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高一年级上学期综合素养测评一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卡上。
3.请同学们把握时间、认真审题、规范作答。
一、课内知识(9分)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闻一多,是新月派的奠基者,在新诗格律化方面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主张,《红烛》是他的第一部诗集。
B.词依长短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及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阕,又叫片。
C.雪莱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等。
D.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如“沁园春”。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运用排比手法展现了力量之美。
B.《红烛》中“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这几句诗以问代答,说明诗人的内心和红烛的颜色不一样。
C.《峨日朵雪峰之侧》第二节“可怜”与“默享”两个词甚具分量。它们使前一节诗的辉煌壮丽不流于虚矫浮饰,使之凝定在一个谦卑而坚毅的高度之上。
D.《致云雀》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诗人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对云雀加以描绘。
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哦,香雪》第五段描写了姑娘们在火车到来之前精心打扮自己的场面,侧面表现了姑娘们生活环境的艰苦,反映了台儿沟的贫穷、闭塞,表现了姑娘们爱美的天性。
B.《哦,香雪》中香雪的伙伴们感兴趣的是乘客的首饰和漂亮的乘务员,香雪却与众不同——她注意的是乘客的书包,她关心的是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小山沟的人。
C.《百合花》中新媳妇的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上了通讯员战士的脸,既写出了年轻战士勇于牺牲的伟大精神,又写出了新媳妇对革命的理解及对战士纯洁的感情。
D.茹志鹃在写作《百合花》时追求情节曲折,重视细节的运用。她十分巧妙地布置细节,或让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内心变化在某一细节的描写中自然展开。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本题共4小题,16分)
邮差先生
师陀
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再加上岁月的侵蚀,他的脊背驼了。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他念着,将它们拣出来,然后小心地扎成一束。
“这一封真远!”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生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
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的邮件毕竟很少,最多的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
“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
他在空旷少人的街上走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着皂布马褂的货,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上。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毕业,毕我的业!”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道。
邮差先生于是敲门。门要是虚掩着,他就走进去。
“家里有人吗?”他大声在过道里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她出来得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
“干什么的?”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
“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
你能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好老太太。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
“送信的,有我的信吗?”正走间,一个爱开玩笑的小子忽然拦住他的去路。
“你的信吗?”邮差先生笑了,“你的信还没有来,这会儿正在路上睡觉呢。”
邮差先生拿着信,顾着街道走下去,没有一辆车子阻碍他,没有一种声音教他分心。阳光充足地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他身上要出汗,他心里——假使不为尊重自己的一把年纪跟好胡子,他真想大声哼唱小曲。
为此,他深深赞叹: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
1942年2月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平缓的叙事语调记叙了小城邮差先生的日常工作,展现了小城的生活画卷。
B.作品通过浓墨重彩的笔触勾勒了邮差先生的形象,语言简洁诙谐,饶有生活情趣。
C.作品对普通人生活的关注,体现了作者创作理念中的平民意识,作品给人真实亲切感。
D.本文与茹志鹃的《百合花》一样创作于战争时期,但文本都体现出散文化的味道。
5.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这句话借说天气,表达了邮差对小城生活的满意,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对于小城生存状态的礼赞。
B.小说对阳光进行的多次描写,不仅暗示了小城的生存生活状态,也衬托了邮差先生的性格特点。
C.“将它们拣出来”,“小心地扎成一束”等动作描写体现了邮差先生对工作的认真负责。
D.邮差先生身兼二职,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小说含蓄地写出了小城落后闭塞的生活状态。
6.小说主人公“邮差先生”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7.小说通过诗意化的笔触叙写了邮差先生日常的工作,请结合文本赏析小说的诗意化特点。(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本题共4小题,16分)
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铁凝
安然是个地道的女孩儿。尽管她爱和人辩论,爱穿央克衫,爱放鞭炮,爱大声地笑,有时候还爱趁人不备吹一两声口哨。看起来全是男孩子的秉性,可是,有谁规定过女孩不许对这些发生兴趣呢?
