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第29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讲义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第29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讲义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7 14:3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第29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讲义
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 (1956-1976)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至今)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都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正在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具体表现:
1.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迎难而上、开拓进取;
2.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其写入宪法;
3.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项利完成,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中共二十大提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战略谋划,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课标要求:
1.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认清我国新的历史方位;
2.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认识。。
近三年的全国和地方高考题:
年份 试卷 考点
2024 浙江卷1月 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三件大事
全国新课标卷 新时代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主观题)
重庆卷 百年来中国对海洋资源的谋划与开发(主观题)
2023 海南卷 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山东卷 中国特色外交
河北卷 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全国新课标卷 中国特色外交(主观题)
2022 无
命题分析:
本讲为新加内容,近几年考查不多,但题型以选择题为主,注重考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备考建议:
1.新时代我国在经济、科技、民生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外交为基本命题点。
2.关注命题关键词: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复习时多关注。
时空定位及主要线索:
教学内容:
考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考点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
教学过程:
考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一)中共十八大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中共十八大(2012年11月)
(1)背景:
①国内小康社会建设进入关键阶段;
②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摩擦和矛盾冲突加剧。
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和进步。国内外都关注我们党的战略决策和具体部署。归结起来,就是要回答一个根本问题: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十八大的热切期盼。
历史解释: 小康社会
①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说:“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②1984年3月25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说:“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
③党的十二大正式引用了这一概念,并把它作为二十世纪末的战略目标;
④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任务;
⑤党的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⑥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时间地点:
①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在北京召开;
②胡锦涛作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
(3)会议的主线: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内容: 阅读教材,填写下表:
历史纵横: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决策,坚持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2015年2月,习近平明确将“四个全面”定位为战略布局。
2.中国梦
(1)本质:
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等重要场合阐明中国梦的本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实践途径和依靠力量:
①实现中国梦必走中国道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③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④中国梦是国家、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
3.十八大的意义:
鲜明地回答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等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
思考点: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哪些努力?
材料 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提示:
①我们要担负起对自己、家庭、社会,甚至于时代的责任。
②我们要有勇于担当责任的勇气和敢于实现梦想的决心。
③我们要有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坚定信念。
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⑤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奋斗。
……
(二)中共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中共十九大(2017年10月)
(1)背景:
材料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对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飞跃,党中央在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另一方面,实践也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全面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需要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新方略,作出新部署。
另外,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共产党的战略决策和部署备受各国执政党关注。中国共产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不仅是我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党的十九大的热切期盼,也是世界各国执政党热切关注的焦点。
——摘编自尤红 李佳璐《2017年党的十九大的召开及其对新闻政策的导向作用》
归纳为:
①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
②党在建设中认识有了新飞跃,积累了宝贵经验;
③党的事业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④世界经济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需要中国作出战略决策。
(2)召开:
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3.主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4.内容:
①主要矛盾:大会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②目标:大会确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
③战略安排: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阅读教材,填写下表:
核心地位的确立:
①确立:
2021 年 11 月,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决议》科学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明确提出确立习近平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②意义:
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知识归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三)中共二十大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1.中共二十大(2022年10月)
(1).背景:
材料一 新时代中国业已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梦想。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疫情、俄乌战争与通货膨胀降临,广大国人都期望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克服当前这些危机。
——陶季邑、赵薇婕:国外关于中共二十大的研究
材料二 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迎来新的历史拐点。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面临着“世界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和历史之问。中国下一步将怎么走?将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什么样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张知干《从关键时刻历史背景看党的二十大的重要性》
归纳为:
①中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
②疫情、战争与通货膨胀等;
③国际社会希望中国为世界发展提供方案。
(2).时间:
2022年10月召开。习近平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团结奋斗》的报告
(3)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知识拓展: 伟大的建党精神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将伟大建党精神高度概括为: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4)主要内容:
①三件大事:
即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
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②中心任务:
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领导核心:
在中共二十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2023年3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习近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
(1)含义:
①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它是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否定和超越。
