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语文园地七
目录
学习词句段运用
二
学习交流平台
一
学习书写提示
三
学习日积月累
四
学习任务一
学习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摘抄时,遇到写得生动的语句,我会在旁边写写感受,特别喜欢的我还会背下来。
我会在合适的地方给摘抄的内容注明出处。
读书时,我会画出写得好的语句,记录在摘抄本上。
我喜欢归类摘抄。把描写同类事物的语句分门别类地写下来,经常翻看,对我的习作很有帮助。
这些都是积累词语和句子的好方法,学会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写作水平。
①画出来,摘抄
②归类摘抄
③摘抄新鲜的,旁批感受
④注明出处
我给自己的摘抄本取了一个可爱的名字叫《采蜜集》,提醒自己要像小蜜蜂一样,积少成多,采集好词佳句。
阅读中,我也有一些积累优美词语和句子的方法,比如,我会分修辞方法积累句子,然后会试着仿写句子。
在写日记或作文的时候,我会试着运用这些好词好句。
篇名 大自然的语言
佳词
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
(拟声词)
(顶真)
佳句
摘抄展示
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叽叽喳喳
唧哩哩 淙淙 潺潺 哗哗
篇名 读不完的大书
高远的天空,广阔的大地,空中的浮云飞鸟,水里的虾蟹游鱼,地上的走兽昆虫、花草树木……世界万物,不仅好玩儿,还让人沉思和遐想。
池塘边的棕榈树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一副超凡脱俗的样子。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它倒映在池塘的水中,小鱼在倒影间游玩,又是另一种境界。
摘抄展示
篇名 父亲、树林和鸟
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佳句
心得
修饰词连用,使句子的描写更丰富、生动、形象。
摘抄展示
同学们,你们见过荷花吗?荷花是什么样的?先看图片,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荷花很美,长出花骨朵儿后,外面的花瓣慢慢张开,然后中间那一层花瓣也会展开,最后里面那层花瓣随之打开,等到花瓣凋落,就会长出小莲蓬。
荷叶绿油油的,像一个大圆盘,又像一把遮阳伞。一朵朵荷花从荷叶里冒出来,有粉红的,有白色的。有的花只有花骨朵儿,有的花开出了二三片花瓣,还有的已经完全盛放,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
摘抄展示
学习任务二
学习词句段运用
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想象句子描写的情形,然后照样子写句子。
它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
王老师急得直跺脚。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妈妈累得_________。
“得”后面接的都是表示程度的词语。
直不起腰
动词
像……
说发现
这几个例句都有“得”字。我感受到“得”字和后面的内容能让被描述的情形更加具体、生动。
议方法
我仔细分析了上面的几个句子,句子都可以概括为“谁干什么”“干得怎么样”。后面的补充能够让人感到事情发展的程度。
经你这么一说,我也会说:①妈妈累得(直不起腰了)。②小明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_________哭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美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笑得_______________。
仿照上述例句写一写。
同学们
前仰后合
景色
让人陶醉
小宝宝
脸都红了
_________甜得_______________。
糖果
像蜂蜜
演练台
素材库
1.他高兴得手舞足蹈。
2.花儿红得好像燃烧的火焰。
3.夜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4.这片草原辽阔得一眼望不到边。
5.豹子奔跑时快得像一道闪电。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
cónɡ
chán
xiōnɡ
pénɡ pài
我能接着往下说:弯弯的小桥旁边……
说发现
前面一个分句结尾的词语或句子,正好是后一个分句的开头。
议方法
这种写作手法叫“顶真”,又叫“联珠”,是指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作为下文的开头,承接延续,一般由三项或更多项组成。如“门外有条街,街内有个巷,巷内有个庙”,体现了汉字的奇妙特色。
演练台
我会接着往下说。
1.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弯弯的小桥旁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娇。
2.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___,___里有个和尚在讲故事。
弯弯的小船
弯弯的小船
庙
庙
3.风儿吹醒了树儿,____摇醒了鸟儿,____叫醒了____,心儿唱起了欢快的歌儿。
4.月亮奶奶,好吃韭菜;____不烂,好吃鸡蛋;____不熟,好吃____;猪肉不香,好吃生姜;____不辣,好吃____;小鸭一咕噜,下水不起来。
树儿
鸟儿
心儿
韭菜
鸡蛋
猪肉
生姜
小鸭
学习任务三
学习书写提示
雾
及
父
英
蒙
奏
柔
翅
我发现:这些汉字都有相同的笔画撇和捺。撇和捺写得舒展,字形就优美。
书写提示
看一看
这八个字中,每个字的撇和捺的形态与长短不同。
长撇
撇
短撇
斜撇
竖撇
长捺
短捺
捺
斜捺
横捺
书写时一定要找好角度,注意长短。书写时,先描红,再临写。临写是要先看(记准笔顺及笔画位置)后写(按笔顺写,一个字一次写完)再对照(写完后对照例字,找出不足,以便更好地写)。
首笔撇要稍微立起来点儿,第二笔横折折撇从左上格中部起笔,末笔捺要舒展一些。
“ ”窄“ ”宽。“ ”的撇、捺从上半格起笔,相交于下半格,撇尖略高于捺脚,捺脚超出上部。
“卄”窄、扁,“央”宽、大。第七笔是竖撇,底部撇尖、捺脚持平。
下面的“木”横稍长,托住上面的“矛”,撇稍短不超出横,捺要稍长与横齐,且舒展。
下部左边三撇依次渐长,第三个撇收笔与上部对齐;最后一笔捺舒展,超出上部。
第四笔撇和第五笔捺长且伸展,“天”的第三笔撇短一些,最后一笔捺变成点。
“务”的横撇的撇和捺稍长,伸展,相交于竖中线,托住“雨”,罩住“力”。
第四笔捺长而伸展,捺脚低于撇尖,托住“羽”。
写一写
雾
及
父
英
蒙
奏
柔
翅
注意:头正、肩平、足安。
一拳、一尺、一寸。
硬笔书法,撇、捺、练习,书法教学
撇捺书写小口诀
撇捺在中如鸟翅,
撇捺在上如小伞,
左低右高让下部。
撇捺在下如支架,
左右持平求稳固。
左右舒展要大度。
学习任务四
学习日积月累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fú rónɡ
luó
日积月累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天子”、“七绝圣手”之称。代表作有《出塞》《从军行》等。
作者简介
这首诗是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所作,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夏。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一次,王昌龄独自一人在龙标城外游玩,在东溪的荷池,见当地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被其深深吸引,遂作《采莲曲》。
创作背景
注释
①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②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③芙蓉:指荷花。
④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荷叶和采莲女的绿罗裙仿佛用同一个颜色的布料剪裁而成。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诗意
思想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妙的采莲图,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表现了采莲女的天真烂漫、朝气蓬勃。
当堂训练
《采莲曲》中巧妙地把采莲少女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的句子是: , 。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采莲曲》(其一)
[唐]王昌龄
吴姬越艳楚王妃,
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
采罢江头月送归。
拓展链接
欢 迎 指 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