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 第三节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 第三节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0-14 20:0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地理——《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舌尖上的西北之旅
【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指出西北地区的范围,说出自然地理特征。
2、举例说明西北地区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西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涉及八年级上册“总论”中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中国地形的分布和特点、中国气候的分布和主要特征、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征、中国的农业生产以及七年级上册的板块构造理论等知识,这些知识学生都已经具备;而且经过一年半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观察、读图、分析、归纳、比较和交流的能力,这都对本节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西北地区”作为“中国的地理差异”的内容之一,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是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主要作用有两个:①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的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征作知识上的铺垫;②由于后面区域选择不能过多,且区域尺度有大有小,先有了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在具体区域的学习时以偏概全。因此,在教学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阅读西北地区的地形图,能运用规范的地理术语说出西北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景观的观察分析,能准确归纳出西北地区“干旱”和青藏地区“高寒”的主要自然特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西北的位置图和地形图,运用已有气候知识进行分析,用较为规范的学科语言来解释西北主要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同学间的讨论分析、板书展示,准确总结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①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和形成原因。这是由本节内容在中国区域地理学习中的作用“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的差异”所决定的。②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的关系。学习区域地理就必须知道自然地理包含的要素并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准确了解区域的自然优势和不足,才能利于人类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的进行生产活动,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难点: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虽然在七年级下册区域地理的学习中已有涉及,但学生的心智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自然环境所包含的要素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很难有清晰的认识,这就成为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一大障碍,也是通过区域地理的学习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策略】
1、“从生活实际入手,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时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化枯燥为有趣,时时处处感受有用的“地理”。
2、“在食物中学习地理”。学生收集西北地区的美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用具】
图片、多媒体教学。
【探索活动设计】
1、将整节课中所有的教学内容变成“任务”的形式,让学生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任务进行学习,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
2、本节课,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前置 预学 “自研” 1、网上预学任务一 2、网上预学任务二: 学生在课前网络上完成预学任务。 线上线下混合学习,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下面教学活动的展开做铺垫。
引入情境“激研” 图片视频展示,“民以食为天”,相信同学们都看过《舌尖上的中国》,它是一部展现美食背后人和自然故事的纪录片,今天我们顺着它的脚步走进西北地区,开启美食与文化之旅。 学生欣赏,思考 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下面教学活动的展开做铺垫。
分组讨论“共研” 同学们,从我们班的三个学习小组中,现在请同学们对照给大家发放的《前置学习任务单》,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任务。 主题一:自然的馈赠(美食与位置、地形) 主题二:水果之乡(美食与气候、水源) 主题三:主食的故事(美食与农业) 小组成员对照前置学习任务单,根据本组情况,进行任务分配,确定本组分别参加基础展示任务、拓展提升任务和应用选择任务的代表。 让每位同学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任务,有利于每个学生在自己学习基础上进步提升。
互动交流“深研” 互动交流“深研” 下面,让我们开始每组展示任务吧! 主题一:美食与位置、地形 1、学生展示 2、自然的馈赠(位置、地形) 总结提升: 西北地区地处中国内陆地区,远离海洋,四周山脉阻隔,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适合草原的生长,适合牧业的发展,西北地区有我国典型的温带草原牧区和新疆山地牧区。 学生选派代表针对本组的任务进行汇报展示: 烤全羊、羊肉串体现当地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理由如下: 深居内陆,水汽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气候,不利于种植业发展。 地形阻挡,说出主要的山脉: 祁连山、天山、 阿尔泰山、昆仑山 学习小组进行任务分配,这样让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学习展示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学习兴趣。
主题二:水果之乡(美食与气候、水源) 1、学生展示 西北的气候和河流 (
夏季的塔里木河
) 学生选派代表针对本组的任务进行汇报展示: 哈密的瓜、 吐鲁番的葡萄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热冬冷,全年降水少,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学习小组进行任务分配,这样让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学习展示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学习兴趣。
主题三:主食的故事(美食与农业) 1、学生展示 2、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 学生选派代表针对本组的任务进行汇报展示: 新疆的囊等 西北地区的气候及河流状况决定了农业的类型:灌溉农业。 主要的农业区: 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 河西走廊等。 发展条件: 有利条件: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不利条件:气候干旱,降水少。 学习小组进行任务分配,这样让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学习展示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学习兴趣。 锻炼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成果分享“展研” 巩固 练习 (我是创客) 课前把试题传到网络上, 读下图,根据学过的知识,自己设计试题,(最少设计四道),成果交流展示,班级微信群互评。 成果交流展示,班级微信群互评。 创客1号: 创客2号: 创客3号: 创客4号: 学生课前在线上设计试题并传到网络上, 锻炼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不仅会做题,而且会设计题型。 让学生去解释所给图示,教师进行补充,以“生教生”的方式组织教学,是教学过程变得有趣、有效。
课堂总结 你能说说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吗 (知识、方法或者思想方面都可以) 抢得答题权的小组代表回答 (谈知识、谈方法、谈思想) 请同学做知识总结,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
作业布置 课后拓展“拓研” 1、基础作业: 习材 3.3天气与气候 2、拓展作业: 继续了解、整理主题四:美食与荒漠化,准备下节课交流。 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分层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作业,给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思考的空间。
【板书设计】
西北地区师生共建完成: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设计更加联系生活实际,贴近生活,既注重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的传授,又体现了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取地理知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线上线下混合学习,使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时间把控有待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