②习近平强调,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2)核心主题: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根本价值:
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立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②始终将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置于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位置,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根本的价值取向。
(4)基本特征:
①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②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③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④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⑤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核心素养:
1.伟大的建党精神的内涵。
(1)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2)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3)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4)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2.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历史使命的重要意义。
(1)“初心”和“使命”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初心”和“使命”是我们党安身立命的根本、得天独厚的优势。
(2)“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3)为践行初心、完成使命,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难的探索,把马克思主义与革命、建设、改革实际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实现初心和使命的道路,提出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具体道路。
(4)“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才能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乘风破浪,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奋斗目标。
考点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科学内涵:
(1)提出:
2015年10月,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
(2)内涵:
①“全面”:指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②“小康”:指的是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较高。
(3)具体表现:
①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
②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
③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
2.底线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
(1)提出理念:
2013 年,习近平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
(2)迈出坚实一大步:
到2020年11月,我国最后九个贫困县实现贫困退出,这标志着我国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3)取得全面胜利:
2021年2月,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4)意义:
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我国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3.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1)建成: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2)意义:
①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我国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
②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问题思考: 什么是脱贫攻坚精神?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1.综合国力概念:
综合国力也称国力、国家力量。它是衡量国家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全面发展的主要指标,对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综合国力由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构成。
2.提升的表现:
(1)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①国内生产总值2021年达到114万亿元,经济总量占世界济比重达18.5%,稳居世界第二位。
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8.1万元,按近高收人国家门槛。
③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
④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⑤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2)国家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①国家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全社会研发经费增加到2.8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增速达12.3%,明显快于发达国家,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
②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等取得重大成果,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3)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①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78.2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3.5万元。
②国家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
③我国还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4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4)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
①军队改革:
重构人民军队领导指挥体制、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和军事政策制度。
②武器装备:
国产航母、新型核潜艇、歼-20、运-20、东风系列导弹等大国重器列装,我军现代化水平和实战能力显著提升。
③意义:
“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作为新时代中国国防的鲜明特征,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中国国防的世界意义。
问题探究: 阅读下述材料,可获得哪些有效信息?
历史纵横: 全面依法治国取得新进展
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中,中共中央明确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2014年11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建立健全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2020年5月,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典化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法治建设的一个重大标志性成果。
提示:
(1)2014中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中,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3)建立健全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的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
(4)《民法典》,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典化的法律,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法治建设的一个重大成果。
(三)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1.国际风险挑战及应对:
(1)国际风险:
2018 年以来,我国外部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美国单方面执意挑起中美经贸摩擦,对我国进行遏制打压,给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不利影响。国际上出现保护主义的抬头、单边霸凌的逆流。
(2)应对:
面对国际上保护主义的抬头、单边霸凌的逆流。我国采取有力反制措施,坚决捍卫自身合法利益,捍卫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坚定地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一边。
2.国内风险挑战及应对:
(1)香港方面:“修例风波”。
①风险挑战:
2019 年 6 月,香港爆发“修例风波”,充分暴露出香港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存在的制度漏洞。
②应对:
A.支持依法打击和惩治暴力犯罪活动。
B.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
C.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3.台海两岸关系:推动解决台湾问题。
(1)缓和: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①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 1949 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
②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推动下,两岸交流合作日益广泛,2021 年两岸贸易额增长至 3283.4 亿美元,是1978 年的 7000 多倍,给台湾同胞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③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台湾同胞来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同等待遇,分享大陆发展机遇。
(3)台海两岸关系:推动解决台湾问题。
②风险挑战:
2016 年民进党上台后,“台独”势力猖獗。面对“台独”势力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事务的严重挑衅。
③应对:
A.中共十九大鲜明地提出,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B.我们开展了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
C.中共二十大重申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强调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4)公共卫生方面:
①挑战: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暴发,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②应对: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防控,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
③意义:
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
历史纵横: 中国对全球抗疫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应对突发疫情,中国及时主动向世界卫生组织以及美国等国家通报疫情信息,向世界公布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第一时间研发出核酸检测试剂盒。截至2022年5月,中国已累计向150多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了约4300亿只口罩,超过46亿件防护服,180亿人份检测试剂,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成为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
(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背景: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2)内容:
2014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思想,指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 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
(3)意义: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
2.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历史解释: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
(1)首次提出:
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提出。
(2)全面阐述:
2015年9月,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的演讲中全面阐述。
(3)写入宪法: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写入我国宪法序言。
(4)意义:
①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
②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5)践行: 结合选择性必修1: 第14课
①外交政策:
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及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
②中国方案:
A.内容: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
B.目标: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C.致力于携手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③多边外交:
A.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B.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④大国担当:
推动地区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发言权,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
⑤互利共赢(“一带一路”):
A.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
B.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截至2023年1月,累计已经同150多个国家签署合作文件;
⑤互利共赢(“一带一路”):
C.中国还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位。中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6)中共二十大以来(2022年)
(1)四个反对:
①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反对冷战思维;
③反对干涉别国内政;
④反对搞双重标准。
(2)一个宗旨:
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
(3)一个价值:
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问题思考:中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提示:
(1)政治: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经济:综合国力的增强;
(3)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准确把握国际关系的复杂多变和主要矛盾,制定出正确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4)外交:超越意识形态处理国家间关系,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5)道路:符合本国国情,走和平发展道路。
问题探究: 针对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应该作什么样的选择
材料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错误论调不时沉渣泛起。合作还是对抗 对话还是冲突 开放还是封闭 互利共赢还是以邻为壑
提示:
1.其核心是一个“变”字,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朝着好的方向变,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各国人民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这是正向的变化;
②逆潮流的变化,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两方面同步交织、相互激荡。
③“变”的本质是世界秩序重塑,全球治理机制完善。
2.选择:积极推动世界的正向发展。
(1)政治上,要坚持正义,秉持公道、道义为先;
(2)经济上,要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3)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①巩固同各国的伙伴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
②以“亲、诚、惠、容”的理念发展周边关系;
③以“真、实、亲、诚”的原则,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④同欧洲、拉美国家也要在相互增进了解和合作中不断进步。
(4)中国不仅着眼于自身的发展,还就世界和平发展的诸多议题提出中国方案。
高考真题演练:
1.(2024年浙江卷1月)中共十八大召开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这三件大事是( )
①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③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成立是在1921年,①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符合题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从2012年开始的,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符合题意的;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在2020年,③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符合题意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在1979年首先提出的,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2.(2023·北京高考)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历史资料数据库相继建立。有学者认为,“大数据使历史资料利用产生革命性变革”,历史研究进入“e—考据”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大数据的应用改变了史料运用的原则 ②数字化史料丰富了史学家的研究手段
③历史资料数字化提高了史料利用效率 ④“e —考据”指历史学与考古学的结合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大数据可以使历史资料共享,提高了利用率,但并没有改变史料运用的原则,史料运用仍然要坚持孤证不立、无征不信、实事求是等原则,故①错误;据材料“各种类型的历史资料数据库相继建立”可知,数字化史料可以通过大数据将史料分类,丰富了史学家的研究手段,故②正确;“大数据使历史资料利用产生革命性变革”说明数字化文献检索可以使史料的搜集极其快捷而且相对完备,可以快速检索到大量资料,提高了史料利用效率,故③正确;“e—考据”指的是充分利用电子资源进行考据的方法,是信息技术和历史考据的结合,并非是历史学与考古学的结合,故④错误;选择D项符合题意。
3.(2023·山东卷)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03年,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中共十八大以来,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这主要是为了( )
A.消除分歧增进互信
B.构建均衡发展格局
C.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D.改善全球治理体系
【解析】 据所学可知,影响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题干中提及新中国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说明与周边国家交往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因为周边国家与中国可以深化合作共谋发展,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国家之间不可能消除分歧,而且中国之所以重视与周边国家发展关系主要也不是为了增进互信,而是为了国家利益需要,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据所学可知,人类也很难构建均衡发展格局,排除B项;材料涉及中国与周边地区,只涉及世界局部地区,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3·海南卷)2018年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具备了“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这一成就( )
A.表明我国现代化建设开启了新时期
B.体现了政治体制改革取得最新突破
C.说明现代企业制度激发了国企活力
D.验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成效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18年我国中小企业在税收、GDP、技术和就业等方面贡献巨大,这是因为我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下,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结果,故我国取得的上述成就验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成效,D项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启新时期,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经济体制改革而非政治体制改革,排除B项;材料只强调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能看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排除C项。故选D项。
5.(2023·浙江卷6月)21世纪伊始,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为深入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维护欧亚地区安全,推进区域合作,宣布成立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该组织是( )
A.东南亚国家联盟
B.二十国集团
C.上海合作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解析】 据材料信息得出的主要结论:2001年6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上海合作组织,C项正确;东南亚国家联盟于1967年8月8日在泰国曼谷成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二十国集团建立最初由美国等七个工业化国家的财政部长于1999年6月在德国科隆提出的,目的是防止类似亚洲金融风暴的重演,让有关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1989年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思维导图: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9讲 讲义
同课章节目录