作为一个女孩,她还喜欢什么?喜欢快节奏的音乐,喜欢足球赛,她知道马拉多纳,还知道鲁梅尼格。喜欢黄梅戏(怪事儿),喜欢读短篇小说,喜欢集邮,喜欢练习针灸,喜欢织毛袜子,喜欢体育课上的跳“山羊”,喜欢山口百惠。她随着山口百惠朴实、动情的歌声,抄下中文的谐音:“希啦呀瓦哩卢达寒,撒里希多奎哇,希啦呀瓦哩卢达塞……”这首《温柔的歌唱》叫她给学得惟妙惟肖。
也许因为她具有异常惊人的模仿力,她学外文像是得天独厚。她没有当什么大“家”的奢望,只想做个好翻译。她常指着电视里风度翩翩的翻译说:“那就是我。”她对其他功课也挺认真,各科成绩都算突出,她总是一边听录音机,一边写作业。尤其思考物理题时,听着录音机,思维相当活跃、灵敏。
可是安然从初一到高一,从来就没当选过三好学生。
今天是周日,欢乐的安然突然有些黯然,低下了头:“明天进入复习,一星期后就要期末考试了。”
“当学生总要考试。你可不像个害怕考试的人。”
我完全明白安然害怕的不是考试,而是考试后的三好学生评选。
铺在林荫道上的树影就像一架走不到头的梯子,我一步步地攀登着。突然有人喊我了。我发现面前站着的是韦婉。她是安然的班主任,我的小学同学。
“安然在班里表现怎么样?”我问。
“怎么说呢,其实我是准备专门去家里和你谈谈的。”韦婉语气郑重,像是在模仿着我们哪位老师的神情。
“她很聪明,也很用功。就是……”当然我等的就是这个“就是”。
“用形容成人的话来说,就是群众关系不怎么好。”
“她爱讽刺人?”我试探着。
“怎么说呢?”这似乎是她新添的口头语,“安静,你作为安然的姐姐,作为我的老同学,应该协助安然把路子走正。”
“你是说安然她……”我的心一阵紧跳。
“怎么说呢?安然除了唱歌讽刺同学,最近还有……,比如……”韦婉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我又在等待那个“比如”了,“比如她总和一个叫刘冬虎的男生在一起。还有,过去她挺朴素,现在也打扮起来了。上星期她好像穿了一件大红衬衫,对了,没有扣子,背后带一条拉链。”
“那是……新买的。”我差点说出那是我给她买的。
“对,问题就在这儿。你不觉得它很刺眼么?要防患于未‘燃’,燃烧的‘燃’……》韦婉正要说下去,但她要等的人来了。我顺林荫路往回走着,难道她真认为那件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刺眼吗?它真能和“问题”这样的字眼连在一起吗?路灯夹杂在高大的杨树干里,把树干上那些眼睛模样的疤痕照得很清楚。我在“众目暌睽”下,继续走自己的路。
人要是真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走自己的路,那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啊。它显得荒诞可笑,却又其乐无穷。
拿我爸爸来说,他就是一直在走自己的路,尽管老是像个醉鬼(他不喝酒)一样跌跌撞撞。他是风景、静物画家,二十世纪50年代毕业于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在省画院搞专业创作。可他的画连省美展都通不过。人家说他的画无法为工农兵服务,画面上看不到社会主义的脉搏在跳动,他的画面上不常有人,没有甩开膀子开山的队伍,没有站在棉田里用手背擦汗的大嫂,没有人伸出胳膊做指向前方的姿势。有的是北方深秋棕红色的大山,明丽爽朗的蓝天,缠绵散浸的河滩、流水,缠绕在山腰间的毛茸茸的小路,和那随风战栗的羽毛扇似的小白杨;有的是早春充满生机的果园,那鼓鼓的花苞缀满枝头,正默默地等待时机,只等大自然一声令下,好像就会同时爆炸出颜色和芬芳……
总之一句话,他的画起不到齿轮和螺丝钉的作用。甚至有人暗中埋怨:画院怎么供着这样一个废……物?
不管怎样被议论、冷落,爸爸的画依然是那奔放、朴拙的笔触,热情、斑斓的色彩。画面上大自然的生机,生活的节奏和旋律,就在你耳边、眼前洋溢。这些节奏和旋律对我们产生了强烈的诱惑,也成为我和安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可我有时也希望爸爸的画应时一些,也许那会一下改变他的处境。
“爸爸,您不妨画一些说明性较强的东西。”
爸爸不说话。
“您在画院是专业画家,总得……”
“总得什么?”爸爸扬起眉毛,但没看我。
“我是说——”我是想说总得被人承认呵,可我说不下去了。
安然不知什么时候凑了过来。她举起一支油画笔,神气活现地说:“我,作为一个画家,一辈子要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契河夫说过:‘有大狗,有小狗。但小狗无须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所有的狗都叫,但都按照上帝给予它的声音去叫。’对吗?”她显然是在替爸爸说话。
安然,别又煞有介事,我什么不懂!人活着,应该不断追求,不断思索,不应该去学着迎合。
就像那件红衬衫。我去南方出差,给她买回的那件红衬衫,一件没有纽扣、带一条纤巧的银色拉链的红衬衫。
“我真漂亮!”她穿上红衬衫,毫不掩饰地举着胳膊宣布。
可谁能想到,安然的班主任韦婉竟一本正经地提醒我要“防患于未燃”呢。燃烧的“燃”!也许,韦婉真的从这件火红的衬衫里看到了火。
但当我再次想到这件衬衫时,为什么也像真的看到了火这个怪物?看来火又要把安然今年的“三好生”希望给烧掉了吧。我要不要和安然一谈呢?
