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5 08:5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搽 玄虚 渺茫 摧残 诓骗
怀古伤今 埋头骨干 舍身求法
前仆后继 自欺欺人 不足为据
省悟 脊梁 诬蔑 脂粉
字词学习
字词学习
chá
xuán
miǎo
cuī
kuānɡ

xǐnɡ

miè
zhī
mái
形容专心致志,卖力地工作。
埋头苦干
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怀古伤今
怀念古代,哀叹现在。表示对现状不满的怀旧思绪。文中指一种落寞、悲观的情绪。
不足为据
指替百姓向上申诉,请求减轻负担或解除困苦等。
前仆后继
也作“伤今怀古”。
够不上作为凭据。
为民请命
含褒义。
读“wèi”。
也说“不足为凭”。
含褒义。
舍身求法
原指佛教徒舍弃肉身去寻求佛法。后来比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
请你回顾
回顾第二单元,各文章的论点
1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吗?
联系时代背景,了解文章批驳的观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
区分观点和材料,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学习直接批驳与间接批驳相结合的方法。
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学习目标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作者介绍
请你回答
中国人真的失掉自信力了吗?
请读课文,尝试用文中话回答这个问题
观点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观点2: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
请你分辨
哪一句是作者的观点?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请你思考
为什么要先说别人的观点呢?
树靶子
打靶子
立观点
驳(bó)论文
了解论证方式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明作者的见 解或主张。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今天将要学习的《中国人 失掉自信力了吗》属于驳论文。
◎直接批驳:驳论点 、 驳论据 、 驳论证
◎间接批驳:正面立论(摆出自己的观点)
驳论论证方式
文体知识
论点 论据 论证
本身就是错误的
论据的真实性、可靠性
论点论据之间必需要有内在逻辑关系
批驳方式:先破后立、边破边立、先立后破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来看,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
探究论证过程
鲁迅要批驳的论点、论据、论证分别是什么?
阅读文章1-5段请填写表格
批驳论点
批驳论据
批驳论证
第二段,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第一段,从公开的文字看......
第3-5段
探究论证过程
鲁迅要批驳的论点、论据、论证分别是什么?
阅读文章1-5段请填写表格
第二段,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第一段: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9.18事变
9.18事变后国名党态度
在国土被侵占的情况下,30年代御用报纸竟发表言论说:“我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蒋介石曾发表演讲,说“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联公理自判决。”
国民党官僚政客和社会“名人”在北京等地多次举行“法会”祈祷“解救国难。”
自夸
崇洋
自欺欺人
“9.18事变”后,一时间悲观论调甚嚣尘上
1934.9.25日,在9.18事件三周年,为批驳错误论调。鼓舞民族气势。
批驳过程
思考2:鲁迅是怎样批驳这个观点的?阅读3-5段,填写表格
对方观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事实依据 现象分析 事实本质
地大物博
信“地”信“物”
他信力
希望着国联
信国联
他信力
求神拜佛
麻醉自己
自欺力
事实
明确立论思路
思考3: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的论据是什么?读6-9段,圈画论据
作者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埋头苦干的人
拼命硬干的人
为民请命的人
舍身求法的人
有确信,不自欺
前仆后继战斗
他们是
中国脊梁
间接反驳

文中提到了四种“中国脊梁”,分别指怎样的人?你能举例说明吗?
合作探究
埋头苦干的人
拼命硬干的人
为民请命的人
舍身求法的人
詹天佑、邓稼先等
岳飞、林则徐等
范仲淹、海瑞等
商鞅、玄奘等
你能补一条事实论据吗?
合作探究
你能补一条事实论据吗?
武汉疫情蔓延,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钟南山挂帅出征,“逆行”武汉,再度回到公众视野。最开始的“新冠肺炎人传人”是他提出来的,到现在及时发布各项最新研究成果,辟谣各种引起民众恐慌的消息。
1976年至2005年,全国累计种植面积达到了3.4亿公顷,增产稻谷4.5亿多吨!
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解决了全世界百分之六十人口的吃饭问题!
论证思路
树(树靶子)
驳(驳敌论)
立(立己论)
结(作结论)
论据
论点
两年前:
不 久:
现 在:
自夸“地大物博”
希望国联
求神拜佛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直接反驳
失掉的是“他信力”
发展着“自欺力”
——间接反驳
论点
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论据


埋头苦干的人
拼命硬干的人
为民请命的人
舍身求法的人
有确信, 不自欺
前仆后继的战斗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看地底下
脊 梁
(第1-2段)
(第3-5段)
(第6-8段)
(第9段)

自信力
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
(驳论证)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鲁迅的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针砭时弊,入木三分。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902年鲁迅弃医从文,企图改变国民精神。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他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18-1926年,他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1927-1936年,他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写照,他被誉为“民族魂”!
鲁迅本人是中国的脊梁吗?
当然是!
这篇驳论文针对当时有些人散布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悲观论调,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驳,明确提出了绝大部分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的观点,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表现了作者炽热的爱国之心。
主旨归纳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