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2-23 11:4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八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说课版块: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材概述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学法
基本流程
教学内容
板书与作业设计
设计理念
效果预设与反思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1.教材概述
课程结构:本课为新授课,讲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国现代史第13课内容,1课时。课标要求:结合新旧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本课主要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课程地位:台湾问题依然是我们当今所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焦点问题,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也更加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
2.教学目标:1课时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 、“九二共识”;分析归纳两岸交往概况;培养学生利用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利用图片、历史资料等手段创设具体情境,营造积极课堂氛围;课堂同步学案,落实基础知识;开展合作学习,突破重难点;板书呈现知识结构图,便于课堂总结以及形成知识脉络和线索。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启发学生认识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激发学生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以及对祖国实现统一大业的信心和历史责任感。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重点:党和政府确定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策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自主进行归纳和总结
重 点 难 点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3.重、难点难点:祖国大陆与台湾日益密切的交往策略:从课内外两个角度进行难点突破
重 点 难 点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3.重、难点
学生心理分析学生知识水平学生能力水平学生在之前的第12课已经学习过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对于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已经有了一定认识。学生处于八年级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历史课堂中,学生容易出现疲惫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所以,本课注意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知识结构图法 创设情境法 同步学案法 合作学习法
第三部分·教法、学法分析1.教法分析2.学法分析列举归纳法对比分析法合作学习法 历史的画卷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利用《历史的画卷》这一设定创设本课学习情境,目的是引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及激起学生兴趣,营造课堂氛围。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2、学案导学然后我会下发本课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本课的基础部分,目的是落实基础知识。3、重点聚焦本课的重点知识是党和政府确定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此处我主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分组讨论,总结各个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台湾的政策,然后填写学案上的表格,锻炼学生自主探究,归纳史实的能力。政策的转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促进和平统一
进程的八项主张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2、学案导学3、重点聚焦4、难点突破我从两个角度进行难点突破:角度1.课内知识: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和分析材料,结合教材说出海峡两岸交往的基本史实;角度2.课外拓展:利用三组素材,启发学生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说出当今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最终落实到填写学案的海峡两岸交往脉络图。目的是突破难点。同时培养学生利用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升到本课的能力目标。第一组2005年,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两人的这次握手,是时隔60年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 4月8日,习近平在海南博鳌会见了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 台胞投资大陆企业增多、扩大:
人。 第二组角度2.课外探究:利用三组素材,启发学生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说出当今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最终落实到填写海峡两岸交往脉络图。目的是突破难点。同时培养学生利用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升到本课的能力目标。我们中央政府送给台湾的两只大熊猫第三组《富春山居图》前段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角度2.课外拓展:利用三组素材,启发学生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说出当今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最终落实到填写海峡两岸交往脉络图。目的是突破难点。同时培养学生利用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升到本课的能力目标。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2、学案导学3、重点聚焦4、难点突破5、拓展延伸 此处出示关于台独问题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后进行讨论,目前阻碍台湾问题的因素有哪些。目的是实现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七子之歌·台湾——闻一多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激烈的讨论过后,乘胜追击。听歌曲《七子之歌·台湾》,憧憬未来。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确立了要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1.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台湾2.20世纪50年代——3.改革开放以后——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4.1995年——江泽民发展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
第五部分·板书设计利用板书进行总结,同时又可以呈现本课知识结构图。
第六部分·课后作业结合台湾的发展历程,写一篇关于台湾问题的历史小短文:
要求:包含台湾问题的由来,台湾历史上与祖国两次分离,以及当今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并就台湾问题谈一谈你自己的认识。字数200字左右。
第七部分·设计理念
1、注意创设历史情境;
2、突出对史料解读能力的培养;
3、注意自主学习在学生成长中的运用。
4、在课堂生成中,如果学生对于本课的难点突破部分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师应以教材为主,深化基础,再进行拓展。
第八部分·效果预设与反思希望通过本课学习,能够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够清楚明了海峡两岸交往相关知识点,并且灵活运用。
针对历史课堂学生容易出现疲惫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所以,借着本节课,我也想进一步探究如何上好高效、生动、有趣、丰富的历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