江会宁会师楼第三站 甘肃会宁会师纪念塔长征胜利的意义(1)红军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2)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缺少粮食给养国民党反动派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红军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红军不怕远征难一、长征的开始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时间:1934年10月初期的路线:湘江乌江遵义二、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月主要内容:解决…取消…肯定…。确定…确立…。意义: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是党历史上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三、长征的胜利
后期路线:四渡
赤水巧渡
金沙江强渡
大渡河两次
会师:1935年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在吴起镇与
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四、长征的意义:粉碎……保存了……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爬雪山
过草地飞夺
泸定桥 1.1934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主要原因是( )
A.为了北上抗日 B.为了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C.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D.为了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2.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蒋介石调集50万人重点围攻 B.蒋介石有帝国主义全力支持 C.蒋介石的50万人装备先进 D.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指挥错误
3.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是( ) A.中共一大????? ??? B.遵 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当堂训练BDC4.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主要理由是(? ) A、 结束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C.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并将军事指挥权交给他 D.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最高负责人5.长征途中,标志着红军跳出包围圈的是( ) A.攻占遵义 B.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 D.强渡大渡河
6.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应为( )①遵义会议? ②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 ③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④红军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 ⑤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A.①③②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②③①⑤④?? D.②③⑤④①CBC欢迎批评指正!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设计者:戴强胜
单 位:西宁十一中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课标要求】
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的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创设情境,通过重走长征路的形式掌握长征的路线。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长征的原因、经过、胜利的原因及意义;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
【教材分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主要讲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本课教材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上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和前仆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长征精神更是革命先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几十年来,我们党、军队和人民正是继承和发扬了这一精神,才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创建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并成功地进行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团结合作、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教学思路】
本课主要讲述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包括长征的开始、遵义会议和长征的胜利三部分内容。根据教材内容和旅游资源开发情况,本课将采用旅游式历史教学,确立本次旅游主题为重走长征路。依据教材内容和教学重难点,本次旅行将重点参观江西瑞金、贵州遵义、甘肃会宁三地。本课讲述过程中,首先将让同学们了解长征的基本情况,然后一起重走长征路。参观瑞金时要掌握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参观遵义时要掌握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游览会宁时要掌握红军长征的结果,参观游览结束时要掌握红军长征历史意义以及长征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各种图片报道
2006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性的壮举,也为了让长征精神延续下去,央视名嘴崔永元发起了《我的长征》大型电视行动。用一年左右的时间,重走长征路。
2013年六岁女孩“小牛奶”,小小年纪就拿起三脚架改装成的“步枪”,背起摄影包,跟随父母,沿着先辈们的抗战足迹,重走了长征路。
各机关学校也纷纷组织重走长征路的活动。目前社会各界纷纷开展重走长征之路的活动,那么大家想不想也重走长征路呢?
讲授新课:
既然我们要重走长征之路,那长征是怎么一回事呢?大家对长征有哪些了解呢?
同学们回答的基础上指出长征的相关知识。
多媒体展示长征路线图
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长征从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在长征中,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和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累计行程六万五千里,其中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行程两万五千里,行程最远。他们从江西出发,途径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和陕西,共11个省。
今天我们将沿着中央红军行军的路线重走长征路,我们将重点游览江西瑞金、贵州遵义和甘肃会宁三个地方。大家准备好了没有?那我们就一起踏上重走长征之路之旅吧。我是大家今天的导游,我将全程为大家提供讲解服务,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收获。
第一站:江西瑞金(红色摇篮,绿色家园)
多媒体展示瑞金展示中国工农苏维埃政府旧址,红井、红军烈士纪念塔等图片
瑞金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诞生地。享誉中外的红色故都。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瑞金战斗和生活过。现在瑞金留下保存完好的200多处革命旧居旧址和1万多件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
到了瑞金,大家除了参观中国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旧址之外,还有两处景点不能错过。那就是瑞金红军纪念塔和红井。
(瑞金红军烈士纪念塔是红都瑞金的重要旅游景点和主要标志,该塔于1934年2月落成,为褒扬先烈,永远纪念在革命战争中光荣牺牲的红军指战员而兴建。塔的造型独特,犹如一颗紧弦待发的炮弹竖立在五角型的塔座上。
还有一处景观是大家千万不能错过的,就是红井。1933年9月毛主席看到当地人民吃水困难,就动员红军为村民挖井,挖到五米多深的时候,一股泉水冲了出来,从此这里不再为吃水而犯愁了。现在这里的人民已经用上了自来水,但人们仍然保留着这口井,并在旁边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也是军民鱼水情深的见证。)
提问:那么中央红军为什么要离开瑞金进行战略转移呢?
多媒体出示红军五次反围剿的力量对比表
回忆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央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惧。从1930年冬起,就开始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先后进行了五次,其中前四次胜利,主要得益于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正确指挥。
第五次反围剿过程中,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李德的错误指挥,虽然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了重大伤亡,但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在指挥红军作战过程中,博古李德不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也不能灵活指挥作战,表现为: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和退却中的逃跑主义。这就是左倾错误的集中表现。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中央为了保存实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多媒体播放长征路线图
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向湘西前进。一路上敌人围追堵截,红军拼死冲杀,虽然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度过湘江,但人员损失过半,只剩三万多人了。
出示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该园于1996年1月在广西兴安县建成。山顶主碑由三支步枪组合造型的碑体,寓意“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长征开始后,博古、李德等人又犯了逃跑主义错误。敌人已经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布下了口袋阵,等着红军前去。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与二、六军团会合。在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了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主张,得到多数人的支持。1935年1月,红军强渡乌江,占领遵义,把敌人的堵截部队远远地抛在了湘西。红军占领遵义后,中央在此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第二站:贵州遵义
多彩贵州欢迎大家的到来。贵州旅游资源多彩丰富,有各种类型的旅游文化。提到贵州,大家会想到哪些旅游资源呢?