我究竟是用自己的眼睛呢,还是违心地去用别人的眼睛?
(有删改)
8.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交代了安然种种行为和喜好,突出了她“假小子”的性格的种种表现,虽不招人喜欢,却深得姐姐安静的欣赏与喜爱。
B.班主任韦婉向安静介绍了安然在班级中有些“出格”的行为,并煞有其事地提醒她帮助妹妹走正路,可以看出韦婉的世俗浅薄。
C.安然引用著名作家契诃夫的名言为爸爸发声,是因为她认识到了爸爸发自内在的独立、真诚和追求,而姐姐安静却没有。
D.小说最后以安静陷入两难境地作结,真实地反映了亲人们的遭遇带给她的困惑、疑虑、欣赏等复杂的心理。
9.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是以“我”的视角讲述妹妹安然的故事,以及爸爸的故事,既亲切又真实,和《百合花》中的“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B.“他的画起不到齿轮和螺丝钉的作用”一句中,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指出了爸爸的画作没有迎合时代的要求。
C.本文笔触敏感细腻,多处心理活动既凸显人物内心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又折射出他们身上时代的印迹和未来的光辉。
D.小说标题意蕴丰富,既指款式新颖、设计独特、颜色鲜艳的那件衬衫,也是少女安然特立独行、个性张扬的精神表征。
10.小说中插入爸爸的一段经历,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11.本文主人公安然和《哦,香雪》中的香雪同是作家铁凝塑造的非常成功的少女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她们的相同之处。(6分)
三、诗歌鉴赏(12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新葺小园其二[1]
苏轼
三年辄去岂无乡,种树穿池亦漫忙。
暂赏不须心汲汲,再来惟恐鬓苍苍
应成庾信吟枯柳[2],谁记山公[3]醉夕阳。
去后莫忱人剪伐,西邻幸许庇甘棠[4]。
注释:[1]本诗作于1062年,苏轼时任凤翔府签判,1065年离任返京。[2]枯柳:东晋大司马桓温北征时,看到之前所种的柳树已经十围,感叹“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庾信《枯树赋》中曾化用这一典故。[3]山公:指山简,西晋名士。[4]甘棠:《诗经·召南·甘棠》中有“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周代召公政绩显著,曾在甘棠树下休息,百姓因此爱护甘棠树。
12.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年”句写诗人自知三年后离任,此处并非自己的家乡。
B.“种树”句写修葺小园的忙碌,也感慨这种忙碌可能徒劳。
C.“暂赏”句写且珍惜当下,怀着从容的心态欣赏小园风光。
D.尾联写以后邻居会帮着修剪园内的甘棠树,因而感到欣慰。
13.诗人运用想象,描写了自己离开之后的情景,开拓了诗歌意境。下列句中没有运用想象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闻一多《红烛》)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毛泽东《园春·长沙》)
C.你似乎从不是飞禽,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边,以酣畅淋漓的乐音,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雪莱《致云雀》)
D.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14.“树”是本诗的主要意象,请分析诗中的“树”有哪些内涵。(6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12分)
井
杜运燮
我是静默。几片草叶,
小小的天空飘几朵浮云,
便是我完整和谐的世界。
是你们在饥渴的时候,
离开了温暖,前来淘汲,
才瞥见你们满面的烦忧。
但我只好被摒弃于温暖
之外,满足于荒凉的寂寞;有孤独
才能保特永远澄澈的丰满。
你们只汲取我的表面,
剩下冷寂的心灵深处,
让四方飘落的花叶腐烂。
你们也只能扰乱我的表面,
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
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
你们可用垃圾来使我被遗弃,
但我将默默地承受一切,洗涤
它们,我将永远还是我自己:
静默,清澈,简单而虔诚,
绝不逃避,也不兴奋,
微雨来的时候,也苦笑几声。
1944年
(选自《新诗三百首》,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
15.下列对这首诗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节写“井”的沉静品质。“几片草叶”和“几朵浮云”,便构成“我”“静默”又“和谐的世界”。
B.第二节写人们“前来淘汲”井水时,“井”才“瞥见你们满面的烦忧”,人们的烦忧也让“井”内心荡起涟漪。
C.第三节写“我”只有“满足于荒凉的寂寞”“才能保持永远澄澈的丰满”,“井”的性格特性由此显现出来。
D.诗歌的第二节至第六节是“我”与“你们”的对话。第一节与最后一节则是对井的总体勾画,显示其品质。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以“井”喻人,第一节中“我是静默”,为全诗奠定了基调,突出了“井”的品质。
B.这首诗虽然短小,细节描写却十分到位,如“微雨来的时候,也苦笑几声”,十分传神。
C.诗歌通篇运用对比,在“我”的“静默”与“你们”的“烦忧”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
D.人们常说“心如枯井”,可见“井”总是孤寂、凄凉的象征。这首诗正是这种心境的反映。
17.从第二节起,在作为抒情主人公的“我”之外,忽然引入了一个对话者“你们”。“你们”指什么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共6个小题,6分)
(1)《沁园春·长沙》中能展现青年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劈波斩浪的句子是:“ , ?”