学生回答进行互动,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中有一种就是红色旅游文化。遵义会议的召开和四渡赤水都曾经发生在贵州。
多媒体展示遵义
遵义会议会址原来是军阀柏辉章的官邸,这幢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是当时遵义城里首屈一指的宏伟建筑。1935年1月上旬,中央红军最高指挥部驻扎于此。党中央在二楼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就是当年开会的会议室。
多媒体出示遵义会议二楼图片
会场十分狭小,却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命运。
多媒体播放遵义会议的视屏资料
学生朗读识记遵义会议的相关内容,并说明识记的方法。
提问: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到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的14年里,党的主要领导换了几任,先是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造成大革命失败,接着博古等人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5年遵义会议后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后,革命从此一步步走向胜利,最终建立新中国。
多媒体展示四渡赤水纪念塔和巧渡金沙江纪念碑
遵义会议后,红军进行了改编,在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完全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了金沙江,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矗立在贵州省仁怀市赤水河西岸茅台渡口朱砂堡顶。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塔总体高25米,寓意着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塔身由四根巨大的浪形柱依次错位重叠构成。浪形柱上部悬嵌着不锈钢球,恰似腾空的浪花。塔座为木船造型,寓意着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乘风破浪前进。
巧渡金沙江:四度赤水后,红军急行军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
多媒体展示大渡河图片和强渡大渡河遗址
大渡河是长江的一道支流,据传是当年石达开全军覆没的地方。现在,我们的处境也很险恶:后有周浑元、薛岳、吴奇伟等数十万大军追赶,前有四川军阀刘湘、刘文辉的“精悍部队”扼守着大镀河所有渡口。蒋介石猖狂地吹牛说:后有金沙江,前有大渡河,几十万大军左右堵击,共军有翅也难飞过。他还梦想,要让我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红一团强渡大渡河的成功,有力地配合了左翼兵团抢占泸定桥。
多媒体展示当年的泸定桥和今日泸定桥
询问同学们今天的铁索桥敢走吗?学生回答基础上,再问当时的铁索桥敢走吗?
让学生体会战士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这是当年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的铁索桥。国民党军队将铺桥的木板都撤走了,只剩下十三根铁索。并且,敌人为了阻止红军过桥,在对岸燃起熊熊烈火.红军勇士们冒着生命危险,穿过枪林弹雨,很快,沪定桥被我红四团胜利夺取了,红军的千军万马在这里渡过了天险大渡河。蒋介石企图把我军变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彻底破灭了。
多媒体播放飞夺泸定桥视屏资料
中央红军度过泸定桥之后,继续北上。先后爬雪山和过草地。
多媒体出示夹金山和草地图片
夹金山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位于川西高原的东端,海拔4114米,终年积雪空气稀薄,被当地老百姓称为神山,意思是连鸟都很难飞过去。
请看,这就是当年红军经过的草地。远远望去,水草茂盛。实际上暗藏着很多杀机。很多红军战士没有被国民党杀死,却倒在雪山草地。
1935年10月19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进驻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随后又同十五军团胜利会师。至此,中央红军胜利地完成了历时一年,纵横11个省,行程2.5万里的长征。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终于找到了长征立足点,抵达最后的目的地,胜利地实现了历史性的战略转移。
第三站:甘肃会宁
多媒体展示会师楼和三军会师纪念塔
会宁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军事重地,素有"秦陇锁钥"之称。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会宁由此闻名中外。
为了纪念这次会师,1986年建造了高达28.78米的11层纪念塔。请看,这是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名的三军会师纪念塔。
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提问:长征之路走完了,那么大家觉得这样走累不累,苦不苦。那么大家归纳概括一下红军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
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还缺少粮食给养等等。
在长征途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哪位同学愿意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下呢?
Eg:金色的鱼钩、丰碑、一根火柴等等。
提问:我们今天之所以要走长征之路,就是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那么什么是长征精神呢?
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指出:
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忍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今天,我们不用再去爬雪山、过草地、钻枪林、冒弹雨,但这条新时期的和平长征路并不比万里长征轻松易走,希望同学们一切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担起我们的责任,做一名新时代幸福生活的创造者。习总书记提出了要实现中国梦,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困难,我们也要发扬长征精神。
【课堂小结】
我们重走长征路到底结束,那么大家有那些收获呢?
学生们回答的基础上出示课堂板书
【课堂巩固】
多媒体出示练习题
【课后反思】
本课讲授过程中继续采用了旅游式历史教学模式。讲授过程中,存在两个问题:
讲解不够精彩。采用该教学方式,语言讲解一定要精练,而且富有一定的感染力。
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学生没有能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
针对这些情况以后要从这些方面抓起:
借鉴优秀导游精彩讲解。可以通过视屏或是实地考察方式解决。
目前该教学方式实施过程主要以老师讲解为主,中间借鉴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在以后该教学模式可以大胆实践,让学生制作幻灯片或是编写导游词,由学生来进行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