(2)《沁园春·长沙》中,青年毛泽东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出“ , ”之问,来道出雄心壮志,表现博大胸怀。
(3)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 。
(4) , 。同心而离居,优伤以终老。
(5)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 。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12分)
自然为人所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木构,是中国人选择的一种生活哲学。
( )
榫卯,是传统木构的接合方式。榫“剡木入窍”,卯,“以虚入盈”。凸出的部分是榫,凹进的部分是卯。榫与卯相扣,使各个组成部分 。
榫卯结构,尊重木质的纯粹,不借胶、钉、金属丝等物体的加固或穿和, 更加耐久。同时要遵照特定木材的性质,“吃线”或“留线”,依具体所需,进行调整和优化。
人与木,一来一往,每一个 的步骤,都是与自然的探讨过程。
在连贯和谐、 的审美感受中,木的自然性特征也被放大。由众多榫卯构件组成的斗拱,仿佛是自然生长出的一般,层层叠叠向上攀升,向四周蔓延,仿若一棵苍健的大树,开枝散叶,生机盎然。
驾驭自然,以自然为师,是人类最伟大的能力。而这,也突出了人类能力的最高境界。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合二为一 而是 精微 巧夺天工
B.合二为一 反而 细微 巧夺天工
C.契合为一 而是 细微 浑然天成
D.契合为一 反而 精微 浑然天成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榫卯的关键,是木构 B.木构是榫卯的关键
C.木构的关键,是榫卯 D.榫卯是木构的关键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6分)
六、名著阅读《红楼梦》
22.下列选项中关于《红楼梦》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比如第四回就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引出“护官符”,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B.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是因为她敏感自尊的个性,也点出了寄人篱下的状态。
C.贾宝玉的出场,作者运用了“皴染法”。先通过冷子兴之口,了解其大概轮廓;后经王夫人及贾敏之言,从不同侧面渲染,为宝玉登场做足了铺垫;再通过黛玉之眼,正面描写贾宝玉;最后两首《西江月》词,极力褒扬宝玉
D.宝玉和黛玉初次相会彼此都感到似曾相识,作者这样写,一方面是来自第一回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给两人的关系蒙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而另一方面是要通过这初会时的心灵感应,表现两人感情上极为默契,为后来两人爱情的发展张本。
23.《红楼梦》是我们本学期整本书阅读的书目。然而,目前有同学仍存在因怕读不懂而不敢去深入研读的畏难情绪。请你仿照示例,再写两条阅读建议。(4分)
示例:
读《红楼梦》,抓住情节发展脉络,你就能够快速了解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七、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也罢,16也罢,每个人的心田都应保持着不泯的意志,去探索新鲜的事物,去追求人生乐趣。我们的心中都应有座无线电台,只要不断地接受来自人类的美感、希望、勇气和力量,我们就会永葆青春。倘若你收起天线,使自己的心灵上玩世不恭的霜雪和悲观厌世的冰凌,即使你年方20,你已垂垂老矣;倘若你已经80高龄,临于辞世,若竖起天线去收听乐观进取的电波,你仍会青春焕发。
这是塞缪尔·厄尔曼的散文诗《青春》中的一段文字,作者以诗意化的语言表达了对青春的见解。
请你抓取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物和事迹,写一篇记叙文,展现他(她)的“青春”风采。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